- 年份
- 2024(13274)
- 2023(18683)
- 2022(15759)
- 2021(14623)
- 2020(12552)
- 2019(28426)
- 2018(28392)
- 2017(53802)
- 2016(29559)
- 2015(33329)
- 2014(32865)
- 2013(32076)
- 2012(29464)
- 2011(26597)
- 2010(26688)
- 2009(24503)
- 2008(24296)
- 2007(22133)
- 2006(19053)
- 2005(16707)
- 学科
- 济(115708)
- 经济(115570)
- 管理(88535)
- 业(84659)
- 企(71022)
- 企业(71022)
- 方法(56489)
- 数学(49427)
- 数学方法(48619)
- 财(32349)
- 农(30789)
- 中国(29928)
- 学(26286)
- 业经(25473)
- 技术(24286)
- 贸(22396)
- 贸易(22385)
- 易(21771)
- 制(21581)
- 地方(21166)
- 农业(20718)
- 理论(20477)
- 务(19864)
- 财务(19789)
- 财务管理(19733)
- 企业财务(18684)
- 银(17912)
- 银行(17833)
- 和(17634)
- 融(17127)
- 机构
- 大学(421297)
- 学院(420734)
- 济(165749)
- 经济(162184)
- 管理(161903)
- 理学(140270)
- 研究(139608)
- 理学院(138685)
- 管理学(135831)
- 管理学院(135065)
- 中国(104238)
- 科学(90558)
- 京(89167)
- 农(78029)
- 财(76645)
- 所(72255)
- 业大(68780)
- 研究所(65944)
- 中心(65218)
- 江(64380)
- 农业(62082)
- 财经(61057)
- 经(55502)
- 北京(55475)
- 范(53195)
- 师范(52429)
- 州(50953)
- 经济学(50743)
- 院(50607)
- 技术(48294)
- 基金
- 项目(287667)
- 科学(225100)
- 基金(208157)
- 研究(201312)
- 家(185508)
- 国家(183997)
- 科学基金(156724)
- 社会(126110)
- 社会科(119596)
- 社会科学(119562)
- 省(114272)
- 基金项目(109621)
- 自然(105565)
- 自然科(103238)
- 自然科学(103207)
- 自然科学基金(101365)
- 划(96658)
- 教育(94529)
- 资助(86488)
- 编号(80173)
- 重点(65332)
- 成果(63854)
- 创(63138)
- 部(62585)
- 发(60695)
- 创新(58612)
- 科研(56254)
- 课题(56137)
- 计划(55330)
- 大学(53319)
- 期刊
- 济(174829)
- 经济(174829)
- 研究(114868)
- 中国(83200)
- 学报(75098)
- 农(68467)
- 科学(65971)
- 财(61700)
- 管理(60088)
- 大学(55548)
- 学学(52381)
- 农业(46506)
- 教育(46203)
- 技术(40081)
- 融(33941)
- 金融(33941)
- 财经(29700)
- 经济研究(28949)
- 业经(28794)
- 业(26368)
- 经(25521)
- 问题(22823)
- 技术经济(22149)
- 统计(21885)
- 版(21884)
- 科技(21883)
- 图书(21206)
- 策(20530)
- 业大(19454)
- 商业(18978)
共检索到612011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经济问题
[作者]
赵全厚 周学腾
进入21世纪以来,中国及世界其他主要发达国家都越来越重视采取政府补助手段来激励企业进行技术创新,但是政府补助如何影响企业的技术创新,现有文献并没有得出一致的研究结论。将技术创新划分为探索式和利用式技术创新,在成本和收益分析框架下比较了政府补助对两种不同类型技术创新的差异化影响效应,并运用中国上市公司的数据对所提出的假设关系进行了实证检验。研究结果表明:政府补助规模对企业探索式技术创新具有“S”型影响效应,而对利用式技术创新则具有倒“U”型影响效应。这表明政府补助对探索式技术创新有先促进、后阻碍、再促进的三阶段影响效应,而对于利用式技术创新则起着先促进、后阻碍的两段式影响效应。研究结论为制定合理的政府补助政策提供了理论借鉴。
[期刊] 管理世界
[作者]
王凤彬 陈建勋 杨阳
探索和利用作为两种基本的组织学习行为,是技术创新研究向行为层面深入的重要方面。当前对行为角度的技术创新研究还刚起步,且多数将其效应分开来探讨,未能对不同类型创新行为与组织绩效之间的关系形成统一的认识,尤其是关于二者平衡能否带来组织绩效提升存在着很大的争议。基于对组织绩效指标的分解和不同类型技术创新行为效应的对比分析,本文在实证验证中发现,探索式和利用式技术创新对市场绩效具有正向的线性影响,而它们与财务绩效则呈现倒U型的关系。在采用有机平衡观来界定平衡式技术创新概念及区分不平衡、低能平衡和高能平衡3种状态后,本文借鉴"地形"分析技术探析了组织生存适应性地形的分区域特征及其在全局上可能表现出倒U型...
[期刊] 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王涛 邵云飞
企业技术创新是始于研究开发而终于市场实现的动态过程,技术创新系统是由若干系统要素共同作用组成的动态复杂系统,具有开放性、动态性、非线性、不确定性等复杂性特征。传统的线性观点和线性模型已经不能适用于对技术创新系统的分析与评价,技术创新评价研究由线性、静态模式转向非线性、动态模式的发展轨迹,非线性科学的迅速发展,为更好的研究企业技术创新评价提供了重要的理论工具。本文在国内外有关企业技术创新评价方法研究的基础上,对技术创新评价有关因素,特别是对创新能力与创新环境因素作了系统分析。运用托姆尖点突变理论,分析了技术
[期刊] 财会通讯
[作者]
曾繁荣 方玉 张雪笛
本文以我国沪深2011-2015年A股制造业上市公司为研究样本,引入股权融资作为中介变量,探究政府补助对企业技术创新的影响路径。实证结果表明,政府补助显著促进了企业技术创新。同时,政府补助还具有信息传递效应,通过影响股权融资规模,间接促进了企业技术创新,即股权融资在政府补助对企业技术创新的影响路径中起到了部分中介效应。此外,这种部分中介效应在不同的产权性质企业存在差异,相对于民营企业,在国企中更加显著。
关键词:
政府补助 技术创新 股权融资 中介效应
[期刊] 宏观经济研究
[作者]
齐永智 李园园 闫瑶
本文采用2013—2018年《中国500最具价值品牌》排行榜中A股上市公司的平衡面板数据,基于非线性的视角,运用Hansen面板门槛回归技术,并分别以政府补助和技术创新为门槛变量,探讨了政府补助、技术创新与品牌价值三个变量之间的内在机理。结果表明:(1)技术创新对品牌价值呈现出显著的N型规律;(2)政府补助对技术创新产生边际效用递减的促进作用;(3)当政府补助强度存在差异时,技术创新对品牌价值的影响也呈现出显著的N型规律。本文创新性地研究了政府补助、技术创新与品牌价值之间复杂的非线性关系,对于各级政府合理制定对企业的财政补助政策,以及企业权衡技术创新与品牌价值提升的经营决策具有一定的理论与实践意义。
关键词:
政府补助 技术创新 品牌价值 门槛效应
[期刊] 工业技术经济
[作者]
曹平 梁琼芬
本文以我国2009~2020年制造业A股上市公司样本数据,战略性金融投资和投机性金融投资为中介变量,建立并利用单步多重中介模型分析政府补助对企业创新投入和产出的中介效应。实证表明政府补助对企业创新投入有显著“挤入”作用,战略性金融投资和投机性金融投资在其中承担重要中介渠道,且战略性金融投资比投机性金融投资中介作用更强;政府补助对企业的创新产出无显著影响,战略性金融投资对政府补助与企业创新产出间作用起遮掩效应;政府补助在中介模型下对不同规模企业作用差异显著。本文为政府补助发放后在企业内部通过不同类别金融投资配置渠道作用于企业创新投资的微观机制研究提供经验证据,并对政府创新鼓励政策和补助发放对象选择有一定参考作用。
[期刊] 当代经济研究
[作者]
刘怡芳 吴国萍
技术创新是实现我国经济持续、健康发展的核心动力,我国政府R&D补助对技术创新具有显著的影响,政府R&D补助激励效应随着R&D补助投入水平的提升而不断增强。政府应大力增加R&D补助投入力度,继续采取多种手段引导社会各界提高R&D资助总量和强度。同时,在政府R&D补助投入政策的制定上,应当更为关注改善政府R&D补助的投入结构。
关键词:
政府R&D补助 技术创新 经济增长
[期刊] 会计之友
[作者]
田翠香 臧冲冲
政府补助是国家纠正市场失灵、解决技术创新投资不足的重要制度安排,技术创新理论给出了政府科技补助合理性的依据。近年来,绿色技术创新及相关政府补助受到特别关注。从效果看,政府补助对企业技术创新活动存在两种相互对立的效应,即激励效应和挤出效应。学者们的实证研究分别给出了两种效应的证据,认为两种效应随补助力度的增加呈倒U形分布。对不同类型的企业、处于不同生命周期的企业,政府补助所发挥的作用存在差异,在创新初期给予的政府补助其政策效应更为明显。直接补助和间接补助的效果也有所不同。间接补助属于普惠性政策,而直接补助发
关键词:
政府补助 技术创新 激励效应 挤出效应
[期刊] 会计之友
[作者]
田翠香 臧冲冲
政府补助是国家纠正市场失灵、解决技术创新投资不足的重要制度安排,技术创新理论给出了政府科技补助合理性的依据。近年来,绿色技术创新及相关政府补助受到特别关注。从效果看,政府补助对企业技术创新活动存在两种相互对立的效应,即激励效应和挤出效应。学者们的实证研究分别给出了两种效应的证据,认为两种效应随补助力度的增加呈倒U形分布。对不同类型的企业、处于不同生命周期的企业,政府补助所发挥的作用存在差异,在创新初期给予的政府补助其政策效应更为明显。直接补助和间接补助的效果也有所不同。间接补助属于普惠性政策,而直接补助发挥的作用更为直接,但可能有失公平。应进一步加强对政府补助持续性特征的研究,关注政府补助与其他政策工具的组合效应,合理评价企业的技术创新绩效。
关键词:
政府补助 技术创新 激励效应 挤出效应
[期刊] 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
[作者]
郑亚莉 陶海青
人们已经发现在自然、社会领域中存在许多复杂现象。本文试图运用复杂科学的有关原理解释在隔离外部环境的技术创新过程本身就是非线性的,而外部环境对技术的创新过程主要呈线性关系。由此,可以预测技术创新的总趋势是一个愈来愈强的波动式过程。
关键词:
技术创新 非线性 成长
[期刊] 科技进步与对策
[作者]
徐俊武 陈钊雄
绿色技术创新是解决环境污染和实现碳减排目标的重要手段。基于2011—2021年中国内地271个地级及以上城市面板数据,使用参数与非参数方法检验绿色技术创新对碳排放的非线性影响,分析能源消费结构及产业结构的中介作用,同时探讨环境规制、科创支持、市场化程度和公众关注的调节作用。研究发现:(1)基准回归结果表明,绿色技术创新与碳排放呈显著倒“U”型关系;(2)异质性检验结果表明,倒“U”型关系仅在非资源型城市、低碳试点城市和高质量绿色技术创新体现明显;(3)中介效应检验结果表明,绿色技术创新既能通过优化能源消费结构降低碳排放,又会通过阻碍产业结构升级增加碳排放;(4)调节效应分析结果表明,公众关注、科创支持和市场化程度对绿色技术创新与碳排放倒“U”型关系起正向调节作用,使倒“U”型曲线更陡峭,而环境规制对绿色技术创新与碳排放倒“U”型关系起负向调节作用,使倒“U”型曲线更平缓。据此,提出提升绿色技术创新能力、推动清洁能源发展、加强政策配套支持、完善市场机制、构建政府公众共治体系等建议。
[期刊] 软科学
[作者]
池仁勇
技术创新活动是否具有规模递增效果,一直是学术界争论的焦点。由于企业规模对技术创新同时产生的正负效应,所以不同规模企业的技术创新存在特征差异和优劣势。利用中小企业和大型企业的技术创新优劣势,提出技术创新的适度规模概念与制度安排。
关键词:
技术创新 适度规模 技术创新特征
[期刊] 科技管理研究
[作者]
吕慧
探究地方政府投资对区域技术创新的影响效应,在阐述地方政府投资对区域技术创新作用机理的基础上,采用2005—2019年我国30个省份的面板数据构建固定效应模型进行有效性检验,同时构建面板门槛模型进行异质性分析。结果显示:(1)地方政府投资能够显著提升地区的技术创新水平;(2)地方政府投资对地区技术创新水平的影响存在双重门槛效应,其中,当地方政府投资作为门槛变量时,门槛值分别是0.010和0.109;当开放水平作为门槛变量时,门槛值分别是0.186和0.852。得到政策启示如下:政府应继续在基础设施领域以及创新性项目方面加大投资,但投资水平应保持在合理范围内,此外应适当引资充分发挥外资的示范效应。
[期刊] 中央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牛泽东 张倩肖 王文
本文采用中国高技术产业2003-2007年的企业层面数据,应用非线性面板平滑转换回归(PSTR)模型对企业规模与技术创新之间的关系进行分析。研究发现,企业技术创新水平与企业规模的三种衡量指标之间都存在明显的先递增后递减的非线性关系,理论上存在一个最适创新的企业规模。对于目前中国高技术产业中的绝大多数企业来说,企业规模与技术创新之间更多地表现为一种非线性的递增关系,追求企业规模的合理扩张是促进企业技术创新水平提高的关键因素。
关键词:
企业规模 技术创新 面板平滑转换回归模型
[期刊] 中国注册会计师
[作者]
谷丽静 王星星
本文以微观企业2007-2014年的面板数据为样本来探究政府补助对企业技术创新的影响及其内部机理,并进一步考察该机理在不同的产权性质与市场化进程中的差异。研究发现:政府补助不仅给企业带来了直接的资源补充效应,而且能通过信息传递效应增加外部融资,从而促进企业技术创新;政府补助对企业技术创新的信息传递效应主要通过增加企业股权融资来实现,而对银行贷款无显著影响;进一步对企业分组分析发现,这两种效应只有在民营企业组和市场化程度较低组中显著,而在国企组中政府补助只发挥了资源补充效应,在市场化程度较高组两种效应均不显著。
关键词:
政府补助 技术创新 资源补充 信息传递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
推荐搜索
政府科技资助对企业技术创新的非线性研究——基于中国2001-2008年省级面板数据的门槛回归分析
政府补助、研发投资与企业技术创新——基于装备制造业数据的分析
减税对企业技术创新的影响研究——基于价值链的中国工业企业的非线性分析
政府补贴对制造业创新绩效非线性影响——基于门槛效应分析
国际R&D对区域技术创新的非线性溢出效应——基于长三角数据的PSTR模型分析
政府创新补助对环保企业创新的影响研究——基于外部监督调节效应分析
技术创新扩散对技术进步的影响机理研究——基于扎根理论的探索性分析
政府补助与中小企业技术创新:基于融资约束的调节效应
我国地方政府间税收竞争对企业技术创新能力的影响探索
珠三角OFDI与区域技术创新能力:基于PSTR模型的非线性效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