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16004)
- 2023(22519)
- 2022(18936)
- 2021(17418)
- 2020(14975)
- 2019(33812)
- 2018(33559)
- 2017(64132)
- 2016(34962)
- 2015(38864)
- 2014(38234)
- 2013(37779)
- 2012(34717)
- 2011(31218)
- 2010(31579)
- 2009(29663)
- 2008(29336)
- 2007(26789)
- 2006(23382)
- 2005(21311)
- 学科
- 济(140764)
- 经济(140579)
- 业(116893)
- 管理(112730)
- 企(102687)
- 企业(102687)
- 方法(63186)
- 数学(52531)
- 数学方法(51893)
- 财(45460)
- 农(40818)
- 中国(39527)
- 业经(38392)
- 制(33957)
- 融(31568)
- 金融(31563)
- 银(30846)
- 银行(30770)
- 务(30159)
- 财务(30083)
- 财务管理(30022)
- 行(29502)
- 企业财务(28568)
- 农业(28155)
- 学(27609)
- 地方(26983)
- 技术(26445)
- 贸(26338)
- 贸易(26320)
- 易(25637)
- 机构
- 学院(496284)
- 大学(493970)
- 济(203271)
- 经济(199058)
- 管理(190936)
- 研究(167002)
- 理学(163606)
- 理学院(161850)
- 管理学(159029)
- 管理学院(158122)
- 中国(132404)
- 京(103919)
- 科学(102873)
- 财(99417)
- 农(91791)
- 所(85917)
- 中心(78114)
- 财经(77819)
- 研究所(77626)
- 江(76989)
- 业大(76595)
- 农业(72389)
- 经(70609)
- 北京(64902)
- 经济学(62141)
- 州(60689)
- 院(60198)
- 范(59691)
- 师范(58878)
- 财经大学(57686)
- 基金
- 项目(327941)
- 科学(257697)
- 基金(238981)
- 研究(233108)
- 家(210929)
- 国家(209158)
- 科学基金(178847)
- 社会(148301)
- 社会科(140732)
- 社会科学(140692)
- 省(129272)
- 基金项目(125805)
- 自然(118198)
- 自然科(115533)
- 自然科学(115494)
- 自然科学基金(113507)
- 划(108761)
- 教育(107586)
- 资助(98400)
- 编号(92098)
- 重点(74582)
- 成果(74345)
- 部(72286)
- 创(71469)
- 发(69842)
- 创新(66416)
- 课题(64729)
- 科研(63718)
- 国家社会(61682)
- 教育部(61651)
- 期刊
- 济(225517)
- 经济(225517)
- 研究(143226)
- 中国(101861)
- 农(83861)
- 学报(83269)
- 财(81993)
- 管理(76271)
- 科学(75361)
- 大学(62778)
- 学学(59890)
- 融(56836)
- 金融(56836)
- 农业(55989)
- 教育(48307)
- 技术(44967)
- 财经(39647)
- 业经(36690)
- 经济研究(36080)
- 经(34105)
- 业(32629)
- 问题(29237)
- 技术经济(26209)
- 版(25137)
- 贸(24332)
- 科技(23685)
- 统计(23086)
- 现代(22563)
- 财会(22462)
- 理论(22447)
共检索到751300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工业技术经济
[作者]
曹平 梁琼芬
本文以我国2009~2020年制造业A股上市公司样本数据,战略性金融投资和投机性金融投资为中介变量,建立并利用单步多重中介模型分析政府补助对企业创新投入和产出的中介效应。实证表明政府补助对企业创新投入有显著“挤入”作用,战略性金融投资和投机性金融投资在其中承担重要中介渠道,且战略性金融投资比投机性金融投资中介作用更强;政府补助对企业的创新产出无显著影响,战略性金融投资对政府补助与企业创新产出间作用起遮掩效应;政府补助在中介模型下对不同规模企业作用差异显著。本文为政府补助发放后在企业内部通过不同类别金融投资配置渠道作用于企业创新投资的微观机制研究提供经验证据,并对政府创新鼓励政策和补助发放对象选择有一定参考作用。
[期刊] 商业研究
[作者]
高粼彤 田启波 孟霏
本文选取2009-2019年中国战略性新兴产业上市企业数据,引入中介变量融资约束,检验政府创新资助对企业技术创新投入的中介渠道,并考察产品市场竞争和产权性质对融资约束中介渠道的调节效应。研究结果显示:融资约束在政府创新资助与企业技术创新投入关系中发挥局部中介效应,即政府创新资助可通过纾解融资约束促进企业增加技术创新投入;产品市场竞争正向调节融资约束的中介效应,即产品市场竞争越激烈,融资约束的中介效应越强;产权性质负向调节融资约束的中介效应,即企业属国企时,融资约束的中介效应越弱;产品市场竞争程度平缓时两者关系呈倒U型;企业属非国企时两者关系呈倒U型。
[期刊] 会计之友
[作者]
陈威 周友
企业创新活动对提升战略性新兴企业的核心竞争力至关重要。政府补助和负债融资作为企业的外部资金,是创新资源的重要补给。文章以上市战略性新兴企业2014—2017年的面板数据为样本,研究了负债融资、政府补助对企业创新的直接作用和交互作用。实证结果表明:政府补助能够激励企业创新;负债融资促进战略性新兴企业创新;政府补助能够有效加强负债融资对企业创新的促进作用。为进一步探索政府补助的差异性,将样本按产权性质分组研究发现较之国有企业,民营企业的政府补助对企业创新有更强的激励作用。研究为政府和企业的资源配置,深入探讨企业投融资决策具有现实意义。
[期刊] 地方财政研究
[作者]
李亚杰 杨芷
文章以2007年-2017年主板A股装备制造业上市公司的数据为样本,构建中介效应模型检验政府补助、研发投资对技术创新的影响。研究结果显示:政府补助不仅显著扩大了装备制造业上市公司研发投资规模、提高了装备制造业上市公司研发投资强度,也显著促进了装备制造业上市公司技术创新;装备制造业上市公司研发投资在政府补助与企业技术创新中起到中介作用。本文研究为政府部门制定政府补助政策,促进企业研发创新决策提供了理论和实证证据。
[期刊] 金融与经济
[作者]
孟霏 高粼彤 鲁志国
基于2009—2019年1047家沪深A股战略性新兴产业上市企业数据,将市场竞争细化为行业竞争程度与企业竞争地位双重维度,实证考察了政府资助对战略性新兴企业创新投资的影响以及市场竞争的调节作用。在此基础上,进一步讨论了所属地区差异性与产权性质差异性对市场竞争调节作用的影响。研究表明:政府资助与战略性新兴企业创新投资显著正相关;行业竞争程度强化了两者之间的促进效果,且这一强化效果更多体现在东部地区与非国有性质企业中;企业竞争地位弱化了两者之间的促进效果,且这一弱化效果更多体现在东部地区与非国有性质企业中。
[期刊] 财经理论与实践
[作者]
何涌 王坤 张影 谢磊
基于2011—2021年沪深A股上市企业数据,运用固定效应模型和中介效应模型探究金融科技发展对企业创新投资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研究发现:金融科技发展有助于提高企业创新投资水平,能够通过促进企业短期金融资产配置行为、抑制企业长期金融资产配置行为提高企业创新投资水平;高管股权激励和政府补助均对金融科技的创新投资驱动效应有显著的强化作用;在非国有企业中,金融科技对于创新投资的驱动效应更显著。
[期刊] 金融发展研究
[作者]
谢婷婷 高丽丽
在传统金融模式下,金融资源结构性错配严重制约中小企业技术创新,数字金融发展能够有效矫正这一问题,进而驱动中小企业创新。基于2011—2018年中小板上市公司数据,运用面板固定及中介效应模型,在传统金融结构错配背景下,探讨数字金融对中小企业技术创新的影响及内在机制。研究发现,相较于传统金融,数字金融对中小企业技术创新的驱动效应更为显著,数字金融通过矫正传统金融结构错配,改善非国有、高技术、成长期和成熟期中小企业创新融资环境,更具靶向性地支持中小企业创新活动。进一步发现,数字金融使用深度与数字化程度两个维度均对中小企业技术创新产生积极影响,但覆盖广度影响不明显。机制分析表明,数字金融能够通过缓解企业融资约束、减少企业融资成本和降低企业杠杆来提高企业创新产出。本文的研究结论为数字金融的发展优化、实现创新驱动提供可靠经验证据和政策启示。
[期刊] 当代经济研究
[作者]
陈利 王天鹏 吴玉梅 谢家智
创新驱动已成为促进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大战略,经过研究发现,政府补助和数字普惠金融均显著促进了企业的创新投入,政府补助与数字普惠金融在驱动企业创新过程中存在替代效应,即数字普惠金融的发展强化了市场作为资源要素配置中"看不见手"的作用,一定程度上弱化了政府补助对企业创新的贡献。进一步研究显示,与国有企业相比,数字普惠金融与政府补助的替代效应在民营企业中更明显,此外数字普惠金融的调节作用还体现出典型的规模效应和地区效应。研究表明,继续加快数字普惠金融的发展,可优化微观企业主体的营商环境和融资渠道,逐步引导企业创新从政府引导向市场主导转变,减少企业对政府补助资金的融资依赖。
[期刊] 经济管理
[作者]
孙颖
如何引导金融资本服务实体企业创新发展,是中国当前经济发展中的重要战略问题。本文从单一创投组织形式的治理弊端出发,以联合创业投资团队中公司创投机构与独立创投机构的结构互补为切入点,基于1998—2018年有联合创业投资支持的A股上市公司数据,研究异质性创投机构联合投资对被投企业技术创新的影响差异及其内在机制。研究发现,公司创投机构与独立创投机构共同持股的企业技术创新水平更高,表现为专利申请数量的提升。机制检验表明,异质性创投机构联合投资通过失败容忍和专业赋能缓解了创投双方的代理冲突,促进了差异化资源的流动和整合,发挥了互补性资源整合下的治理增值效应。拓展性分析表明,异质性创投机构联合投资在各投资机构的持股比例更低、非政府背景创投机构领投时对企业技术创新的正向作用更明显,进一步验证了本文关于机制渠道的相关论述。此外,异质性分析显示,上述效应在公司创投机构领投、被投资企业成熟度较高以及资本市场丰裕度较高时更显著。本研究从创业投资视角揭示了公司战略决策的治理相关因素,为构建富有成效和活力的创新生态体系、促进企业高质量发展提供启示。
[期刊] 中国工业经济
[作者]
潘敏 袁歌骋
基于1988—2010年25个OECD国家制造业行业数据,本文实证分析了金融中介创新对企业整体技术创新和不同类别技术创新的影响以及这种影响在不同行业的异质性。研究发现,总体而言,金融中介创新对企业整体技术创新存在倒U型的非线性影响,即当金融中介创新达到某一特定临界值之前,其对企业技术创新发挥着促进作用,而当金融中介创新超过特定的临界值后,其对企业技术创新产生抑制作用。相较于科学价值和风险较低的增量型技术创新和在企业现有技术基础上的创新,金融中介创新对科学价值较高、风险较大的突破性技术创新和吸收企业外部技术进行的创新的非线性影响更明显。而且,金融中介创新对企业整体和不同类别技术创新的非线性影响效应随着行业技术密集度的提高而增强。从影响机制看,金融中介创新主要通过影响企业创新投入作用于企业技术创新。因此,在当前防范系统性风险和推动创新驱动的经济增长机制形成的过程中,监管部门既要认识到金融中介创新对企业创新的推动作用,鼓励金融中介进行以提高项目筛选能力、风险转移和管理能力为主的金融创新,又要防止过度的金融中介创新对企业技术创新带来的抑制作用。
[期刊] 价格理论与实践
[作者]
舒雯
发挥金融对流通业高质量发展的支持作用,是贯彻落实中央金融工作会议的应有之义。本文基于我国30个省、自治区、直辖市~((1))2011-2022年的经验数据,就数字普惠金融与我国流通业效率提升之间的关系进行研究,并进一步考察技术创新的中介效应。研究发现,数字普惠金融发展不仅会对提升流通业效率产生直接的赋能作用,同时还能够通过技术创新的中介效应对提升流通业效率产生间接的赋能作用,进一步强化数字普惠金融对我国流通业效率的正向赋能作用。基于研究结论,本文从加强数字普惠金融基础设施建设、推动数字普惠金融与流通业深度融合创新、推进数字支付普及与应用、优化数字普惠金融对流通业供应链管理的支持,以及加强流通业数据分析与智能化决策等方面提出了助力我国流通业效率提升的相关政策建议。
[期刊] 科技管理研究
[作者]
黄大禹 谢获宝 邹梦婷
通过搜集匹配2007—2018年微观企业及中观产业数据,从制度根源及中国当前不同层次资本市场体系出发,剖析企业因热衷投资房地产业务而挤出自身技术创新投资表层效应背后的制度性与结构性深层次原因。研究发现,中国实体企业主营利润持续收窄,企业内部将资源更多配置在房地产业务中并挤压了用于技术创新的资源。驱动这一现象产生的制度性原因在于经济增长目标设定下的地方官员考核压力,以及财政分权体制下为缓解预算收入支出不平衡而膨胀的预算外收入。此外,宽松的货币供给、银行业和资本市场的偏好,为从事地产投资的实体企业提供了充足的金融资源,进一步推动了实体企业强化房地产投资的强度。从实体企业房地产投资影响技术创新的传导机制来看,房地产投资活动具有明显的挤占效应,而无法对企业的资源起到“挤入”的功效。
关键词:
实体企业 地产投资 技术创新
[期刊] 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段铸 程颖慧
选取2010—2021年中国沪深A股战略性新兴上市企业年度数据,实证分析政府创新补贴对战略性新兴企业技术创新的影响及其作用机理。结果表明:政府创新补贴可以正向促进战略性新兴企业技术创新;相对于国有战略性新兴企业和大型战略性新兴企业而言,政府创新补贴对非国有战略性新兴企业和中小型战略性新兴企业技术创新具有更显著的促进作用;融资约束在政府创新补贴与战略性新兴企业技术创新之间发挥部分中介作用;产品市场竞争正向调节政府创新补贴与战略性新兴企业技术创新的关系。基于此,建议合理配置政府创新补贴、弱化信息不对称问题、强化市场竞争调节效应,以深化政府创新补贴对战略性新兴企业技术创新的促进作用。
[期刊] 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段铸 程颖慧
选取2010—2021年中国沪深A股战略性新兴上市企业年度数据,实证分析政府创新补贴对战略性新兴企业技术创新的影响及其作用机理。结果表明:政府创新补贴可以正向促进战略性新兴企业技术创新;相对于国有战略性新兴企业和大型战略性新兴企业而言,政府创新补贴对非国有战略性新兴企业和中小型战略性新兴企业技术创新具有更显著的促进作用;融资约束在政府创新补贴与战略性新兴企业技术创新之间发挥部分中介作用;产品市场竞争正向调节政府创新补贴与战略性新兴企业技术创新的关系。基于此,建议合理配置政府创新补贴、弱化信息不对称问题、强化市场竞争调节效应,以深化政府创新补贴对战略性新兴企业技术创新的促进作用。
[期刊] 华东经济管理
[作者]
俞会新 关忠路 张淼 邢会
文章基于2008-2017环保企业上市公司数据,研究政府创新补助对环保企业创新的影响以及外部监督对两者关系的调节作用,为外部监督参与政府创新补助监督、促进环保企业创新提供了量化的依据。研究发现:政府创新补助在当期、滞后期均对环保企业创新存在积极的促进作用,相较于民营环保企业,政府创新补助对国有环保企业创新的促进作用更强;从外部监督的调节效果来看,高资质审计师监督和机构投资者监督发挥了正向的调节作用,能够提高政府创新补助对环保企业创新的激励效果。因此,政府在实施创新补助政策时,应充分发挥高资质审计师、机构投资者的外部监督作用。
关键词:
创新补助 环保企业创新 外部监督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
推荐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