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10827)
2023(14616)
2022(12204)
2021(10862)
2020(9648)
2019(21961)
2018(21616)
2017(41993)
2016(22987)
2015(25817)
2014(25663)
2013(25540)
2012(23689)
2011(21295)
2010(21708)
2009(20637)
2008(20966)
2007(19067)
2006(16522)
2005(14979)
作者
(67981)
(56987)
(56882)
(54087)
(36395)
(27416)
(25836)
(22285)
(21389)
(20413)
(19271)
(19256)
(18366)
(17979)
(17822)
(17578)
(17112)
(16901)
(16429)
(16393)
(14198)
(14144)
(14035)
(12908)
(12814)
(12729)
(12723)
(12578)
(11541)
(11384)
学科
(110724)
经济(110606)
(94010)
(84916)
企业(84916)
管理(82996)
方法(56758)
数学(47237)
数学方法(46714)
(34613)
业经(31468)
(30942)
(24333)
财务(24300)
财务管理(24259)
中国(23406)
企业财务(23072)
农业(22067)
技术(19601)
理论(19464)
(19429)
(18308)
(18278)
贸易(18274)
(17733)
(17707)
(17390)
地方(17117)
(16592)
(14587)
机构
学院(348083)
大学(345258)
(149981)
经济(147289)
管理(141173)
理学(122753)
理学院(121564)
管理学(119612)
管理学院(118972)
研究(108094)
中国(83744)
(71099)
(70655)
科学(65164)
(60812)
财经(57087)
(54867)
(52073)
(51909)
业大(51724)
中心(49940)
研究所(49506)
农业(48238)
经济学(47019)
北京(43712)
经济学院(42878)
财经大学(42356)
(40835)
(40276)
师范(39851)
基金
项目(228175)
科学(182166)
基金(169492)
研究(163890)
(147009)
国家(145764)
科学基金(127321)
社会(107546)
社会科(102239)
社会科学(102209)
(89371)
基金项目(88970)
自然(82897)
自然科(81137)
自然科学(81116)
自然科学基金(79802)
教育(76177)
(74171)
资助(70579)
编号(64484)
(51664)
成果(51113)
重点(50921)
(49869)
(47928)
(45959)
创新(45955)
国家社会(45165)
教育部(44837)
科研(44193)
期刊
(161250)
经济(161250)
研究(97481)
中国(59805)
(59378)
(54866)
管理(54127)
学报(51942)
科学(48916)
大学(39812)
学学(38074)
农业(37361)
技术(31700)
(29490)
金融(29490)
财经(29456)
教育(28765)
业经(26918)
经济研究(26214)
(25331)
(22750)
问题(21612)
技术经济(21090)
统计(20031)
(18543)
(17005)
商业(16941)
财会(16768)
决策(16475)
(16141)
共检索到501454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财政研究  [作者] 胡春阳  余泳泽  
提高全要素生产率是党的十九大对新时代实现经济转型发展提出的新要求。本文尝试将政府补助影响企业全要素生产率的内、外部因素纳入统一分析框架,提出U型效应研究假设,基于企业全要素生产率决策视角进行企业内部因素分析,并结合引力模型构建涵盖市场势力、政府补助质量等外部因素的分析框架进行理论解释,结果表明,仅考虑企业内部因素时,政府补助对企业全要素生产率具有促进作用,但外部因素可能产生U型效应。基于WIND金融数据库上市公司数据,通过实证分析验证U型效应的客观存在性,进一步结合外部因素的实证,分析讨论其成因,结果表明,在外部因素作用下,政府补助存在企业全要素生产率U型效应,以市场势力为工具变量的2SLS回归结果也支持这一结论。基于此,得出若干增强政府补助实效的政策启示。
[期刊]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学报  [作者] 王薇  艾华  
本文以2010~2016年我国603家创业板上市公司为研究对象,考察了政府补助对企业研发投入和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研究发现:政府补助对企业研发投入和全要素生产率均具有促进作用,并且研发投入在政府补助和全要素生产率之间存在部分中介效应;政府补助对全要素生产率的促进作用在不同行业中始终存在且存在差异,对软件、信息技术服务业的促进作用最为明显,研发投入的部分中介效应也存在差异。
[期刊] 会计之友  [作者] 方明  朱章礼  
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的深度融合是我国制造业转型升级的重要方向。基于资源基础观与企业能力理论,从企业内部资源、企业能力和治理结构三个维度构建制造业服务化评价体系,以2014—2019年汽车制造业上市公司为研究样本,实证研究制造业服务化对企业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以及政府补助的调节作用。研究结果表明:制造业服务化对技术效率的影响表现为显著的U型,但对技术进步的影响并不显著;政府补助对于服务化与企业全要素生产率的关系起着正向调节作用。研究结论为制造业企业实施服务化转型升级提供了一定的借鉴。
[期刊] 现代管理科学  [作者] 李蕊  周平  
科技创新是我国当前经济发展的主题。文章从政府和企业R&D投入的角度,首先统计描述了我国改革开放以来政府和企业R&D投入结构的变化,然后实证分析了政府和企业科技投入对全要素生产率产生的影响。实证结果表明:政府和企业的R&D投入均对我国全要素生产率产生正面影响,且企业具有较高的溢出效应。因此,我们在加大政府科技投入的同时,应更注重企业科技投入以及其创新能力的培育。
[期刊] 经济评论  [作者] 徐保昌  谢建国  
本文采用2005-2007年中国制造业企业微观数据和世界银行(2006)中国120个城市调查数据构建的政府质量指标的匹配数据,检验了政府质量与政府补贴对企业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1)政府补贴不利于企业全要素生产率的提升;(2)较高的政府质量可以有效提升政府补贴对企业全要素生产率的促进作用;(3)随着企业全要素生产率水平的提高,政府补贴对企业全要素生产率的阻碍作用逐渐降低。本文研究结果显示,相对于外资企业,国内企业主动提升企业全要素生产率的意愿相对缺乏。本文研究结论证明,政府质量的提升可以使得政府以较小的补贴强度实现企业全要素生产率提升的目标。
[期刊] 山西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李娟  
利用Thomson ONE Banker Database和中国工业企业数据库提供的微观企业数据,采用Levisohn-Petrin方法控制潜在内生性问题,更科学地估计了中国企业全要素生产率,进而检验外资并购是否能促进企业全要素生产率的提升。实证结果表明,外资并购对生产率的提升效应虽然不能立刻发挥作用,但经过一定的融合期,外资并购能显著提高企业生产率超过20%。另外,企业的出口行为将会进一步强化并购的生产率效应,出口企业因外资并购带来的企业生产率提升要高于非出口企业30%左右。
[期刊] 经济研究  [作者] 程惠芳  陆嘉俊  
本文就知识资本对工业企业全要素生产率、技术进步和效率变化的影响进行研究。运用全要素生产率模型和1997—2010年中国大中型工业企业面板数据,对不同区域知识资本的创新效应进行回归分析。研究结果表明:大中型工业企业知识资本投入结构已经发生明显变化,技术开发和技术改造投入与企业全要素生产率具有显著正相关性,国内外技术引进和消化吸收对企业创新的作用减弱。结果还发现:东中西三大区域工业企业知识资本投入对全要素生产率影响存在明显差异,不同技术水平的企业知识资本的创新产出效应也存在明显差异。本文建议应根据区域和企业技术水平差异,实施差别化的创新驱动战略和政策,以更好地提高全要素生产率和创新效率。
[期刊] 工业技术经济  [作者] 成琼文  李赵研  张静  
本文聚焦于财政工具对金融市场的调控作用,在双边随机前沿模型的分析框架下,研究金融错配和政府补贴对企业全要素生产率的双边效应。双边随机前沿模型估计结果表明,金融错配抑制企业全要素生产率提升,而政府补贴能够平滑绝大部分金融错配的负向影响,尽管两者综合作用下企业生产率仍低于有效生产率,但也体现了政府补贴作为财政工具对市场调控的有效性。分样本检验结果表明,国有企业受到的影响净效应低于民营企业,东、中部地区企业受到的影响净效应低于西部企业。因此,应注重金融市场的所有制歧视和区域间发展的不平衡,建立更加完善的政府补贴机制,在优化要素配置的前提下持续推动技术创新。
[期刊] 山西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王冠宇   马野青  
基于中国出口企业的微观数据,利用PSM-DID法考察了技术性贸易壁垒对企业全要素生产率的动态影响。研究发现,技术壁垒的实施短期内造成受限企业生产率下降,但在长期会倒逼生产率上升,总体呈现“先抑后扬”的动态特征。原因在于,遭受技术壁垒初期,企业生产率因盈利状况和融资能力恶化而降低,而后在创新激励作用下逐渐提高,且在本文考察范围内,创新激励效应占主导地位,使得总体影响为正。进一步分析发现,若受限企业为非高新技术企业、受限产品为企业非核心产品,则技术壁垒对企业生产率的倒逼促进作用更加明显。
[期刊]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学报  [作者] 朱玉飞  安磊  
受限于财政支出政策和货币政策对经济提振作用缺乏可持续性,中央政府开始依赖税收政策来助推中国经济的平稳换挡和转型升级,企业实际税负如何影响全要素生产率逐渐成为学术界和决策层关注的焦点。基于中国沪深两市2007~2016年上市企业的微观面板数据,本文利用固定效应模型和门槛模型发现企业实际税负与全要素生产率之间存在明显的倒U型关系,即当企业实际税负处于较低水平时,全要素生产率随着实际税负增加而逐渐提高,而当实际税负超过某一水平时,全要素生产率则随之降低。不仅如此,实际税负对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在研发型与非研发型企业之间会表现出明显的异质性,提高税负对研发型企业全要素生产率的抑制作用强于非研发型企业。进一步通过门槛模型的分析结果表明,企业实际税负与全要素生产率倒U型关系的门槛值为0.0818,而我国上市企业实际税负平均水平为0.195,仍有进一步减税的空间。
[期刊] 管理世界  [作者] 任曙明  吕镯  
由于装备制造业具有技术含量高、研制难度大、资本密集度高的特点,从融资视角看,中国装备制造企业面临着严重的融资约束,生产率易受到外部冲击。然而,近年来,这类企业的全要素生产率却保持着持续平稳增长。本文提出融资约束背景下政府补贴对生产率的平滑机制,利用ACF法测算生产率,在双边随机边界模型统一框架下率先定量估算融资约束、政府补贴对生产率的效应,进而解释上述现象。研究发现:平均而言,政府补贴完全抵消了融资约束对生产率的负面效应,政府补贴的平滑机制促进了装备制造企业生产率平稳持续增长。然而,也存在1/4的企业,政府补贴对生产率的正面效应小于融资约束的负面效应。因而,政府应该谨慎、有针对性地制定补贴政策...
[期刊] 经济评论  [作者] 李礼连  程名望  张利国  
本文基于企业异质性视角构建工会对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机制模型,利用中国工业企业和地级市匹配数据进行实证检验。研究发现,工会密度显著提高了企业全要素生产率,且二者呈倒“U”型关系。机制检验表明,工会通过改善职工工资、福利和社会保障水平显著提升企业全要素生产率,形成收入激励效应;工会通过倒逼企业采取资本深化、人力资本和技术创新的替代劳动策略提升企业全要素生产率,形成要素替代效应。此外,工会对企业全要素生产率的提升效应在东部地区显著高于非东部地区,在国有企业显著高于非国有企业,在出口企业显著高于非出口企业。随着行业垄断势力增强,工会对企业全要素生产率的提升效应越高。因此,建设现代化工会制度、重塑工会角色、强化工会的要素配置作用、推进工会差异化建设,对提升职工收入和企业全要素生产率、推动中国经济高质量发展具有现实意义。
[期刊] 产业经济研究  [作者] 张中华  刘泽圻  
企业提高全要素生产率是推进中国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关键,而政府创新补助是引导和保障企业开展改善生产效率的创新活动、助力实体经济可持续增长最直接的方式。利用2008—2019年中国A股上市公司数据,比较分析政府创新补助和非创新补助对企业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及作用机制。研究发现,创新补助对企业全要素生产率具有负面影响,非创新补助则对企业全要素生产率具有倒U型影响,在进行一系列稳健性检验后结论依然成立。机制分析表明,寻租的遮掩效应和超额雇员工对研发资源的挤占以及创新补助释放的高风险消极信号,造成企业内部资源错配和外部资金减少,是创新补助产生负面效应的重要原因。进一步研究发现,两类补助对企业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在不同融资约束水平、市场竞争程度、所有制、地区知识产权保护力度等异质性企业间呈现显著差异。研究结论既有助于深化理解政府补助和企业生产效率间的内在联系,也为政府完善补助政策顶层设计、激活创新补助引导效应提供政策参考。
[期刊] 税务研究  [作者] 李华  李艳华  蔡倩  
近年来我国实施了大规模的减税政策,减税效应评价对于后期政策完善具有重要意义。基于固定效应模型和有调节的中介效应模型,选取2008—2019年A股上市公司数据,实证分析我国减税政策对企业全要素生产率影响的研究显示:我国减税政策显著促进了企业全要素生产率的提高,且该效应对技术性企业、非国有企业、实体经济企业和小规模企业效果更为显著。进一步研究表明,减税政策通过促进研发投入提高企业全要素生产率,但却易于导致固定资产过度投资从而抑制企业全要素生产率的提高;同时融资约束在减税政策与企业全要素生产率的关系中发挥调节作用。为此,应进一步前瞻性、精准性地推进和完善减税政策,发挥减税的经济发展效应;鼓励企业研发与创新,激发企业发展的内生动力;完善投资类税收优惠政策,提高企业投资效率;优化企业融资环境,协调发挥金融和财税的作用。
[期刊] 调研世界  [作者] 刘似臣  魏芳兰  
本文使用DEA-Malmquist指数方法,利用中国31省市自治区2004~2008年的零售业数据,对中国限额以上的零售业全要素生产率(TFP)进行测算与分析。结果表明,2004年以来,中国零售业全要素生产率显著提高,且主要来自技术进步的推动。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