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4571)
2023(6614)
2022(5649)
2021(4992)
2020(3944)
2019(9125)
2018(8826)
2017(17347)
2016(9299)
2015(10126)
2014(10261)
2013(10227)
2012(10042)
2011(9207)
2010(9498)
2009(8784)
2008(8521)
2007(7916)
2006(7276)
2005(6961)
作者
(26897)
(22425)
(22301)
(21203)
(14344)
(10637)
(10045)
(8730)
(8617)
(8162)
(7838)
(7421)
(7342)
(7333)
(7262)
(6998)
(6587)
(6491)
(6446)
(6325)
(5846)
(5601)
(5465)
(5227)
(5122)
(5106)
(5038)
(5003)
(4645)
(4452)
学科
(50273)
经济(50232)
管理(24940)
(23164)
地方(19638)
中国(17107)
(15739)
企业(15739)
(14299)
方法(13370)
地方经济(11909)
数学(11620)
数学方法(11568)
业经(11398)
(10614)
农业(10453)
(9694)
(8805)
金融(8805)
(8443)
银行(8430)
(8394)
(8287)
(8117)
技术(7969)
(7903)
贸易(7893)
环境(7785)
(7537)
发展(7272)
机构
学院(133698)
大学(130953)
(61650)
经济(60468)
研究(52642)
管理(47665)
中国(40291)
理学(39417)
理学院(38925)
管理学(38460)
管理学院(38191)
科学(30067)
(29908)
(29052)
(27175)
研究所(24066)
中心(23253)
(22535)
财经(22019)
(21959)
(19894)
经济学(19580)
北京(19058)
(18916)
(18913)
师范(18745)
(17917)
经济学院(17571)
(17317)
业大(17187)
基金
项目(81315)
科学(63989)
研究(62765)
基金(57222)
(49170)
国家(48719)
社会(41097)
科学基金(41033)
社会科(39081)
社会科学(39076)
(32977)
基金项目(29515)
教育(27224)
(26909)
编号(25230)
(24926)
自然(23138)
资助(23106)
自然科(22553)
自然科学(22551)
自然科学基金(22127)
成果(21496)
发展(20673)
(20311)
重点(18766)
课题(18756)
(17675)
国家社会(17350)
(16925)
(16103)
期刊
(79438)
经济(79438)
研究(47511)
中国(33366)
(22737)
(22646)
管理(19515)
学报(18093)
科学(18020)
(16113)
金融(16113)
教育(15954)
农业(15538)
大学(14148)
业经(13869)
经济研究(13470)
学学(13256)
技术(11811)
财经(11188)
问题(10449)
(9735)
(7678)
(7637)
世界(7629)
技术经济(7046)
商业(7036)
经济问题(6973)
改革(6842)
(6842)
经济管理(6716)
共检索到225618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经济理论与经济管理  [作者] 徐辉  周孝华  
政府补助效果是学者高度重视的焦点话题。本文以政府补助为切入点,从一级市场、二级市场分别考察定向增发新股的定价效率以及定向增发收益背后的经济逻辑,并采用随机前沿分析法对2007—2017年间获得政府补助且实施定向增发新股的沪深A股上市公司进行实证分析。结果发现:定向增发新股发行存在溢价现象,新股上市后也存在溢价现象,政府补助加剧了溢价程度,进而导致定价效率降低,且在国有企业中更严重;发行定价泡沫越严重,定向增发收益越高,同时政府补助对定向增发收益能产生积极影响,且在国有企业中更显著。路径检验结果发现:政府补助作用于定向增发收益可能依赖盈余管理、自主创新以及个股成长这三条路径。上述结果表明,政府补助可能被异化为操纵股价的隐形工具,导致政府补助效果"事与愿违"。
[期刊] 商业经济与管理  [作者] 刘中燕  周泽将  
以2007-2014年中国沪深两市A股上市公司为样本,文章从本地任职视角,实证检验了独立董事在获取政府补助中的作用。研究发现独立董事本地任职显著地提高了上市公司获得政府补助的概率和数量。基于产权性质角度的进一步经验证据揭示,国有控股显著地抑制了独立董事本地任职对企业获取政府补助的促进作用。文章的研究表明,独立董事丰富的社会资本如被恰当运用,可以帮助企业获稀缺的补助资源,但这一过程会受限于产权性质,在国有控股企业中难见成效。
[期刊] 中国注册会计师  [作者] 严宽  
本文以定向增发中的利润承诺为研究对象,通过手工收集2007年至2017年的数据,考察了控制权转移风险与定向增发中利润承诺的相关关系,结果发现:第一,控制权转移风险越大,越可能要求标的公司进行利润承诺。第二,控制权转移风险越大,利润承诺的实现比例可能越低,利润承诺超额完成的比例也会越低。第三,控制权转移风险越大,标的公司越可能优先采取股份补偿方式。进一步研究发现,在非国有企业样本组中,以上两者之间的相关关系更加显著。
[期刊] 预测  [作者] 宋鑫  阮永平  郑凯  
本文基于会计信息披露视角,考察了产权异质条件下大股东认购行为对定向增发折价的作用后果和机理。研究发现:相对于国有企业,民营企业大股东通过低价认购定向增发股份进行了自我利益输送;在原有定向增发价格形成机制下,无论是负向应计盈余管理还是真实盈余管理均会造成定向增发折价;真实盈余管理已经取代了应计盈余管理成为大股东在定向增发中进行利润操纵的主要手段;负向真实盈余管理在民营企业大股东认购定向增发股份和高折价之间发挥了中介效应。
[期刊] 预测  [作者] 宋鑫  阮永平  郑凯  
本文基于会计信息披露视角,考察了产权异质条件下大股东认购行为对定向增发折价的作用后果和机理。研究发现:相对于国有企业,民营企业大股东通过低价认购定向增发股份进行了自我利益输送;在原有定向增发价格形成机制下,无论是负向应计盈余管理还是真实盈余管理均会造成定向增发折价;真实盈余管理已经取代了应计盈余管理成为大股东在定向增发中进行利润操纵的主要手段;负向真实盈余管理在民营企业大股东认购定向增发股份和高折价之间发挥了中介效应。
[期刊] 当代财经  [作者] 严武  李佳  刘斌斌  
通过描述和分析国有与民营控股上市企业定向增发在各地区、各产业间的分布特征,以及不同控股权性质企业定向增发前后资本盈利能力的变化情况,以我国A股市场2006-2011年上市企业定向增发融资数据为样本,采用面板数据模型来定量分析各地区不同控股权性质上市企业定向增发的产业升级效应,实证结果表明:虽然国有与民营控股上市企业定向增发皆未能显著提高各地区克拉克指标,但民营控股上市企业定向增发对东部地区第三产业发展具有明显增长效应;并在降低中西部地区第三产业所占GDP比重的同时,更大程度上提升了该地区第二产业增长率和所占GDP比重。国有控股上市企业定向增发除稍微提高东部地区第二产业所占GDP比重外,未能显著...
[期刊] 现代管理科学  [作者] 邵勇  李季刚  
文章对上市公司定向增发资产注入和定向增发项目融资后的成长性变化进行比较分析发现,总体上看在定向增发两年后,定向增发项目融资的上市公司成长性要显著的高于资产注入的上市公司。同时研究也表明,在定向增发后两年,控股股东为国有性质的上市公司定向增发资产注入和项目融资其成长性并没有显著的差别。上市公司定向增发注入资产从控股股东的动机来看,不仅存在控股股东对上市公司"掏空"的可能性,也可能是政府出于国有资产重组的需要而进行的一种行政行为。
[期刊] 商业经济与管理  [作者] 刘斌斌  
以我国A股市场2006-2012年上市企业数据为样本,文章研究了国有与民营控股上市企业定向增发认购方式和认购对象差异对企业资本配置效率的影响。结果表明:定向增发有助于改善资产收益率高于市场均值的民营控股企业资本配置效率,且现金认购对企业资本配置效率的影响更明显;国有控股上市企业定向增发不会对资本配置效率产生任何显著影响;大股东参与定向增发新股认购仅能改善资产收益率低于市场均值的民营控股企业资本配置效率。基于所得研究结论,文章最后提出了若干政策建议。
[期刊] 江西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田昆儒  王晓亮  
以2008、2009年的定向增发公司作为研究对象,运用Richardson(2006)残差度量模型对定向增发前后三年的投资效率进行比较分析以及对定向增发之后三年不同增发对象进行比较研究。研究发现,与增发之前相比,定向增发之后上市公司投资不足现象得到缓解;与向大股东和关联股东增发相比,向机构投资者增发更能有效缓解上市公司投资不足问题。这一发现为证券监管部门监督大股东控制下的非效率投资行为,提高公司业绩,具有现实指导意义。
[期刊] 财会月刊  [作者] 俞静  徐霞  
本文针对定向增发的不同发行对象,将上市公司分为大股东组和机构投资者组,分别研究两组的盈余管理行为和定价效率。研究发现:机构投资者组在定向增发前偏向于正向盈余管理,并且机构投资者组首个交易日的折价率显著高于大股东组,说明针对大股东的定向增发会计盈余被操纵的机会小,具有更高的定价效率。
[期刊] 财会通讯  [作者] 王晓亮  王鑫  
本文以2013年进行定向增发的上市公司为研究对象,实证分析2013当年及前两年盈余管理对公司2014年业绩的影响。研究发现:在当年及前一年,定向增发的上市公司进行了盈余管理,管理层实施了向上的盈余操纵;同时,增发当年的盈余管理使公司之后一年的业绩上升,而增发前一年的没有产生影响。这一发现将可以为政府加强对定向增发公司的监督提供参考,同时丰富完善现有的研究成果。
[期刊] 财经研究  [作者] 胡聪慧  于军  
送转和定向增发是A股市场上常见的两种公司行为。文章旨在从市值管理的视角,揭示上市企业送转与定向增发的内在关联及其经济逻辑。研究发现:(1)定向增发企业送转的比例与规模显著高于配对的未增发企业,而且两者的差异在增发后显著大于增发前;(2)在有外部机构投资者参与的定向增发中,企业送转的比例与规模显著高于其他类型的定向增发;(3)企业送转行为会显著影响增发折价,增发后送转企业的增发折价显著低于增发前送转(从未送转)的企业。文章研究表明,送转是A股市场上定向增发企业广为使用的一种市值管理手段,送转的规模与时机是企业与外部投资者理性博弈的结果。文章的研究不仅从市值管理角度为我国资本市场上频频出现的上市公...
[期刊] 财会通讯  [作者] 屠杨杨  
自股权分置改革以来,定向增发开始成为我国资本市场最主流的再融资方式。从2006年首例定向增发开始到2009年底,约占A股上市公司24.68%的上市公司已经进行了定向增发。相对于定向增发,公开增发和配股则明显低迷,截止2009年底,仅有106家上市
[期刊] 中国经济问题  [作者] 沈华玉  
本文利用2006-2015年定向增发的样本,对增发目的(1)、交易溢价率与定向增发折价率的相关关系进行研究。实证结果表明:全样本中,有资产交易的定向增发与增发折价率显著正相关;子样本1中(2),项目融资的定向增发与增发折价率显著负相关;子样本2中(3),交易溢价率与增发折价率显著负相关。进一步研究发现:定向增发目的、交易溢价率是通过定向增发公告前一日收盘价影响定向增发折价率,而不是通过定向增发价格影响定向增发折价率。希望本文结论能够给上市公司、投资者及政府部门带来借鉴,给定向增发的相关研究带来新的视角。
[期刊] 金融论坛  [作者] 胡李鹏  张韵  
本文研究1998~2013年A股上市公司公开增发和定向增发的公告效应,考察公告效应的影响因素。结果表明,市场对于不同事件日的反应是不同的,首次披露增发信息时市场的反应最大;市场对于公开增发的反应为负,对于定向增发的反应为正。进一步研究公告效应的影响因素时发现,市值账面比(MB)对公开增发的影响为负,对定向增发的影响为正,且市场状况越好,公开增发的累计超额收益率越高;信息不对称假说能够解释中国A股市场上公开增发和定向增发的公告效应。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