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6475)
- 2023(9332)
- 2022(8060)
- 2021(7283)
- 2020(6482)
- 2019(14645)
- 2018(14227)
- 2017(27466)
- 2016(15382)
- 2015(17076)
- 2014(17045)
- 2013(16857)
- 2012(15667)
- 2011(14164)
- 2010(14102)
- 2009(13255)
- 2008(13362)
- 2007(12099)
- 2006(10152)
- 2005(8912)
- 学科
- 济(62704)
- 经济(62634)
- 管理(45592)
- 业(41664)
- 企(33357)
- 企业(33357)
- 方法(31928)
- 数学(28757)
- 数学方法(28505)
- 财(19171)
- 农(16980)
- 中国(15038)
- 学(14066)
- 贸(13471)
- 贸易(13471)
- 易(13114)
- 业经(12581)
- 农业(11316)
- 地方(11292)
- 务(11086)
- 财务(11071)
- 财务管理(11040)
- 制(10901)
- 企业财务(10374)
- 技术(9364)
- 环境(9227)
- 银(9026)
- 银行(8969)
- 和(8798)
- 融(8798)
- 机构
- 大学(226637)
- 学院(224348)
- 济(91653)
- 经济(89877)
- 管理(85407)
- 研究(75888)
- 理学(74838)
- 理学院(73971)
- 管理学(72685)
- 管理学院(72270)
- 中国(55579)
- 科学(50292)
- 农(48477)
- 京(46610)
- 财(42161)
- 所(40398)
- 业大(40300)
- 农业(39083)
- 研究所(37150)
- 中心(35124)
- 财经(33956)
- 江(32715)
- 经(30914)
- 经济学(28727)
- 北京(28640)
- 范(27053)
- 师范(26622)
- 院(26580)
- 经济学院(26409)
- 农业大学(26157)
- 基金
- 项目(155512)
- 科学(120390)
- 基金(113743)
- 研究(104771)
- 家(102427)
- 国家(101601)
- 科学基金(85057)
- 社会(67172)
- 社会科(63743)
- 社会科学(63720)
- 基金项目(61150)
- 省(60889)
- 自然(57475)
- 自然科(56175)
- 自然科学(56150)
- 自然科学基金(55186)
- 划(52093)
- 教育(47644)
- 资助(46102)
- 编号(40423)
- 重点(35291)
- 部(34345)
- 发(32762)
- 创(32332)
- 成果(31970)
- 计划(31494)
- 科研(31192)
- 创新(30375)
- 教育部(28626)
- 大学(28365)
共检索到312331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财会通讯
[作者]
毛丽娟 江培培
根据我国会计准则的规定,企业对所获得的政府补助可以根据情况采用当期确认法计入"营业外收入"科目,或者采用递延确认法计入"递延收益"科目。本文分析了政府补助不同会计处理方法对于公司财务状况、经营成果以及补助经济效果所产生的不同影响,探讨了企业通过会计政策选择可能进行的盈余管理行为,最后本文针对政府补助的会计处理方法提出改进建议。
[期刊] 税务研究
[作者]
辛连珠
递延纳税的主要功能是纳税人在经济活动发生当期,不确认或延期确认纳税义务的发生,使其由于减少支付当期税款而获得税款的时间价值,同时还"涵养"了税源。这种具有"隐藏性"税式支出功能的税收优惠方式,在越来越受纳税人青睐的同时也越来越被税务机关采纳。而递延纳税两种模式对税收待遇的改变,也成为税务机关对其的管理重点与难点。为此,本文以递延纳税两种模式为分析视角,就递延纳税的确认原则及其对税收政策的"扭曲"及税收待遇的"改变"展开论述。
关键词:
递延纳税 定期 不定期 税收优惠
[期刊] 财务与会计
[作者]
莫彩华
《企业会计准则》规定企业应于资产负债表日比较资产、负债的账面价值和计税基础,若两者存在差异,则应确认递延所得税资产(负债),同时记录相应的递延所得税收益(费用)。然而《企业会计准则第18号——所得税》对长期股权投资下权益法递延所得税费用存在的"例外"条款,赋予了企业合规避免确认递延所得税费用的空间。本文建议进行相应调整,以满足利益相关者的会计信息需求。
关键词:
权益法 递延所得税 会计信息质量
[期刊] 中国注册会计师
[作者]
吕新建
政府补助主要形式包括政府对企业的无偿拨款、税收返还、财政贴息以及无偿给予非货币性资产等。在修订后的《企业会计准则第16号—政府补助》(CAS16)的规定下,企业可以根据经济业务的实质恰当地选择总额法或净额法进行会计核算。在税收监管方面,企业所得税法对于不同的政府补助也作了不同的规定,符合特定条件的政府补助作为不征税收入。
[期刊] 会计之友
[作者]
张艳萍
企业获得的政府财政性拨款,需划分为政府资本性投入和政府补助,其中较易混淆的政府投资补助和政府补助的区分关键在于补助项目的政策意图和相关政府文件的适用范围。在此基础上,企业应正确理解和把握政府补助的确认条件和确认时点,合理地将政府补助划分为与资产相关和与收益相关,从而选择适当的会计处理方法。
关键词:
政府补助 投资补助 与资产相关的政府补助
[期刊] 财会通讯
[作者]
王艳林 杨松岩
我国会计准则对递延所得税资产的初始确认和后续转回并没有严格的限制条件,从而为上市公司通过递延所得税资产进行盈余管理操纵利润提供了一定空间,也为大股东减持掏空创造了条件。本文采用案例研究方法,分析了乐视网高额递延所得税资产的形成原因、形成路径和最终目标。研究发现,乐视网递延所得税资产主要来源于非全资子公司亏损,乐视网一方面通过过度确认递延所得税资产粉饰了公司的经营业绩,抬高股票价格和公司总市值,另一方面大股东则通过择机减持掏空上市公司。
[期刊] 会计之友
[作者]
王妹 吕柳
预计负债法与递延收益法是会计业务处理的两种方法。文章通过对积分发放与兑现两个环节的会计处理以及对纳税影响的比较分析,指出预计负债法更具有适用性和灵活性,业务处理也更加简单清晰。建议有积分业务的工商企业采用预计负债法进行会计处理。
关键词:
预计负债法 递延收益法 积分业务
[期刊] 财会通讯
[作者]
杨华
所得税会计是通过比较资产负债表上列示的资产、负债,按照企业会计准则规定所确定的账面价值与税法规定确定的计税基础,对两者之间的差额分别就应纳税暂时性差异与可抵扣暂性差异,确认相关的递延所得税负债与递延所得税资产,并在该基础上确定每一期间利润表中的所得税费用。本文拟就递延所得税资产与递延所得税负债的确认与计量做出相关探讨。
[期刊] 财会通讯
[作者]
申山宏
《企业会计准则》颁布后,资产负债表债务法成为国内所得税会计核算的主要方法。本文从我国现行所得税会计核算方法出发,结合企业所得税纳税申报与所得税会计实务,研究分析某些特殊情况下递延所得税负债会计确认、计量中出现的问题。分析可以发现,在实务中,纳税调整与递延所得税负债的确认并不存在一一对应关系;会计准则与税法在内容上存在一些漏洞。因此在今后进行准则修订时,应细化与企业合并相关的暂时性差异确认递延所得税负债或递延所得税资产的内容,也应该明确相关的所得税会计核算过程,为企业会计实务与后续的税收检查工作提供依据。
关键词:
递延所得税负债 税会差异 纳税调整
[期刊] 财会通讯
[作者]
申山宏
《企业会计准则》颁布后,资产负债表债务法成为国内所得税会计核算的主要方法。本文从我国现行所得税会计核算方法出发,结合企业所得税纳税申报与所得税会计实务,研究分析某些特殊情况下递延所得税负债会计确认、计量中出现的问题。分析可以发现,在实务中,纳税调整与递延所得税负债的确认并不存在一一对应关系;会计准则与税法在内容上存在一些漏洞。因此在今后进行准则修订时,应细化与企业合并相关的暂时性差异确认递延所得税负债或递延所得税资产的内容,也应该明确相关的所得税会计核算过程,为企业会计实务与后续的税收检查工作提供依据。
关键词:
递延所得税负债 税会差异 纳税调整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黎宇霞,胡晓东
[期刊] 会计之友
[作者]
郑伟
现行所得税会计准则采用的资产负债表债务法,要求将暂时性差异的纳税影响确认为递延所得税资产或递延所得税负债,但是同时又保留了不进行确认的例外,导致对基本确认原则的背离。通过从更为广泛的会计确认角度对这种例外进一步分析发现,现有会计确认的视角过于狭隘,停留于平面化的概念,且未能实现不同确认环节的相互协调,这会造成财务会计基础理论体系的严重缺陷。因此,有必要重新审视会计确认的基本概念,拓展会计确认的维度,构建多维的、立体式的会计确认理论体系。
[期刊] 财会月刊
[作者]
秦洪平
在资产负债表法下所得税核算需要确认递延所得税,在资产负债表中分为递延所得税资产和递延所得税负债进行列示。所谓"递延",即当期不确认,在后期进行确认,其产生原因在于暂时性差异的存在,永久性差异不会导致递延确认问题。当然,并不是所有的暂时性差异都确认为递延所得税资产或递延所得税负债,现行会计准则对各种例外情形给出了相关说明。下面结合两种情形对该问题进行讨论。情形一:与直接借记或贷记股东权益项目的事项相关的
[期刊] 会计之友(下旬刊)
[作者]
郑可人
在所得税会计中,确认和计量递延所得税资产时,存在企业管理层进行利润操纵的可能性。笔者认为,应该借鉴国外的经验对此加强管理和控制。
关键词:
递延所得税资产 递延所得税负债 利润操纵
[期刊] 中国注册会计师
[作者]
董明怀
《企业会计准则第18号——所得税》从资产负债表出发,采用资产负债表的债务法,比较资产负债表上列示的资产、负债按照会计准则确定的账面价值与按照所得税法规定确定的计税基础,将两者产生的差异区分为应纳税暂时性差异与可抵扣暂时性差异,由此确认相关的递延所得税资产和递延所得税负债。递延所得税资产产生于可抵扣暂时性差异。资产、负债的账面价值与其计税基础不一致产生的可抵扣暂时性差异,应当以未来期间很可能取得用以抵扣可抵扣暂时性差异的应纳税所得额为限,确认相关的递延所得税资产。实务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