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11657)
- 2023(16917)
- 2022(14488)
- 2021(13408)
- 2020(11251)
- 2019(25565)
- 2018(25147)
- 2017(48338)
- 2016(26341)
- 2015(29271)
- 2014(28946)
- 2013(28695)
- 2012(26725)
- 2011(24334)
- 2010(24290)
- 2009(22101)
- 2008(21495)
- 2007(18972)
- 2006(16640)
- 2005(14673)
- 学科
- 济(110706)
- 经济(110588)
- 管理(74987)
- 业(71308)
- 企(56815)
- 企业(56815)
- 方法(48324)
- 数学(42166)
- 数学方法(41801)
- 中国(31330)
- 农(30294)
- 财(28005)
- 地方(27647)
- 业经(24506)
- 学(23309)
- 农业(20882)
- 贸(20579)
- 贸易(20565)
- 易(19840)
- 制(18786)
- 环境(17679)
- 技术(17587)
- 银(16905)
- 银行(16836)
- 融(16747)
- 金融(16746)
- 和(16356)
- 行(16137)
- 务(15975)
- 理论(15952)
- 机构
- 大学(375970)
- 学院(373561)
- 济(150724)
- 经济(147642)
- 管理(147284)
- 研究(129825)
- 理学(127882)
- 理学院(126389)
- 管理学(124313)
- 管理学院(123636)
- 中国(95638)
- 京(82626)
- 科学(81891)
- 财(68692)
- 农(67986)
- 所(66009)
- 研究所(60279)
- 业大(60225)
- 中心(58297)
- 财经(54862)
- 江(54042)
- 农业(53455)
- 北京(52689)
- 经(50100)
- 范(49310)
- 师范(48720)
- 院(46934)
- 经济学(45267)
- 州(43906)
- 经济学院(41020)
- 基金
- 项目(259623)
- 科学(203311)
- 基金(188397)
- 研究(185231)
- 家(166221)
- 国家(164819)
- 科学基金(140657)
- 社会(117502)
- 社会科(111447)
- 社会科学(111421)
- 省(100885)
- 基金项目(100661)
- 自然(92736)
- 自然科(90582)
- 自然科学(90559)
- 自然科学基金(88953)
- 划(86036)
- 教育(84224)
- 资助(77388)
- 编号(74147)
- 成果(59284)
- 发(58213)
- 重点(58208)
- 部(56812)
- 创(53825)
- 课题(51370)
- 创新(50236)
- 科研(49933)
- 教育部(48335)
- 国家社会(48310)
- 期刊
- 济(164380)
- 经济(164380)
- 研究(110017)
- 中国(72258)
- 学报(65131)
- 农(61320)
- 科学(57587)
- 管理(52909)
- 财(50298)
- 大学(48518)
- 学学(45807)
- 农业(42186)
- 教育(39856)
- 融(33214)
- 金融(33214)
- 技术(30256)
- 业经(27946)
- 经济研究(26731)
- 财经(26700)
- 经(22718)
- 问题(21898)
- 业(21592)
- 科技(19188)
- 图书(19034)
- 技术经济(17779)
- 版(17617)
- 理论(17615)
- 商业(17409)
- 业大(16853)
- 现代(16360)
共检索到547407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开发研究
[作者]
金福子 齐文琦
在京津冀协同发展上升为国家战略的今天,政府如何作为快速缩短京津冀地区发展差距,发挥好"第三经济增长极"的作用是当今的重要课题。对此,本研究以区域创新系统理论与内生经济增长理论为依据,从区域协同发展中政府行为出发,以收入水平与产业结构测算京津冀发展差距基尼系数与区位熵,并验证政府行为对京津冀发展差距的相关性,为加速缩短京津冀发展差距,更好、更快地实现协同发展提出行之有效的针对性建议。
关键词:
政府行为 发展差距 京津冀 协同发展
[期刊] 商业经济研究
[作者]
赵惠娟 范千千
为了研究京津冀地区流通业发展与城乡收入差距间的动态关系,本文选取了京津冀地区2001-2017年的数据,同时使用城乡居民相对收入差距和城乡居民绝对收入差距两种收入差距衡量方式进行分析。结果发现,京津冀地区流通业发展与城乡居民绝对收入差距并无明显的相互作用关系。城乡居民相对收入差距对商贸流通总额增长速度具有显著的促进作用,这与我国当前城乡商贸流通业发展不均衡相关;商贸流通总额增长速度的滞后一期和滞后二期都对城乡居民相对收入差距起负向作用,但这一结果在统计学意义上并不显著,说明我国商贸流通业发展仍存在诸多不足,尚未充分发挥其在缩小城乡收入差距上的作用。
[期刊] 上海经济研究
[作者]
汪彬 陈耀
该文选取人均GDP、人均居民储蓄存款余额、人均固定资产投资、人均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人均进出口额五项指标,采用威尔逊系数法,对1999—2013年的京津冀与长三角城市群的区域差异及变动趋势进行测算。结果发现:与长三角的均衡发展相比,京津冀城市群内部差异显著,五项指标所衡量的收入水平、经济增长潜力、经济外向程度方面都存在着一定差距,且差距收敛趋势不明显。京津冀城市群协同发展障碍的原因是:产业配套不协同、城市群利益分配冲突、行政体制的制度性障碍以及市场一体化进程缓慢等问题;结合城市群协同发展理论及实践,提出推动京津冀城市群协同发展的政策与建议。
关键词:
城市群 发展差距 障碍 协同发展
[期刊] 科技进步与对策
[作者]
郭会斌 薛婷婷 何苗 刘东华
京津冀协同发展拓宽了河北省发展空间,有效促进了河北省孵化器发展。在京津冀协同发展背景下,实证检验河北省域内2013-2019年的孵化器绩效,以人力资源、物力资源、财力资源为投入指标,构建经济效益、孵化效益和社会效益三维模型。研究发现:人力资源对孵化器经济效益、孵化效益和社会效益具有显著正向影响;物力资源对孵化效益和社会效益具有正向影响,但对经济效益具有负向影响;财力资源对孵化效益和社会效益均未产生正向影响。最后,对各变量间的差异化影响进行解释,提出提升孵化器绩效的对策建议,助力河北省域经济发展。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来臣军 王磊 卢恩平
京津冀一体化作为推动我国经济发展的重要国家战略,对京津冀经济发展产生了重要影响。就河北农业经济而言,京津冀一体化为其带来了巨大的发展机遇。首先分析京津冀一体化的发展现状,论述了京津冀一体化对河北农业经济发展的影响,在此基础上对京津冀一体化背景下河北农业经济发展的相关策略进行探讨。
[期刊] 中国软科学
[作者]
傅巧灵 游涛 李媛媛 杨泽云
对2008—2018年间京津冀地区颁布的普惠金融政策进行文本量化,构建指标体系对京津冀地区普惠金融发展水平进行测度。在此基础上,运用中介效应模型检验京津冀地区普惠金融政策是否通过普惠金融发展水平来影响城乡收入差距,对普惠金融政策的实施效果进行实证检验。研究发现,在2008—2018年间,京津冀地区普惠金融政策得分和普惠金融发展水平总体呈上升趋势,但差异较大;普惠金融政策总体上有利于缩小城乡收入差距,普惠金融发展水平起到了中介变量的作用。最后,根据研究结果,提出加强河北的普惠金融发展、提高京津冀地区普惠金融政策协同性、因地制宜制定针对性的普惠金融政策、重视农村普惠金融发展并提高农民收入等建议。
[期刊] 商业经济研究
[作者]
周伟 马碧云
本文运用分工系数和区位商,对京津冀三地的产业分工状况进行实证研究;根据环境效率评价指标,测算了京津冀三地的工业可持续发展能力,以期为京津冀产业实现合理分工提供数据支撑,为优化区域产业分工模式提出可行性建议。
关键词:
京津冀 产业分工 可持续发展
[期刊] 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
[作者]
肖红波 陈雨霞 白宏伟
[目的]通过测定京津冀三地农业的综合发展水平及其协同度,评价目前京津冀农业协同水平。[方法]首先构建京津冀农业综合发展和农业三产融合的评价指标体系,基于2011—2019年京津冀农业相关统计数据,采用熵値法对三地农业发展水平进行综合评价和比较;其次,采用协同度模型测定京津冀农业综合发展协同程度和农业一二三产业协同程度,并进行分析。[结果]北京农业综合发展指标得分最高,天津其次,河北最低;从分项指标得分看,北京农业投入水平和产出水平最高,天津产业发展程度最高,三地可持续发展差异较小;京津冀农业一二三产业综合发展指标得分较低。2011—2019年,京津冀农业综合发展的协同度值为0.52-0.82,目前处于中高度协水平;京津冀农业一二三产业的协同度在2016年之前均小于0.2,之后上升至0.5,目前处在中度协同发展水平。[结论]京津冀农业发展综合水平差距明显,农业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滞后,京津冀农业综合发展处于中高等协同发展水平,农业一二三产业发展处于中度协同发展水平,最后,提出京津冀协同发展的对策建议。
[期刊] 商业经济研究
[作者]
周伟 马碧云
本文运用分工系数和区位商,对京津冀三地的产业分工状况进行实证研究;根据环境效率评价指标,测算了京津冀三地的工业可持续发展能力,以期为京津冀产业实现合理分工提供数据支撑,为优化区域产业分工模式提出可行性建议。
关键词:
京津冀 产业分工 可持续发展
[期刊] 商业经济研究
[作者]
丁绮
受经济发展不平衡的影响,京津冀区域内流通业存在着产业结构失衡、流通壁垒严重等问题。基于此,本文建立了京津冀流通业协同发展模型,深入剖析了影响流通业协同发展的深层原因,在此基础上规划了该区域内流通业协同发展的路径,研究结果有重要的实践应用意义。
关键词:
京津冀 流通产业 协同发展 路径规划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刘智华 李铁铮 肖瑞青
文章以京津冀协同发展背景下京、津、冀三地以及京津冀整体区域为研究对象,采用复合系统协同度模型,实证分析了2010—2016年研究对象交通、产业、生态环境保护各子系统内部以及交通、产业、生态环境保护与城镇化子系统之间的协同度大小。定量计算数据揭示,自京津冀协同发展以来,京、津、冀三地以及京津冀整体区域的交通、产业、生态环境内部的协同情况,以及交通、产业、生态环境保护与城镇化之间的协同情况均是呈现不断改善和上升的趋势。
[期刊] 商业经济研究
[作者]
全毅文
本文基于经济学研究方法,通过构建计量模型,对京津冀流通产业与区域经济发展进行实证分析,最后得出相关结论,期望通过本文的研究,能对京津冀流通产业的发展有所裨益。
关键词:
京津冀 流通产业 区域经济 产业布局
[期刊] 商业经济研究
[作者]
张欣 王强 成福伟
流通业科技创新是推动区域绿色经济发展的基础。本文基于2008-2021年京津冀地区城市面板数据,利用面板数据模型和门槛效应模型实证研究了流通业科技创新对区域绿色经济发展的影响。研究发现:流通业科技创新对区域绿色经济发展具有显著促进作用,数字经济发展在此过程中发挥了正向调节作用;流通业科技创新对区域绿色经济发展的影响效果受到数字基础设施的门槛作用影响,数字基础设施存在单门槛效应,当数字基础设施水平小于0.216时,流通业科技创新的驱动效果不显著;数字经济应用存在双重门槛效应,流通业科技创新对区域绿色经济发展的驱动效果随着数字经济应用水平的提升而增强,当数字经济应用水平超过0.338后,能最大效度发挥流通业科技创新的驱动作用。
[期刊] 中国流通经济
[作者]
王必锋 赖志花
产业结构优化和升级是京津冀协同发展的核心,先进制造业和高端服务业的协同发展是京津冀产业结构优化的重要内容,京津冀应在空间布局、发展模式和产业创新方面促进先进制造业与高端服务业的协同发展。实证研究表明,天津市先进制造业与北京市高端服务业的协同程度在总体上高于河北省,各地可根据不同产业的不同情况,采取价值链延伸协同发展模式、价值链嵌入协同发展模式和价值链重组协同发展模式,以北京市高端服务业带动京津冀先进制造业的协同发展,建立高端服务业和先进制造业协同发展的平台,制定相关政策鼓励高端服务业和先进制造业的协同创新。
关键词:
京津冀 高端服务业 先进制造业 协同发展
[期刊] 城市发展研究
[作者]
李宁 韩同银
生产性服务业与制造业的协同发展,对于京津冀提升产业一体化、空间布局合理化,提高整体竞争力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采用耦合协调度模型对京津冀生产性服务业与制造业协同发展程度进行了实证分析,研究表明:北京耦合协调度上涨缓慢,协调机制处于中下等水平,天津处于稳步提高期,河北省耦合协调度比较薄弱且低于天津、北京。进而从产业自身、生产要素和外部环境三个维度,提出了驱动因素的7个理论假设,进一步运用面板模型对两产业协同发展的驱动因素进行了实证研究,得出市场规模、人力资本、技术进步、外商直接投资四个驱动因素与京津冀两产业协同发展呈正相关,而市场化程度、环境水平两个驱动因素与京津冀两产业协同发展呈负相关。最后,提出促进生产性服务业与制造业协同发展的政策建议。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