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5473)
2023(8123)
2022(6690)
2021(6212)
2020(5453)
2019(11789)
2018(11129)
2017(22209)
2016(11518)
2015(12437)
2014(12382)
2013(12000)
2012(11104)
2011(9927)
2010(10200)
2009(10092)
2008(9050)
2007(8242)
2006(7102)
2005(6696)
作者
(32413)
(27051)
(26377)
(25461)
(17160)
(12866)
(12336)
(10378)
(10247)
(9693)
(9081)
(9045)
(8645)
(8564)
(8480)
(8429)
(7960)
(7907)
(7603)
(7541)
(6695)
(6473)
(6315)
(6145)
(6100)
(6036)
(5997)
(5650)
(5397)
(5239)
学科
(40783)
经济(40719)
(38226)
管理(36711)
(30756)
企业(30756)
(27034)
金融(27034)
(25462)
银行(25453)
(24581)
中国(19921)
方法(19773)
(18119)
数学(17444)
数学方法(17280)
(14681)
(12033)
财务(12005)
财务管理(11979)
企业财务(11602)
中国金融(11342)
(10888)
保险(10796)
(10575)
业经(9647)
地方(9092)
(8549)
(8324)
理论(7979)
机构
大学(158728)
学院(157663)
(66646)
经济(65190)
管理(62607)
理学(53427)
理学院(52913)
管理学(52070)
管理学院(51774)
中国(50346)
研究(50158)
(37976)
(32453)
财经(29564)
科学(28832)
(27008)
中心(26917)
(25080)
(24433)
(23364)
金融(22969)
(22820)
财经大学(22607)
研究所(22017)
经济学(21936)
业大(21726)
(21658)
银行(20779)
北京(20457)
经济学院(19973)
基金
项目(105683)
科学(84405)
基金(80637)
研究(74649)
(70221)
国家(69667)
科学基金(60867)
社会(49840)
社会科(47460)
社会科学(47449)
基金项目(42299)
自然(40159)
(39622)
自然科(39360)
自然科学(39349)
自然科学基金(38711)
资助(33828)
(33626)
教育(33438)
编号(28220)
(23849)
重点(23554)
成果(22997)
(22509)
国家社会(21452)
(21263)
(21195)
创新(21132)
教育部(20924)
科研(20791)
期刊
(66734)
经济(66734)
研究(49485)
(38399)
金融(38399)
中国(30849)
(30564)
学报(24564)
管理(22911)
科学(22166)
(21934)
大学(19125)
学学(18487)
财经(15210)
农业(13395)
(12758)
技术(11587)
经济研究(11413)
理论(9360)
教育(9317)
业经(9160)
实践(8485)
(8485)
财会(8072)
问题(8013)
统计(7272)
(7090)
技术经济(7061)
(6971)
(6773)
共检索到241662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经济理论与经济管理  [作者] 于润  孙武军  
通过企业、银行、地方政府和中央政府四方目标函数的分析和构建博弈模型的论证,得到的结论是:以GDP等数量指标为导向的政绩考核制度和中央与地方之间存在严重的信息不对称,是近年来中央政府时常陷入“经济增长与宏观调控两难”窘境的主要原因。为此,必须尽快改革政绩考核制度,创建银行信贷监测系统,提高中央对地方经济相关信息的可获得性,有效地导向地方政府行为,在制度上提高金融稳定性和管理的科学性。
[期刊] 当代财经  [作者] 赵业翔   周爱民  
明晰降价抛售下系统性风险与银行系统稳定性对维护国家金融安全提供了重要参考。基于监管约束和个体理性,建立多分布降价抛售模型,将外部冲击、降价抛售、系统性风险和系统稳定性统一到同一理论框架下,对中国银行业系统性风险微观生成机制和系统稳定性影响因素进行研究。应用银行业2007—2021年资产负债表数据,研究发现:第一,异质性外部冲击作用下中国银行业降价抛售敏感度显著不同,小冲击下降价抛售反应迅速、大冲击下降价抛售反应迟缓;第二,银行业系统性风险生成机制在异质性冲击下具有一致性,外部冲击是降价抛售的导火索,直接抛售损失和抛售传染损失是系统性风险的主要组成部分;第三,财务向上聚集度、财务向下聚集度和银行资本对银行系统稳定性有着重要影响,三者间的交互作用决定了银行系统稳定性。因此,监管部门需进一步建立动态压力系统,鼓励银行差异化经营、提升资本留存,合理引导银行抛售预期,从而提升银行系统稳定性,维护国家金融安全。
[期刊] 财经问题研究  [作者] 刘晓星  
压力测试衡量资产损失分布超过风险价值的部分,可以发现金融机构和系统在极端市场情形下的风险传导机制和风险承受力,是金融系统稳定性分析中的关键因素。本文分析了风险价值和压力测试的关系、压力测试在宏观金融分析中的实施步骤、压力测试模型和压力测试系统的应用,并对金融稳定性风险压力测试的未来发展进行了展望。
[期刊] 经济学动态  [作者] 谭洪涛  蔡利  蔡春  
系统性风险是金融稳定研究的前沿问题。本文从系统性风险的理论、整体系统性风险的估计、系统性风险的分配和系统重要性四个方面对金融系统性风险的研究文献进行评论。本文认为,基于金融稳定监管不断演变的要求,系统性风险的研究经历了从单个机构风险研究,到整体系统性风险研究,再到单个金融机构系统重要性研究这样三个阶段;采用的量化研究模型从单指标模型,到多指标模型,再到网络分析模型;研究范式从线性研究到期望损失概率分布的尾部研究。金融危机后,针对"规模和关联太大,以致不容失败"的金融稳定监管缺失,监管层认识到监管重点必须从市场转到系统重要性机构上。
[期刊] 中国工业经济  [作者] 方意   黄丽灵   荆中博  
健全金融风险防范化解机制是维护金融稳定的基石。为更好地认识与理解金融稳定政策的有效性,本文借鉴货币政策传导机制框架分析三类金融稳定政策的传导机制,并基于“相对成本—相对收益”关系量化政策的成本与收益。其中,政策工具为注资政策、资产购买政策与银行合并政策,政策中介目标为非核心负债占比、机构关联性、相对规模。结果表明:在政策效果方面,注资政策和资产购买政策效果明显,是较好的政策工具;银行合并政策效果较不稳定,高度依赖于合并银行与被合并银行的风险特征。在作用机制方面,以控制非核心负债占比为目标时,这些政策还会通过控制机构关联性来降低银行业系统性风险。特别地,通过影响机构关联性来控制风险非常重要,但是操作不当会造成风险上升。此外,政策在不同时期的实施效果不同,注资政策与资产购买政策均在压力期间的效果较好,银行合并政策则是在非压力时期的效果相对明显。本文的研究结论对于如何选取合适的政策工具以防范化解系统性风险具有较强的现实意义。
[期刊] 云南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刘莹  李军  贺丽  
家庭金融行为指家庭资产的管理行为,现有家庭金融行为的研究多侧重于家庭资产的合理配置问题而忽略其动态变化过程中的风险。家庭金融行为可被验证具备复杂系统的自组织临界性特征,因此可通过扩展的沙堆模型研究家庭净资产动态变化过程中的稳定性特征,并构建沙层变化的稳定性系数对稳定程度进行测度。结果表明,家庭的房产价值增长过快、风险性金融资产投资参与率长期偏低等问题导致家庭金融行为整体呈现较高不稳定性,且农村家庭的不稳定水平略高于城镇家庭。
[期刊] 财经研究  [作者] 李玉龙  
文章从地方政府债券和土地财政的视角,在一般均衡框架下分析了地方政府债务风险诱发系统性金融风险的潜在机制。研究发现,外生冲击造成的总产出下降会抑制家庭和企业的土地需求,土地价格下跌会降低地方政府的土地相关收入。由于土地财政因素的存在,土地相关收入下降会减少政府支出,且地方政府偿债压力增大,债务风险上升,导致债券利率上升和价格下跌。债券价格下跌会影响金融中介机构的资产负债表,使其杠杆率上升和信贷紧缩,导致系统性金融风险增大。当金融风险上升和经济形势恶化时,由于企业债务的违约风险高于地方政府债券,金融机构会增持地方政府债券,由此带来的信贷挤出效应会进一步抑制企业投资,导致总产出和土地价格进一步下降。经济中存在"金融加速器"机制,债务风险和金融风险相互强化。文章研究表明,进一步拓展地方政府债券投资者,适当降低地方政府债券期限,且在必要时中央银行实施信用政策,可以降低金融风险和社会福利损失。
[期刊] 现代管理科学  [作者] 李琪  田鑫  
文章首先分析出商业银行选择信用风险转移的动机是突破融资约束和资本约束,以及减少信贷约束和增加银行贷款。然后重点总结了信用风险转移与金融稳定性之间关系的三个维度:一是信用风险转移对银行个体风险的影响结论还存在较大分歧;二是信用风险转移会损害银行体系的稳定性;三是信用风险转移对金融系统性风险的影响结论与信用风险转移工具类型、货币政策传导机制、信息不对称、动态演变等视角相关。最后,文章指出已有研究存在以下不足:信用风险转移对微观个体风险和宏观系统风险影响的综合分析及系统研究有所不足;缺少信用风险转移与金融稳定的
[期刊] 经济经纬  [作者] 吴恒煜  
银行信用风险转移激励与监管当局提高金融稳定性的目标是一致的,监管当局应该通过鼓励金融机构之间的总信用风险转移,使得信用风险转移的收益最大化;研究还发现,随着跨部门之间信用风险转移的出现,为了使得个体激励与提高信用风险管理中金融机构稳定性的社会目标相一致,应该鼓励部门之间的差异化监管。
[期刊] 商业时代  [作者] 杨运星  
在经济全球化趋势愈演愈烈的今天,经济全球化的本质是虚拟经济的全球化,这会使得各国之间的较量重心从实体经济转向虚拟经济。本文首先对虚拟经济的定义、内容进行了一个简要的阐述;其次阐明了虚拟经济稳定性的相关内容;再次基于系统风险的角度来分析虚拟经济系统风险的类别和引起风险的几类因素;最后通过与国家经济安全相联系,提出了在虚拟经济发展的大背景下如何提高经济安全的政策建议。
[期刊] 南开经济研究  [作者] 刘骏民  王国忠  
在当代经济中,经济稳定性、系统风险与经济安全一直是经济学界炙热的研究课题。本文通过对实体经济系统与虚拟经济系统进行比较分析的基础上,论证了虚拟经济的基本运行规律及特征,提出并论证了“虚拟经济稳定是当代经济稳定与国家经济安全的核心领域”的理论命题。研究虚拟经济的稳定性问题,实际上是为系统风险的研究提供经济理论上的支撑,从而为国民经济安全的监控提供保证。
[期刊] 经济社会体制比较  [作者] 黄海洲  王水林  蒲宇飞  
1978年以来 ,中国的金融体系发展迅速。在中央政府的领导下 ,中国实行了稳健的宏观经济政策 ,为抵御金融风险提供了强大保障。但是 ,中国金融体系依然面临着巨大的风险和挑战。受抗击非典经验的启发 ,我们认识到只有通过建立更好的风险化解和管理机制 ,更有效的政策协调 ,才能减少和控制金融风险。我们从国际和历史经验的角度 ,分析金融体系普遍存在的弱点以及中国特有的问题 ,提出了旨在进一步提高金融稳定性的政策建议。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