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8058)
- 2023(11758)
- 2022(9928)
- 2021(9591)
- 2020(7893)
- 2019(18075)
- 2018(17799)
- 2017(33841)
- 2016(18607)
- 2015(20743)
- 2014(20642)
- 2013(20077)
- 2012(18869)
- 2011(16909)
- 2010(17310)
- 2009(16336)
- 2008(16630)
- 2007(14755)
- 2006(13295)
- 2005(12334)
- 学科
- 济(70661)
- 经济(70552)
- 管理(63424)
- 业(54105)
- 企(46117)
- 企业(46117)
- 财(35396)
- 方法(27077)
- 中国(25594)
- 数学(24000)
- 数学方法(23748)
- 制(23380)
- 农(20266)
- 务(17102)
- 财务(17073)
- 财务管理(17016)
- 财政(16330)
- 企业财务(16226)
- 业经(15916)
- 体(15819)
- 贸(15591)
- 贸易(15583)
- 银(15406)
- 银行(15395)
- 易(15349)
- 行(14726)
- 策(13910)
- 融(13668)
- 金融(13666)
- 政(13487)
- 机构
- 大学(255829)
- 学院(254237)
- 济(117982)
- 经济(115825)
- 管理(95832)
- 研究(91924)
- 理学(80886)
- 理学院(80067)
- 管理学(79160)
- 管理学院(78643)
- 中国(74553)
- 财(67566)
- 京(54025)
- 财经(48380)
- 科学(47891)
- 所(45068)
- 经(44064)
- 中心(41057)
- 研究所(39546)
- 江(39304)
- 经济学(38238)
- 财经大学(35654)
- 北京(35147)
- 经济学院(34226)
- 农(33785)
- 院(33067)
- 范(31998)
- 师范(31782)
- 州(29853)
- 业大(28819)
- 基金
- 项目(156873)
- 科学(125844)
- 研究(122203)
- 基金(116757)
- 家(99427)
- 国家(98612)
- 科学基金(85232)
- 社会(81174)
- 社会科(77165)
- 社会科学(77151)
- 基金项目(59323)
- 省(57118)
- 教育(56931)
- 自然(50551)
- 自然科(49389)
- 自然科学(49379)
- 资助(48695)
- 划(48672)
- 自然科学基金(48555)
- 编号(48440)
- 成果(43006)
- 部(38116)
- 制(36297)
- 重点(35492)
- 课题(35013)
- 国家社会(34921)
- 教育部(33926)
- 性(33868)
- 发(33540)
- 创(32664)
- 期刊
- 济(136515)
- 经济(136515)
- 研究(91156)
- 中国(60113)
- 财(57892)
- 管理(38843)
- 农(31602)
- 科学(31497)
- 融(31420)
- 金融(31420)
- 学报(31135)
- 教育(30977)
- 财经(25930)
- 大学(25768)
- 学学(23922)
- 经济研究(23339)
- 经(22300)
- 农业(20916)
- 技术(20584)
- 业经(18568)
- 问题(17518)
- 贸(17100)
- 国际(15094)
- 世界(14641)
- 会计(13449)
- 财会(12281)
- 技术经济(11841)
- 现代(11421)
- 理论(11384)
- 务(11282)
共检索到415626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改革
[作者]
李一花
包干制下地方政府自主权扩大并没有减少预算外融资的扩张,相反政府与国有企业合谋导致预算外收入居高不下;分税制下地方政府受自主权和财力上收之困,但得益于我国独特的土地制度和国有金融机构预算软约束的支持,地方预算外融资的扩张成为现实,并对经济社会发展产生了负面影响。地方政府基于自利目标而扩张预算外融资的逻辑不因分权形式的变化而改变。如何协调地方自主权的激励作用和制衡政府自利行为成为推进我国财政分权改革的关键。
关键词:
财税改革 政府转型 财政分权
[期刊] 经济学(季刊)
[作者]
陈硕
本文发现20世纪90年代中期以来中国地方公共品供给水平有下降趋势,同时发现较高的公共品供给水平总是和较高的地方财政自主权联系在一起。本文应用分省面板数据,特别利用了1994年分税制改革导致的地方财政自主权的跨时和跨区变化,为上述假设提供了实证证据。本文认为中国在财政分权化过程中面临的一系列既有制度设置可以作为上述因果关系的解释机制。一系列测量偏误和模型选择的检验显示本文的实证结论是稳健的。基于中国的研究支持了那些认为财政分权而不是集权将改善地方公共品供给水平的观点。
[期刊] 财贸经济
[作者]
傅勇
本文实证研究并比较了改革开放前后中国地方财政激励强度的动态特征。文章发现,1980年开始的分权化改革显著地提升了地方财政激励的强度,这一特征并没有因税制调整和大规模的垂直转移支付而改变;并且,分税制改革进一步强化了而不是削弱了地方财政激励。这意味着,至少在经济利益上,地方政府(官员)有很高的积极性推动经济增长,这为中国地方政府之所以展开为增长(而不是为租金)的竞争提供了一种解释。
关键词:
财政分权 财政激励 分税制
[期刊] 经济经纬
[作者]
谢乔昕 孔刘柳 张宇
对于财政分权与地方政府规模关系有着较为深入的研究,但多不涉及晋升激励问题。然而,由于中国高度集中政治体制的存在,中央政府对地方政府官员的考核晋升对于地方政府官员行为产生十分重要的影响。本文通过构建理论模型对晋升激励与财政分权条件下地方政府行为模式进行探讨,认为以经济增长为主导的横向比较政绩考核方式在地区间经济差距扩大的情况下会促使一些地方政府将更多精力投入到追求财政收入增长的努力中,从而推动地方政府规模的不适度扩张。
关键词:
晋升竞争 财政分权 地方政府 规模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徐林 侯林岐 程广斌
文章利用2012—2018年中国30个省份的数据,实证研究了在“中国式分权”下财政分权、晋升激励对地方政府债务风险的影响。研究发现:财政自主程度的提高有利于抑制并降低地方政府债务风险,而地方政府对中央政府救助预期会助长其举债行为的“道德风险”,促进地方政府扩大债务规模。在晋升激励方面,增长晋升激励对地方政府债务风险呈现显著的扩张效应,财政可持续晋升激励有利于控制地方政府举债行为,包含民生服务的综合绩效晋升激励会助长地方政府举债冲动。在债务异质性方面,就显性债务而言,财政自主度的提高有利于降低地方政府显性债务风险,财政分权与晋升激励双重制度则对地方政府举债行为构成约束效应;就隐形债务而言,地方政府财政自主度的增加会提高地方政府债务风险。
[期刊] 中央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赵领娣 张磊
中国地方政府的财政支出结构具有自利性和策略性,这与制度变量财政分权以及晋升激励相关。本文使用1978-2010年的省级面板数据,采用系统矩估计方法,检验了财政分权、晋升激励与地方政府人力资本投资的关系。结果显示:地方政府的人力资本投资存在着显著且正向的跨期关联;财政分权、晋升激励与地方政府人力资本投资呈显著的负向关系以及不容忽视的跨期以及跨区域效应;分税制改革和科教兴国战略的作用截然不同,前者抑制而后者促进了地方政府的人力资本投资热情。
[期刊] 财贸经济
[作者]
林江 孙辉 黄亮雄
我国财政分权的实践在不受"用手投票"和"用脚投票"机制约束的条件下,不能促进义务教育的供给。本文使用1978-2008年28个省际面板数据,实证分析了在财政分权和晋升激励下地方政府的义务教育供给情况。结果显示:财政分权对地方政府的义务教育供给起负作用,在财政资金有限的情况下,政府扩大义务教育供给和发展经济增长处于顾此失彼的境地。原因在于:在以GDP为考核指标的晋升激励下,地方政府更热衷于基础设施建设等经济方面的支出而压缩短期内不拉动GDP增长的义务教育支出。另外,本文发现财政分权对教育供给存在地区差异并且在此基础上得到了一些政策启示。
关键词:
义务教育供给 财政分权 晋升激励
[期刊] 山西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洪丹丹
基于中国与俄罗斯两个转型国家财政分权安排的比较分析,采用一个理论模型讨论了分权下的政治激励是如何影响地方政府行为和经济增长的,发现中国在某种程度上强调政治激励的财政分权在促进经济发展中发挥了有益的作用,而政治权力的分散化是俄罗斯转型前期经济绩效相对贫弱的一个主要原因。
关键词:
财政分权 政治激励 地方政府行为
[期刊] 经济师
[作者]
刘雅
中央和地方的财政关系一直都是国家政府探讨的话题之一,我国地方财政自主权问题由来已久。“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地区发展虽然取决于当地财政实力,掌握财政自主权也非常重要。把握财政自主权就要做好财政预算,平衡财政收入与支出。但是目前我国在财政方面的很多制度和规定都不够规范和彻底,导致在实践中出现了很多问题,如中央和地方之间事权与财权不对等,财政收入及支出权限划分不清晰等,因此地方财政自主权运行有难度。文章以分税制为前提,探索地方财政自主权存在的问题及解决措施。
关键词:
分税制 地方财政 自主权 解决措施
[期刊] 改革
[作者]
乔俊峰
运用省级面板数据,研究财政分权对我国政府卫生支出的影响。研究发现:一方面,在财政激励和晋升激励双重作用下,地方政府更多地把财政资源投入到有利于招商引资的基础设施中,从而挤占了政府卫生支出,导致地方政府卫生支出比重下降;另一方面,地区经济结构上的差异,使得发达地区和欠发达地区在政府卫生支出上存在能力差异。因此,应从改革对地方政府的激励入手,强化地方政府的公共责任,才能真正改变地方政府卫生支出不足的局面。
关键词:
财政分权 公共支出结构 政府责任
[期刊] 经济经纬
[作者]
刘琦
本文运用中国省级面板数据构建计量模型,分析了在财政分权的体制下,地方政府激励模式对环境污染和治理的影响。实证结果表明,在以GDP为考核指标的激励下,财政分权显著地提高了各种工业污染的排放量,降低了工业污染治理投资额;同时,工业化和城镇化进程加剧了环境污染程度和治理难度。环境问题的改善需要相关部门对地方政府考核机制做出适当调整,地方政府应在其中发挥更为积极的作用。
关键词:
财政分权 政府激励 环境治理
[期刊] 经济理论与经济管理
[作者]
杨天宇 荣雨菲
已有文献认为,晋升政治激励是解释中国地方政府基础设施投资偏好的主要原因。但统计数据却表明,1995年以前基础设施资本存量增长速度与GDP增长速度是重合的,1995年以后基础设施资本存量的增长速度明显超过了GDP增长速度。由于改革以来晋升政治激励并未发生变化,因此已有文献无法解释1995年前后两个时期里为何出现基础设施增长模式的差异。本文提出的财政激励假说认为,分税制改革所带来的财政激励变化,是导致地方政府投资在1995年以后变得偏好于基础设施的主要原因。笔者利用省级面板数据对上述假说进行了检验,发现财政激励假说可以很好地解释分税制改革前后地方政府基础设施投资偏好的变化。这意味着进一步完善分税制...
关键词:
分税制 财政激励 基础设施
[期刊] 世界经济
[作者]
朱恒鹏
本文探讨了20世纪90年代地方政府积极推行公有企业改制的原因,基本结论是1994年进行的分税制改革强化了地方政府的预算约束,显著增加了地方政府的增收节支压力,但是分税制改革并没有改变改革开放以来形成的财政分权化趋势。这种财政分权化体制对地方政府具有很强的财政激励效应,地方政府具有很大的积极性追求地方经济发展和地方经济效率。随着市场竞争的日趋激烈,国有企业及其他一些公有制企业的经营绩效变差,日益成为地方财政的包袱。与此同时,非国有经济对地方经济发展和就业增长的贡献却日益增加,对地方财政的贡献也日益增大。因此,从地方政府的自身利益出发,对公有制企业进行改制成为地方政府的最优选择
关键词:
分税制改革 财政激励 公有制企业改制
[期刊] 中国工业经济
[作者]
贾俊雪 应世为
本文以2000—2008年中国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和地级市数据为基础,测算了企业有效平均税率和有效边际税率,以此刻画企业税收激励,考察了财政分权对企业税收激励的影响。研究表明,样本期内企业税收激励不断减弱,不同所有制企业存在税收差别待遇,民营企业的有效税率最高。财政收支分权对企业有效平均税率具有非对称影响:收入分权会促使地方政府运用低税负竞争策略,加大企业税收激励;支出分权则导致地方政府更多运用高支出竞争策略,削弱企业税收激励。收支分权对企业有效边际税率的影响很弱,表明地方政府税收竞争进而税收激励的着力点在于吸引企业进入,对企业边际投资关注较少。纵向财政失衡会促使地方政府通过公共池渠道转嫁支出成本...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