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6538)
- 2023(9206)
- 2022(7856)
- 2021(7508)
- 2020(6263)
- 2019(14362)
- 2018(13960)
- 2017(28660)
- 2016(14913)
- 2015(16407)
- 2014(16299)
- 2013(16428)
- 2012(15494)
- 2011(14003)
- 2010(14342)
- 2009(13381)
- 2008(13405)
- 2007(12341)
- 2006(10980)
- 2005(9631)
- 学科
- 济(76499)
- 经济(76401)
- 业(54970)
- 农(47957)
- 管理(42186)
- 方法(33651)
- 农业(32596)
- 企(32527)
- 企业(32527)
- 数学(29703)
- 数学方法(29534)
- 业经(20580)
- 财(18353)
- 中国(17008)
- 地方(15416)
- 制(14121)
- 贸(11641)
- 贸易(11636)
- 技术(11524)
- 易(11289)
- 产业(11047)
- 收入(10961)
- 发(10833)
- 学(10591)
- 农业经济(10550)
- 策(10406)
- 银(10372)
- 银行(10371)
- 体(10342)
- 融(10316)
- 机构
- 学院(221926)
- 大学(218822)
- 济(105351)
- 经济(103672)
- 管理(93824)
- 理学(82270)
- 理学院(81642)
- 管理学(80777)
- 管理学院(80383)
- 研究(68934)
- 中国(55147)
- 农(48892)
- 财(47525)
- 京(43135)
- 财经(37840)
- 农业(36798)
- 科学(36629)
- 经(34670)
- 业大(34182)
- 中心(33568)
- 经济学(33084)
- 所(32594)
- 江(32041)
- 经济学院(30043)
- 研究所(29021)
- 经济管理(28061)
- 财经大学(27965)
- 北京(26388)
- 范(25975)
- 师范(25805)
- 基金
- 项目(146570)
- 科学(118778)
- 研究(112730)
- 基金(110491)
- 家(93097)
- 国家(92247)
- 科学基金(81651)
- 社会(77144)
- 社会科(72997)
- 社会科学(72985)
- 基金项目(58530)
- 省(56464)
- 教育(49734)
- 自然(48857)
- 自然科(47763)
- 自然科学(47756)
- 自然科学基金(47010)
- 编号(45693)
- 划(45391)
- 资助(44571)
- 成果(36666)
- 部(34850)
- 发(32879)
- 国家社会(32827)
- 重点(31287)
- 创(30852)
- 人文(30759)
- 教育部(30709)
- 制(30436)
- 农(29719)
- 期刊
- 济(119713)
- 经济(119713)
- 研究(64412)
- 农(53775)
- 中国(39879)
- 农业(36282)
- 财(35105)
- 管理(30219)
- 科学(28715)
- 学报(27630)
- 业经(25275)
- 融(24616)
- 金融(24616)
- 大学(23637)
- 学学(22747)
- 财经(19568)
- 技术(17449)
- 问题(17361)
- 经济研究(17093)
- 经(16871)
- 教育(16367)
- 业(16320)
- 农村(14358)
- 村(14358)
- 农业经济(14205)
- 世界(13416)
- 经济问题(12383)
- 技术经济(12353)
- 版(11123)
- 商业(10637)
共检索到323413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财经研究
[作者]
金媛 王世尧
中国的扶贫工作具有明显的政府主导性质,在2020年实现脱贫的强约束下,政府扶贫政策快速推进所产生的结果与扶贫政策制定的初衷是否一致呢?文章将脱贫目标下的政府干预纳入农户参与产业扶贫项目的行为选择分析框架,理论和实证的结果均显示,部分农户退出产业扶贫项目是基于自身效用最大化的理性选择。实证结果表明:(1)如果作物选种利用了内部边际土地,则有利于提高当地农户参与意愿和参与强度,这为自然禀赋条件缺乏的地区发展农业产业化提供了参考路径;(2)禀赋较差的农户被动参与产业扶贫项目可能面临较大的收入风险,因为产业扶贫项目的高风险给贫困户带来的效用损失降低了他们对致富项目的预期评价,贫困户因抗风险能力低而倾向于选择低风险、低预期收入的传统经营;(3)政府的干预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农户对土地租金以及劳动报酬变化的敏感性。在脱贫时间节点逼近的约束下,政府直接干预产业扶贫项目中的生产环节,可能会使良好的扶贫意愿与农户的行为选择产生偏差;而对贫困深度不同的地区制定差别化的脱贫考核标准,降低经济活动交易成本,才是扶贫绩效的帕累托改进。因此,政府在扶贫领域的干预是有边界的。
[期刊]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刘伟 黎洁 李聪 李树茁
本文基于2011年陕西安康市的微观农户抽样调查数据,以近年来当地实施的农村扶贫项目为研究对象,采用倾向得分匹配法实证分析了开发式和补贴式扶贫项目的农户收入效应。结果表明,开发式项目能够显著提高农户的收入水平,而补贴式项目对农户人均纯收入及各分项收入并没有显著影响(人均政府补贴收入除外)。具体来说,两者对农户人均外出务工收入、人均其他收入以及单位耕地农作物产量、家庭现金收入比例、收入多样(依赖)性和家庭资产的影响程度和显著性存在较大差异。相对补贴式扶贫项目,开发式扶贫项目对农户的增收效应整体上比较明显。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李雨 王全忠 周宏
文章使用2016—2017年贵州省毕节市286个烟农调研数据,以烟草种植计划调减为例,分析区域产业帮扶对不同贫困类型烟农脱贫及减贫效果稳定性的影响。结果表明:烟农的烟叶种植面积增加能够显著降低烟农贫困发生,烟叶种植面积每增加1亩,烟农陷入收入贫困的风险将减少23.7%,烟叶资源更多地被非贫困烟农俘获,暂时性贫困烟农和持久性贫困烟农种植面积相对较少;烟叶种植面积减少会显著降低选择性贫困和持久性贫困烟农的户均纯收入,尤其是持久性贫困烟农,可能带来的致贫、返贫问题。因此,需要有效甄别不同贫困类型烟农,有选择、有预期地逐步执行缩减计划,并继续挖掘烟叶基础设施的增收能力和拓展产业帮扶措施,松绑贫困户对烟叶种植的依赖。研究表明,我国在落实精准扶贫和产业帮扶措施时,需因人施策和多措并举,规避产业帮扶措施调整对农户脱贫效果的不利影响。
[期刊] 农业经济问题
[作者]
霍增辉 张玫 吴海涛
新时代社会条件下,相对贫困的基本要素"需要"已然转变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以古典经济学需要的主体间性认识论观点和马克思主义需要理论为基础,从美好生活需要视角界定相对贫困内涵、构建相对贫困识别机制和评价指标体系。同时将贫困视为潜在的构念,运用双参数项目反应理论IRT模型系数估计,结果表明,3个物质需要、5个文化需要和4个社会需要指标符合难度系数和辨别度系数的要求,适合用于刻画相对贫困的内在结构。样本农户"过年发红包、给父母养老钱、合意小学与合意中学"等文化需要剥夺程度最严重,"小汽车、正装"等物质需要剥夺程度相对较轻。另外,有效性检验表明,需要剥夺指数与收入贫困有较高的相关性。
[期刊] 财政研究
[作者]
吕劲松 张金若 黄崑
2015年11月中央扶贫开发工作会议以来,审计署深入贯彻党中央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决策部署,组织全国各级审计机关开展了扶贫政策跟踪审计。通过理论研究、审计实践及实证检验提供的经验证据表明,扶贫审计在取得显著成效的同时,由于实践时间不长,在审计目标、思路与方式方法上还存在一些需要改进的地方,特别是随着脱贫攻坚工作深入推进,扶贫政策跟踪审计自身在体制、机制、组织方式等方面还存在一些需要加强、改进和优化的环节,需要通过创新理念、改进方式等加以解决。基于上述研究背景,本文通过实证研究检验了扶贫政策及其跟踪审计的绩效和主要影响因素,并根据研究结论深入分析了产生问题的原因,提出了对未来扶贫政策跟踪审计的政策启示。
关键词:
脱贫攻坚 政策跟踪审计 经验证据
[期刊] 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
[作者]
秦升泽 李谷成
[目的]科学评估精准扶贫政策对农户贫困脆弱性的影响具有重要意义。[方法]论文基于中国家庭追踪调查(CFPS)的四期追踪数据,运用VEP法测算了我国农户的贫困脆弱性,然后运用双重差分法研究了精准扶贫政策对农户贫困脆弱性的影响效果及中介效应机制。[结果]近年来我国农户的贫困脆弱性显著降低,中西部地区农户的贫困脆弱性比东部地区高;精准扶贫政策显著降低了农户贫困脆弱性,政策效应明显,而且随着时间的推移,政策效果愈发显著;实证估计结果通过了连续型DID法与PSM-DID法的稳健性检验;异质性分析表明,精准扶贫政策对农户脆弱性的作用在中西部地区比在东部地区更为显著,对贫困户脆弱性的影响大于对非贫困户脆弱性的影响;中介效应机制分析表明,精准扶贫政策可以通过提高农户社会资本的方式降低其贫困脆弱性。[结论]在贫困状况较为严重的地区,应保持帮扶政策持续稳定,降低农户的贫困脆弱性。在识别贫困户和制定扶贫政策时,需关注未来可能陷入贫困的农户,提升其应对外界风险冲击的能力,同时应注重发挥各种社会组织与非正式制度的作用,形成多方面减贫合力。
[期刊] 软科学
[作者]
陆远权 刘姜
基于2018年重庆市3个贫困县脱贫农户家庭的入户调查数据,利用LVI模型精准度量生计脆弱性,实证检验扶贫政策对脱贫农户生计可持续性的影响效应。结果发现:产业扶持贷款政策、教育扶贫政策以及安居房工程政策对脱贫农户的生计可持续性具有显著的正向影响,而劳动力转移就业政策和扶贫项目开发政策的检验结果并不显著。在考虑了遗漏变量和地区异质性后,上述结论依然成立。研究结论表明:扶贫政策是提升脱贫农户生计可持续性的重要软环境,精准识别扶贫政策的影响效应、因地制宜地建策施策有利于促进脱贫农户的生计可持续性,从而提高扶贫政策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关键词:
脱贫农户 生计可持续性 扶贫政策效应
[期刊] 中国人口科学
[作者]
都阳,朴之水
文章主要分析劳动力流动与缓解贫困的关系。迁移从总体上改善了贫困地区的贫困程度。通过非参数分析,作者发现贫困家庭和富裕家庭的家庭特征差异对于迁移决策越发重要。而且,禀赋不足的贫困家庭即便有迁移行为发生,其在劳动力市场上的表现也与其他人有所不同。结合对工资方程的分析,作者发现改善贫困家庭的人力资本水平不仅有助于贫困家庭利用迁移,也有助于贫困家庭在劳动力市场上获得更好的收益。
关键词:
迁移 减贫 非参数估计
[期刊] 浙江金融
[作者]
蔡祖顺 耿凤佳
本文基于中国家庭金融调查(CHFS)2019年的数据,实证研究了精准扶贫帮扶对农户创业决策和创业绩效的影响。研究发现,精准扶贫帮扶对农户的创业决策有显著的促进作用。平均而言,精准扶贫帮扶对象比非帮扶对象的创业概率高2.72个百分点。同时,精准扶贫帮扶还显著提高了农户的创业绩效。分组回归结果表明,精准扶贫帮扶对中西部地区、三线及以下城市和户主年龄在40岁以下的农户的创业倾向和创业绩效的影响更加显著。机制分析表明,精准扶贫帮扶便利了农户的资金获取和社会交往。这表明,积极推动精准扶贫帮扶,有利于推动乡村振兴建设,缩小城乡鸿沟,实现共同富裕。
[期刊] 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
[作者]
杨均华 刘璨
研究目标:农户脱贫的决定因素与反贫困策略。研究方法:采用固定效应计量模型和回归分解方法,对上述问题进行研究。研究发现:不同贫困标准下农村贫困发生率呈现差异化的变化趋势。家庭储蓄、支农政策、社会保障、通信设施和家庭教育支出对农户脱贫有全面性影响;人力资本、耕地和林地、农业经营劳动投入、非农经营劳动投入和社会网络对农户脱贫有结构性影响。诸因素对农户脱贫贡献率达76.25%。研究创新:从回报率和贡献率视角,分析农户脱贫的决定因素、路径及贡献。研究价值:为政府制定更有效的农村反贫困策略提供可靠的实证数据,也为农户脱贫决定因素提供量化分析。
[期刊] 财经研究
[作者]
吴本健 马九杰 丁冬
扶贫贴息贷款是对农村信贷市场的一种人为干预,可能导致信贷市场扭曲。自扶贫贴息贷款制度实施以来,国务院扶贫办会同其他部门对这项制度进行了多次改革。文章首先从理论上分析了扶贫贴息贷款利率管制、利率市场化以及不同贴息方式对贷款质量、贫困瞄准等的影响,然后利用武陵山区某贫困县扶贫贴息贷款管理体制改革与运行的动态数据进行了案例分析。研究发现,在扶贫贴息贷款管理模式由利率管制转向利率市场化、金融机构拥有更大的决策自主权、采取贷款偿还后向借款农户直接贴息的方式之后,扶贫贴息贷款规模增加,金融机构寻租问题得到初步缓解,贷款质量有所提升,但是贫困农户和农业产业受到排斥、贫困瞄准目标偏离等问题依然存在。文章的政策...
关键词:
反贫困 贴息贷款 贫困瞄准 农村金融
[期刊] 财经科学
[作者]
贺立龙 杨祥辉 朱方明
进城务工?或留乡发展?不同的村户有不同的生计选择倾向,反映为其对城乡生计信息的结构化诉求。本文从乡村区位差异及家庭异质性视角,探究相对贫困农户生计信息供求的城乡偏向及供求匹配程度。课题组基于在湖南省吉首市城郊和偏远乡村的抽样调查数据,对农户脱贫生计信息供求偏向的影响因素进行实证分析,发现:(1)偏远乡村的相对贫困农户总体偏向进城寻求生计机会,表现出更强的进城务工信息需求;城郊乡村的相对贫困农户更关注乡村生计信息,对规模化农业自营、乡村创业就业的信息需求意愿较强,"逆城镇化"动能较足;(2)农户生计信息需求受其收入水平、经营资金可得性等因素的影响,生计信息可得性则受到教育水平、干部帮扶、亲朋关系等因素的影响。当前应强化对相对贫困农户生计信息的精准援助,破解信息贫困;在偏远乡村积极推进新型城镇化,在城郊乡村加快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精准甄别不同类型农户的致贫成因,有序引导其脱贫生计选择,推动其分流融入新型城镇化与乡村产业振兴。
[期刊] 资源科学
[作者]
张焕柄 张莉琴
【目的】易地扶贫搬迁后续扶持是巩固拓展脱贫成果、有效衔接乡村振兴的重要举措,了解脱贫农户在搬迁后能否获得就业、获得怎样的就业,能够为后续扶持提供有益的政策参考。【方法】本文基于2021年西部9省11县脱贫户的实地调研数据,使用线性概率模型及工具变量法研究了易地扶贫搬迁对脱贫农户就业的影响,并进一步讨论了搬迁农户的非农就业来源、安置方式以及家庭情况的差异性影响。【结果】研究发现:(1)易地扶贫搬迁显著减少了脱贫户的农业劳动,而对非农就业没有显著影响。(2)将非农就业来源细分为公益性岗位就业和市场性就业发现,搬迁后脱贫农户的公益性岗位就业显著增加,而市场性就业没有明显变化。(3)差异性分析表明,易地扶贫搬迁对公益性岗位就业的促进作用在城镇安置户中更为明显,而城镇安置户的市场性就业面临较大挑战;搬迁后,资产缺乏型和人力资本缺乏型家庭的公益性岗位就业显著增加,而复合缺乏型家庭的公益性岗位就业未发生明显变化;另外,不同家庭情况搬迁户的非农就业和市场性就业均没有明显变化。【结论】本文认为,搬迁农户的自主就业能力还有待增强,应坚持就业扶持和引导并重的政策思路,聚焦改善搬迁农户就业机会和技能水平,对特定搬迁群体进行分类施策及针对性帮扶,以此来激发和增强搬迁农户的可持续发展能力。
[期刊]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学报
[作者]
宁静 殷浩栋 汪三贵 刘明月
产业扶贫是实现贫困人口稳定脱贫的根本之策。本文基于乌蒙山和六盘山片区产业扶贫试点项目的3个省8个县的准实验研究数据,采用DID分析了产业扶贫项目对贫困农户收入的影响。理论上,产业扶贫项目通过直接带动可以增加农户的经营性收入,通过就业带动可以增加农户的工资性收入,通过资产收益和补贴可以增加贫困户的财产性收入和转移性收入。实证研究发现,产业扶贫项目对家庭人均总收入具有正向作用,具体而言,产业扶贫项目对人均财产性收入和转移性收入有显著正向影响,对人均经营性收入和工资性收入影响不显著。通过PSM-DID模型以及安慰剂检验进一步验证了上述结论。该结论反映了当前产业扶贫所存在的共性问题,即基层政府和执行主体在成本、收益、风险等因素影响下偏好资产收益模式,所以带动贫困农户发展产业和劳动务工的参与程度并不高。为此,需要让贫困户更多地参与到农业产业链中,同时促进一二三产业融合,拓宽贫困户增收渠道,并培育经营主体和农村的精英人才,增强农户的组织化程度,使农户脱贫致富。
关键词:
贫困 产业扶贫 专业合作社 精准脱贫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
推荐搜索
理性定价、选择偏差与消费资本资产定价谜团——来自中国证券市场的经验证据
苛责式督导、组织公正与员工偏差行为——基于广东民营企业的经验证据
不确定性、信念偏差与不当行为:基于助推的实验证据
农户偏好农村非正规金融的动因:理论模型与经验证据
农户对农业产业扶贫的参与状况及其影响因素分析——来自四省(市)990个农户样本的证据
如何提高非政府组织小额扶贫项目的自我持续能力——福建省霞浦县农户自立能力建设支持性服务社调查
小额信贷缓解农户正规信贷配给了吗?——来自三个非政府小额信贷项目区的经验证据
产业扶贫政策能降低脱贫农户生计脆弱性吗?——政策效应评估与作用机制分析
外部性约束、认知偏差、行为偏差与农户贷款困境——来自716户农户贷款调查问卷数据的实证检验
中国到户扶贫资金政策效果——来自家庭层面的经验证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