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12010)
2023(17157)
2022(14321)
2021(13991)
2020(11428)
2019(26706)
2018(25944)
2017(48636)
2016(26290)
2015(29854)
2014(29876)
2013(29038)
2012(26797)
2011(23887)
2010(24062)
2009(23002)
2008(22185)
2007(19743)
2006(17005)
2005(15137)
作者
(71676)
(60371)
(59484)
(57417)
(37786)
(28780)
(27523)
(23580)
(22891)
(21642)
(20276)
(20205)
(18918)
(18578)
(18572)
(18499)
(18250)
(17459)
(17384)
(17212)
(14723)
(14676)
(14658)
(13909)
(13802)
(13703)
(13397)
(13231)
(12188)
(12129)
学科
(104502)
经济(104401)
(78110)
管理(73042)
(55746)
企业(55746)
(52271)
方法(44892)
数学(40053)
数学方法(39558)
(39140)
中国(35369)
农业(34737)
(28186)
金融(28182)
业经(27950)
(27314)
银行(27287)
(26213)
(25141)
地方(24906)
(21177)
财务(21122)
财务管理(21056)
企业财务(20062)
(19750)
贸易(19735)
(19264)
(18545)
(17051)
机构
学院(358041)
大学(356228)
(148174)
经济(145005)
管理(137138)
研究(119111)
理学(118080)
理学院(116839)
管理学(114803)
管理学院(114129)
中国(97315)
(76147)
(73214)
(71632)
科学(70570)
中心(59056)
(58921)
财经(56529)
业大(55069)
(54906)
农业(54904)
研究所(52805)
(51426)
(47478)
师范(47061)
北京(45727)
经济学(45278)
(43476)
(42243)
财经大学(41552)
基金
项目(237832)
科学(187264)
研究(178834)
基金(171197)
(147259)
国家(145914)
科学基金(125713)
社会(113736)
社会科(107525)
社会科学(107498)
(94863)
基金项目(90467)
教育(82757)
自然(78515)
(78501)
自然科(76676)
自然科学(76656)
自然科学基金(75263)
编号(74662)
资助(69128)
成果(61038)
重点(53562)
(53097)
(52310)
课题(51547)
(50195)
国家社会(46939)
创新(46713)
大学(46365)
科研(45745)
期刊
(165216)
经济(165216)
研究(109667)
中国(78251)
(72643)
(63983)
学报(54267)
科学(49149)
农业(48981)
(46913)
金融(46913)
管理(45623)
大学(43502)
教育(43096)
学学(40150)
业经(31710)
技术(31069)
财经(27868)
经济研究(25830)
(24074)
(23887)
问题(22485)
(19475)
统计(17035)
世界(17024)
技术经济(17022)
理论(16949)
财会(16748)
(16651)
农村(16385)
共检索到551934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财经研究  [作者] 粟芳  邹奕格  韩冬梅  
文章基于上海财经大学2017年"千村调查",对农村地区互联网金融的使用状况进行了深入的调查分析。文章采用回归分析验证了农村网户的互联网习惯和政府行为对互联网金融普惠的影响,并基于结构方程模型分析了政府在精准致力于农村地区互联网金融普惠过程中应采用的最佳路径。研究表明,农村网户的互联网习惯直接有利于农村地区的互联网金融普惠,其中互联网生活习惯的影响最甚;而政府的各项行为对互联网金融普惠具有间接的正向作用,政府通过改变和引导农村网户的互联网习惯,间接影响农村地区的互联网金融普惠。文章基于结构方程模型的分析结果找出了政府应采用的精准致力路径,即通过改善农村地区的互联网设施、采用更多的互联网宣传方式以及提供监督其工作的互联网渠道,引导农村网户形成适应互联网时代的生活习惯,最终促进互联网金融普惠。
[期刊] 财经研究  [作者] 粟芳  方蕾  
文章基于2015年上海财经大学"千村调查",从大概念的普惠金融角度,用渗透度、使用度和效用度衡量普惠金融,用政策扶持、基层工作和基础设施衡量政府作为,分析了政府作为对普惠金融的影响及地区差异。研究发现,东部农村普惠金融发展最好,西部农村政府最有作为;普惠金融的核心应是提高金融服务的使用度,尤其是银行业务的使用度;有为政府应是全方位有所作为;政府的积极作为能显著促进普惠金融发展,但以带门槛补贴为主的政策扶持并不有效,应慎用;在普惠金融发展中,西部地区政府应加强金融基础设施建设并提高政策扶持力度,东中部地区政府则应夯实基层工作。
[期刊] 财经论丛  [作者] 方蕾  粟芳  
基于上海财经大学2015年"千村调查"的微观数据,运用信息熵法衡量我国农村地区普惠金融发展程度,并运用空间计量模型验证普惠金融在村庄之间的空间传染效应,以空间的视角分析影响普惠金融发展的因素。研究发现:我国农村普惠金融的发展普遍偏低,东部相对较好,中部最差;农村普惠金融发展存在明显的空间传染效应,地理矩阵下的空间传染效应尤其突出;东部地区显著的HH型村庄较多,中部地区显著的LL型村庄较多;空间滞后模型是分析地理矩阵空间特征下普惠金融影响因素的最佳模型,经济发展水平、基层民主、科学技术和快递点均影响我国农村地区的普惠金融发展。
[期刊] 财经论丛  [作者] 方蕾  粟芳  
[期刊] 产经评论  [作者] 周萍  赵康生  蔺楠  
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的"乡村振兴"战略,是贯彻新发展理念,解决好"三农"问题的重中之重。而农民创新创业对推动农村经济发展,培育农业和农村发展新动能,推进"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有重要作用。以社会角色理论和期望违背理论为基础,分析性别平等环境对农村女性创业绩效的影响,进一步探索性别平等环境对人力资本、社会资本与农村女性创业绩效关系的调节效应。基于上海财经大学2016年"千村调查"数据的实证检验结果显示:(1)性别不平等对农村女性创业绩效有显著负向影响;(2)相较于性别平等环境,性别歧视环境下农村女性创业者的人力资本、社会资本对创业绩效的正向影响更为显著。建议政府优化创新创业服务水平,为农村女性创业者提供培训机会,通过提升农村女性创业者的人力资本水平帮助她们提升创业能力。
[期刊] 财经论丛  [作者] 金菲   虞幸然   粟芳  
推进农村养老事业发展不单是人口老龄化的要求,也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必要环节。本文基于2021年上海财经大学“千村调查”研究了乡村振兴背景下农村居民的养老意识及养老保险参与情况,发现养老意识仍倾向于传统,农村居民对养老保险的参与深度不够。进而,基于养老资金来源的多元化构建指标,综合评价了养老意识的现代化水平。采用基尼系数进行差异化分解发现,养老意识的差异主要来源于组内差异,即个性差异;影响因素的分析则表明,主观感知村庄组织能力越强、金融素养越高的农村居民具有越为现代的养老意识,而家庭观念越重养老意识越传统。整体上对养老意识影响最大的前五大因素分别为村庄组织能力、政治面貌、金融素养、地区生活水平和年龄。研究结果有助于政府有针对性地引导农村居民树立现代的养老意识,自发运用多种工具增强自我养老能力,从而从根本上解决农村地区的养老问题。
[期刊] 经济管理  [作者] 方蕾  粟芳  
基于上海财经大学2015"千村调查",本文借鉴柯布—道格拉斯生产函数,以农村保险市场为研究对象,理论构建了"投入"要素即保险意识和保费补贴与"产出"要素即农村保险市场发展度的生产函数,分析了保险意识和保费补贴对农村保险市场发展度的影响作用,以及保险意识和保费补贴的替代关系,并在保费补贴预算的限制下推导出最优保费补贴的分配比例。研究表明,保险意识、保费补贴和农村保险市场发展度的确满足柯布—道格拉斯生产函数,提高保险意识或加大保费补贴的力度,均有利于促进我国农村保险市场的发展,但在各地区呈现出明显的不同效果。整体上,保险意识与保费补贴具有显著的替代关系,但不同地区的表现也有差异;现行的保费补贴政策...
[期刊] 财经研究  [作者] 周彩  李博文  吴一平  
积极推进政民互动是全面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推进共同富裕的坚强保障,但较少有研究揭示在何种条件下政民互动能在多大程度上帮助改善居民福利。文章利用2016年上海财经大学“千村调查”数据,使用结构方程模型探讨了政民互动对农村居民福利水平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首先,政民互动渠道的畅通拉近了基层政权与村民之间的距离,并有助于提升居民福利水平。其次,政民互动的三个阶段均不同程度地提升了居民主观福利,其中在事中互动环节,村干部关于公共政策信息的解读对结果的影响更为显著。最后,清廉感知、程序公平和精准帮扶可以在一定程度上解释政民互动和居民福利的关系,其中程序公平在政民互动与居民主观福利改善间的调节作用高于清廉感知和精准帮扶。文章结论对于实现农村居民与国家政策之间的良性互动、推进基层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具有重要的实践意义。
[期刊] 特区经济  [作者] 陈亮  黄贤哲  
农村经济发展缓慢,农业产业脆弱、农民收入不高的"三农"问题已成为制约我国经济平衡发展与社会和谐稳定的重大阻力,而"三农"问题是一个系统工程,需要统筹兼顾、循序推进,为此,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明确提出大力发展农村普惠金融的国策。本文基于互联网金融的视角,通过分析我国农村普惠金融发展存在的问题,探索借助互联网+的手段开展农村普惠金融建设的实现路径。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王佳  胡俊生  
新时代的农村精准扶贫工作必须通过创新来实现,而"互联网+"正是农村精准扶贫路径创新的重要载体。但由于农村网络服务配套落后、扶贫大数据系统应用进程缓慢、"互联网+精准扶贫"模式同质化现象严重等因素的影响,导致目前"互联网+"与农村精准扶贫工作的融合度还不够高。因此,要充分发挥"互联网+"在新时代农村精准扶贫过程中的作用,必须加快贫困地区"互联网+"基础设施建设,化解信息鸿沟;优化精准扶贫大数据系统,实现扶贫资源共享;增强"互联网+"精准扶贫资源整合能力,创新扶贫项目。
[期刊] 经济研究  [作者]
吉林财经大学吉林农村金融研究中心成立于2013年,是按照吉林财经大学与吉林省农村信用社联合社战略合作协议要求,由双方共同发起,依据共同投入、成果共享的原则组建,以实现双方合作共赢为目标的协同创新平台。中心以农村金融各领域研究为基础,以学术成果、政策建议、咨询服务、教育培训为方式,实现为政府农村金融政策服务,为涉农金融机构发展服务,为
[期刊] 特区经济  [作者] 冯颖馨  
金融市场化改革被认为是促进金融普惠效应的有效手段。随着互联网技术的升级,互联网金融业得到了快速发展,这对金融普惠效应的升级产生了巨大作用。本文通过问卷调查及数据分析,发现互联网金融的发展对普惠金融具有正向促进作用,极大的改善了农村居民金融服务的可获得性。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王晓东  
"互联网+"环境下的精准扶贫,是信息化社会的一种新的扶贫模式,是精准扶贫工作的一个创新点,具体说来,应主要采取"互联网+"特色产业、"互联网+"教育培训、"互联网+"专业服务、"互联网+"休闲旅游、"互联网+"物流配送等措施,通过互联网,在"云"端架起贫困山区与市场对接的桥梁,把贫困山区的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把山里的小产品和外面的大市场紧密联接,使之尽快摆脱贫困,并实现可持续发展。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王晓东  
"互联网+"环境下的精准扶贫,是信息化社会的一种新的扶贫模式,是精准扶贫工作的一个创新点,具体说来,应主要采取"互联网+"特色产业、"互联网+"教育培训、"互联网+"专业服务、"互联网+"休闲旅游、"互联网+"物流配送等措施,通过互联网,在"云"端架起贫困山区与市场对接的桥梁,把贫困山区的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把山里的小产品和外面的大市场紧密联接,使之尽快摆脱贫困,并实现可持续发展。
[期刊] 经济师  [作者] 李文静  
“互联网+”为农村商业银行发展普惠金融业务创造了良好的环境与契机。文章对“互联网+”、普惠金融相关概念进行了简述,总结了“互联网+”背景下普惠金融发展的优势及意义,并以某地区农村商业银行为例,针对“互联网+普惠金融”发展现状及存在问题,提出了普惠金融业务的路径,旨在为推动普惠金融发展做出一定贡献。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