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5392)
- 2023(7711)
- 2022(6412)
- 2021(6006)
- 2020(5147)
- 2019(11629)
- 2018(11125)
- 2017(21279)
- 2016(11893)
- 2015(13092)
- 2014(12886)
- 2013(12729)
- 2012(11615)
- 2011(10377)
- 2010(10662)
- 2009(10321)
- 2008(9623)
- 2007(8620)
- 2006(7674)
- 2005(6906)
- 学科
- 管理(45204)
- 济(37898)
- 经济(37850)
- 业(36282)
- 企(31850)
- 企业(31850)
- 方法(19005)
- 银(17802)
- 银行(17656)
- 财(17325)
- 数学(16376)
- 行(16309)
- 数学方法(16294)
- 制(16190)
- 融(11265)
- 金融(11265)
- 务(10736)
- 财务(10714)
- 度(10711)
- 制度(10704)
- 财务管理(10687)
- 中国(10172)
- 企业财务(10151)
- 业务(9657)
- 农(9304)
- 业经(9187)
- 贸(8566)
- 贸易(8560)
- 易(8390)
- 银行制(8361)
- 机构
- 大学(162079)
- 学院(158614)
- 管理(65826)
- 济(64866)
- 经济(63450)
- 理学(54991)
- 理学院(54399)
- 管理学(53806)
- 管理学院(53469)
- 研究(51856)
- 中国(48231)
- 财(34641)
- 京(34577)
- 农(32027)
- 科学(31414)
- 所(26745)
- 财经(26231)
- 业大(25992)
- 农业(25765)
- 中心(25575)
- 江(24569)
- 研究所(24247)
- 经(24060)
- 银(21646)
- 北京(21568)
- 银行(20731)
- 经济学(20004)
- 财经大学(19847)
- 州(19718)
- 行(19266)
- 基金
- 项目(105106)
- 科学(81778)
- 基金(78068)
- 研究(71480)
- 家(69716)
- 国家(69138)
- 科学基金(58835)
- 社会(46730)
- 社会科(44524)
- 社会科学(44511)
- 基金项目(41838)
- 自然(39621)
- 省(39598)
- 自然科(38727)
- 自然科学(38714)
- 自然科学基金(38076)
- 划(34288)
- 教育(32697)
- 资助(31496)
- 编号(26766)
- 部(23605)
- 重点(23387)
- 创(22169)
- 成果(21331)
- 科研(20985)
- 发(20891)
- 创新(20805)
- 计划(20262)
- 教育部(20232)
- 国家社会(19911)
共检索到249502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经济科学
[作者]
刘红彦
八十年代以来,美国的银行业陷入危机,其原因很多.七十年代滞胀造成的高利率;美国某些地区的经济不景气;发展中国家的债务问题;技术进步和金融创新的冲击;银行业本身的经营不当;美国政府对银行业管理方面的问题等.本文则着重从政府管理方面进行分析.
[期刊] 金融论坛
[作者]
边卫红
次贷危机正以前所未有的力度改写着美国银行业的格局。美国银行业将经历一轮市场结构的整合,银行业的集中和垄断程度将进一步上升。随着传统银行经营模式的复兴,影子银行将继续萎缩,银行的杠杆率进一步降低,盲目做大表外业务和顺周期的经营方式将有所改变。以金融控股公司为主的全能银行仍将是美国银行业的主要发展模式,全能银行通过分拆之路从追求范围经济向归核化转变。全球金融危机造就金融监管改革的契机,监管机构将从资本管理、信息披露和流动性管理等方面对银行业实施更加全面严格的监管。
[期刊] 国际金融研究
[作者]
李志辉 王飞飞
2007年美国次贷危机暴发以来,国际银行业经历了百年不遇的金融动荡,其经营状况在2008年发生了巨大变化,欧美银行业在这场危机中损失惨重,成为金融危机的重灾区。本文从分析次贷危机后国际银行业的经营现状入手,对比其经营业绩,总结出国际银行业在金融危机发生后的主要经营特征,展望国际银行业的发展。因此,通过本文对我们认清国际银行业的发展趋势,指导我国银行业的未来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
次贷危机 国际银行业 经营业绩 发展展望
[期刊] 国际金融研究
[作者]
丹尼斯·黄
[期刊] 国际金融研究
[作者]
胡海峰 孙飞
本文通过比较美国储贷危机和次贷危机引发的两次银行业危机成本的异同,寻求经济成本最低化和公共成本最优化的处理方案。研究发现,此次银行业危机的经济成本和公共成本都明显高于储贷危机,这一方面说明此次危机的严重程度,另一方面也对我国银行业敲响警钟,在危机处理时应注意把握救助界限,谨防救助成本的不合理激增。
[期刊] 国际贸易问题
[作者]
管涛
1991年,美国国内掀起银行业改革高潮。2月5日,美国财政部提出银行业改革方案;8月2日,参议院银行委员会同意对银行业进行改革,并于11月21日,参议院通过一项银行业改革法案。银行业改革无疑是想拯救危机中的美国银行业。1989年3季度,美国有问题的银行达1151家,为1976年高峰值的3倍、1981年
[期刊] 中国金融
[作者]
蔡东方
<正>2007年雷曼兄弟的倒闭开启了美国金融监管体系改革。2023年相继发生的硅谷银行(Silicon Valley Bank,SVB)、签名银行(Signature Bank)、第一共和银行(First Republic Bank,FRC)等流动性风险事件不仅是观察美国金融监管改革成效的窗口,也是反思其金融监管不足的契机。本文通过审视美国金融监管存在的问题,为完善我国金融监管提出借鉴。
[期刊] 证券市场导报
[作者]
安国俊 安国勇 王峰娟
次贷危机的持续深化加剧了全球金融市场的动荡。作为次级抵押贷款问题的直接后果,一些商业银行和国际投资银行因流动性问题已经或即将面临倒闭风险,这严重影响了金融行业的盈利能力和股票市值,进一步加剧资本市场上股票价格的大幅波动。资产价格泡沫破灭与银行业流动性危机具有很强的相关性,金融危机对银行业流动性风险管理提出了新的挑战,本文从不同角度对此进行了探讨。
关键词:
金融危机 次贷危机 商业银行 流动性管理
[期刊] 新金融
[作者]
Michael Pomerleano
金融危机使欧美诸多银行陷入困境,亚洲地区的银行也难以独善其身,亚洲新兴市场银行受影响程度如何?未来将面临怎样的机遇与挑战?对此,亚洲开发银行学者Michael Pomerleano对本次金融危机对亚洲银行的影响进行了分析研究。报告首先认为东亚地区银行系统较为健康,但是短期前景不容乐观。亚洲国家对银行系统的救助措施,有助于维持银行体系的稳定,但应谨慎运用以免在长期内造成金融扭曲。报告还对银行系统进行压力测试,发现资本短缺数值约为7580亿美元。经亚洲开发银行ADB授权翻译并发表此文,本刊对原文有所删节。ADBI对译文及其使用免责。
关键词:
金融危机 银行业 亚洲地区
[期刊] 改革
[作者]
苏存
80年代后半期,美日银行业相继陷入了空前的困境之中,盈利剧减、倒闭和兼并大量增加。美国商业银行的盈利水平在1985年后开始下降,税后净收入占其资产总额的比例由1981年的0.76%降为1990年的0.5%,税后净收入占其资本总额的比例由1981年的13.09%降为1990年的7.77%。与此同时,美国商业银行倒闭增加,1985年末美国商业银行数为13898家,1990年末为11992家,5年间净减少1906家。与美国相似,到1990年,
[期刊] 当代经济研究
[作者]
崔健 孙碧涵
2007年美国次贷危机及随后爆发的欧洲主权债务危机对美国投资银行业造成了沉重的打击,终结了华尔街独立投资银行模式的神话。在美国经济衰退、监管加强等一系列不利环境下,美国投资银行通过调整业务重心、缩减自营业务、加强传统投资银行业务及兼并业务、调整杠杆率降低风险等一系列措施,迅速摆脱了次贷危机带来的不利影响。次贷危机暴露了美国投资银行业务模式的缺陷及不足,而美国投资银行的应对措施能够为我国投资银行业的发展提供有益的借鉴。
关键词:
投资银行 业务调整 混业经营 自营业务
[期刊] 财贸经济
[作者]
韩世君
美国投资银行业曾经的辉煌与此次的衰落,正引起世界各国证券界尤其是监管机构的深思。如何正确深入地认识美国投资银行业兴衰的决定因素和内在规律,并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改进资本市场的相关制度,完善投资银行业乃至整个资本市场的监管体系架构,成为目前包括我国在内的世界各国证券界尤其是证券监管机构最为关心的重大课题。我们认为,美国投资银行业遭遇此次灭顶之灾的深层次内在原因是投资银行的组织形式由合伙制改制为有限责任股份制,致使投资银行的内在自我约束的意识和机制大为弱化,投资银行高管人员的责任与利益严重脱节,由此鼓励了其过度冒险行为。本文在分析论证了这一观点之后,对世界各国资本市场监管体系架构的变化趋势进行分析,并...
关键词:
投资银行 金融危机 金融监管
[期刊] 金融论坛
[作者]
边卫红 王家强
美国次贷危机促使银行业积极应对房地产周期性调整,改进风险管理框架,进一步加强表外关联机构管理,优化区域布局。美国次贷危机对于中国银行业的警示作用大于直接影响。中国商业银行应当认识到房价快速上涨会掩盖大量的风险,应当重视房地产周期性调整风险,尤其是房地产信贷业务的信用风险、操作风险、政策性风险以及突发性事件引发的系统性风险,谨慎推进金融工具创新,专注于核心业务增长,优化区域布局,提高中国银行业的整体经营水平及抵御国内经济周期的实力,完善金融监管协调机制。
[期刊] 国际金融研究
[作者]
詹姆士 R·巴思 R·丹布伦博 罗伯特 E·利坦 吴东民
美国面临着几乎是前所未有的局面:多数大银行徘徊在破产的边缘。争论哪些银行会破产、哪些银行不会破产徒劳无益。重要的事实是,多数美国大银行不仅在资产负债表上显得脆弱,而且,由于它们大量介入了高风险贷款,其资本状况己明显恶化。如果不对当前银行管理法规进行重大修订,那些虽已在现在这场经济衰退中幸免于难的大银行,将会在银行业发生的基本结构变化的推动下在未来冒更大的风险。自1933年开办存款保险以来,美国银
[期刊] 现代管理科学
[作者]
林昆三
2007年美国的次贷危机对全球经济造成严重的影响,各国纷纷采取多种措施来应对此次危机。文章旨在探讨中国台湾银行业在经历次贷风暴后对于其经营是否有重大影响,并且分析中国台湾银行所采取何种策略渡过风暴并稳定其业务经营。重点以中国台北富邦银行为例,对该银行于次贷前后之经营管理与营业绩效的变革进行研究和总结。
关键词:
次贷危机 银行业 中国台北富邦银行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