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10419)
2023(14668)
2022(12464)
2021(11382)
2020(9794)
2019(21859)
2018(21433)
2017(41142)
2016(22244)
2015(24322)
2014(23788)
2013(23041)
2012(20593)
2011(18233)
2010(17754)
2009(16071)
2008(15414)
2007(13274)
2006(11232)
2005(9693)
作者
(61782)
(51581)
(51375)
(48856)
(32455)
(24664)
(23302)
(20216)
(19679)
(18030)
(17484)
(17345)
(16336)
(15945)
(15907)
(15830)
(15480)
(15346)
(14799)
(14782)
(12613)
(12440)
(12396)
(11729)
(11631)
(11542)
(11306)
(11106)
(10250)
(10198)
学科
(83182)
经济(83055)
管理(69483)
(63034)
(52144)
企业(52144)
方法(41471)
数学(37310)
数学方法(36840)
(30021)
(22683)
中国(21075)
(19475)
业经(18898)
(16692)
财务(16647)
财务管理(16606)
企业财务(15796)
(15566)
(15433)
贸易(15428)
农业(15299)
(15098)
技术(14085)
(13580)
地方(13356)
环境(13352)
(13315)
银行(13268)
(12616)
机构
大学(303249)
学院(301094)
(124940)
经济(122683)
管理(120119)
理学(105634)
理学院(104562)
管理学(102709)
管理学院(102146)
研究(96990)
中国(72446)
(61531)
(60702)
科学(59787)
(52389)
财经(48261)
业大(48231)
(47126)
中心(46145)
(44169)
(43166)
研究所(43026)
农业(41297)
经济学(39527)
北京(37179)
财经大学(36250)
经济学院(35963)
(35683)
(35450)
师范(34935)
基金
项目(217748)
科学(172927)
基金(162379)
研究(153466)
(143822)
国家(142705)
科学基金(123231)
社会(101127)
社会科(96195)
社会科学(96170)
基金项目(86128)
(83710)
自然(81223)
自然科(79424)
自然科学(79400)
自然科学基金(78001)
(71439)
教育(70673)
资助(65339)
编号(59310)
重点(49173)
(48665)
成果(46777)
(46352)
(44870)
(43683)
国家社会(43644)
创新(43508)
科研(43081)
教育部(42124)
期刊
(124535)
经济(124535)
研究(81419)
中国(54645)
学报(51510)
(49014)
科学(45652)
(45558)
管理(43179)
大学(39725)
学学(37839)
农业(30481)
教育(25242)
技术(24906)
(24608)
金融(24608)
财经(23724)
经济研究(21113)
(20303)
业经(20092)
问题(16694)
(15928)
(15257)
统计(14900)
科技(14676)
理论(13993)
(13907)
技术经济(13856)
财会(13567)
业大(13502)
共检索到423650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经济评论  [作者] 申瑜  孙剑平  谢延浩  
基于企业决策均衡的理论分析,本文采用中国2003-2010年的省级面板数据,检验政府管制规模对要素收入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管制规模的提高,居民竞争性要素收入与管制垄断租之比下降;人力资本对劳动收入份额有较显著的正向影响;第三产业占国内生产总值比重增大对提高竞争性要素收入有贡献。政府的管制干预将导致竞争性供给的要素收入份额相对降低,以及非竞争性垄断租份额的相对上升。本文的政策建议是:缩小收入差距的政策着眼点不是最低工资,而是在产品和要素环节取消管制、放开准入。
[期刊] 财经研究  [作者] 陈晓华  刘慧  
文章基于2002-2008年省级面板数据,运用系统广义矩(System GMM)估计法从国家和地区两个层面就劳动力、资本和原材料等要素价格上涨对制造业出口技术结构的影响进行了实证检验。研究结果表明,要素价格上涨在国家层面上对出口技术结构表现出显著的"倒逼"效应,即要素价格上涨有利于我国对外贸易增长方式的转变,但要素价格上涨对我国东、中、西部地区出口技术结构升级的影响不同。从动态视角看,要素价格上涨所体现出的"倒逼"效应越来越小,而其表现出来的"倒退"效应越来越明显,即要素价格上涨越来越成为企业本身发展的成本负担。
[期刊] 经济学家  [作者] 王丽英  刘后平  
本文依据我国产权制度和对外开放的经济特征,以柯布-道格拉斯函数为基础,将制度和政府效率引入增长模型,分类检验了要素增长与经济增长的关系。数据分析表明,制度越完善,对经济增长越有利,但制度效应的发挥依赖于政府效率的高低。由于我国近十年来政府行政运行成本不断膨胀,政府效率不断降低,这不仅直接影响到经济增长,还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产权制度与对外开放政策的发挥,降低了制度的促进作用。各省市区经济贡献的测算结果显示,物质资本的投入仍然是我国经济增长的主要动力,产权制度的完善和对外经济开放对经济增长均产生了正的贡献;政府效率的低下对经济增长产生了负作用,同时技术进步对各省市区经济效率提高的影响差距较大。
[期刊] 产经评论  [作者] 杨天宇  朱林  
论文在测度居民收入分配差距和产业结构升级的基础上,通过建立收入分配影响产业结构升级的计量经济模型,利用省级面板数据和HAC-GMM、SYS-GMM方法,深入探讨了居民收入分配对产业结构升级的影响。结果表明,居民收入差距扩大严重阻碍了我国的产业结构升级,而且这种影响在时间上没有减弱的趋势,在各地区之间呈U型分布,即东部和西部更高,中部相对较低。同时,金融深化也是促进各地区产业结构升级的重要因素。因此本文认为,政府在制定产业结构升级的政策时,应通过缩小居民收入差距、促进金融发展来推动产业结构升级,而且政策实施
[期刊] 财贸研究  [作者] 尹雷; 沈毅;  
通过DEA Malmquist指数方法测算农业全要素生产率及其构成,在此基础上通过省级动态面板数据的GMM方法分析农村金融发展对农业全要素生产率及其构成的影响与区域差异。结果表明:农村金融发展对农业全要素生产率具有正向促进作用;农村金融发展促进全要素生产率增长主要是农业技术进步效应,而不是农业技术效率效应;农村金融发展对农业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存在区域差异,并且东部、中西部地区农村金融发展的农业全要素生产率的增长效应同样来自农业技术进步效应的驱动。完善中国农村金融体系的落脚点应是促进农村金融区域平衡发展,不断提高其服务农业实体经济增长的作用。
[期刊] 财贸研究  [作者] 尹雷  沈毅  
通过DEA Malmquist指数方法测算农业全要素生产率及其构成,在此基础上通过省级动态面板数据的GMM方法分析农村金融发展对农业全要素生产率及其构成的影响与区域差异。结果表明:农村金融发展对农业全要素生产率具有正向促进作用;农村金融发展促进全要素生产率增长主要是农业技术进步效应,而不是农业技术效率效应;农村金融发展对农业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存在区域差异,并且东部、中西部地区农村金融发展的农业全要素生产率的增长效应同样来自农业技术进步效应的驱动。完善中国农村金融体系的落脚点应是促进农村金融区域平衡发展,不断提高其服务农业实体经济增长的作用。
[期刊] 国际经贸探索  [作者] 申明浩  卢小芳  
中国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产能过剩、供需失衡的矛盾日渐突出,制造业陷入前所未有的复杂境地。要实现经济可持续增长必须加快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而转变经济增长方式的一个重要方面就是制造业产业高度化。文章基于全国30个省份2003~2013年数据,构建动态面板模型分析了生产性服务业对制造业产业高度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总体来看生产性服务业对制造业产业高度具备显著的正向提升效应;但在不同的产业发展阶段表现出由不显著到正向显著的动态变化趋势;拓展模型证明生产性服务业对制造业产业高度外溢作用的发挥会受到区域经济发展水平、人力资本积累水平和市场自由化程度的影响。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油永华  
文章选取2005—2015年深沪两市327家典型制造类企业作为样本,依据成本最小化、利润最大化和生产函数泰勒级数展开等基本理论和方法,构建微观面板数据计量模型估计制造业的替代弹性,其值在0.42至0.77范围内,资本与劳动之间替代关系较弱,存在一定的互补性,资本不易替代劳动力,行业之间以及个体之间替代弹性大小存在差异。三种方法估计值相差较小,方法之间相互检验和印证,增强了结论的准确性和稳健性。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油永华  
文章选取2005—2015年深沪两市327家典型制造类企业作为样本,依据成本最小化、利润最大化和生产函数泰勒级数展开等基本理论和方法,构建微观面板数据计量模型估计制造业的替代弹性,其值在0.42至0.77范围内,资本与劳动之间替代关系较弱,存在一定的互补性,资本不易替代劳动力,行业之间以及个体之间替代弹性大小存在差异。三种方法估计值相差较小,方法之间相互检验和印证,增强了结论的准确性和稳健性。
[期刊] 财经理论与实践  [作者] 童锦治  李星  
基于跨期消费与投资组合模型研究了"土地财政"对于居民消费的影响机理,并利用我国2004~2010年267个地级市面板数据进行实证检验。研究发现:首先,"土地财政"通过影响居民实际收入以及推高房价共同抑制了居民消费,并且随着"土地财政"依赖程度的增加,居民将相应地增大房产部分在家庭财富配置的比重;其次我国的"房地产财富效应"不显著,但是居民住房面积的增加有助于促进居民消费;最后,提高信贷利率和改善公共服务水平都将有助于提振居民消费。因此,减少地方政府对于"土地财政"依赖、建立居民合理分享土地增值收益机制以及弥补政府保障性住房的职能缺位是提振居民消费的关键。
[期刊] 国际贸易问题  [作者] 阚大学  
本文采用王少平和欧阳志刚提出的泰尔指数测度城乡收入差距,基于我国1987-2008年度的省级面板数据,使用非参数模型估计方法,对外资依存度与城乡收入差距的关系进行实证研究。结果发现,外资依存度与城乡收入差距并不是简单的倒U型关系,城乡收入差距随着外资依存度的增加先增加后下降然后趋于稳定。
[期刊] 财贸研究  [作者] 安苑  
使用非参数逐点估计方法,在一个动态框架下考察财政分权对于地方政府支出偏向的影响。实证结果表明:随着分权程度的提高,地方政府对于经济性支出的偏向经历了一个被强化的过程,而当分权程度进一步提高时,这种作用则逐渐弱化,这表明对于支出偏向问题而言,存在一个最优的财政分权度;进一步地,随着地方政府财政收入水平的提高,这种分权对支出偏向的影响也经历了一个类似的高峰,而后则变得不再显著,表明分权的支出偏向作用可能是一个收入现象。这种分权影响的动态考察为增长方式转变背景下政府治理模式的调整提供了实证层面的证据。
[期刊] 财会月刊  [作者] 贺宝成  曹媛  王家伟  
审计全要素生产率是衡量审计效率和质量的重要指标。政府竞争带来经济增长奇迹的同时,能否提升政府审计全要素生产率值得研究。基于空间计量经济学的研究视角,以2009~2015年我国省级审计机关面板数据为样本,运用全局和局部空间自相关Moran’s I指数、空间关联局域指标LISA检验审计全要素生产率的空间自相关性;通过建立空间计量模型考察地方政府竞争对审计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研究发现,政府审计全要素生产率具有正向"空间溢出效应";政府竞争对审计全要素生产率具有"抑制性",具体表现为对技术进步、技术效率变化、纯技术效率变化和规模效率变化的负向影响。规范政府竞争是充分发挥审计国家治理功能、提高政府审计全要素生产率的一个重要维度和方向。
[期刊] 科技进步与对策  [作者] 丁日佳  刘瑞凝  
科技金融为我国产业升级带来新的发展机遇,制造业作为经济发展的核心,其结构优化升级是否受科技金融的影响值得探索。采用2010—2016年我国省级制造业细分行业数据,从合理化、高级化角度考察科技金融对制造业结构的直接效应和间接效应。结果发现,科技金融对制造业结构合理化和高级化具有直接促进作用,同时其直接影响具有地区异质性。从合理化角度,科技金融对沿海地区制造业结构合理化的影响程度低于内陆地区;从高级化角度,科技金融能够显著促进沿海地区制造业结构高级化,对内陆地区的影响则不显著。另外,通过分析科技金融对制造业结构优化的间接影响发现,技术创新和要素市场发育在科技金融对制造业结构优化的影响过程中发挥积极中介作用。
[期刊]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学报  [作者] 吴强  刘海云  
利用我国1985~2005年的经济数据,以各个省市为观测对象建立面板数据模型,并采用广义矩方法对模型进行估计,在此基础上检验外国直接投资对我国国内投资的动态影响及区域差异。研究表明,对全国整体而言,外国直接投资对我国国内投资的影响表现为挤入效应,但在局部地区如东部地区,已经出现了较明显的挤出效应。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