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5067)
2023(7075)
2022(5968)
2021(5252)
2020(4321)
2019(9500)
2018(9175)
2017(17354)
2016(9441)
2015(10506)
2014(10456)
2013(10048)
2012(9208)
2011(8243)
2010(8304)
2009(8035)
2008(8074)
2007(7464)
2006(6672)
2005(6337)
作者
(26395)
(22012)
(21789)
(20938)
(13899)
(10357)
(10140)
(8368)
(8323)
(8077)
(7495)
(7360)
(7076)
(6998)
(6916)
(6665)
(6466)
(6462)
(6431)
(6395)
(5573)
(5255)
(5129)
(5002)
(4952)
(4948)
(4946)
(4832)
(4306)
(4259)
学科
管理(41275)
(33280)
经济(33206)
(32139)
(28997)
企业(28997)
(17815)
(13615)
方法(12461)
(10707)
财务(10681)
财务管理(10652)
企业财务(10265)
业经(10177)
数学(10080)
数学方法(9966)
中国(9937)
(9209)
(8305)
体制(8043)
(7527)
银行(7521)
(7335)
(7117)
国家(7103)
(6883)
金融(6881)
(6710)
技术(6702)
财政(6647)
机构
大学(138858)
学院(135782)
管理(56095)
(55778)
经济(54515)
理学(47583)
理学院(47117)
管理学(46615)
管理学院(46317)
研究(42765)
中国(34180)
(33393)
(28698)
财经(24981)
科学(22663)
(22541)
(21259)
中心(20948)
(20100)
财经大学(18459)
北京(17872)
经济学(17458)
研究所(17388)
(16802)
(16701)
业大(16345)
(16196)
师范(16065)
(15640)
经济学院(15622)
基金
项目(88302)
科学(71174)
研究(68153)
基金(65952)
(56047)
国家(55607)
科学基金(49150)
社会(45463)
社会科(43182)
社会科学(43174)
基金项目(34426)
(33241)
教育(31144)
自然(29756)
自然科(29103)
自然科学(29098)
自然科学基金(28625)
编号(27890)
(27716)
资助(25747)
成果(24847)
(23766)
(20409)
国家社会(19551)
重点(19478)
项目编号(18721)
课题(18671)
(18453)
教育部(18281)
(17798)
期刊
(63562)
经济(63562)
研究(42905)
中国(30835)
(29812)
管理(21541)
学报(18322)
科学(16242)
(15323)
教育(14801)
(14502)
金融(14502)
大学(14481)
学学(13235)
财经(13231)
(11231)
技术(10885)
经济研究(10079)
图书(9996)
农业(9753)
业经(9269)
财会(8396)
会计(8325)
理论(7992)
问题(7802)
实践(7200)
(7200)
情报(7161)
书馆(6659)
图书馆(6659)
共检索到213254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武汉金融  [作者] 毛育晖  
本文从IPO信息披露角度分析了我国新股发行制度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指出过度管制和中介机构市场"劣币驱逐良币"是导致证券市场信息披露质量低下的重要原因。我国新股发行实行注册制改革,在放松管制的同时,需重视培育中介机构声誉机制建立的外部环境。在中国证券市场的现实条件下,通过建立中介机构信用信息的强制性披露制度,将中介机构及个人的信用信息纳入招股说明书的强制性披露内容,形成市场对发行人选择良好信用中介机构的倒逼机制。这既是完善以信息披露为中心的发行制度改革的现实选择,也是解决监管机构在注册制下审核边界问题的可行思路。
[期刊] 现代管理科学  [作者] 印晓慧  
证券公司、证券咨询机构和证券服务机构等中介机构在证券发行、上市乃至交易的过程中都承担着越来越多的法律义务,并发挥越来越大的作用。本文主要从信息披露角度介绍了上述中介机构应承担的法律义务及违反该义务时要承担的法律责任。其中会计师事务所和律师事务所等证券咨询服务机构尤其承担着保证所披露的信息真实、准确和完整的法律义务。
[期刊] 管理评论  [作者] 王琳  李欢  高伊琳  余鹏翼  
本文以国有上市公司信息披露违规事件为背景,结合案例分析与实证检验,运用事件研究法和双重差分法,研究上海电气财务爆雷事件对上海电气及通用设备行业的声誉造成的影响及作用机制。研究结果表明,上海电气财务爆雷事件给同行业国有上市企业声誉带来了积极的正向影响,表现为“声誉竞争效应”,并且信息披露质量越高的企业,“声誉竞争效应”越明显。进一步研究发现,经理人的自利动机越明显,信息披露质量对企业声誉的正向影响的削弱效果越显著。本文从信息披露视角,探讨了国有企业信息披露违规事件对同行业企业声誉的影响,弥补了信息披露质量领域的相关研究,并在此基础上,为监管机构和政府职能部门提出相关的对策建议,为国有企业的监管与治理提供理论支持和经验借鉴。
[期刊] 会计研究  [作者] 陈俊  陈汉文  
本文以我国新股发行市场化改革初期独特的价格上限管制为背景,对作为市场信息中介的审计师声誉价值的建立及其有效性进行了初步考察。发现审计师声誉机制有助于降低抑价折扣,改善新股定价效率,并且高声誉审计师在新股发行过程中也确实收取了更高的审计费用;审计师声誉机制的信号价值主要体现在低于价格上限定价的样本中,而在达到价格上限的样本中,最高限价管制明显削弱了审计师声誉机制的信号价值。因此,我国市场化改革背景下的激励性价格上限管制有其合理性,较大程度上能够促使市场中介机构的声誉价值得以显现,并开始在改善市场信息环境进而提高资源配置效率方面扮演了重要角色。
[期刊] 财政研究  [作者] 江金锁  
本文以自然垄断产业上市公司为研究对象,通过理论论证和实证检验研究发现:自然垄断产业企业的实际控制人性质或实际控制人两权分离程度对其会计信息披露质量没有显著影响;自然垄断产业企业的股权集中度对其会计信息披露质量具有显著影响。表明自然垄断产业企业的公司治理主要问题是其"内部人控制",自然垄断产业企业应以完善其公司治理为导向进行政府管制改革,提升民营资本在自然垄断产业所占的比重,这样才能提高其会计信息披露质量。
[期刊] 经济问题  [作者] 王欣荣  
自中国创业板成立以来,新股高超募现象就一直备受关注。通过分析2009~2011年底在创业板上市的281支新股全样本,发现高声誉的承销商为了追求高的承销费增加了发行公司的超募程度,说明承销商的声誉无法约束其机会主义行为。而风险投资的持股和声誉对发行人的超募程度没有影响。不过,有风险投资参与的IPO对高声誉承销商的机会主义行为有抑制的作用。此外,审计师声誉和超募程度显著负相关,说明高声誉的审计师显著降低了发行公司的超募程度。
[期刊] 财会月刊  [作者] 侯晓红  李雪楠  
选取2008~2015年深交所上市公司为研究样本,以信息披露质量为中介变量,采用双重差分方法和多元线性回归方法,研究卖空机制对企业资本结构动态调整的影响。结果表明:卖空机制的引入提高了企业的信息披露质量,加快了企业实际资本结构向其目标资本结构调整的速度,信息披露质量在卖空机制与资本结构动态调整之间发挥了显著的中介效应。为资本结构动态调整影响因素的研究提供了新的分析方法,并为进一步完善卖空交易机制提供了经验证据。
[期刊] 证券市场导报  [作者] 胡旭阳  
实证研究表明,中介机构的声誉在我国首次公开发行市场并没有发挥显著作用,这说明在我国股票市场的信息生产和传递中最为有效的信息质量保证机制——声誉机制难以发挥作用,这必然影响我国股票市场的效率。
[期刊] 财经论丛  [作者] 雷宇  
从公司信息披露的角度,研究声誉机制的有效性,以及声誉机制有效性受公司实际控制人性质的影响。研究发现,良好的声誉会带来高质量的信息披露,但是声誉机制的这种效果受到公司实际控制人性质的影响,声誉机制对于国有企业更加有效。本文的这一发现为声誉机制的效果提供了具体的经验证据,而且证明了正式制度安排(实际控制人性质)会对非正式制度(声誉机制)的运行效果产生影响。
[期刊] 财会月刊  [作者] 刘隆  张咏梅  
政府财务信息披露作为一项政府行为,实际上是信息供求双方(政府和社会公众)博弈的结果。本文基于博弈论的视角,对政府财务信息供求双方的博弈进行分析,并解释了政府财务信息披露的影响因素对其作用机制。
[期刊] 财会月刊  [作者] 刘隆  张咏梅  
政府财务信息披露作为一项政府行为,实际上是信息供求双方(政府和社会公众)博弈的结果。本文基于博弈论的视角,对政府财务信息供求双方的博弈进行分析,并解释了政府财务信息披露的影响因素对其作用机制。
[期刊] 财政研究  [作者] 姜宏青  梁晋敏  
我国正处于从传统租金国家、自产国家向现代税收国家转型的阶段,税收型财政要求政府全面报告受托责任的履行情况,要求信息透明以接受纳税人的评价和监督。政府和公众之间交流的重要桥梁是客观有效的会计信息,我国应按照会计逻辑,建立政府会计信息披露机制,以有效保障政府披露的会计信息的质量,利于政府与公众之间的良性互动与建立信任关系,进而有效促进财政转型。
[期刊] 财会月刊  [作者] 刘隆  张咏梅  
政府财务信息披露作为一项政府行为,实际上是信息供求双方(政府和社会公众)博弈的结果。本文基于博弈论的视角,对政府财务信息供求双方的博弈进行分析,并解释了政府财务信息披露的影响因素对其作用机制。
[期刊] 商业时代  [作者] 祝建兵  陈娟娟  
信息披露是提升非营利组织公信力和增强其持续发展能力的重要途径,而政府对非营利组织信息披露的管制能保证非营利组织信息披露的充分与有效。从公共产品理论、委托代理理论及信息不对称理论来看,政府对非营利组织信息披露进行管制有充分的理论依据。文章结合我国的实际指出,政府可以通过制定信息披露管制的法律规范、直接披露相关信息、分析与评价信息披露质量、惩罚信息披露违规行为等路径,来加强对非营利组织信息披露的管制。
[期刊] 财会通讯  [作者] 李琳娜  
本文选取2012-2015年深市A股主板上市公司数据为样本,以信息披露质量为中介变量,分析事务所声誉与商业信用融资规模的关系。研究表明:事务所声誉、信息披露质量和商业信用融资规模之间具有传导关系,上市企业选择高声誉事务所对企业扩大商业信用融资规模更有利;对具有独立性的事务所而言,事务所声誉决定了其治理功能,监管公司的财务信息披露行为对提升企业整体信息披露水平起到很大的作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企业内部与外部之间的信息不对称程度,对企业的商业信用融资规模起到积极的作用。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