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6646)
- 2023(9839)
- 2022(8667)
- 2021(7927)
- 2020(6927)
- 2019(16044)
- 2018(15674)
- 2017(30383)
- 2016(16686)
- 2015(19277)
- 2014(19532)
- 2013(19307)
- 2012(18761)
- 2011(17219)
- 2010(17744)
- 2009(16789)
- 2008(16783)
- 2007(15643)
- 2006(13891)
- 2005(12698)
- 学科
- 济(91893)
- 经济(91803)
- 管理(49485)
- 业(42644)
- 方法(35739)
- 企(35024)
- 企业(35024)
- 数学(30980)
- 数学方法(30681)
- 地方(23049)
- 财(20098)
- 中国(19756)
- 农(19546)
- 学(18656)
- 业经(16805)
- 制(14984)
- 贸(14367)
- 贸易(14359)
- 地方经济(14284)
- 易(13828)
- 农业(12966)
- 和(12503)
- 环境(11673)
- 融(11615)
- 金融(11613)
- 理论(11443)
- 银(11295)
- 银行(11269)
- 体(10970)
- 行(10760)
- 机构
- 大学(257368)
- 学院(255726)
- 济(114504)
- 经济(112137)
- 管理(95615)
- 研究(90818)
- 理学(81556)
- 理学院(80580)
- 管理学(79197)
- 管理学院(78696)
- 中国(68547)
- 科学(54995)
- 京(54273)
- 财(52493)
- 所(47323)
- 农(43500)
- 研究所(42599)
- 中心(41421)
- 财经(41018)
- 江(39804)
- 经(36973)
- 业大(36847)
- 经济学(36408)
- 北京(34388)
- 农业(34158)
- 范(33188)
- 师范(32873)
- 经济学院(32588)
- 院(31701)
- 州(31339)
- 基金
- 项目(160853)
- 科学(125746)
- 基金(116893)
- 研究(115852)
- 家(101791)
- 国家(100994)
- 科学基金(85434)
- 社会(74487)
- 社会科(70505)
- 社会科学(70482)
- 基金项目(61747)
- 省(61738)
- 自然(54391)
- 自然科(53071)
- 自然科学(53053)
- 教育(52613)
- 划(52094)
- 自然科学基金(52094)
- 资助(48816)
- 编号(46337)
- 成果(38887)
- 重点(36227)
- 部(36026)
- 发(35370)
- 课题(32045)
- 创(32017)
- 国家社会(30868)
- 教育部(30806)
- 科研(30487)
- 大学(30251)
- 期刊
- 济(135164)
- 经济(135164)
- 研究(78945)
- 中国(49956)
- 财(42291)
- 学报(40628)
- 农(39008)
- 科学(37063)
- 管理(35049)
- 大学(30384)
- 学学(28857)
- 农业(25770)
- 融(23258)
- 金融(23258)
- 教育(22553)
- 经济研究(22299)
- 财经(21800)
- 技术(21771)
- 业经(19023)
- 经(18866)
- 问题(17782)
- 技术经济(14814)
- 贸(14275)
- 业(13949)
- 统计(13766)
- 世界(12479)
- 版(12213)
- 理论(12177)
- 国际(12030)
- 商业(12018)
共检索到392860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城市问题
[作者]
李广斌 谷人旭
从政府竞争的角度,为行政区经济形成构建了一个政府行为分析框架。通过对政府竞争和博弈三个层面的考察,揭示区域经济发展中的各层级政府间互动关系,对行政区经济形成的深层次原因提供较为系统的解释。
[期刊] 经济社会体制比较
[作者]
李军杰 周卫峰
本文对“铁本事件”的经济学分析是在下述理论框架下展开的:一是上下级政府间存在直接的委托——代理关系;二是地方政府面临着经济转型期相对“软化”的制度约束环境;三是在“财政联邦主义”的框架下存在着激烈的地方政府间竞争。本文的政策含义是:在我国目前的体制环境及相应的制度安排下,地方政府主导辖区经济增长的最优选择是以破坏宏观经济的平稳运行为代价追求地方辖区经济高速增长的。
关键词:
铁本事件 地方政府 制度环境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马翠华
文章在一个双重属性框架下对中国地方政府的竞争行为进行了逻辑一致地解释,客观描述了其背后的机制,并对中国地方政府竞争行为所导致的结果进行了规范分析和价值判断。在此基础上,提出了规范中国地方政府竞争行为的对策建议。
关键词:
地方政府 双重属性 经济竞争 政治晋升
[期刊]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学报
[作者]
许培源 高伟生
从非合作博弈的角度出发,结合后转型时期地方政府间竞争成本逐渐凸显的现实,本文建立市场分割模型、重复建设模型和政治竞争模型,从三个不同的维度分析后转型时期地方政府间的竞争行为及其竞争后果,并探讨使地方政府行为从竞争转向合作的激励机制和制度安排。研究发现:市场分割、重复建设是地方政府过度利用地区经济发展权的后果,政治竞争根源于单一的地方政府绩效评估体制,而适当的制度安排可以在保持地方政府发展经济积极性的同时,约束地方政府间的竞争行为,促进地方政府间的合作,有利于区域经济体系的完善和经济的和谐发展。
关键词:
地方政府竞争 市场分割 制度安排
[期刊] 经济体制改革
[作者]
汪伟全
地方政府竞争是全球范围内普遍存在的现象,但其机会主义行为却严重破坏了竞争秩序。以博弈分析的视角横向分析地方政府竞争中出现的基础设施的重复建设、优惠政策的过度供给等机会主义行为;纵向分析其在制度创新、财政上缴、经济增长速度等博弈中的机会主义行为,得出机会主义行为产生的前提条件、发生的主要领域、其对竞争秩序的侵损以及必须对其规制等若干结论。
[期刊] 财贸经济
[作者]
张莉 皮嘉勇 宋光祥
增进民生福祉是发展的根本目的,但是大量研究表明我国地方政府存在生产性支出偏向。本文基于"撤县设区"准自然实验,利用全国层面的县级面板数据,使用双重差分法来识别撤县设区政策对于生产性支出偏向的影响,发现撤县设区减少地方政府的基础设施建设支出占比,增加民生性支出占比,但同时也使得政府行政管理费用上升。我们认为,原因是撤县设区减少了基层地方政府的竞争从而弱化了地方政府的基础设施建设动机和能力。本文的研究从地方政府竞争的角度理解撤县设区政策如何影响财政支出偏向;同时,对如何改变地方政府的财政支出结构提供了来自行政
关键词:
撤县设区 地方政府竞争 生产性支出偏向
[期刊] 财经论丛
[作者]
申亮
地方政府投资是推动地区经济发展的重要手段。本文运用博弈论工具分析我国地方政府的投资行为,研究表明:在我国财政分权体制下,地方政府往往具有很强的投资冲动,地方政府决策的投资规模总量超过中央政府希望的最优投资规模。尤其是在以经济增长为主要考核指标的政绩考核体系下,这一投资冲动更加突出。不仅如此,地方政府之间的竞争又进一步推动了地方政府投资规模的扩大,造成资源浪费,也影响了全社会的发展质量。因此,矫正地方政府的投资行为,当务之急是要完善财政体制和改革以经济指标为中心的政绩考核体系。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刘寒波 宋美喆 王贞
非税收入具有一定的灵活性,往往成为地方政府财政竞争的重要方式。通过构建一个财政竞争模型分析了地方政府的非税收筹资行为影响要素流动的空间经济效应,研究发现:(1)地方政府间存在非税收竞争行为,且会显著促进地区经济增长;(2)地方政府的非税收筹资行为不但没有发挥其作为竞争手段在缩小区域经济发展差异中应有的作用,反而因相对落后地区对非税收入的依赖度偏高而起到负作用。
[期刊] 城市发展研究
[作者]
颜燕 刘涛 满燕云
本文利用2004~2009年中国地级及以上城市的面板数据,实证分析了地方政府通过土地价格竞争和土地财政支出竞争两种方式吸引投资、促进增长的策略,评估了两种策略在全国和地区尺度上的实施效果及其区域差异。研究发现,在全国尺度上,土地价格竞争和土地财政支出竞争两种手段都对城市经济增长产生了显著的促进作用。地区层面的进一步分析发现,土地价格竞争的经济增长效应主要体现在中部地区,而土地财政支出竞争则在东部和西部地区对经济增长有显著的影响。
关键词:
双土地出让 地方政府竞争 经济增长
[期刊] 经济研究
[作者]
周慧珺 傅春杨 王忏
本文构建包含中央政府和地方政府的两地区多部门波动模型,分析了地方政府竞争机制在房产需求冲击传导和溢出中扮演的角色。研究表明:单个地区的房产需求冲击首先通过房地产部门传导至该地区财政收入,导致当地公共支出波动。在两级政府存在信息不对称的情况下,地方政府有动机开展对公共支出和人力资本的竞争,因此,另一地区的公共支出也会同向波动,产出、消费等宏观经济变量同步受到影响,冲击带来的影响随之溢出。脉冲响应结果显示:地区间竞争的机制将可以传导和放大整体经济波动。更换居民效用函数形式、在非房地产部门引入工业用地作为生产要素等稳健性检验均不会改变结论。此外,基于现实情况,本文还在模型中引入了劳动力供给时长的内生决策、劳动力的行业间配置、央地税收分成等拓展机制,阐释了拓展机制对模型结果的影响。这一研究将为地区间竞争机制如何影响中国经济波动提供新的视角,也为推动经济的长期稳定发展提供有益的理论参考。
[期刊] 中国工业经济
[作者]
李军杰
本文围绕我国经济转型期相对“软化”的制度约束环境、中央与地方政府之间的委托—代理关系以及地方政府间“准联邦式”竞争关系这三条分析线索,应用“激励变异”和“代理变异”两个概念,结合中国改革路径的渐进式特点,对地方政府经济行为的变异进行描述、分析和概括。基本结论是:转型期地方政府所面临的相对“软化”的制度约束环境导致其产生激励变异;缺乏微观主体有效监督和约束的上下级政府间直接的委托—代理关系导致其产生代理变异;“准联邦式”政府间竞争强化和放大了地方政府上述行为的变异程度。
关键词:
地方政府 行为变异 委托—代理 产权制度
[期刊] 企业经济
[作者]
李华耕
对于地方政府间竞争行为失范的问题,可以从不同的视角加以研究。新制度主义的研究方法为我们提供了一个有用的理论视角。从制度角度来看,地方政府间的竞争行为失范主要是由行政性分权体制下权力范围的模糊性,政绩考核和评价制度的单一性,地方政府间竞争约束机制的不完善性等原因造成的。
关键词:
制度 政府竞争 行为失范 成因
[期刊] 当代财经
[作者]
刘大志 蔡玉胜
相对于整体经济转型来说,我国资本形成的主体机制仍然与市场经济的发展步伐不相配合,地区之间以怎样的关系存在并进行相互影响,是资本形成总体格局演进合成的决定因素。我国资本形成的格局演变呈现出非国有经济投资规模扩张与市场性资本形成的制度空缺相对应的不对称的特殊局面。我国转型期地方政府间竞争引致了资本行政性形成过度,以及由此带来的经济增长的低效率。对目前资本形成“囚徒困境”的求解的一个可行思路是推动区域竞合,以消减地方政府竞争的行政博奕倾向,实行资本形成的制度创新。
关键词:
资本形成 地方政府竞争 区域竞合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尹希果 陈尧俊
文章利用固定效应动态面板模型和联立方程模型从全国以及区域角度对环境规制、地方政府竞争与经济新旧动能转换的关系进行研究。研究发现:(1)环境规制实施不利于经济新旧动能转换;环境规制监督由于效率问题从而不利于地区经济新旧动能转换;作为环境规制综合衡量指标的环境规制结果有利于经济新旧动能转换。(2)环境规制实施对经济新旧动能转换资源的挤占效应在东部地区更显著,而环境规制监督效率低下问题在西部地区更显著。(3)地方政府竞争在环境规制监督、实施以及结果三个环节对经济新旧动能转换的影响中均产生带调节的中介效应。
关键词:
环境规制 地方政府竞争 经济新旧动能转换
[期刊] 华东经济管理
[作者]
高伟 李晶
文章利用中国城市数据,就地方政府引资竞争、FDI区际流动与居民经济福利的关系进行了实证研究。结果发现:无论是全样本,还是分地区检验,基于地方政府引资竞争所导致的FDI流动显著影响居民经济福利水平的变化,并表现出明显的区域差异。在沿海地区,FDI及政府提供给外资企业的优惠政策对居民经济福利水平的提升具有促进作用,两者表现出协同效应;在内陆地区,FDI和优惠政策对居民经济福利水平的提升效果不明显,甚至在个别地区,两者对其还表现出负面效应。
关键词:
地方政府 FDI 居民经济福利 中国城市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