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1611)
2023(2473)
2022(2180)
2021(2070)
2020(1870)
2019(4185)
2018(4038)
2017(7767)
2016(4423)
2015(4894)
2014(4780)
2013(4663)
2012(4610)
2011(4301)
2010(4494)
2009(4106)
2008(4216)
2007(3958)
2006(3547)
2005(3244)
作者
(13521)
(11221)
(11196)
(10731)
(7290)
(5296)
(5077)
(4313)
(4284)
(4186)
(4040)
(3937)
(3763)
(3732)
(3526)
(3378)
(3340)
(3337)
(3326)
(3263)
(2986)
(2823)
(2789)
(2671)
(2634)
(2562)
(2452)
(2433)
(2391)
(2281)
学科
(15049)
经济(15025)
管理(13996)
(9183)
(7409)
企业(7409)
(6459)
(5974)
方法(5794)
国家(5786)
(5001)
数学(4747)
数学方法(4654)
中国(4317)
(4116)
(4067)
工作(4048)
财政(4043)
(3776)
(3579)
金融(3578)
(3481)
国家机关(3362)
机关(3362)
业经(3169)
(3028)
银行(3013)
地方(2926)
(2918)
人事(2903)
机构
大学(68241)
学院(64918)
研究(25190)
(23744)
经济(23157)
管理(22575)
理学(19224)
理学院(18927)
中国(18892)
管理学(18534)
管理学院(18400)
科学(16479)
(14909)
(14113)
(13773)
研究所(12455)
(12309)
中心(10976)
财经(10616)
(10275)
(9712)
业大(9695)
(9672)
农业(9662)
师范(9571)
北京(9394)
(9000)
(7971)
师范大学(7943)
财经大学(7935)
基金
项目(42947)
科学(33499)
基金(31734)
研究(30549)
(28559)
国家(28353)
科学基金(23201)
社会(19096)
社会科(18053)
社会科学(18045)
基金项目(16530)
(15552)
自然(15037)
自然科(14698)
自然科学(14691)
自然科学基金(14448)
(14097)
教育(13596)
资助(12823)
编号(11682)
成果(11249)
重点(9898)
(9815)
(8765)
科研(8666)
(8638)
课题(8517)
国家社会(8229)
创新(8210)
教育部(8200)
期刊
(28071)
经济(28071)
研究(20603)
中国(13766)
学报(13114)
科学(11506)
(11335)
(11326)
大学(9710)
学学(9063)
管理(7773)
农业(7640)
教育(7162)
(6712)
金融(6712)
财经(5635)
(4771)
经济研究(4215)
(4006)
技术(3847)
图书(3783)
问题(3671)
(3668)
业经(3538)
科技(3515)
业大(3379)
世界(3263)
理论(3217)
(3146)
(3074)
共检索到100181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中国科技论坛  [作者] 肖尤丹  刘海波  肖冰  
政府科研机构的法律地位本质上是国家公共科研体系的法律化,是完善科技治理能力和治理体系法治化的基础条件。但是由于各种原因,政府科研机构的法律地位始终未能获得立法系统的正式确认。泛化的从民事法律主体角度将其定性为事业单位,使得政府科研机构的科研属性和战略职能难以体现。单纯以组织功能将其定性为"科学研究机构",使得国家设立的性质严重淡化,而且由于缺乏必要的专门配套法律而难以保障其作为国家战略科技力量的属性。因此,无论是从应然和实然的角度,都应当尽快通过制度建设形式明确政府科研机构作为国家战略科技力量的法律地位,完善政府与机构之间组织管理的法律授权、健全机构治理机制的法律框架。
[期刊] 中国高教研究  [作者] 申素平  
公办学校与民办学校是我国教育立法对学校类型的基本分类。独立二级学院由于举办主体及经费来源不同,分别应具有公办学校或民办学校的法律地位,并与政府构成不同的法律关系,接受政府相应的管理。
[期刊] 华东经济管理  [作者] 崔浩  
随着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步确立与完善,中介组织的地位、作用日益凸显,已经成为市场经济运行机制的重要组成部分。文章分析了中介组织特定的地位,以及相应的权利与义务,阐述了在经济领域和社会领域的基本作用,提出政府加强管理的内容及方法手段。
[期刊] 图书馆杂志  [作者] 沈小丁  
从现代图书馆以人为本的观念引出读者的法律地位的问题,分析读者与图书馆相互关系中所处于弱势地位的成因,讨论读者基本权利的内容,保障读者合法权利的社会效用。
[期刊] 征信  [作者] 白钦先  王吉献  
在指出我国政策性金融机构已运作20余年却仍无专门法律可依的局面、认清政策性金融机构法律地位是立法前提的基础上,明确界定了政策性金融机构的本质特征是公共性,并逐一梳理了公私法人之争、《民法通则》法人之争,最终作出了政策性金融机构是特殊公法法人的论断。
[期刊] 金融理论与实践  [作者] 白钦先  王吉献  
政策性金融机构在我国产生并运营已达21年之久,但从其运营的法律保障及监督依据来看,到目前为止专门的政策性金融法律仍然缺位,亟须适应各政策性金融机构加快改革发展。在立法的过程中首先需要明确的一个基础性前提性问题是,对政策性金融机构的法律地位做出适合其自身特性的科学界定,这关系到出台的法律的方向性及其对政策性金融机构的规范约束的适应性问题。而要明确政策性金融机构的法律地位须以认清其本质特征为基础。通过综合分析所有相关因素之后认为,政策性金融机构从法律地位上来讲是一种具有特殊性的公法法人。
[期刊] 中国劳动  [作者] 许建宇  
在劳动法视野下观察和界定分支机构的法律地位,我们既应注意到分支机构与民事主体之间的联系与区别,也应关注到分支机构与典型用人单位之间的异同。"用人单位资格"理论是研讨和厘清分支机构法律地位问题的基本出发点。分支机构具有雇主资格的共性,但又具有一定的要素差异性和人格独立的相对性,故实为一种"不完整用人主体",或可称为"二级用人单位"。相比于现有的"分支机构独立主体说""总公司主体说""人身性用人主体说"等其他学说,确立"不完整用人主体说"具有更为充足的法理和实践依据。在这一学说具体应用于我国劳动法律实务时,立法者和执法者应充分关注其一些特殊的适用思路和原则,从实体法、程序法两个方面对分支机构给予有...
[期刊] 外国经济与管理  [作者] 刘胜题  
外国公司是指公司的国籍隶属于外国的公司。①这种公司是依据公司所在国的国籍来划分的一种公司。在中国境外登记成立的公司,对于中国来讲,就是一种外国公司。外国公司包括有限责任公司、股份有限公司、无限公司、两合(合作、合资)公司等法定责任形式的公司。外国公司...
[期刊] 保险研究  [作者] 余文海  
1997年全国金融工作会议提出,金融企业要强化统一法人制度。保险公司作为金融企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必然要实行并强化统一法人制度,而在理论界对保险公司分支机构的法律地位问题仍有一些模糊的认识,甚至在司法实践中出现了否认保险公司分支机构的诉讼主体资格现象,因此,有必要在此对保险公司分支机构的法律地位问题作进一步探讨。
[期刊] 经济问题探索  [作者] 王珊珊  
中小企业信用担保是为执行国家的产业政策,解决中小企业的融资难题而产生的。因此,各级政府主导作用的发挥,公共经济政策调节力度的加大就是一种必然的要求和现实的选择。那么,政府在中小企业信用担保中享有什么样的权利、履行什么样的义务,也就是政府在中小企业信用担保中的法律地位如何必须加以明确。本文对政府在中小企业信用担保中的法律地位做出分析,认为政府具有中小企业信用担保机构投资者、管理者、服务者、担保机构与其他部门关系的协调者的多重法律身份和地位。
[期刊] 企业经济  [作者] 蔡润英  
本文首先运用比较分析的方法,从法学角度对农业合作社的定义进行了界定。随后,就农业合作社与公司、集体经济组织、农产品协会等三者之间关系进行了剖析,指出农业合作社的法律地位是特殊性质的企业法人。
[期刊] 金融理论与实践  [作者] 李凤宁  马栋  
证券实时行情的公开和传播对证券市场的发展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探讨其法律保护不仅有理论上的意义,也有着现实的需要。
[期刊] 国际贸易问题  [作者] 王淑敏  
根据海关总署颁布的部门规章,保税港区的法律地位被界定为"海关特殊监管区"。仅从海关监管的角度理解保税港区的法律地位,显然不能根本解决在法律上如何定位的问题。文章探讨了保税港区符合国际惯例的法律地位,并针对我国立法的"真空"现状,吹响依法治区的号角,绘就一幅建立和完善保税港区监管模式的宏伟蓝图。
[期刊] 中国科技论坛  [作者] 张义芳  
政府科研机构曾是各国科研活动的主导力量,但随着大学研发力量的崛起,政府科研机构的相对地位日渐式微,引发社会关切。本文通过对政府科研机构组织特性和功能作用的分析,以及对近年来各国政府科研机构改革实践的探讨,认为在科研组织体系完备的国家,政府科研机构不会衰亡,不会被取代,它们会通过变革继续存在和发展下去。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