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14836)
- 2023(20690)
- 2022(17677)
- 2021(16431)
- 2020(13952)
- 2019(31681)
- 2018(31290)
- 2017(60146)
- 2016(32681)
- 2015(36619)
- 2014(35857)
- 2013(34980)
- 2012(32135)
- 2011(28740)
- 2010(28907)
- 2009(26806)
- 2008(26629)
- 2007(23706)
- 2006(20867)
- 2005(18752)
- 学科
- 济(131147)
- 经济(130966)
- 业(111415)
- 管理(109617)
- 企(98909)
- 企业(98909)
- 方法(58849)
- 数学(48150)
- 数学方法(47476)
- 财(42094)
- 农(38245)
- 业经(37259)
- 中国(34005)
- 制(29326)
- 务(27819)
- 财务(27742)
- 财务管理(27694)
- 学(26522)
- 农业(26315)
- 企业财务(26310)
- 技术(25109)
- 理论(24334)
- 地方(23724)
- 和(22573)
- 贸(21772)
- 贸易(21757)
- 划(21461)
- 银(21310)
- 银行(21255)
- 易(21113)
- 机构
- 大学(460152)
- 学院(459905)
- 济(184850)
- 管理(184080)
- 经济(181005)
- 理学(158646)
- 理学院(156936)
- 管理学(154217)
- 管理学院(153353)
- 研究(149977)
- 中国(115435)
- 京(97787)
- 科学(91979)
- 财(90698)
- 农(74682)
- 所(74302)
- 财经(71304)
- 江(69224)
- 中心(68662)
- 业大(67360)
- 研究所(67147)
- 经(64953)
- 北京(61198)
- 范(58403)
- 农业(58303)
- 师范(57819)
- 经济学(56015)
- 州(54927)
- 院(54876)
- 财经大学(53076)
- 基金
- 项目(310255)
- 科学(246063)
- 研究(227929)
- 基金(227041)
- 家(197215)
- 国家(195538)
- 科学基金(169637)
- 社会(144827)
- 社会科(137278)
- 社会科学(137246)
- 省(120800)
- 基金项目(119794)
- 自然(110121)
- 自然科(107642)
- 自然科学(107612)
- 自然科学基金(105711)
- 教育(104501)
- 划(101212)
- 资助(92981)
- 编号(92081)
- 成果(74902)
- 重点(69102)
- 部(68649)
- 创(67190)
- 发(65204)
- 课题(63036)
- 创新(62263)
- 国家社会(60024)
- 教育部(59276)
- 制(59137)
- 期刊
- 济(205256)
- 经济(205256)
- 研究(135867)
- 中国(90199)
- 财(73723)
- 管理(72844)
- 学报(70843)
- 农(68455)
- 科学(66289)
- 大学(55013)
- 学学(51861)
- 教育(49652)
- 农业(47031)
- 技术(41535)
- 融(41522)
- 金融(41522)
- 财经(35669)
- 业经(34337)
- 经济研究(32267)
- 经(30661)
- 业(26640)
- 问题(26393)
- 技术经济(23541)
- 科技(23161)
- 图书(22085)
- 版(22024)
- 现代(21486)
- 理论(21480)
- 财会(20654)
- 商业(20087)
共检索到682526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财经论丛
[作者]
李永友 叶倩雯
为实现创新驱动,重塑经济增长新动力,政府对创新型企业投入大量财政补贴。那么,政府科技创新补贴政策会带来企业创新行为吗?本文基于国家科技部公布的科技型中小企业微观数据和中国工业企业数据,对政府科技创新补贴政策的激励效应及其实现机制进行研究。结论证实,政府对科技型企业的直接财政补贴并没有激励企业更多的创新行为和创新产出。研究发现,获得科技补贴的创新型企业实际上有两种类型行为反应,一种类型反应是,获得补贴的企业没有实施任何创新活动,这部分所谓科技型创新企业更多是通过虚假"创新信号"骗取科技型创新企业认定和财政补
关键词:
R&D补贴 创新激励 两步决策 机制识别
[期刊] 中国软科学
[作者]
车德欣 吴传清 任晓怡 吴非
在创新驱动转型发展大背景下,本文利用2007—2017年中国上市企业及宏观数据集,构建实证模型研究财政科技支出对企业创新活动的影响。本文不仅考虑"财政科技支出—企业技术创新"间的关系,还将地方政府激励结构引入上述框架。研究发现,财政科技支出是驱动企业技术创新活动的重要因素。在区分企业属性差异、地区差异的条件下,财政科技支出有着明显的异质性创新驱动效果。想要提升企业的技术创新动能,要考虑财政科技支出传导机制是否通畅,更应该在调整政府激励结构上倾注努力,以增强财政科技支出的科学性和有效性。
[期刊] 财政研究
[作者]
周炜 宗佳妮 蔺楠
本文将创新需求定义为"企业根据自身创新活动意愿和资金约束情况做出的最优创新投资决策",并从企业创新需求异质性的视角对政府创新补贴的激励效果进行了分析。利用Nvivo软件,对2008—2015年间A股非金融类上市公司年报进行文本分析,得到企业创新意愿的代理变量,并通过理论建模和实证检验,对创新意愿和资金约束如何影响政府创新补贴与创新投入的关系进行分析。结果发现,创新意愿能显著提升政府创新补贴的激励作用,但只有在资金约束程度较高时,企业创新意愿强化政府创新补贴与企业创新投入之间的正向作用才最为有效。进一步研究显示,创新意愿与企业创新投入、专利产出显著正相关,且企业创新意愿越强,分析师关注度也越高,说明本文构建的创新意愿是真实可信的。本文丰富了有关企业创新行为的研究,为相关部门筛选创新补贴对象提供了借鉴意义。
[期刊] 科技进步与对策
[作者]
顾杨
选取2011-2017年高新技术企业为研究样本,采用混合OLS、固定效应模型及GMM模型分析政府补贴对高新技术企业创新研发活动的促进作用。结果发现:政府补贴对高新技术企业创新研发具有促进作用,但针对不同地区、不同行业高新技术企业,政府补贴力度不尽相同;对于不同地区来说,政府补贴对一线城市扶持力度较大,对其企业创新投入与产出的激励作用比较显著,对于二、三线城市的扶持力度不够,对其企业创新投入与产出的激励作用相对较弱;对于不同行业来说,政府会有针对性地加大对某一行业制造业财政补贴力度,如铁路、船舶、航空航天和其它运输设备制造业、计算机、通信和其它电子设备制造业。最后,针对上述问题,进一步分析原因并提出相关政策建议。
关键词:
政府补贴 企业创新行为 高科技上市公司
[期刊] 上海经济研究
[作者]
郭兵 罗守贵
技术追赶型国家的政府通常把财政科技资助作为激励企业进行科技创新的主要政策工具。该文将异质性、内生性问题拓展到投入和产出两个角度,对地方政府科技资助对于企业科技创新的效果进行理论分析;并采用上海企业的数据,应用静态和动态面板数据模型,进行了实证检验。研究表明:(1)政府财政科技资助整体上激励了企业的R&D投入,但是对产出没有显著影响;(2)政府财政科技资助只对低技术企业的R&D投入有激励效应,对高技术企业没有明显影响;在激励国有企业R&D投入的同时,但同样挤出了国有企业的创新产出;(3)政府资助和企业R&D投入存在互为因果关系,忽略内生性将导致激励效应的普遍高估和异质性影响的倒挂;(4)与行业层...
关键词:
财政科技资助 R&D投入 内生性 异质性
[期刊] 产业经济研究
[作者]
高翔 黄建忠
利用2000—2007年中国企业数据,从政府补贴视角剖析了其对出口企业加成率的影响,并检验了该影响的内在机制。结论表明:政府补贴对出口企业加成率产生了显著的负向影响,进一步考虑非线性因素后,政府补贴与加成率变动呈现出显著的倒U型关系,这一结论在解决内生性偏误、采取核心指标替换以及考虑异质性影响后依旧稳健。在剖析政府补贴影响出口企业加成率的内在机制后发现:第一,政府补贴降低了出口产品价格,促成了出口企业"低价竞争"的出口模式,进而降低加成率;第二,政府补贴并不能显著提高出口企业的创新绩效,反而会弱化出口企业的创新激励,进而使出口企业陷入"低加成率陷阱";第三,对于政府补贴的政策依赖会使出口企业采取寻租行为,加大企业生产成本,不利于加成率的提升。因此,应当反思政府补贴这一产业政策对出口的带动作用,未来中国出口贸易转型升级的关键在于培育出口企业的内生动能。
[期刊] 中国软科学
[作者]
吴非 申么 祝佳 叶显
基于2007—2017年中国沪深A股上市公司数据集,实证检验利率市场化对企业技术创新的影响及其机制。研究发现,利率市场化对企业技术创新具有显著的正向驱动作用。从机制来看,利率市场化既能纾解企业融资约束、刺激研发投入增加,又能减轻"脱实向虚",从而为技术创新活动提供良好条件。特别地,利率市场化改革同地方政府激励密切相关。在地方政府"为增长而竞争"的激励影响下,利率市场化仅能带来低质量创新"泡沫";在"为创新而竞争"的激励下,利率市场化能够驱动企业创新能力全面提升。想要契合创新驱动转型战略,既要坚定不移实施利率市场化改革,更应调整政府的制度激励结构,提升政府与市场的双向匹配度。
[期刊] 华东经济管理
[作者]
陈东 法成迪
政府补贴与税收优惠作为国家激励企业创新的重要财税政策,其激励效果一直备受关注,但是两者的配合效应却鲜有论述。文章在提出理论假设的基础上,采用2012-2016年中国A股上市公司数据检验了政府补贴与税收优惠对企业研发投入的单行与并行激励效果,并进一步采用门槛回归模型讨论了两者在不同区间的配合效应变化。结果表明:政府补贴与税收优惠均能激励企业创新,且税收优惠的激励效果较之政府补贴更胜一筹。但是,税收优惠的创新激励效果会随着政府补贴强度的不断增加而发生变化,即当政府补贴较低时,税收优惠具有强激励效果;当政府补贴过高时,则会产生政策的挤出效应。相比之下,政府补贴的创新激励效果会随着税收优惠幅度的增加而不断提高。
[期刊] 软科学
[作者]
石军伟 于晓琳 万凯
使用2010—2019年沪深两市A股上市公司的数据,验证政府创新补贴作为外部的激励机制,需要与科学的企业内部激励机制相配合,通过“内外兼修”的方式才能够有效提升企业创新质量。研究发现:政府创新补贴与企业创新质量呈现倒U型关系,在有员工持股激励的企业中更加陡峭;股票期权提供的风险激励是弥补政府创新补贴不足的重要机制,从而对企业创新质量提升起到“一加一大于二”的效果;员工持股激励在高学历员工比重高、搭便车问题小、研发强度大的企业实施,更能与政府创新补贴形成互补,促进企业创新高质量发展。
[期刊] 工业技术经济
[作者]
孙阳阳 王冬梅
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对于实现创新型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基于2008~2020年中国战略性新兴产业上市公司数据,研究发现:整体而言,政府补贴提升了企业全要素生产率;异质性检验结果表明,政府补贴对高端装备制造业、东、中、西部地区企业全要素生产率的激励效应最强,而对生物技术行业及东北地区企业的全要素生产率没有显著影响,并且随着企业生产率的提高,政府补贴对全要素生产率的激励效果呈下降趋势;机制检验发现,政府补贴主要是通过提升企业的技术创新水平来提高全要素生产率。本文研究对于制定更加具体的补贴政策,最大限度地提高战略性新兴企业全要素生产率具有重要启示。
[期刊] 中国软科学
[作者]
周海涛 张振刚
本文从企业创新决策基本模型出发,构建了政府科技经费影响企业自主研发意愿、产学研合作意愿及创新投入意愿的模型,利用1610家企业连续4年的追踪数据,采用面板数据固定效应模型进行实证分析,对比不同生命周期企业的差异性。研究发现:政府科技经费能增强企业自主研发意愿,但引致效应系数较小;能有效引导企业开展产学研合作,但存在滞后性;能有效引导企业加大研发投入,在当期表现为"杠杆效应",滞后两期均表现为"挤出效应";不同生命周期企业引导效果存在显著差异,成长期和成熟期企业引导效果最好,初创期和衰退期企业次之。
[期刊] 地方财政研究
[作者]
赵一心 侯和宏 缪小林
政府环境补贴能否激励企业绿色创新?已经成为中国生态文明建设与经济高质量发展共同关注的重要话题。本文以2007年-2017年中国上市公司为研究样本,采用倾向得分匹配法识别政府环境补贴对企业绿色创新投入与创新强度的因果关系。研究发现:(1)政府环境补贴对企业绿色创新具有显著的促进作用。(2)政府环境补贴对企业绿色创新行为的制度激励作用得到明显体现。具体而言,国有企业与创新能力高的企业具有较强绿色创新动机,环境补贴对这类企业起到“锦上添花”的激励作用;而生产规模小、治理任务重、融资约束强的企业,自身创新禀赋较低,环境补贴更多是一种“雪中送炭”的资金激励。(3)新《环保法》的实施强化了企业污染治理行为,有效形成源头削减与末端净化相同步的污染治理模式。为激发企业绿色创新、完善政府环境补贴政策提供了有益的政策启示。
[期刊] 现代财经(天津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叶显 吴非 刘诗源
基于中国经济创新驱动转型的现实要求,借助2007—2016年中国沪深A股上市公司的数据集,实证检验企业减税对技术创新活动的影响及其机制。研究发现,减税政策有效地提升了企业技术创新动能。然而,不同属性的企业在面对减税政策时有着异质性的反应函数。从影响机制来看,企业减税能够刺激企业的资源投入,为技术创新活动提供助力,又能够减轻企业"脱实向虚"的金融化偏向,从而达到去杠杆与创新驱动的双重拟合。特别地,有明显创新驱动导向的政府晋升激励制度,能够合理引导企业减税政策与技术创新活动相匹配,而那种"为增长而竞争"的晋升考核制度,无助于企业减税政策效力的释放。有鉴于此,想要深入激发企业技术创新活力,需要坚定不移实施"结构性"的减税政策,考虑企业属性差异,也要考虑减税政策的传导影响机制,更应该努力调整政策激励结构,以增强减税政策的科学性和有效性。
[期刊] 产业经济研究
[作者]
许家云 廖河洋 杨俊
在推进污染防治攻坚战的背景下,挖掘政府补贴对工业企业污染减排的作用对于中国加快发展方式绿色转型和产业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基于中国工业企业微观数据,系统评估了政府补贴对企业污染排放的影响效应及作用机制。研究发现:政府补贴显著降低了企业的污染排放强度,并且这一作用在东部和西部地区较为明显,而在中部地区并不显著;另外,政府补贴对国有企业和民营企业污染排放的抑制效应更为突出。进一步的机制检验表明,创新效应、规模效应和政府监管效应是政府补贴影响企业污染排放的重要途径。拓展分析发现:政府补贴的污染减排效应并不具有持续性,只有当补贴强度保持在一定的适度区间时,才能对企业污染减排发挥作用;另外,政府补贴通过降低企业的污染排放强度最终能够促进企业生产率的提升,证实了政府补贴污染减排效应对企业高质量发展的推动作用。研究对于今后如何设计政府政策以降低企业污染排放和建立健全环境治理体系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杨昀 滕向阳 冉渝
文章以2011—2016年创业板高新技术企业作为研究对象,实证研究了风险投资机构对被投资企业利用政府补贴进行研发创新的监督效果,进一步对不同特性的风险投资机构进行实证分析。结果发现:风险投资的加入对高新技术企业利用政府补贴进行研发创新能够起到监督作用;不同特征的风险投资发挥的监督作用存在着较大的差异,高持股比例的风险投资在监督企业利用政府补贴进行研发创新时能产生更好的效果;单一风险投资能够更好地监督企业的研发创新;风险投资对企业的实质性创新激励效果较差,更多地促进了企业进行策略性创新。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