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12549)
- 2023(18254)
- 2022(15280)
- 2021(14303)
- 2020(11807)
- 2019(26683)
- 2018(26194)
- 2017(49595)
- 2016(26881)
- 2015(29484)
- 2014(29074)
- 2013(27800)
- 2012(25648)
- 2011(23022)
- 2010(23101)
- 2009(20871)
- 2008(19999)
- 2007(17817)
- 2006(15388)
- 2005(13348)
- 学科
- 济(105661)
- 经济(105556)
- 管理(80482)
- 业(76810)
- 企(61795)
- 企业(61795)
- 方法(43156)
- 数学(38009)
- 数学方法(37546)
- 中国(32638)
- 农(31250)
- 财(28485)
- 地方(26324)
- 业经(24793)
- 技术(22787)
- 农业(21415)
- 贸(20246)
- 贸易(20229)
- 易(19653)
- 制(19635)
- 学(18281)
- 银(18017)
- 银行(17976)
- 行(17313)
- 融(17273)
- 金融(17272)
- 环境(16826)
- 务(16337)
- 财务(16282)
- 财务管理(16247)
- 机构
- 学院(362599)
- 大学(361080)
- 济(150770)
- 经济(147814)
- 管理(142965)
- 理学(123483)
- 理学院(122194)
- 研究(121708)
- 管理学(120194)
- 管理学院(119508)
- 中国(92457)
- 京(74839)
- 科学(73070)
- 财(70568)
- 农(60969)
- 所(59268)
- 中心(57305)
- 江(54995)
- 财经(54885)
- 业大(53893)
- 研究所(53737)
- 经(50080)
- 范(48017)
- 农业(47579)
- 师范(47469)
- 北京(46717)
- 经济学(45548)
- 院(44479)
- 州(43617)
- 经济学院(41132)
- 基金
- 项目(248382)
- 科学(197515)
- 研究(183199)
- 基金(179746)
- 家(156540)
- 国家(155176)
- 科学基金(134592)
- 社会(117624)
- 社会科(111719)
- 社会科学(111695)
- 省(99203)
- 基金项目(95168)
- 自然(86530)
- 教育(85046)
- 自然科(84655)
- 自然科学(84633)
- 自然科学基金(83151)
- 划(83069)
- 编号(73332)
- 资助(72101)
- 成果(59188)
- 发(57288)
- 创(56147)
- 重点(55770)
- 部(54700)
- 创新(51791)
- 课题(51574)
- 国家社会(48538)
- 科研(47590)
- 教育部(47320)
- 期刊
- 济(164522)
- 经济(164522)
- 研究(106608)
- 中国(77075)
- 农(55312)
- 管理(54997)
- 财(54127)
- 学报(53774)
- 科学(50871)
- 教育(45332)
- 大学(42296)
- 学学(39299)
- 农业(37977)
- 融(36032)
- 金融(36032)
- 技术(32743)
- 业经(28682)
- 经济研究(26810)
- 财经(26600)
- 经(22939)
- 问题(21328)
- 业(20643)
- 科技(19792)
- 技术经济(17941)
- 图书(17761)
- 贸(17062)
- 商业(16551)
- 坛(16344)
- 论坛(16344)
- 版(16290)
共检索到543878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科技管理研究
[作者]
石晓男
高校作为高等教育与人才培养的重要场域,是国家科技创新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提升科技创新政策对高校的影响力,真正实现教育、科技、人才融合发展具有重要作用。以英国为例,运用政策工具理论分析英国科技创新政策重点关注、优先发展的科技领域、高校资源配置、文化环境建设、人才培养等方面,其对高校发展起到引领、激励、预测和管理作用,对高校基础学科和应用学科发展、人才培养、文化建设等方面形成积极影响。结果表明:科技创新政策的正面影响取决于科学的政策制定以及高校的积极行动,应充分发挥政府作用,改革机制体制,重视高校在科技领域的力量;高校应优化学科结构,打造优势学科,规划研究生教育结构与规模,实现分类培养。将高校发展充分融入到科技创新政策中,对高校建设与国家科技创新具有重要意义。
[期刊] 经济学家
[作者]
陈强远 张醒 施贞怀
理解中国科技创新政策,是深刻剖析中国创新实践困境理论成因的重要视角。本文采用文本挖掘、词频词义分析等方法,对中国技术创新政策的“量质观”进行了深入分析。研究发现:(1)文本语义上,中国科技创新政策体现“数量与质量兼重”的战略倾向;(2)中国科技政策理论导向与具体实践间存在偏差,同时还存在部门与应用方向异质性;(3)中国科技政策演变过程中,各部门合作力度逐渐加强,政策导向发生明显转变。本文的研究对于正确评估和优化中国科技政策、推进“创新驱动高质量发展”战略、建设世界科技强国具有重要的政策意义。
[期刊] 特区经济
[作者]
周向阳 薛桂霞 夏英 郭君平
加快实施质量兴农战略,是实现乡村振兴、推动农业农村现代化的重要路径,强化科技创新对农业高质量发展的支撑作用居于重要地位。本文结合对日本农业科技创新主体实地调研案例以及日本中央与地方农业主管部门访谈,阐释日本农业在强化农业科技创新、促进农业高质量发展的主要做法和经验。研究发现,日本清晰设计未来农业高质量发展所需的科技创新路线图,培育壮大以企业为主的多元创新主体格局,发挥国立研究机构在农业高质量发展的科技研发引领作用,打造健全的农产品食品安全科技支持体系等做法对当前我国农业加快高质量发展、尽快实现农业现代化具有一定的启迪。
关键词:
高质量发展 日本 科技创新 经验借鉴
[期刊] 中国科技论坛
[作者]
黄军英
科学技术与创新对英国经济的贡献率很高。分析了后危机时代英国政府科技创新政策的核心内容,英国政府强调创新环境的营造,重视对创新基本要素的投入,对企业创新给予大力支持,这些有望为英国经济发展注入不竭的动力。还分析了英国政府确立的对经济社会发展具有重要意义的重点科技领域。
关键词:
英国 科技 政策 创新
[期刊] 中国科技论坛
[作者]
本刊编辑部 张九庆
来自英国萨塞克斯大学科技政策研究小组的两位学者Johan Schot和W Edward Steinmueller在一篇题为《构建服务于转型变化的创新政策:创新政策3.0》(Framing Innovation Policy for Transformative Change:Innovation Policy 3.0)的文章中提出,全球的创新政策经历了三个阶段:1950年代到1980年代为创新政策1.0阶段,为克服市场失灵导致的企业低研发投入,政府提供了多种激励企业研发投入的措施,如设立资助基金、财政补
[期刊] 中国软科学
[作者]
丁飙
我国足球发展的主要矛盾与创新政策预研北京策源地综合国力研究所所长丁飙本报告从我国足球实际出发,指出当前我国足球发展的主要矛盾是:构成并决定我国足球市场及足球事业发展的广大球迷群众对我国足球自身水平显著提高———以冲出亚洲为主要目标之一的强烈要求,与我...
[期刊] 财会通讯
[作者]
王大鹏
本文认为,在证券和银行业加速创新的背景下,保险资金运用行业监管过严,面临发展限制。保险资金运用新政策的出台拓宽了资金运用渠道,打破了保险资管理行业壁垒,明确市场化监管思路,增加市场的主动性。保险公司要明确业务定位,提高投资能力,分享改革红利,监管机构要转变监管模式,提升监管能力,严格偿付能力监管和加强资产负债匹配监管。
[期刊] 城市发展研究
[作者]
魏海涛 解诗琪 张旭亮 李依洋
文章从区域创新系统的角度分析创新政策协同,构建了“政策主体—政策内容—政策工具”三维一体的分析框架。对长三角地区2012~2023年间区域创新政策文本进行计量分析,研究发现:长三角区域创新政策处于中度协调阶段;政策文本关注度最高的领域是创新要素建设;国家政策文件在长三角区域创新政策系统中表现为引领地位;供给型政策工具和环境型政策工具起到主要支撑作用,需求型政策工具辅助政策系统发展。研究启示:根据区域创新体系发展特征创建、更新“政策储备区”;加强促进创新关联发展为主的创新政策完善;注重政策主体、政策工具及政策内容的协同发展;改革创新协同机制,形成区域创新合力。
关键词:
长三角 区域创新政策 文本计量分析
[期刊] 中国科技论坛
[作者]
袁永 张宏丽 李妃养
根据Rothwell和Zegveld等国内外学者的研究,科技创新政策工具分为供给面、需求面和环境面政策工具。本文对美国奥巴马政府实施的供给面、需求面和环境面科技创新政策进行了深入研究,总结提出了奥巴马政府科技创新政策的主要特点,并提出了借鉴美国经验完善中国科技创新政策的若干对策建议。
[期刊] 中国科技论坛
[作者]
袁永 张宏丽 李妃养
根据Rothwell和Zegveld等国内外学者的研究,科技创新政策工具分为供给面、需求面和环境面政策工具。本文对美国奥巴马政府实施的供给面、需求面和环境面科技创新政策进行了深入研究,总结提出了奥巴马政府科技创新政策的主要特点,并提出了借鉴美国经验完善中国科技创新政策的若干对策建议。
[期刊] 中国科技论坛
[作者]
张缨
政府科技创新政策的提供,由于多种因素,常常难以实现"有效供给"。即使是科技发达的国家,也在不断地改进、修正其政府创新政策供给。本报告结合相关文献研究和工作实践探索,提出应对科技金融内涵进行再认识,挖掘其公共政策价值,强调不仅发挥它加速社会财富创造及获取的效应,更应将它作为促进政府创新政策"有效供给"的突破口,大幅度推进政府科技创新管理改革和国家创新环境的优化。
关键词:
科技金融 有效供给 科技创新管理改革
[期刊] 经济体制改革
[作者]
谯薇 宋金兰 黄炉婷
战略性新兴产业是我国未来经济社会发展的主导力量,是国家创新驱动战略的重要产业实现途径,创新政策能推动其发展。本文界定了创新政策的内涵,对创新政策的理论基础及研究现状进行了论述,并以四川省为例,对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的创新政策进行详细梳理与评述,并提出了推动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的创新政策建议:建立战略性新兴产业自主创新体系;完善战略性新兴产业资金扶持体系;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中介服务体系;构建战略性新兴产业人才储备机制;健全战略性新兴产业知识产权保护制度;完善战略性新兴产业风险管理体系;健全战略性新兴产业利益协调机制。
关键词:
战略性新兴产业 创新政策 四川 政策建议
[期刊] 工业技术经济
[作者]
胡斌 汪泓
市场有效需求严重不足是制约我国战略性新兴产业快速发展的瓶颈之一。如何从需求端设计创新政策,有效发挥需求对产业的拉动作用,助力战略性新兴产业快速健康发展是现阶段亟须解决的首要任务。本文基于我国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阶段研判的基础上,分析我国战略性新兴产业现阶段设计需求面创新政策的必要性,从国家、政府、企业、公众4个层次需求者的不同实际需求出发,设计了一个"四层六维八方面"需求面创新政策体系,为现阶段我国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营造良好政策环境提供了一个系统框架。
关键词:
战略性新兴产业 发展阶段 需求面创新政策
[期刊] 经济师
[作者]
曾海燕
衡阳市数字经济发展在党中央和湖南省、衡阳市政府的重视与领导下取得了较为显著的发展成果,但是仍然存在管理制度不健全、难以依靠龙头企业引领、核心技术少、高端人才稀缺、理论研究缺位等问题。基于问题意识,衡阳市需要依靠顶层设计下的统筹推进、解放思想作为先导、数字基础设施建设、资金与技术进步、专业人才队伍建设等手段,加快发展高质量的数字经济。
关键词:
衡阳市 数字经济 创新政策
[期刊] 西部论坛
[作者]
刘家民 马晓钰
数智化创新政策有利于企业劳动者、劳动资料、劳动对象及其优化组合的跃升,并能够优化供应链配置、加速数字化转型、促进数字技术创新,从而推动企业新质生产力发展。以“国家新一代人工智能创新发展试验区”建设为准自然实验,采用2013—2022年沪深A股上市公司和地级及以上城市的非平衡面板数据,运用多期双重差分模型进行政策效应分析,结果发现:数智化创新政策的实施显著提升了企业新质生产力水平;数智化创新政策能够通过促进企业供应链配置多元化、加速企业数字化转型、提高城市数字技术创新水平3条路径来推动企业新质生产力发展;数智化创新政策的企业新质生产力提升效应存在城市和企业异质性,表现为在东部地区城市、中心城市、大城市以及中小企业、融资约束程度较低企业、非国有企业中显著,但在中西部地区城市、外围城市、中小城市以及大型企业、融资约束程度较高企业、国有企业中不显著。因此,应积极实施和推广数智化创新政策,加快数智基础设施建设,深化市场化改革和金融体制改革,促进产业链供应链优化升级,有效推动企业新质生产力加快发展。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