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13940)
2023(19591)
2022(16324)
2021(15139)
2020(12676)
2019(28687)
2018(28252)
2017(54419)
2016(28944)
2015(32103)
2014(31454)
2013(30859)
2012(28122)
2011(25298)
2010(25421)
2009(23568)
2008(23246)
2007(20882)
2006(18467)
2005(16853)
作者
(79351)
(66422)
(66182)
(62522)
(42210)
(31468)
(29763)
(25742)
(25279)
(23639)
(22595)
(22385)
(21059)
(21002)
(20483)
(20185)
(19629)
(19201)
(19034)
(19015)
(16399)
(16137)
(16041)
(15381)
(14766)
(14734)
(14652)
(14580)
(13137)
(13072)
学科
(123862)
经济(123699)
(105418)
管理(101943)
(93309)
企业(93309)
方法(49149)
数学(39354)
(39070)
数学方法(38881)
(37371)
业经(36730)
中国(34484)
地方(28691)
(28236)
农业(26002)
(25749)
财务(25692)
财务管理(25646)
企业财务(24368)
技术(24216)
理论(21054)
(20924)
(20819)
环境(20798)
(20762)
贸易(20740)
(20694)
银行(20667)
(20274)
机构
学院(404491)
大学(399503)
(170705)
经济(167395)
管理(163533)
理学(140053)
理学院(138603)
管理学(136604)
管理学院(135816)
研究(130964)
中国(104091)
(83987)
(83901)
科学(75765)
财经(64987)
(63589)
(62558)
(62070)
中心(61705)
(59002)
研究所(56679)
业大(54847)
北京(52513)
经济学(51579)
(50769)
师范(50279)
(49576)
(47971)
财经大学(47936)
农业(47868)
基金
项目(266503)
科学(213934)
研究(199932)
基金(195665)
(168179)
国家(166676)
科学基金(146474)
社会(130491)
社会科(123760)
社会科学(123734)
(104767)
基金项目(103510)
自然(92588)
教育(91285)
自然科(90511)
自然科学(90491)
自然科学基金(88933)
(86853)
编号(80495)
资助(78068)
成果(64489)
(60479)
(59936)
重点(59429)
(59341)
创新(55298)
课题(55105)
国家社会(54383)
(54195)
教育部(51947)
期刊
(197469)
经济(197469)
研究(121134)
中国(86151)
(69334)
管理(67713)
(57990)
科学(54267)
学报(53366)
大学(43130)
教育(43077)
(41315)
金融(41315)
学学(40764)
农业(39441)
技术(38175)
业经(34380)
财经(32800)
经济研究(30506)
(28330)
问题(25360)
(22943)
技术经济(21489)
现代(19470)
(19133)
商业(19027)
科技(18972)
财会(18848)
世界(18222)
(17797)
共检索到619727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财会通讯  [作者] 孙芳城  伍桂林  
本文以沪深A股制造业和信息技术服务类上市公司2013—2018年的数据为样本,检验政府支持和制度环境对企业创新的影响以及制度环境在此过程中的交互关系。研究表明:政府支持和制度环境均能显著提高企业的创新投入;制度环境对政府支持与企业创新的关系具有正向调节作用,即政府支持和制度环境对企业创新存在互补效应;进一步分组检验显示,制度环境的调节作用存在明显的产权性质与行业类别异质性。
[期刊] 地方财政研究  [作者] 赵一心  侯和宏  缪小林  
政府环境补贴能否激励企业绿色创新?已经成为中国生态文明建设与经济高质量发展共同关注的重要话题。本文以2007年-2017年中国上市公司为研究样本,采用倾向得分匹配法识别政府环境补贴对企业绿色创新投入与创新强度的因果关系。研究发现:(1)政府环境补贴对企业绿色创新具有显著的促进作用。(2)政府环境补贴对企业绿色创新行为的制度激励作用得到明显体现。具体而言,国有企业与创新能力高的企业具有较强绿色创新动机,环境补贴对这类企业起到“锦上添花”的激励作用;而生产规模小、治理任务重、融资约束强的企业,自身创新禀赋较低,环境补贴更多是一种“雪中送炭”的资金激励。(3)新《环保法》的实施强化了企业污染治理行为,有效形成源头削减与末端净化相同步的污染治理模式。为激发企业绿色创新、完善政府环境补贴政策提供了有益的政策启示。
[期刊]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作者] 汪涛  叶元煦  
本文分析了环境技术创新对可持续发展战略实施的重要作用,企业创新活动与政府环保目标的关系及政府激励企业环境技术创新中的博弈环节等,提出了政府激励企业环境技术创新的对策建议。
[期刊] 会计研究  [作者] 吴卫红   刘颖   张爱美  
本文从激励对象和激励模式异质性双重视角,以2010—2020年上市高科技企业为样本,探究股权激励对企业创新的作用机制和激励效果。结果表明:高管股权激励会增大管理层权力,使其更有动力追求个人利益,对创新产出有不利影响,而核心员工股权激励能够促进企业创新产出;基于二者共同作用,股权激励与创新产出呈非线性关系,具体表现随着高管股权激励占比的增加,企业创新产出水平呈现先升后降的趋势;相比于股票期权,限制性股票模式有更好的创新激励效应,二者组合模式的创新激励效应存在拐点,当限制性股票激励数量占比大于0.59时,组合模式才发挥正向激励效应。机制分析表明高管股权激励通过研发投入对创新产出有影响,核心员工股权激励通过研发投入转化影响创新产出;管理层风险偏好这一情境因素对股权激励促进创新产出的效应有正向调节作用。
[期刊] 管理评论  [作者] 刘放  杨筝  杨曦  
本文选择2007-2012年非金融类上市公司数据作为研究样本,就税收激励对企业研发创新的杠杆作用进行了实证检验。结果表明:税收优惠整体上有助于激励企业进行创新投入;融资约束程度越强,产品市场竞争越强,地区市场化进程程度越高,税收激励效果越显著。基于产权性质的进一步检验还发现,相对国有企业,税收激励对民营企业研发创新投入更具有杠杆促进作用。此外还发现,要素市场扭曲程度越低,税收激励效果越显著。因此,政府不仅应通过减税的方式降低税负,实施更大力度的税收激励,还需要通过有效地推进地区市场化进程等配套措施来共同助推企业加大创新投入。
[期刊] 经济问题  [作者] 赵天宇  孙巍  
基于政府支持与创新环境均会影响企业研发的理论预期,在构建创新环境指数、分阶段测算企业研发效率的基础上,运用纳入政府支持的面板计量模型,按创新环境高—中—低分组检验金融市场与创新环境对企业研发投入、研发效率的影响以及政府支持改善创新环境的路径与效应。结果表明:(1)所有企业的研发投入均面临来自金融市场与创新环境的严重约束,创新环境对技术研发的约束在创新环境高、中两组中表现得更为突出,中档组受创新环境的约束最为严重。(2)政府支持缓解创新环境约束存在多重路径,直接路径可使创新环境高、低档组约束发生由负到正的逆转性改变,但在中档组失灵;间接路径的股市效应强于信贷效应。(3)创新连续性是制约成果转化的核心因素,高质量创新环境是保持创新连续性、提高研发效率的重要支撑,政府支持破解创新困境的路径要在准确甄别创新环境水平的前提下分类施策方能奏效。
[期刊] 特区经济  [作者] 王爽  
绿色技术创新是现代经济发展的重要动力之一。绿色技术创新具有高风险特征及投入成本高、收益外溢等特点造成了企业绿色技术创新动力不足。政府作为建设现代经济的倡导者、绿色技术创新的支持者,需要采取一定的措施引导、激励企业进行绿色技术创新。本文从委托—代理关系视角出发,构建了政府和企业之间的委托—代理关系模型,通过模型的分析得出:政府的激励能有效引导企业进行绿色技术创新,但是在制定相关激励政策时,要考虑经济环境、企业实力等多种因素,以便发挥较好的政府激励效应,更有效的引导企业进行绿色技术创新。
[期刊] 特区经济  [作者] 王建和  孔令卯  徐焱军  
本文选取2006年到2015年的上市公司作为研究样本,通过构建管理层股权激励,研发投入和创新产出之间的关系模型,探究管理层股权激励对企业创新的影响。研究发现,管理层股权激励对企业创新产出有显著的抑制作用;在高新技术企业中,研发投入在其中起完全中介作用。此外,本文发现,不同股权激励标的物对创新产出均有显著的抑制作用,但影响机制不同。
[期刊] 经济理论与经济管理  [作者] 郑江淮  张玉昌  
关于政府研发资助能否促进企业研发创新活动以及在创新过程中如何更有效地发挥政府的作用,一直存在争议。本文基于理论分析,提出了政府研发资助促进企业创新的有效性以及激励效应存在异质性的假说,利用工业企业的创新活动数据检验了中国政府研发资助对企业研发创新活动的影响效应。总体来看,政府研发资助对企业自身研发投入存在激励作用,同时也会提升企业研发创新的专利和新产品的产出水平。政府资助的激励效应存在企业异质性,在企业规模越大、人力资本水平越高、劳动生产效率越高的企业中,政府资助的激励效应越大,并且对非国有企业的研发创新产出的促进效用要高于国有企业。另外,本文还发现科技活动的产出更多地依赖于研发人员的贡献。政府对企业研发创新进行资助时,应该根据企业具体的微观特征,制定针对性的资助方式,更有效地发挥政府资助的激励效应。
[期刊] 中国科技论坛  [作者] 吕久琴  郁丹丹  
文章利用2007—2008年的上市公司数据,验证了政府科研创新补助对研发投资的"挤出"效应。为了探讨"挤出"的深层次原因,将样本分为补助组、研发组和补助研发组,发现占总样本比例达48.41%的补助组公司,政府补助完全或部分挤出了企业研发。25.24%的研发组公司,企业自主研发,但研发强度较低,并不能对下年度的研发产生显著影响。5.96%的补助研发组公司,研发支出占政府补助的三分之一,补助替代了研发;20.39%的补助研发组公司,尽管补助强度较研发强度显著的低,但补助依然对下年的研发具有显著的激励作用。
[期刊] 财政研究  [作者] 曹越  赵书博  王琼琼  
专利盒制度作为研发税收激励政策之一,其影响一直饱受争议。本文以欧洲11个国家2000多家企业2008—2017年的面板数据为样本,运用实证分析方法研究专利盒制度对企业创新参与意愿及研发支出水平的影响。研究发现,专利盒制度对于已开展研发的企业的研发投入具有显著的促进作用,对未开展研发企业参与研发的意愿有积极影响,但不显著;此外,专利盒制度对企业研发水平的影响具有行业差异性,对于制造业和批发零售业的企业研发水平具有显著的促进作用,而对信息通讯行业和专业、科学与技术业的企业研发支出则没有显著影响;最后,专利盒制度的设计和特点也会影响专利盒效应的发挥,更有利于企业的制度设计将增强企业研发活动对专利盒政策的敏感性。
[期刊] 财贸经济  [作者] 胡凯  吴清  
本文以中国制造业上市公司微观数据为样本,实证检验R&D税收激励的研发支出效应及其影响因素。采用倾向评分匹配法的估计表明,R&D税收激励对企业的研发支出产生了显著的挤入效应,且该效应占企业研发支出的比重为11.39%。分组检验表明,R&D税收激励的挤入效应还因行业、所有制和地区制度环境而异。进一步分析R&D税收激励挤入效应的影响因素发现,制度环境强化了R&D税收激励的挤入效应,即在制度环境越好的地区,R&D税收激励产生的挤入效应越大,制度环境与R&D税收激励之间具有互补性。前述发现通过了稳健性检验。本文为处
[期刊] 中国流通经济  [作者] 侯世英  宋良荣  
技术创新是我国经济发展从速度增长向质量增长转型的重要推动力,国家财政优惠政策和企业自身融资方式作为当前企业技术研发的关键驱动因素对企业创新产生不同的激励效应。基于企业创新价值链理论,利用2013—2017年922家上市高新技术企业的面板数据,分析财政激励和融资激励对企业研发创新的阶段影响,结果表明:在研发创新的不同阶段,财政激励效应和融资激励效应存在差异。其中,财政补贴激励效应集中在研发投入阶段,并随着创新流程的推进呈现下降趋势;税收优惠激励效应则随着创新流程的推进不断上升,并在成果转化阶段集中凸显;股权激励和债权激励在研发投入阶段表现出一定的抑制作用,但在研发产出和成果转化阶段激励效应显著,并且股权激励效应大于债权激励效应。同时,在企业不同的生命周期,财政激励在各周期保持了正向激励效应,其中财政补贴效应随着企业生命周期变化总体呈现上升趋势,税收优惠对成长期和衰退期企业效果更显著;融资激励中债权融资和股权融资对成长期和成熟期企业的效应一致,但股权融资在企业衰退期各阶段展现了创新抑制作用,并且债权融资在成熟期和衰退期的激励作用略强于股权激励。
[期刊] 经济体制改革  [作者] 吴咏虹  
技术创新是一种制度现象 ,有效的制度安排对企业技术创新具有重要的推动作用。根据我国企业技术创新激励不足的现实情况 ,可以从企业、市场、国家等不同层面出发 ,在企业内部和外部同时发力 ,构建一个能有效激励企业技术创新的制度系统框架和模型 ,通过制度安排来不断生长激励企业技术创新的规则和秩序
[期刊] 中国科技论坛  [作者] 李香菊  贺娜  
科技创新的重要性不言而喻,但其所具有的公共物品特性往往导致研发投入不足,存在"市场失灵"等问题。为激励企业研发创新,越来越多的国家采用税收手段。近年来,中国企业研发相关税制发展十分迅速,但在深化改革的过程中仍存在一些问题,因此,有必要借鉴典型国家的最新经验。本文选取有代表性的发达国家、转型国家等进行重点分析,总结经验,认为中国激励企业研发创新的税制改革,应重点突出税收优惠的精准,增加中小企业、研发人员直接税收优惠力度等。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