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9363)
- 2023(13448)
- 2022(11252)
- 2021(10477)
- 2020(8928)
- 2019(20273)
- 2018(19885)
- 2017(39069)
- 2016(20412)
- 2015(22812)
- 2014(22453)
- 2013(22041)
- 2012(19912)
- 2011(17500)
- 2010(17539)
- 2009(16742)
- 2008(15570)
- 2007(13648)
- 2006(11805)
- 2005(10807)
- 学科
- 济(78644)
- 经济(78526)
- 管理(64649)
- 业(59243)
- 企(51292)
- 企业(51292)
- 方法(39129)
- 数学(35065)
- 银(34774)
- 银行(34628)
- 数学方法(34567)
- 行(32983)
- 融(31733)
- 金融(31730)
- 财(28451)
- 制(28140)
- 中国(25761)
- 农(18945)
- 务(17899)
- 财务(17842)
- 财务管理(17800)
- 业经(17645)
- 企业财务(17014)
- 体(15470)
- 度(15389)
- 制度(15370)
- 地方(14914)
- 贸(13693)
- 贸易(13678)
- 易(13398)
- 机构
- 大学(276337)
- 学院(274273)
- 济(119479)
- 经济(117094)
- 管理(111024)
- 理学(95588)
- 理学院(94700)
- 管理学(93084)
- 管理学院(92564)
- 研究(85347)
- 中国(80315)
- 财(62266)
- 京(55807)
- 财经(48947)
- 科学(46774)
- 中心(44997)
- 经(44548)
- 江(41002)
- 农(39755)
- 所(39705)
- 经济学(39294)
- 财经大学(36949)
- 银(36901)
- 业大(36178)
- 经济学院(35723)
- 研究所(35557)
- 银行(35511)
- 北京(34354)
- 行(33235)
- 州(32992)
- 基金
- 项目(187085)
- 科学(150064)
- 基金(140614)
- 研究(138178)
- 家(120486)
- 国家(119565)
- 科学基金(105412)
- 社会(91754)
- 社会科(87477)
- 社会科学(87455)
- 基金项目(73693)
- 省(71145)
- 自然(66849)
- 自然科(65360)
- 自然科学(65347)
- 自然科学基金(64146)
- 教育(63816)
- 划(59758)
- 资助(58006)
- 编号(54182)
- 成果(43434)
- 部(43131)
- 重点(41734)
- 制(40405)
- 创(40003)
- 国家社会(39500)
- 发(38765)
- 教育部(38290)
- 创新(37569)
- 人文(37311)
- 期刊
- 济(121410)
- 经济(121410)
- 研究(85246)
- 融(56576)
- 金融(56576)
- 中国(52964)
- 财(50932)
- 管理(41036)
- 学报(36439)
- 科学(35077)
- 农(34837)
- 大学(30017)
- 学学(28667)
- 财经(25035)
- 技术(23926)
- 教育(22329)
- 经(21292)
- 农业(20494)
- 经济研究(19750)
- 业经(17828)
- 问题(15705)
- 理论(15696)
- 统计(14609)
- 实践(14278)
- 践(14278)
- 财会(13817)
- 策(13217)
- 技术经济(13133)
- 贸(12699)
- 国际(12066)
共检索到417287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北京工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王晓娆 庞志 张曦如
利用2005—2015年我国各地区政府干预、金融抑制与银行业不良贷款率数据,运用动态GMM回归方法,对三者之间的关系进行了探讨,结果表明:金融抑制导致银行不良贷款率攀升,政府直接干预会促进银行不良贷款率的下降,而政府直接干预可以起到削弱金融抑制对银行不良贷款率负面影响的作用。此外,经济发展水平、非国有化程度及企业的资产负债率提高都能抑制我国银行业不良贷款率的上升。根据研究结论,提出如下政策建议:(1)在政府直接干预经济方面,政府要帮助创造良好宏观经济环境,加强服务意识,协调好直接经济干预和金融干预的平衡;
[期刊] 财经论丛
[作者]
王晓娆 王奎倩
运用动态GMM回归方法,探讨了2005-2013年我国各地区腐败与银行不良贷款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腐败程度与银行不良贷款规模正相关。同时,银行信贷规模增加会导致不良贷款增加,而经济发展水平、非国有化程度提高,政府干预程度以及企业资产负债率提高都能抑制我国银行业不良贷款增加。据此,提出如下政策建议:继续加大对腐败案件的查处力度,完善相关法律法规体系;商业银行应建立科学有效的风险防范机制;政府职能应由干预型向服务型转变,在提高经济增速的同时加快提高经济非国有化程度;企业应合理利用银行贷款,控制贷款资金流向。
关键词:
腐败 不良贷款 银行业 GMM
[期刊] 上海经济研究
[作者]
孙光林 王雪标 王颖
该文利用2005-2014年我国31个省份年度数据,分析了政府过度干预影响商业银行不良贷款率的机理。研究表明:第一,政府过度干预的直接效应是扭曲金融效率,造成信贷资源低效使用,增大信贷回收风险;第二,政府过度干预的间接效应是引致产能过剩,导致企业的效益变差,增大企业信贷违约风险;第三,市场机制在一定程度上能够约束政府过度干预,有助于银行以市场化为导向,提高信贷资产的整体收益,进而对不良贷款产生积极影响。
[期刊] 上海经济研究
[作者]
孙光林 王雪标 王颖
该文利用2005-2014年我国31个省份年度数据,分析了政府过度干预影响商业银行不良贷款率的机理。研究表明:第一,政府过度干预的直接效应是扭曲金融效率,造成信贷资源低效使用,增大信贷回收风险;第二,政府过度干预的间接效应是引致产能过剩,导致企业的效益变差,增大企业信贷违约风险;第三,市场机制在一定程度上能够约束政府过度干预,有助于银行以市场化为导向,提高信贷资产的整体收益,进而对不良贷款产生积极影响。
[期刊] 金融经济学研究
[作者]
沈智扬 白凯璇 陈雪丽
不良贷款影子价格是呈现金融风险与收益关系的重要指标,研究其变化对银行业稳健发展和促进经济高质量发展至关重要。基于2007—2020年中国95家银行机构的面板数据,采用多维非参数前沿面和Meta-frontier模型,探究中国银行业不良贷款的影子价格及其变动趋势。研究发现,总体上中国银行业不良贷款影子价格在样本期内呈现下降趋势,银行业经营风险稳定下降;其中,政策性银行的风险管理意愿最高,其次为大型商业银行和股份制银行,最后是城市商业银行。研究结论为研判如何提高银行信贷资产质量,防范系统性金融风险提供重要依据。
[期刊] 农村金融研究
[作者]
唐建邦
众所周知,日本银行的不良债权产生于1985年至1990年日本经济产生泡沫以及90年代初期泡沫破裂的过程中。根据1998年3月份日本全国银行自报数字所作的估计,日本银行业不良债权总额高达90兆日元(约合8000亿美元)。庞大的不良债权给日本经济发展带来...
[期刊] 当代经济科学
[作者]
李玉吉
[期刊] 管理世界
[作者]
谭劲松 简宇寅 陈颖
本文尝试从政府职能在中国转轨经济过程中的激励与约束视角入手,从政府干预的角度,回答政府与银行不良贷款形成之间的关系。本文通过研究国内某国有商业银行1988~2005年的全部剥离不良资产数据为初始样本发现,政府干预是银行不良贷款产生的主要原因。政治晋升锦标赛的激励、地方分权和财政分成制的改革构成了政府干预的动机和能力,这种干预由于企业产权和地区市场化程度的不同而在不良贷款形成中有所差异,具体来说国有企业比非国有企业有着更高的不良贷款、贷款期限更长和更低的担保系数;企业所在地区市场化程度越高,不良贷款更少、贷款期限更短和担保系数更高,而地区法制环境好坏在其中起着最为重要的作用,而且国有企业性质的存...
关键词:
政府干预 不良贷款 产权制度 市场化
[期刊] 金融理论与实践
[作者]
阎永新 韩文秀
信用风险是造成国有银行不良贷款的根本原因。根治国有银行不良贷款的主要途径有三个:银行上市建立银行内部监督机制,建立信用评级机构完善外部监督机制,政府制定灵活的金融政策。
关键词:
信用风险 银行 不良贷款 企业 坏账
[期刊] 世界经济
[作者]
曾诗鸿
日本、韩国等国家曾经因为银行不良贷款造成了银行危机和一定程度上的社会问题,银行不良贷款已经成为一个令经济界、政界、学术界十分关注的问题。本文认为银行不良贷款是一种“金融污染”,会对一个国家的福利产生负面影响。本文从现有文献的不足出发,设计了一个含有贷款、银行不良贷款的社会福利函数(效用函数),对银行不良贷款的生成机制与路径进行分析。
关键词:
银行不良贷款 宏观环境 微观经济因素
[期刊] 上海经济研究
[作者]
耿得科 张旭昆
本文根据2004~2008年的跨国面板数据,实证分析了征信系统对一国银行不良贷款率的影响。计量结果表明:在全样本和发达国家中,公共征信、私营征信都对不良贷款率有显著的抑制作用。而在发展中国家,私营征信的作用还没有发挥出来,公共征信的抑制作用还不显著,不过因特网普及率、信用信息使用的便捷度以及担保法、破产法对借贷双方权利的保护等因素可以显著地抑制不良贷款率。公共征信与全样本国家中的廉洁度、发达国家的私营征信有显著替代作用,而私营征信与发展中国家的因特网普及率有显著的互补性。
关键词:
公共征信 私营征信 不良贷款
[期刊] 当代财经
[作者]
王海军
基于政府、银行与国有企业三者关系角度对商业银行不良贷款内生机制和周期性规律进行的系统研究,发现政府对国有企业和商业银行的控制是不良贷款内生性的根源;结合财政分权体制下中央与地方政府的政绩考核导向,进一步揭示了不良贷款周期性爆发的循环轨迹。因此,要坚定地推动国有企业和银行业的改革进程,尤其是强化国有企业市场化改革力度,同时逐步探索和完善地方政府绩效考核与评估方式,这些将是化解不良贷款内生性和周期性问题的治本之策。
[期刊] 当代财经
[作者]
王海军
基于政府、银行与国有企业三者关系角度对商业银行不良贷款内生机制和周期性规律进行的系统研究,发现政府对国有企业和商业银行的控制是不良贷款内生性的根源;结合财政分权体制下中央与地方政府的政绩考核导向,进一步揭示了不良贷款周期性爆发的循环轨迹。因此,要坚定地推动国有企业和银行业的改革进程,尤其是强化国有企业市场化改革力度,同时逐步探索和完善地方政府绩效考核与评估方式,这些将是化解不良贷款内生性和周期性问题的治本之策。
[期刊] 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郑骏川
文章以我国信贷配给规则的特殊对象型表现特征为切入点,将国有企业贷款占全部贷款的比重作为信贷配给规则的代理变量,利用VAR模型检验了当前配给规则对银行不良贷款和政府担保性债务的影响效应。实证研究发现:国企贷款占比是影响银行不良率和政府担保性债务的格兰杰因;银行不良率和政府担保性债务对国企贷款占比一个单位的标准冲击均会做出强而显著的正向响应;从长期来看,国企贷款占比对银行不良率和政府担保性债务的方差变动的贡献率分别为35%和55%。研究结果表明,当前信贷配给规则对银行信贷资产质量和政府债务造成较大的压力,有必
关键词:
信贷配给 配给规则 银行不良率 政府债务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