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12401)
2023(16949)
2022(14225)
2021(13274)
2020(11298)
2019(25402)
2018(24880)
2017(48429)
2016(25806)
2015(28334)
2014(27338)
2013(26638)
2012(24153)
2011(21153)
2010(21333)
2009(19584)
2008(19479)
2007(17618)
2006(15094)
2005(13510)
作者
(68545)
(57369)
(56918)
(54099)
(36714)
(27185)
(25754)
(22005)
(21499)
(20561)
(19251)
(19171)
(18086)
(18024)
(17655)
(17467)
(17016)
(16771)
(16524)
(16320)
(13930)
(13851)
(13834)
(13249)
(12781)
(12761)
(12731)
(12496)
(11347)
(11334)
学科
(109791)
经济(109681)
(105373)
(96716)
企业(96716)
管理(94129)
方法(49393)
数学(39700)
数学方法(39230)
(38037)
业经(35008)
(31259)
(28072)
财务(28029)
财务管理(27987)
企业财务(26738)
中国(26264)
技术(24066)
(22485)
农业(22251)
地方(19674)
理论(19031)
(18572)
(18360)
(18188)
(17748)
贸易(17735)
(17268)
(17150)
产业(15871)
机构
学院(355648)
大学(349951)
(152662)
经济(150003)
管理(149395)
理学(129118)
理学院(127948)
管理学(126236)
管理学院(125529)
研究(108451)
中国(85638)
(73194)
(71193)
科学(62164)
财经(58117)
(52962)
(52928)
(52775)
(51574)
中心(51062)
业大(48181)
研究所(46231)
经济学(46169)
北京(43722)
财经大学(43167)
商学(41916)
(41758)
经济学院(41715)
商学院(41565)
农业(41048)
基金
项目(237664)
科学(191610)
基金(176513)
研究(176506)
(151949)
国家(150410)
科学基金(133045)
社会(115975)
社会科(110391)
社会科学(110364)
(93432)
基金项目(93294)
自然(85119)
自然科(83277)
自然科学(83257)
自然科学基金(81874)
教育(80121)
(76710)
资助(70771)
编号(69971)
成果(55171)
(54872)
(52990)
重点(52537)
(51234)
创新(50448)
国家社会(48713)
(46902)
课题(46833)
教育部(46594)
期刊
(167075)
经济(167075)
研究(100349)
中国(66139)
(62947)
管理(62671)
(48441)
科学(47375)
学报(46508)
大学(37555)
学学(35819)
技术(33763)
农业(33445)
(32363)
金融(32363)
教育(30838)
财经(29652)
业经(29386)
经济研究(26706)
(25600)
问题(21583)
(21130)
技术经济(20155)
财会(19013)
现代(17861)
商业(17336)
科技(17288)
(16834)
统计(16433)
世界(16404)
共检索到523506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财经问题研究  [作者] 肖兴志  王伊攀  李姝  
对于战略性新兴产业而言,虽然从绝对值上看,国有企业获得了更多的补贴,但是从补贴占总资产的比值上看,对民营企业补贴的相对程度更高。本文利用中国战略性新兴产业260家上市公司2007—2011年的面板数据,对政府激励偏好、企业的产权性质与企业创新之间的相关性进行了实证检验。结果表明,国有企业较民营企业,对政府激励的反应更为灵敏;地方国有企业较中央国有企业,对政府激励的反应更为灵敏;民营企业决策较为谨慎。目前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创新活动主要由市场需求驱动,而竞争驱动不显著。
[期刊] 经济问题  [作者] 王玉霞  孙治一  
考察了不同领导权结构下CEO激励对企业创新投入的影响,采用研发支出占营业收入和总资产的比重来衡量创新投入指标,在控制了一系列影响创新的因素之后,得出了如下主要结论:(1)两职分离有利于创新投入;(2)在不同领导权结构下,CEO激励机制均对创新投入有正向作用,其中货币薪酬激励与创新投入强度呈"U"型关系;(3)两职兼任更有利于发挥CEO激励机制对企业研发的驱动作用。在采用相应的工具变量控制内生性后,以上结论依旧被支持。
[期刊] 商业研究  [作者] 刘钧霆  曲丽娜  
政府补贴对企业创新的影响存在争议,在美国重点打击中国战略性新兴产业的背景下,补贴这一产业政策的有效性再次引起热议。本文以2012-2017年沪深A股战略性新兴产业上市公司为样本,研究在国际知识产权保护加强的背景下政府补贴对战略性新兴产业创新绩效的影响。研究发现:中国政府实施的补贴政策有利于促进战略性新兴产业创新,但国际知识产权保护加强约束了中国政府补贴的规模和空间,从而抑制了补贴政策对战略性新兴产业创新的激励作用;此外,基于企业和产业异质性视角,国际知识产权保护的加强主要抑制了补贴对国有企业、内资企业和新材料产业创新的促进作用。进一步完善补贴政策和国内的知识产权保护制度,有利于提升中国在构建国际经济新秩序中的话语权。
[期刊] 经济问题探索  [作者] 付永萍  芮明杰  马永  
在当前世界经济和我国经济进入深度调整的背景下,企业要想在国际竞争中占据价值链的高端环节,自主创新是关键。本文利用我国战略性新兴产业上市公司公开发布的信息和财务数据,采用实证分析方法,研究了研发投入、对外直接投资对企业创新能力的影响。结果表明,研发投入、对外直接投资对我国战略性新兴类企业创新能力提升具有显著促进作用。对样本按照产权性质分组后,发现不同产权性质的企业研发投入、对外直接投资对创新能力的影响存在差异。最后,本文从有利于企业创新能力提高和产业发展方面提出了相应建议。
[期刊] 中国科技论坛  [作者] 吕晓军  
本文以2009—2013年战略性新兴产业上市公司为样本,实证检验了政府补贴对企业技术创新产出的影响及市场化进程、市场竞争与股权集中度的调节作用。结果发现:1政府补贴促进企业技术创新产出的增加,并且市场化进程越高的地区,政府补贴对企业技术创新产出的促进作用越显著;2产品市场竞争越弱的行业,政府补贴对企业技术创新产出的促进效果越好;3不同股权集中度的企业,政府补贴对企业技术创新产出的影响不显著。以上结果说明,政府应增加对战略性新兴产业的补贴力度,并推进各地区的市场化进程,努力培育一批在国际上有影响力的大企业、大集团。
[期刊] 软科学  [作者] 吕晓军  
以2009~2013年战略性新兴产业上市公司为样本,实证检验了政府补贴对企业技术创新投入的影响及市场化进程、市场竞争与股权集中度的调节作用。实证结果发现:政府补贴能够激励企业增加技术创新投入,并且市场化进程越高的地区,政府补贴对企业技术创新投入的激励作用越显著;产品市场竞争越弱的行业,政府补贴对企业技术创新投入促进效果越好;股权越分散的企业,政府补贴对企业技术创新投入促进效果越好。
[期刊] 经济问题探索  [作者] 郭丹  
战略性新兴产业知识密集型组织特征,决定了其主体具有较高人力资本存量。以战略性新兴产业人力资本为载体展开对产权激励的研究,能更好的获得具有代表性和可操作性的激励机制。本文在整合、总结国内外相关研究的基础上,结合我国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实际,设计了战略性新兴产业人力资本产权激励调查问卷并在全国展开调查,通过对战略性新兴产业人力资本产权激励要素的因子分析,归纳出四个主成分因子。最后,根据对人力资本产权激励的深入理解和四个主成分因子之间的内在逻辑联系,构建了以实施制度体系为主、保障体系为辅的战略性新兴产业人力资本产权激励思路框架。
[期刊] 当代财经  [作者] 李香菊  杨欢  
基于2008—2016年中国战略性新兴产业A股上市公司数据,研究财政补贴和税收优惠对企业创新投入的影响效果,并分析这种效应在不同外部环境下的表现差异。结果表明:财政补贴和税收优惠政策能有效激励企业增加研发投入。考虑时间效应,发现财税政策的激励作用具有一定时滞性,通常在政策实施后一段时间内才达到最佳效果;同时,财税政策的激励作用还具有一定延续性,财政补贴有利于企业短期技术创新,对于长期创新激励不足,而税收优惠政策对于企业短期和长期技术创新均有激励作用。进一步研究还发现,市场环境的优化和知识产权保护制度的完善可以加强财税政策创新激励作用,而要素市场的扭曲削弱了财税政策创新激励效应。因此,进一步完善以税收优惠为主的创新激励政策,将财政补贴作为激励企业自主创新的辅助政策,同时改善地区外部环境,以发挥财税政策的创新激励作用。
[期刊] 科技进步与对策  [作者] 李香菊  杨欢  
以2007-2016年中国战略性新兴产业A股上市公司数据为研究样本,从企业研发投入和专利产出两个维度,考察税收优惠政策与企业技术创新之间的关系。结果发现:①税收优惠政策对于企业自主创新具有激励作用,有效促进了企业研发投入和专利产出;②基于企业所属产业异质性视角发现,税收优惠政策对于八大战略性新兴产业企业的创新作用存在显著差异:对于新一代信息技术、高端装备制造业、节能环保等产业研发投入和专利产出具有激励作用,但对新能源产业的创新投入、生物产业和新能源汽车产业的专利产出具有抑制作用。研究结论在一定程度上解释了现有研究关于税收优惠政策"激励效应"和"抑制效应"的争议,也对完善中国创新税收激励制度具有借鉴意义。
[期刊] 商业研究  [作者] 张莉芳  
结合我国实施"走出去"和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现实背景,本文探讨战略性新兴产业企业的国际化经营对创新的促进作用以及不同政府补贴如何影响这种关系。研究发现,战略性新兴产业企业的国际化战略能促进企业创新能力的提升,相对于小规模企业,大规模企业的国际化战略更能促进创新能力的提升;政府补贴虽然可以促进战略性新兴产业企业创新能力的提升,但是会负向调节国际化战略对企业创新能力的促进作用;对政府补贴进一步细分研究表明,政府直接补贴负向调节(弱化)国际化战略对企业研发行为的促进作用,政府间接补贴正向调节(强化)国际化战略对企业研发行为的促进作用。上述结论拓展了影响企业创新的相关因素分析,对于政府有效配置创新资源,提高国际化企业创新能力也具有重要的启示意义。
[期刊] 科技进步与对策  [作者] 桂黄宝  李航  
政府补贴和产权性质作为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的重要影响因素,其对创新绩效的影响已引起国内外广泛关注。采用Wind数据库中的中国战略性新兴产业上市挂牌公司面板数据,建立随机效应面板数据模型,科学评估政府补贴、产权性质对战略性新兴产业创新绩效的影响。结果发现:①现阶段中国战略性新兴产业政府补贴对企业绩效具有负向激励作用;②由于企业产权性质不同,政府补贴对非国有企业创新绩效的影响大于其对国有企业的影响。最后,提出完善政府补贴监管制度,营造合理透明发展环境,优化政府补贴政策,确保补贴方案因地制宜等政策建议,以期为政府制定更有效的补贴政策提供理论借鉴和决策支持。
[期刊] 财会通讯  [作者] 曾繁荣  张雪笛  方玉  
本文以2012—2016年我国战略性新兴产业上市公司财务数据为样本,对融资结构、创新效率与企业绩效三者之间的关系进行实证研究。研究表明:新兴产业融资结构与企业绩效间呈倒U型的关系,适度的负债水平能够显著提高企业绩效;融资结构与创新效率之间存在倒U型关系;创新效率与企业绩效正相关;创新效率对新兴产业上市公司融资结构与企业绩效的关系有显著的部分中介作用,该中介作用既具有当期效应也具有时滞效应。
[期刊] 经济管理  [作者] 肖兴志  王伊攀  
政府补贴是战略性新兴产业扶持政策的重要手段,旨在促进创新。然而,政府补贴的动机却一直倍受质疑。本文首先通过构建一个政府与企业共同参与的理论模型,以寻租效应和信息效应为基础,从官员激励视角辨别政府补贴动机是否存在扭曲,探讨政府在促进企业创新和协助企业粉饰业绩之间的权衡。随后利用战略性新兴产业254家上市公司2007~2012年的数据实证检验了政府补贴动机。结果显示,企业的创新能力和盈余管理的需求情况共同影响了企业获得政府补贴的数额;对有盈余管理需求的企业,创新支出与政府补贴有更强的相关性并且粉饰业绩需要的资金越多,政府补贴越高;企业的盈余管理需求会显著改善企业获取补贴的程度。这表明,政府在选择补...
[期刊] 山西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张玉娟  汤湘希  
为研究国有企业和民营企业中股权结构、高管激励对创新投入和创新产出的差异影响,本文进行了实证分析。结果表明:民营企业比国有企业进行的研发创新活动更多;股权集中度对企业创新的抑制作用在民营企业中更为显著,股权制衡度对企业创新的促进作用在国有企业中更为显著;高管股权激励更能促进国有企业进行创新,高管薪酬激励更能促进民营企业进行创新;进一步考察外部环境对研究结果的影响后发现,良好的市场化环境是企业技术创新的重要推动力量。
[期刊] 科技进步与对策  [作者] 王进富  张耀汀  
企业融资活动与研发创新间互动关系的研究大多集中于融资活动对研发创新的影响,有关研发创新如何影响融资活动的研究认知尚存在争议。通过分析二者间的互动机理,提出所有权差异是导致互动关系异质的重要情景因素,进而构建PVAR模型,以2011—2016年我国内地战略性新兴产业上市公司为样本展开实证分析。结果发现:①4种融资活动均对企业研发创新产生积极影响,其中,内部融资对企业研发创新的促进效应最强,政府补助次之,最后为债务融资与股权融资;②研发创新能有效提升企业外部融资能力,但对内部融资和政府补助的促进效应较小;③内部融资、政府补助对非国企研发创新的激励效应高于国企,但国企研发创新对股权融资、债务融资的影响程度则高于非国企。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