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12314)
- 2023(17407)
- 2022(14944)
- 2021(13901)
- 2020(11453)
- 2019(26584)
- 2018(26226)
- 2017(50813)
- 2016(27203)
- 2015(30389)
- 2014(30170)
- 2013(29764)
- 2012(27494)
- 2011(25076)
- 2010(24760)
- 2009(22510)
- 2008(21492)
- 2007(18837)
- 2006(16547)
- 2005(14501)
- 学科
- 济(116015)
- 经济(115901)
- 管理(76090)
- 业(72021)
- 企(57674)
- 企业(57674)
- 方法(52975)
- 数学(46252)
- 数学方法(45699)
- 中国(31537)
- 农(30821)
- 财(27513)
- 贸(27291)
- 贸易(27273)
- 地方(26815)
- 易(26410)
- 业经(25578)
- 学(22292)
- 农业(20884)
- 制(18798)
- 理论(18276)
- 环境(18169)
- 银(17549)
- 银行(17513)
- 融(17317)
- 金融(17315)
- 技术(17171)
- 和(16901)
- 行(16789)
- 务(15838)
- 机构
- 大学(384180)
- 学院(383446)
- 济(162368)
- 经济(159191)
- 管理(153038)
- 理学(133018)
- 理学院(131617)
- 管理学(129319)
- 研究(129145)
- 管理学院(128635)
- 中国(97130)
- 京(80959)
- 科学(77395)
- 财(72456)
- 所(63289)
- 农(59065)
- 中心(58792)
- 财经(58431)
- 研究所(57732)
- 业大(55776)
- 江(54014)
- 经(53371)
- 北京(51022)
- 范(50095)
- 经济学(49848)
- 师范(49677)
- 院(47372)
- 农业(45929)
- 经济学院(45170)
- 州(44417)
- 基金
- 项目(264674)
- 科学(209141)
- 研究(194443)
- 基金(193315)
- 家(167730)
- 国家(166356)
- 科学基金(143746)
- 社会(124400)
- 社会科(118144)
- 社会科学(118117)
- 省(102121)
- 基金项目(102083)
- 自然(92641)
- 自然科(90531)
- 自然科学(90511)
- 教育(89070)
- 自然科学基金(88842)
- 划(85674)
- 资助(80306)
- 编号(78788)
- 成果(62474)
- 部(58993)
- 重点(58926)
- 发(58347)
- 创(54632)
- 课题(53644)
- 国家社会(51574)
- 教育部(51154)
- 创新(51000)
- 科研(50415)
- 期刊
- 济(174085)
- 经济(174085)
- 研究(114874)
- 中国(68813)
- 学报(57110)
- 管理(55526)
- 科学(53518)
- 农(53149)
- 财(52810)
- 大学(44558)
- 学学(42012)
- 教育(40214)
- 农业(37408)
- 融(35866)
- 金融(35866)
- 技术(33637)
- 业经(29464)
- 经济研究(29409)
- 财经(27770)
- 经(23813)
- 问题(23424)
- 贸(20780)
- 业(19070)
- 技术经济(18724)
- 商业(18649)
- 图书(18423)
- 理论(18038)
- 国际(17912)
- 科技(17669)
- 统计(17291)
共检索到558752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金融研究
[作者]
胡德宝 苏基溶
本文在Gregorio和Wolf(1994)模型的基础上,结合中国实际,将城乡二元结构下的劳动力市场分割和政府需求考虑进去,对巴拉萨-萨缪尔森效应进行了扩展研究。从全国整体和分区域层次,利用1995-2010年中国28个省份的面板数据对人民币实际汇率的长期波动进行了实证研究。结果表明,人民币确实存在巴拉萨-萨缪尔森效应,生产率的提升促进人民币升值,而部门间的收入差距阻碍人民币升值。同时,巴拉萨-萨缪尔森效应存在区域差异,在西、中、东部依次递减,其中西部地区政府消费所引致的投资的贡献度较大。
[期刊] 世界经济
[作者]
俞萌
本文运用巴拉萨 -萨缪尔森假设的理论 ,结合亚洲各国与中国汇率变动的实际情况 ,阐述了发展中国家经济增长与汇率变动之间的关系 ,并对中国 90年代汇率并轨以来实际汇率的变动趋势与经济增长之间的相关性进行了经验分析。结果显示 ,现阶段的人民币汇率不存在高估现象 ,符合经济发展趋势 ,具有较为典型的巴拉萨 -萨缪尔森效应。
[期刊] 现代管理科学
[作者]
张一平 赵海斌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发展迅速。在同一期间,人民币汇率在大部分时间内却呈现出贬值趋势。根据巴拉萨—萨缪尔森效应理论,人民币实际汇率在我国经济高速增长时应相应地升值。然而现实情况与理论是不一致的。文章使用协整检验考察人民币实际汇率与我国经济发展水平的关系。主要结论是:人民币实际汇率不具有巴拉萨—萨缪尔森效应,我国经济发展水平在现阶段与人民币实际汇率没有长期均衡关系。根本原因是中国可贸易品部门劳动生产率的提高没有导致物价水平的提高,因而不符合巴拉萨—萨缪尔森效应的传导机制。
[期刊] 河北经贸大学学报
[作者]
彭国富 刘洪滨 张彩霞
2006年5月15日美元对人民币汇率的中间价首次"破8,"2007年7月3日,中间价报1美元对人民币7.5951元,将7.6元的重要心理关口也顺利突破。由此,关于人民币汇率合理性的评价问题再次引发人们的关注。人民币汇率合理性的评价,关键在于确定作为评价依据的人民币均衡汇率,"巴拉萨—萨缪尔森效应"理论在人民币均衡汇率的确定中,具有重要的指导作用。通过"巴拉萨—萨缪尔森效应"模型的构建与运用,可以测算出人民币均衡汇率,并可据此对人民币汇率的合理性进行评价。实证分析结果表明,人民币汇率升值,是符合汇率决定规律的。
[期刊] 财经研究
[作者]
王苍峰 岳咬兴
长期实际汇率主要取决于经济的供给面,即生产率的变化,这一思想体现在巴拉萨—萨缪尔森效应的模型中。文章从巴拉萨—萨缪尔森效应的理论出发选择合适的计量模型,然后以制造业和服务业分别表示贸易品部门和非贸易品部门,通过差分回归模型和协整检验来分析人民币实际汇率与中国两部门间生产率差异之间的关系,回归结果符合巴拉萨—萨缪尔森效应的结论。在1980~2004年间,人民币实际汇率的变动趋势与中国两部门间的生产率差异变化趋势基本相符:非贸易品部门生产率提高幅度大时,人民币趋向于贬值;而贸易品部门生产率提高幅度大时,人民币实际汇率趋向于升值。
[期刊] 金融研究
[作者]
唐旭 钱士春
我国贸易部门相对于非贸易部门的相对劳动生产率一直在上升,相对价格在下降,两部门相对劳动生产率对相对价格影响显著,符合哈罗德-巴拉萨-萨缪尔森效应理论所描述的特征。进一步研究表明中美两国的两部门相对生产率对两国价格水平差异与人民币实际汇率的影响显著,我国贸易部门的劳动生产率相对于非贸易部门快速增长时,会带来人民币实际汇率升值,哈罗德-巴拉萨-萨缪尔森效应在我国显著。这也就为从生产率角度考察当前人民币升值压力问题提供了很好的理论与实证基础。
[期刊] 税务与经济
[作者]
付琼
2005年人民币汇率制度改革以来,人民币升值压力和预期始终没有消除,造成我国宏观经济困境。根据巴拉萨-萨缪尔森效应,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追赶,人民币实际汇率有长期升值趋势,而当我国可贸易品部门的单位劳动成本相对下降,这一趋势就通过名义汇率升值压力体现。巴拉萨-萨缪尔森效应提示我们可以通过一般物价水平调整缓解升值压力,即采用温和的结构性通胀策略降低升值预期。这对于稳定我国宏观经济,消除外汇储备泡沫,转变经济结构具有积极作用。
[期刊] 南方经济
[作者]
刘金山 李宁
本文系统回顾了基于巴拉萨-萨缪尔森效应视角对人民币实际汇率进行研究的相关文献,并将以往研究分为两个阶段。在初步探索阶段,大量研究主要从实证角度简单度量生产率与价格水平、经济增长之间的关系,关注其效应是否成立。在深入发展阶段,研究重点逐渐转移到对该效应的假设条件、传导机制及其他影响因素等方面进行剖析,对标准模型进行各种方式的拓展。另外,在实证检验方面开始运用现代计量经济学方法进行数据的选择、分析和处理,研究结论的可靠性有了显著提高。
[期刊] 世界经济
[作者]
鄂永健 丁剑平
本文在可贸易品和不可贸易品在总消费中的权重以及本国可贸易品和进口品在总可贸易消费品中的权重在国家间可以有差别的假定下,通过一个两国动态一般均衡模型分析了生产率对长期实际汇率的影响,以期对巴拉萨-萨缪尔森假说(BSH)进行扩展。分析结果显示,本国可贸易品部门的生产率上升不一定导致本币实际升值,而外国可贸易品部门的生产率上升也不一定导致本币实际贬值;两国相对可贸易品部门的生产率通过影响贸易条件可以对实际汇率产生影响,而传统的BSH忽略了这一渠道。以人民币对美元实际汇率的经验研究显示,差别消费权重假定下生产率对实际汇率的解释能力较传统BSH有显著提高。
[期刊] 中央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李艳丽
本文在汇率的弹性价格货币模型基础上,加入非贸易品与贸易品价格差异因素进行扩展,运用OLS回归方法分析了产出、货币供给、利率对1994-2005年人民币对美元汇率的影响。分析表明,弹性价格货币模型较好的解释了影响人民币对美元汇率的各个因素。贸易品非贸易品的价差显著影响着货币模型的购买力平价和名义汇率的偏离,但是BS效应并不存在。主要原因是作为政策手段的人民币汇率一直被低估,名义汇率低于贸易品购买力平价。
[期刊] 财经科学
[作者]
陈科 吕剑
本文结合我国二元经济结构的特殊国情,在对标准的巴拉萨—萨缪尔森模型拓展的基础上,运用我国与美国的数据对人民币实际汇率的变动趋势进行了实证检验。结果表明,在标准的和拓展的两种模型下,人民币实际汇率均存在显著的巴拉萨—萨缪尔森效应,即我国与美国间可贸易部门和不可贸易部门生产率的差异决定了两国间相对物价水平的差异。其中,拓展模型更加适应我国实际国情,其效应比标准模型显著得多。巴拉萨—萨缪尔森效应假说的分析框架对揭示人民币实际汇率升值的必然趋势有很强的解释作用。
[期刊] 上海金融
[作者]
程锋
中国经济高速增长的背景同人民币实际汇率持续贬值的现实构成了实际汇率理论中的一对尖锐矛盾,明显违背基于供给角度的巴拉萨-萨缪尔森效应。本文所设定的实际汇率传导模型表明,该效应仅在人民币实际汇率的内部传导环节成立,无法在外部环节得以显现。通过对模型约束条件的修正,本文分析了形成这一现象的原因。
[期刊] 世界经济研究
[作者]
胡再勇
对人民币实际汇率进行分解研究发现,可贸易品与不可贸易品之间的相对价格变动对实际汇率波动的解释能力远小于可贸易品偏离一价定律因素,表明人民币对美元实际汇率变动主要受可贸易品价格波动的影响。进一步放松一价定律假设并在传统的巴萨效应检验模型中加入一价定律偏离因素后,进行回归分析发现,一价定律偏离因素是人民币实际汇率波动的主要影响因素,而巴拉萨-萨缪尔森效应仅在1994年以后的样本区间才显著。本文的研究表明,相对一价定律偏离因素,巴萨效应对实际汇率波动的影响是次要的。
[期刊] 金融研究
[作者]
陈仪 张鹏飞 刘冲
本文构建了一个两部门开放小国一般均衡模型,在农村劳动力跨部门就业需要付出异质性成本的假设下,揭示了二元经济环境下部门偏向型技术进步影响实际汇率及部门工资差距等内生变量的作用机制,为研究以中国为代表的二元经济体的相关问题提供了一个具有启发性的理论框架。我们不仅使用跨国面板数据对模型的部分可检验假说进行了检验,还通过数值模拟法对模型拟合中国现象的能力进行了考察。数值模拟结果表明,本文模型较好地拟合了样本期内各内生变量的变化轨迹,尤其是人民币对美元实际汇率,以及持续扩大的工农业部门工资差距。无论从哪个维度看,本文模型解释中国现象的能力都远胜于假设劳动力市场不存在摩擦的经典巴拉萨-萨缪尔森模型。
[期刊] 技术经济
[作者]
许培源
以Faria和Leon-Ledesma简化的巴拉萨-萨缪尔森模型为基础,运用Pesaran、Shin和Smith的边限检验法实证分析了1980-2007年期间人民币实际汇率与中国经济增长之间是否存在长期稳定关系。研究发现: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经济增长并没有伴随着人民币实际汇率的升值,巴拉萨-萨缪尔森效应在中国不成立。产生这一结果的原因在于:对高估的汇率进行贬值是中国经济高速增长的前奏,非市场化的劳动力市场阻断了B-S效应中价格传递机制的发生。但是,如果中国经济保持较高的增长率,人民币实际汇率在长期中将经历一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