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12252)
2023(17677)
2022(15183)
2021(14298)
2020(11918)
2019(27382)
2018(26862)
2017(52791)
2016(28402)
2015(32015)
2014(31960)
2013(31262)
2012(28809)
2011(25735)
2010(25847)
2009(23913)
2008(23520)
2007(20687)
2006(18375)
2005(16443)
作者
(80302)
(66280)
(65986)
(63121)
(42305)
(31748)
(30176)
(25965)
(25315)
(23782)
(22637)
(22355)
(20986)
(20977)
(20730)
(20518)
(19677)
(19543)
(19065)
(19033)
(16495)
(16127)
(16032)
(15130)
(14904)
(14899)
(14750)
(14679)
(13360)
(12882)
学科
(109044)
经济(108884)
管理(87938)
(80086)
(67111)
企业(67111)
方法(51658)
数学(45251)
数学方法(44686)
(33673)
中国(31441)
(30753)
(29693)
(25924)
银行(25777)
业经(25070)
(24323)
(21031)
(20343)
金融(20339)
(20294)
(20266)
贸易(20248)
财务(20214)
地方(20186)
财务管理(20166)
(19744)
农业(19235)
企业财务(19158)
(18549)
机构
大学(402627)
学院(399299)
(162388)
管理(160695)
经济(158851)
理学(138698)
理学院(137263)
管理学(135018)
管理学院(134279)
研究(128854)
中国(104029)
(85173)
(81469)
科学(75849)
财经(64315)
(62530)
(60961)
中心(60453)
(58652)
(58430)
业大(56564)
研究所(56281)
北京(53689)
(50589)
师范(50147)
经济学(49953)
财经大学(48160)
(47580)
农业(47565)
(47240)
基金
项目(269852)
科学(213186)
研究(200140)
基金(197195)
(170122)
国家(168757)
科学基金(146147)
社会(127520)
社会科(120946)
社会科学(120915)
基金项目(104144)
(103897)
自然(93643)
教育(92498)
自然科(91434)
自然科学(91413)
自然科学基金(89757)
(87297)
编号(81913)
资助(81105)
成果(66574)
(60713)
重点(59830)
(56495)
(55980)
课题(55690)
(52834)
教育部(52802)
国家社会(52711)
创新(52301)
期刊
(174913)
经济(174913)
研究(123571)
中国(76124)
(63288)
管理(59225)
学报(58683)
(54780)
科学(54412)
(49494)
金融(49494)
大学(46110)
学学(43392)
教育(43188)
农业(35864)
技术(34671)
财经(31848)
业经(28384)
经济研究(27740)
(27111)
问题(23235)
理论(21212)
实践(19358)
(19358)
技术经济(18698)
图书(18541)
科技(17984)
现代(17911)
(17728)
(17561)
共检索到593003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浙江金融  [作者] 王飞  贾晓雯  翁伟斌  
基于国内2006-2013年119家银行数据构建动态面板模型,主要分析政府治理机制、法制水平与银行信贷质量之间的关系。研究结果表明:(1)政府行政管理水平的提高会降低不良贷款率,降低银行信用风险;(2)法制水平的提高能够提高大型银行的信贷质量。研究结果启示,为了银行业的健康发展,应减少政府干预,提高政府的行政管理水平和法制水平。
[期刊] 浙江金融  [作者] 王飞  贾晓雯  翁伟斌  
基于国内2006-2013年119家银行数据构建动态面板模型,主要分析政府治理机制、法制水平与银行信贷质量之间的关系。研究结果表明:(1)政府行政管理水平的提高会降低不良贷款率,降低银行信用风险;(2)法制水平的提高能够提高大型银行的信贷质量。研究结果启示,为了银行业的健康发展,应减少政府干预,提高政府的行政管理水平和法制水平。
[期刊] 财贸经济  [作者] 梁琪  党宇峰  
全球性金融危机引发了学者们对银行资本缓冲周期性及其经济效应的争论,银行计提资本缓冲会通过影响其信贷供给对实体经济产生溢出效应,因而研究其周期性问题意义重大。本文采用我国87家商业银行的数据,对我国银行业资本缓冲的周期性进行了实证研究。结果显示:我国银行业的资本缓冲整体上不具有周期性。但是,不同类型银行的资本缓冲却表现出差异化的周期性特征,特别是大型银行的资本缓冲具有逆周期性,其通过对信贷供给过度波动的约束作用,能在一定程度上缓解经济的周期性波动。本文的这些结论可为监管部门的资本监管改革提供经验支持,同时为逆周期资本缓冲工具的使用提供一定的决策依据。
[期刊] 特区经济  [作者] 韩启威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银行业会场结构在不断地变化,虽然逐步形成了多元化的竞争体系,但在加剧的竞争环境下,商业银行存在着较为明显的信贷业务扩张行为,为更好地调整银行业市场结构,规范商业银行信贷业务,本文选取HHI指数测度银行业市场结构,来研究银行业市场结构对商业银行信贷规模的影响,研究发现,我国银行业垄断程度越来越低,竞争程度越来越高,竞争的环境会促进商业银行发展信贷业务。基于上述结论,本文提出了相应的政策建议。
[期刊] 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陈敬涛  
商业银行的信贷经营原则及目标要求信贷资金的流动与企业生命周期波动相吻合,即在企业成长阶段大力支持从而分享企业成长带来的利润,而在衰退阶段降低信贷数量甚至撤资从而降低信贷风险。本文就商业银行为何要从处于衰退期的企业退出信贷资金展开讨论,设计了一套信贷退出的运行机制。
[期刊] 新金融  [作者] 陈晓颖   江明哲  
基于我国2011—2021年商业银行不良贷款余额和不良贷款率逐年递增的现状,从分析商业银行不良贷款的现状和原因入手,提出运用实战推演机制来提高信贷审批质量,为商业银行和金融机构信贷审批提供借鉴。通过分析发现构成商业银行不良贷款的重要原因是一些审批人在审批工作时:只强调信贷审批标准,不考虑信贷审批原理;只强调担保物和抵押率,不研究抵押物的可执行性等。商业银行信贷审批工作通过引入实战推演机制,可以有效防范审批人不作为的风险,提高银行信贷审批质量。引入推演机制的具体建议:借鉴行业运行和盈利模式,推演信贷业务真实性风险;借鉴行政文件和审批原理,推演合规性风险;借鉴审批原理和行业大数据,推演合理性风险;借鉴不良贷款作案手法和抵押物可执行性,推演安全性风险。
[期刊] 经济体制改革  [作者] 李嵩然  
基于2003~2013年我国银行业年度数据和系统GMM模型,本文对银行信贷行为的周期性特征及政府股权对这种周期性特征的影响进行分析后得出结论:一方面,我国银行信贷行为整体呈逆周期性,体现我国政府对银行业的高度干预特点;另一方面,政府股权对信贷行为周期性特征的影响是异质,即政府直接持股会强化银行信贷的逆周期性,非政府直接持股银行则表现出较弱的顺周期特征。
[期刊] 金融研究  [作者] 祝继高  岳衡  饶品贵  
基于2005—2015年我国城市商业银行的样本,本文研究省级地方政府财政压力是否对商业银行信贷资金投向和信贷资源配置效率产生影响。研究发现,地方政府财政压力是影响城市商业银行信贷资源配置的重要因素。具体而言,省级地方政府的财政压力越大,省内城市商业银行投向地方国有经济部门的贷款比率越高。然而,信贷资源更多投向地方国有经济部门的银行有更高的不良贷款率和更差的会计业绩。进一步研究发现,在财政压力大的省份,城市商业银行投向地方国有经济部门的贷款比率越高,则贷款拨备率越低,这表明城市商业银行会通过盈余管理行为来应对监管压力。本文研究结论对商业银行监管以及防范化解金融风险有重要启示。
[期刊] 农村金融研究  [作者] 许健  张育军  李金柱  
在进一步深化金融体制改革之时,改革的关键何在?这是人们颇为关心的一个问题。我们从近几年来金融体制改革的成败与得失的反思中,得到一个启示,即金融体制改革的出发点和关键点在于资金运行机制的再构造。
[期刊] 经济管理  [作者] 江飞涛  张莉  李捷瑜  
本文研究银行信贷对我国对外贸易的长期和短期影响机制。理论分析表明,银行信贷能够通过动员储蓄和优化资源配置两种方式扩大对外贸易规模并改善贸易结构,致使银行信贷与对外贸易之间存在长期均衡关系。本文采用边限协整检验方法和误差修正模型(ARDL-ECM),使用月度数据的实证分析验证了上述理论假说。本文研究发现,银行信贷对外贸的长短期影响存在差异:短期内存在抑制效应,通过加大金融支持力度改善对外贸易的政策存在超过三个季度的时滞;长期存在规模和结构上的促进效应。本文的发现有助于人们理解信贷政策对贸易的动态影响。经济危机后我国信贷扩张的效果和对外贸易的回暖时机与我们的理论预期一致。
[期刊] 金融发展研究  [作者] 张学涛  
实现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当前我国却面临着收入差距过大的挑战,缩小收入差距成为亟待解决的问题。本文选取2001—2017年我国A股上市公司为研究样本,运用动态面板数据模型,实证研究了银行信贷对行业收入差距的影响,研究发现:贷款规模与行业收入显著正相关,得到信贷资源多的行业收入水平高,获取信贷资源少的行业收入水平低,Shapley分解结果表明银行对信贷资源的配置扩大了行业收入差距;中介效应检验则表明,企业投资是银行信贷影响行业收入差距的渠道。研究结论对于调整银行信贷配置策略、缩小行业收入差距有一定的现实意义。
[期刊] 南方金融  [作者] 刘永生  
建立信贷进退机制是商业银行规避信贷风险、稳健经营的必然要求,在中国金融业走向开放的今天对我国商业银行更显迫切。本文对商业银行信贷进退机制的原则、目标及策略进行了探讨。笔者详细阐述了建立信贷市场进退引导机制、风险防范机制、信息机制、运作机制以及信贷市场进退责任制、科学选择贷款进退时机等的实施方法,可操作性强,值得借鉴。
[期刊] 中央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孙家春  
随着经济体制和金融体制改革的深入,我国已经有十多家新兴商业银行,这些新兴商业银行在发挥其作用的同时,亦面临着由于分散化经营与粗放式管理信贷体制所带来的风险。为了防范风险,就必须进行信贷体制改革,本文就新兴商业银行信贷体制改革所应遵循的原则、目标及具体改革设想提出了自己的看法
[期刊] 国际金融研究  [作者] 姚禄仕  王璇  宁霄  
作为现代金融市场最重要的创新工具之一,国内外理论界和银行界普遍认为资产证券化对于银行有着改善资产负债结构、提高资本充足率、增加流动性和提高收益水平等多方面的作用。然而,这些效应并不是必然的。本文选取全球资产证券化市场最为成熟的美国市场数据,采用格兰杰因果检验方法,对银行信贷资产证券化产生的效应进行实证分析。研究表明,资产证券化能提升银行的资本充足率、降低融资成本、增强盈利能力与效率、优化贷款组合构成,但是在降低流动性风险和提升贷款组合质量方面的效果并不明显。
[期刊] 经济学动态  [作者] 王擎  吴玮  
本文使用1998~2009年我国175家商业银行的贷款数据,研究了资本监管对银行信贷扩张的影响及作用机制,并检验了监管压力对信贷影响的规模差异。研究发现,资本监管实施后,银行依据自身资本水平调整信贷扩张速度,资本水平较低的银行降低了信贷扩张的速度,支持"监督成本"假说。资本约束对信贷扩张的影响存在规模差异,监管压力对城市及农村商业银行信贷扩张的影响更显著,对国有及股份制商业银行的约束作用受到削弱。本文结论为现行的资本监管制度提供了经验证据,并提出了进一步加强差异化监管的政策建议。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