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4010)
2023(6061)
2022(5421)
2021(5160)
2020(4268)
2019(9959)
2018(9633)
2017(19733)
2016(10643)
2015(11682)
2014(11799)
2013(11527)
2012(10839)
2011(9672)
2010(9979)
2009(9411)
2008(9182)
2007(8612)
2006(7919)
2005(6858)
作者
(28399)
(23623)
(23318)
(22680)
(15078)
(11302)
(10842)
(9296)
(9083)
(8800)
(8152)
(7823)
(7538)
(7532)
(7508)
(7328)
(6930)
(6903)
(6824)
(6805)
(6018)
(5670)
(5652)
(5547)
(5502)
(5399)
(5325)
(5246)
(4837)
(4777)
学科
(45822)
经济(45663)
管理(32349)
(28479)
(23626)
企业(23626)
方法(19961)
数学(16335)
数学方法(16093)
(14547)
(13953)
中国(12998)
地方(11217)
业经(10190)
(9551)
农业(8992)
(8520)
(8327)
(8056)
理论(7929)
(7569)
税收(7383)
(7340)
贸易(7336)
(7314)
及其(7302)
(7298)
(7144)
财政(7071)
国家(6944)
机构
学院(147159)
大学(146273)
(65795)
经济(64421)
管理(59333)
研究(50900)
理学(50493)
理学院(49990)
管理学(49312)
管理学院(49010)
中国(38837)
(34439)
(30177)
科学(28327)
财经(25647)
(24951)
中心(23479)
(23311)
(23189)
研究所(22107)
(20635)
经济学(20124)
(19447)
师范(19347)
北京(19103)
财经大学(18609)
(18408)
业大(18094)
经济学院(18037)
(17831)
基金
项目(93450)
科学(74734)
研究(72450)
基金(67835)
(57109)
国家(56588)
科学基金(49057)
社会(48696)
社会科(45072)
社会科学(45056)
(36368)
基金项目(34579)
教育(33149)
(30210)
编号(29784)
自然(29291)
自然科(28595)
自然科学(28589)
资助(28585)
自然科学基金(28077)
成果(25822)
(21787)
课题(21094)
重点(20738)
(20551)
国家社会(19365)
教育部(19009)
(18951)
(18687)
人文(18674)
期刊
(76921)
经济(76921)
研究(48921)
中国(30389)
(27272)
管理(21877)
(19021)
科学(18124)
学报(17546)
教育(17074)
(15113)
金融(15113)
大学(14285)
学学(13274)
技术(12958)
农业(12867)
财经(12799)
经济研究(12725)
业经(11549)
(11052)
问题(9716)
统计(8446)
技术经济(8069)
(7915)
(7762)
决策(7188)
现代(6789)
世界(6715)
经济管理(6415)
理论(6405)
共检索到230562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经济学动态  [作者] 龚六堂  
一、引言近年来,我国经济社会发展进入了最好的发展时期,然而,伴随经济的高速增长,大量亟待解决的问题也日趋突出,如:收入分配(包括财富分配)差距的持续拉大;"三农"问题的日益尖锐;地区间发展的不平衡和城乡差距的不断扩大;教育、医疗、卫生
[期刊] 财政研究  [作者] 严成樑  龚六堂  
根据"十二五"规划,我国将淡化GDP增长速度,着力改善民生,以GDP增长为导向的财政政策需要向民生财政转型。本文在一个内生增长模型中同时引入生产性财政支出和消费性财政支出,考察财政支出规模和财政支出结构对经济增长和社会福利的影响。本文的研究表明,经济增长极大化的财政政策与社会福利极大化的财政政策不是等价的;从改善民生的角度考虑,应适当提高财政支出规模,并增加消费性财政支出的投入力度。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周晓焱  张建华  
在经历了30余年的改革开放后,中国社会正处于史无前例的社会转型时期,经济体制改革和政府职能的转变深刻地改变了社会福利制度特征与政策模式。2007年以来兴起的"包容性增长"主张以经济发展、社会发展和人的发展的统一促进社会福利,解决社会问题,不同于传统的社会福利思想。发展型社会福利政策理论符合"包容性增长"理念,克服了以往社会福利政策中带有的滞后性、缺少包容性与政府干预短期行为等弊端,从中长期发展的战略角度出发,致力于对社会成员的人力资本投资、上游干预、积极就业和人文关怀,认为经济增长和社会发展是不可分割的,
[期刊] 经济学(季刊)  [作者] 王勇   江深哲   李欣泽  
大国之间的贸易摩擦将如何影响彼此的长期产出与福利?本文构建一个双要素的贸易与增长的动态模型。模型发现:当发达国家(N国)对发展中国家(S国)加征关税,短期会增加N国产出并减少S国的产出与福利,但长期影响取决于S国能否进行产业升级。若S国能够进行产业升级,N国关税会使得S国资本回报率上升,产业升级加速,并最终增加S国的产出与福利;若S国不能够进行产业升级,则N国关税会长期减少S国的产出与福利。
[期刊] 当代经济科学  [作者] 欧阳葵  
本文试图探讨关于经济增长与不平等的综合社会福利评价体系。建立社会福利评价体系一般面临两个困难:找出合理的社会福利函数和关于收入的个人效用函数。为此,本文把效用函数和社会福利函数标准化为满意度函数,并证明了,唯一满足齐次性和对称性的社会福利函数是个人满意度的几何平均,不存在常弹性或常相对风险规避的个人满意度函数,常二阶弹性的个人满意度函数意味着效用的收入弹性递减。以地区收入分配为例,计算结果显示我国地区不平等有长期增加趋势,若综合考虑收入增长与不平等,我国的社会福利水平有稍微上升的趋势。
[期刊] 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学报  [作者] 王新玉  
在标准的卢卡斯模型中引入闲暇这一影响人们偏好的重要变量,可研究人力资本积累效率的变化如何影响社会福利。提高人力资本积累效率一定能够提高经济增长速度,但是却未必能够提高社会的福利水平。实际上,只有当人力资本积累效率达到一定的水平时,人力资本积累才能够增进社会福利。因此,如果政府想通过扶持教育产业来提高人们的福利水平,一定要加大支持力度,只有超过相应的瓶颈门槛,才能够充分发挥人力资本的正作用。
[期刊] 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任立冉  
文章基于福利经济学的相关理论,阐述了福利经济学的起源及社会福利促进经济增长的理论基础,社会福利与经济增长之间的理论演变进程及其作用机制,详细阐述了社会福利对经济增长的作用,得出了一国的社会福利与经济增长之间具有一定的相关性。文章得出,研究二者的互动机制与作用路径不仅对实现我国经济的内生性增长创造了理论条件,而且通过构建健全的社会福利体系还能够支撑我国当前的经济转型。文章最后结合我国经济及福利制度的发展现状,提出我国政府要大力加强福利制度的改革,通过构建完善的福利制度来促进经济的发展。其中包括优化税制结构,
[期刊] 经济研究  [作者] 屈锡华  王海忠  
70年代以来,人们对经济活动的根本性质的看法发生了显著变化。许多在六、七十年代有过高经济增长率的第三世界国家,已经意识到片面的高速增长带给穷人的利益微乎其微,生活水平并没提高,有些国家甚至还有所降低,贫富悬殊扩大。人们普遍感到,高速的经济增长并不能消除甚至减少所有第三世界国家都存在的绝对贫穷。本文针对这一主题经过分析认为,同等的经济增长速度和人均国民收入水平可能掩盖着贫困程度和生活质量的巨大差距,因此,传统的以人均国民生产总值作为一国发展和福利指数具有很大片面性,必须设置增进社会福利的“均等权数”或“贫困加权”指数,以达到消除或减少贫困的发展目标。
[期刊]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学报  [作者] 陈珂  
时滞产品生产所带来的负外部性 ,使厂商利益与社会利益往往不一致 ,时滞产品的生产导致经济增长率与社会福利的同步下降 ,并可能引致资本向时滞产品生产领域流动从而加剧其影响程度。在生产领域适当的政府调控是保障经济增长目标实现与社会福利提升的必然选择。
[期刊] 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学报  [作者] 王新玉  
在标准的卢卡斯模型中引入闲暇这一影响人们偏好的重要变量,可研究人力资本积累效率的变化如何影响社会福利。提高人力资本积累效率一定能够提高经济增长速度,但是却未必能够提高社会的福利水平。实际上,只有当人力资本积累效率达到一定的水平时,人力资本积累才能够增进社会福利。因此,如果政府想通过扶持教育产业来提高人们的福利水平,一定要加大支持力度,只有超过相应的瓶颈门槛,才能够充分发挥人力资本的正作用。
[期刊] 经济理论与经济管理  [作者] 陈秀山  张启春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宏伟目标的确定和"五统筹"新要求的提出,标志着我国由倾斜式发展战略转向全面协调发展战略。在此前提下,我们应扩展国债使用范围,改进国债使用方式,创新国债使用管理制度,使国债资金的使用向中西部倾斜,向农村地区倾斜,向社会公益事业和经济结构调整倾斜,这将有利于更为公平和更有效率地使用国债资金,也更有利于社会整体和各区域社会福利的增进。
[期刊] 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  [作者] 杨爱婷  宋德勇  
基于Sen的可行能力方法,从功能和能力空间衡量社会福利,采用集对分析法对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社会福利进行测算,并分析福利增长与经济增长之间的脱钩关系,揭示我国低福利增长的根源,最后将我国的福利能力与主要国家进行对比。研究表明,能力不足侵蚀着功能增长带来的社会福利增长,使得中国总体社会福利水平低下;社会福利和经济增长在长时间内基本上都是脱钩的,我国处于低福利增长状态;在主要国家的福利能力对比中,我国社会福利发展质量和能力水平明显落后。
[期刊] 经济研究参考  [作者] 吴飞  
社会福利政策的变革事关国计民生,紧缩或扩张式的路径选择直接影响着国家政治、经济、社会的发展。英国撒切尔政府为治理福利国家危机采取的"去福利化"改革就是一个由扩张性福利政策向紧缩性福利政策转变的典型案例。从紧缩政治学的视角对撒切尔政府的改革进行全面梳理,对中国正在进行的社会保障体系改革具有十分重要的借鉴意义。
[期刊] 国际贸易问题  [作者] 陈华  王稳  
本文首次在一个统一的分析框架内系统研究外资进入模式、国内社会福利与政府最优政策三者之间的关系。我们假设国外企业有三种模式进入国内市场:直接投资、并购、出口;不同进入模式对国内技术、就业市场和社会总剩余的影响存在差异,政府可以制定最优关税和最优FDI补贴来寻求国内社会福利最大化。实证分析表明当国内行业接近完全竞争时,政府最优关税为0;政府最优FDI补贴与外企进入的就业效应之间存在非单调关系;如果政府观察到某行业FDI具有正的就业效应,为进一步提高就业,简单地增加对该行业FDI的政府补贴可能不是社会福利最优的;即使FDI可以提高国内技术水平并促进就业,FDI最优补贴仍可能为0;仅仅依赖关税和FDI...
[期刊] 财贸经济  [作者] 胡志国  严成樑  龚六堂  
提高自主创新能力是我国经济增长由要素驱动型向创新驱动型转化的根本途径,而研发支出是创新的前提。政府研发支出对基础研究发展、激励企业自主创新等发挥着重要作用。现实经济中,政府可以对企业R&D给予财政补贴,政府也可以直接提供R&D,不同R&D政策对经济影响的传导机制和作用效果差别较大。本文在包含水平创新的内生增长模型中考察了政府R&D补贴与政府直接提供R&D两种政策的经济增长效应与社会福利效应。研究表明,政府直接提供R&D有利于促进经济增长,而政府R&D补贴更有利于改善社会福利。对现阶段我国R&D政策的建议是,增加政府对企业的R&D补贴力度。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