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10479)
- 2023(15315)
- 2022(12979)
- 2021(11801)
- 2020(10216)
- 2019(23366)
- 2018(23369)
- 2017(46446)
- 2016(25339)
- 2015(28554)
- 2014(28828)
- 2013(28744)
- 2012(27124)
- 2011(24773)
- 2010(25251)
- 2009(24011)
- 2008(24183)
- 2007(21770)
- 2006(19677)
- 2005(18384)
- 学科
- 济(123188)
- 经济(123039)
- 管理(77383)
- 业(71396)
- 企(58327)
- 企业(58327)
- 方法(49321)
- 数学(43960)
- 数学方法(43643)
- 财(38314)
- 中国(32336)
- 农(29545)
- 制(28531)
- 地方(25320)
- 业经(24676)
- 税(22386)
- 学(22092)
- 税收(20906)
- 收(20721)
- 银(20552)
- 银行(20513)
- 贸(20511)
- 贸易(20500)
- 务(20364)
- 财务(20323)
- 财务管理(20264)
- 体(19911)
- 易(19866)
- 融(19597)
- 金融(19593)
- 机构
- 大学(374321)
- 学院(371533)
- 济(170115)
- 经济(166803)
- 管理(139357)
- 研究(129706)
- 理学(118357)
- 理学院(117083)
- 管理学(115519)
- 管理学院(114788)
- 中国(101028)
- 财(87514)
- 京(78351)
- 科学(72697)
- 财经(66893)
- 所(66063)
- 经(60480)
- 研究所(58490)
- 江(58251)
- 中心(57942)
- 农(56925)
- 经济学(55007)
- 北京(50253)
- 经济学院(49516)
- 财经大学(49245)
- 业大(48638)
- 范(46373)
- 师范(45947)
- 院(45922)
- 州(44927)
- 基金
- 项目(228961)
- 科学(180951)
- 研究(170779)
- 基金(167983)
- 家(144559)
- 国家(143393)
- 科学基金(122637)
- 社会(111998)
- 社会科(106339)
- 社会科学(106311)
- 基金项目(87518)
- 省(87381)
- 教育(78725)
- 自然(75233)
- 划(73465)
- 自然科(73444)
- 自然科学(73423)
- 自然科学基金(72189)
- 资助(69725)
- 编号(68407)
- 成果(58367)
- 部(53283)
- 重点(51906)
- 发(50128)
- 课题(47896)
- 国家社会(47312)
- 创(47071)
- 制(46788)
- 教育部(46503)
- 性(45195)
- 期刊
- 济(197572)
- 经济(197572)
- 研究(125295)
- 中国(74768)
- 财(70587)
- 管理(53016)
- 学报(52726)
- 农(51306)
- 科学(48605)
- 融(41301)
- 金融(41301)
- 大学(40878)
- 学学(38514)
- 教育(36109)
- 财经(35164)
- 经济研究(33478)
- 农业(33178)
- 技术(31260)
- 经(30281)
- 业经(28588)
- 问题(26228)
- 贸(22004)
- 技术经济(20036)
- 务(19220)
- 国际(19076)
- 统计(18826)
- 理论(18392)
- 世界(17471)
- 商业(17137)
- 业(17017)
共检索到584965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现代管理科学
[作者]
武彦民 李明雨
文章采用1994年分税制以后的数据,构建了包括社会保障收入在内的政府收入结构与经济增长的计量模型。实证结果表明:政府收入结构是影响我国经济增长的重要因素,其中,流转税①和所得税收入有利于经济增长,这主要得益于改革开放以来政府收入对经济的支持;而社会保障收入则与经济增长显著负相关,主要原因在于社会保障收入增加了企业的负担。将社会保障收入及时纳入税收体系,合理调整流转税和所得税的比例,是当前发展目标转型过程中急需解决的重要问题之一。
关键词:
收入结构 经济增长 社会保障 财政收入
[期刊] 财贸研究
[作者]
余红艳 沈坤荣
以税制结构与经济增长的理论分析为基础,实证分析分税制改革20年实践,结果表明:间接税为主的"效率型"税制结构显著降低了经济增长绩效,且这一消极效应在体制背景下得到了强化;宏观税负的负面经济增长绩效正逐步累积;现有税制安排弱化了分税制体制本身所带来的正向增长效应;投资的增长绩效尚未全面释放;人口红利的经济绩效渐进衰竭;教育环境的改善则有助于促进经济增长。广义税制结构对经济增长的影响分析表明:中国亟待通过优化税制结构,调整宏观税负水平,重塑体制激励框架,重构新一轮经济增长动力。
关键词:
税制结构 经济增长 分税制 宏观税负
[期刊] 云南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余可
运用面板数据的结构突变单位根过程检验方法,对中国30个省、自治区和直辖市1979~2004年间分税制改革对地区经济增长的影响进行了实证分析,最后得出结论:在分税制改革后,无论是短期经济增长还是长期经济增长,其增长率变得更加平稳了,但地区短期经济增长率的平均水平没有发生改变,而地区长期经济增长率的平均水平则下降了。
[期刊] 财政研究
[作者]
刘军
一、引言从1978年改革开放至今,中国经济发生了巨大变化,各项改革措施纷纷出台,既有宏观层面的也有微观层面的,如财政及货币政策改革,减少对劳动力市场、资本市场的规制,广泛的实行公司化改造,改革社会保障制度和税收制度等。其中,税收制度在1984年和1994年进行了新中国历史上两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余可 于凌云
本文运用面板数据的结构突变单位根过程检验方法,对我国30个省、自治区和直辖市1979-2004年间分税制改革对地区经济增长的影响进行了实证分析,最后得出结论认为在分税制改革后,无论是短期经济增长还是长期经济增长,其增长率变得更加平稳了,但地区短期经济增长率的平均水平没有发生改变,而地区长期经济增长率的平均水平则下降了。
[期刊] 金融论坛
[作者]
陈刚 尹希果 陈华智
本文利用1979~2003年的省级面板数据,将我国分为东、中、西三大区域,考察了金融发展对经济增长的影响,结果表明:把国有商业银行贷款占GDP的比例作为金融发展的衡量指标对三大地区人均GDP均具有显著的正相关性,金融发展促进经济增长的理论在我国同样成立;但金融发展与实体经济部门之间均不存在良性互动的关系,其对经济增长的贡献仅仅停留在增加资本积累上,对资本配置效率的改善作用不大;1994年的分税制改革对金融发展促进经济增长的作用造成了显著的负面影响。因此,我国的金融体制改革需要将金融体制改革、国有企业改革、财税体制改革和政府体制改革纳入同一个分析框架中进行。
[期刊] 经济学(季刊)
[作者]
张晏 龚六堂
本文在 Zhang 和 Zou(1998)与 Lin 和 Liu(2000)的框架下实证检验了中国1986—2002年财政分权与经济增长的关系,发现我国的财政分权效应存在显著的跨时差异和地区差异。我们认为,分税制改革后各级政府之间政策协调能力的加强是促进财政分权积极作用的重要原因之一。同时,体制变革的因素、转移支付的设计和政府财政支出的构成也影响了财政分权与经济增长之间的关系。
关键词:
财政分权 经济增长 分税制改革
[期刊] 金融研究
[作者]
陈刚 尹希果 潘杨
我国金融发展对经济增长的影响目前尚未形成定论。本文利用1979-2003年的省级面板数据,以银行贷款总额占同期GDP的比重作为衡量金融发展水平的指标,检验了我国金融发展对经济增长的影响,结果显示金融发展对经济增长具有显著的正向影响,但金融部门和实体经济部门之间并不存在良性互动的关系。同时,1994年的分税制改革显著降低了金融发展对经济增长的促进作用。本文进一步以1994年为界进行了分段估计,实证结果再一次支持了上述结论。本文的研究表明如要更好的发挥金融对经济发展的支持作用,就必须将金融体制改革、财税体制改革和政府体制改革纳入到一个统一的框架中。
关键词:
金融发展 分税制改革 经济增长
[期刊] 税务研究
[作者]
童锦治 孙健 陈庆雄 赵川
本文选取1994年以来各省的面板数据,基于ECM(误差修正模型)对比分析了我国整体及各地区税收收入与GDP增长、产业结构和进口额的长期均衡关系。研究结果为逐步降低税收收入对GDP增长的依赖,通过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和调整优化产业结构实现我国税收收入的可持续增长提供了实证依据。
关键词:
税收增长 单位根 面板协整 误差修正模型
[期刊] 当代财经
[作者]
王乔 汪柱旺
利用1994-2007年间的相关数据,通过对我国政府非税收入与经济增长的相关性进行实证分析,其结果表明:GDP总量与政府非税收入互为因果,即经济增长能促进政府非税收入的增长,非税收入的增长也会反作用于经济增长;若分项考察中央与地方政府非税收入对经济增长的作用力,则地方非税收入与经济增长的关系更为密切,两者之间的互动性更强。然而,地方经济发展更多地依赖于非税收入的增长,在某种意义上也反映了我国目前财政体制还有不完善之处。因此,为促进我国经济的持续、健康发展,应保持政府非税收入的合理规模,调整中央与地方政府的非税收入范围,并进一步健全我国财政分权体制及政府非税收入管理机制。
[期刊] 财贸经济
[作者]
赵志耘 杨朝峰
本文利用1995—2006年省际层面的相关数据,深入分析了分税制改革以来我国地方税收增长及其影响因素。研究结果表明:(1)分税制改革以来,我国地方税收实现了快速增长,但增长波幅较大;(2)在地方税收快速增长的部门推动因素中,按贡献度大小的排序为第三产业、第二产业和出口;(3)在地方税收收入与非税收入的关系中,不存在"费挤税"现象。
关键词:
分税制 地方税收 税收增长
[期刊] 现代管理科学
[作者]
张城彬 孙玉栋
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要加快推进财税体制改革,建立现代财政制度的基本框架。现代财政制度的基本框架包括:预算体制改革、税收制度改革、财政体制改革(央地关系改革)。然而,迄今为止,这三方面的改革进程中中央与地方财政关系调整是进展最缓慢的,甚至与1994年分税制改革提出的"事权与财权相匹配"的最初设计方案越走越远。如各级政府事权、财权划分依旧不明确,导致政府间事权与财权,事权与财力的不匹配,从而造成了地方政府的"土地财政"、融资平台的不规范发展、预算外收入等等一系列问题。更为甚者,改革进程有倒退的风险,即从"分税"
[期刊] 现代管理科学
[作者]
张城彬 孙玉栋
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要加快推进财税体制改革,建立现代财政制度的基本框架。现代财政制度的基本框架包括:预算体制改革、税收制度改革、财政体制改革(央地关系改革)。然而,迄今为止,这三方面的改革进程中中央与地方财政关系调整是进展最缓慢的,甚至与1994年分税制改革提出的"事权与财权相匹配"的最初设计方案越走越远。如各级政府事权、财权划分依旧不明确,导致政府间事权与财权,事权与财力的不匹配,从而造成了地方政府的"土地财政"、融资平台的不规范发展、预算外收入等等一系列问题。更为甚者,改革进程有倒退的风险,即从"分税"的改革路径回到"分钱"的路径上来。阻碍改革进程的因素是多方面的,文章首先回顾了我国政府间财政关系改革历程,其次通过分析我国政府间财政收入、支出、转移支付结构以及事权划分等数据描述了我国1994年分税制改革后的政府间财政关系的现状,然后在此基础上指出了我国政府间财政关系存在的问题,最后相应地提出了我国政府间财政关系的下一步改革方案。
[期刊] 税务与经济
[作者]
刘海庆 高凌江
通过构建税制结构与经济增长关系的内生增长模型,使用我国分税制改革以来16年间30个省级单位的税制结构与经济增长的省级面板数据,在既定税负的情况下对二者之间的关系进行实证研究。结果表明:我国目前的税负水平没有对经济增长产生消极作用,但各税类、税种对经济增长的作用差异很大。就税类来说,财产税和流转税较利于经济的增长,而所得税和其它税不利于经济的增长;就税种来说,车船税和增值税最利于经济的增长,而城建税和个人所得税最不利于经济的增长。所以,即使在保持现有税负水平不变的条件下,也可通过优化税制结构来促进经济增长。
关键词:
税制结构 税收负担 经济增长 面板数据
[期刊] 经济研究参考
[作者]
"深化财税体制改革"课题组 刘国艳
分税制的推行使中央与地方之间建立起了较为明确而稳定的收入分配机制,但是,从落实科学发展观的要求出发,现行分税制仍存在着许多与之不相适应之处。如现行分税制并未按税种本身属性,而是更多地从减少改革阻力和调动地方发展经济的积极性出发,最终形成了不利于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和阻碍科学发展观贯彻落实的税种划分格局;现行分税制在事权和支出责任划分不清的基础上,分税安排不是按与支出责任相适应的原则,而是遵循本级优先原则,形成了层层向上集中的收入分配格局,并使各级政府支出责任与收入能力严重不适应,最终导致基层财政陷入困境。因此,应该在合理划分各项财政职能重心和各级财政职能重点的基础上,与支出责任适当上移相对应,将收...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