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5863)
- 2023(8758)
- 2022(7281)
- 2021(6698)
- 2020(5596)
- 2019(12825)
- 2018(12389)
- 2017(24387)
- 2016(12681)
- 2015(14106)
- 2014(13851)
- 2013(14329)
- 2012(13766)
- 2011(12635)
- 2010(12622)
- 2009(11975)
- 2008(11606)
- 2007(10241)
- 2006(9532)
- 2005(9010)
- 学科
- 济(80686)
- 经济(80630)
- 管理(34574)
- 业(29793)
- 方法(27559)
- 数学(25397)
- 数学方法(25321)
- 财(22215)
- 税(22161)
- 企(21648)
- 企业(21648)
- 中国(21036)
- 税收(20718)
- 收(20544)
- 地方(18455)
- 农(15934)
- 地方经济(13307)
- 贸(13281)
- 贸易(13273)
- 易(12923)
- 学(12882)
- 业经(12657)
- 制(12061)
- 收入(11302)
- 农业(11061)
- 出(10488)
- 环境(10352)
- 融(10154)
- 金融(10154)
- 体(9989)
- 机构
- 大学(192549)
- 学院(189691)
- 济(104612)
- 经济(103265)
- 研究(74647)
- 管理(68380)
- 理学(58352)
- 中国(58107)
- 理学院(57703)
- 管理学(57186)
- 管理学院(56806)
- 财(52108)
- 京(40198)
- 财经(39733)
- 科学(38861)
- 所(37386)
- 经济学(36737)
- 经(36369)
- 研究所(33270)
- 经济学院(33074)
- 中心(30786)
- 财经大学(29461)
- 江(26869)
- 北京(26469)
- 院(26169)
- 农(24989)
- 科学院(22528)
- 范(21712)
- 师范(21543)
- 研究中心(21161)
- 基金
- 项目(117541)
- 科学(94304)
- 基金(90791)
- 研究(87063)
- 家(78769)
- 国家(78267)
- 科学基金(66660)
- 社会(62553)
- 社会科(59750)
- 社会科学(59737)
- 基金项目(46213)
- 省(39962)
- 资助(38261)
- 自然(38175)
- 自然科(37340)
- 自然科学(37330)
- 教育(37102)
- 自然科学基金(36741)
- 划(34325)
- 编号(31268)
- 国家社会(29020)
- 部(28579)
- 发(27031)
- 中国(26812)
- 成果(26689)
- 重点(26638)
- 教育部(25247)
- 人文(23912)
- 性(23816)
- 创(23473)
- 期刊
- 济(118808)
- 经济(118808)
- 研究(72864)
- 财(39493)
- 中国(34590)
- 管理(26369)
- 学报(25400)
- 科学(24761)
- 经济研究(22734)
- 农(22507)
- 财经(21224)
- 大学(19867)
- 学学(19107)
- 经(18523)
- 融(18016)
- 金融(18016)
- 问题(16086)
- 务(15990)
- 税(15903)
- 农业(15300)
- 贸(15098)
- 国际(14333)
- 税务(14126)
- 技术(13965)
- 世界(13914)
- 业经(13486)
- 技术经济(11494)
- 统计(10763)
- 经济问题(9837)
- 教育(9211)
共检索到305021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金融研究
[作者]
何茵 沈明高
宏观税负和税收结构对经济增长均有重要影响。剔除经济发展水平对税收的正向影响后,1999年至2007年中国宏观税负水平较高,且税负水平的快速上升显著降低了经济总量的上升。在主要税种中,营业税对中国经济增长的负效应最弱,而个人所得税的负效应最强。短期,增加营业税而相应减少个人所得税的比重,在不改变税收总量的前提下可以提高经济效率。
关键词:
宏观税负 税收结构 经济增长 广义矩估计
[期刊] 财经问题研究
[作者]
郭健
本文以我国1979—2004年数据为基础,运用协整分析、向量自回归、误差修正模型和格兰杰因果检验理论的分析框架,研究了我国税收和政府支出对经济增长的短期影响与长期关系。研究结果表明,我国经济增长与税收、政府支出之间存在长期稳定的均衡关系;在长期,政府支出与经济增长是正相关的,而税收与经济增长负相关;在短期,滞后两期的政府支出是经济增长的原因。
关键词:
税收 政府支出 GDP 协整
[期刊] 上海经济研究
[作者]
姚秋歌 孙金山 黄琨
本文构建包含税收结构和政府支出的内生增长理论模型,运用我国1998-2017年31个省市自治区数据,通过固定效用面板数据模型,研究税收结构与在预算平衡下政府支出对长期经济增长影响,并详细分析了东中西部地区间的差异。主要结论有:1.将增值税纳入理论模型之中,研究发现,税收对长期经济增长没有影响,政府支出用于提供公共技术品时会有长期增长效应。2.在满足预算约束平衡时,虽然税收对长期经济增长没有影响,但税制结构具有配置效应。3.不同税种对东中西三个区域具有差异性,需要通过制定合理的税制结构政策来促进区域的经济发展。
[期刊] 世界经济
[作者]
李涛 黄纯纯 周业安
本文基于中国省级面板数据的空间计量经济学研究发现,地区宏观税负阻碍了经济增长,地区之间的税收竞争促进了经济增长,进一步研究税收结构发现,与企业实际税负密切相关的三个主要收入种类(增值税、企业所得税以及地方费类收入)都具有显著的负增长效应,而这三个主要收入种类间的竞争则具有显著的正增长效应。
关键词:
分权 税收 税收竞争 经济增长
[期刊] 经济研究
[作者]
李绍荣 耿莹
本文通过实证分析,说明在中国现阶段的经济制度和税收结构下,流转税类、所得税类、资源税类和财产税类份额的增加会扩大资本所有者和劳动所有者市场收入的分配差距,而特定目的税类和行为税类份额的增加则会缩小资本要素与劳动要素的收入分配差距。同时,所得税类、资源税类和行为税类份额的增加会提高经济的总体规模,而财产税类和特定目的税类份额的增加则会降低经济的总体规模。这说明在现阶段的中国经济中,有必要对所得税类和财产税类进行结构和职能两方面改革,使这两种税能够体现社会公平的税收职能。单纯地从税收结构的数量调整上讲,目前应提高所得税类的税收份额,并降低财产税类(即房地产税)的税收份额。
关键词:
税收结构 经济增长 收入分配
[期刊] 经济科学
[作者]
孙英杰 林春
随着新一轮财税体制改革推进,优化税制结构将对我国经济增长质量提升持续发力。基于此背景下,本文选择我国29个省(市、自治区)2000—2015年的面板数据,采用动态面板模型和门槛效应模型深入地探讨税制结构变迁对我国经济增长质量的影响。结果发现:(1)全国和东部地区的直接税与间接税都对经济增长质量产生显著的促进作用,并且直接税促进效果要明显高于间接税;中部地区直接税对经济增长质量产生显著的促进作用,而间接税却对其产生显著的抑制作用;西部地区间接税对经济增长质量产生显著的促进作用,而直接税却对其产生显著的抑制作用。(2)税制结构与中国经济增长质量存在单一门槛效应。最后,得出提高直接税比重是促进我国经济增长质量提升的重要启示。
[期刊] 商业时代
[作者]
董夏燕
税收、收入分配与经济增长关系密切。优良的税收制度和收入分配制度有利于促进经济健康有序的增长。分析税收制度与经济增长的过程,需要从多个方面去考虑,特别是税收的配置和收入分配职能因素等,这样才能在一个体系内全面的分析税收制度与经济增长的关系。本文主要从税收制度调节贫富差距方面去研究税收制度与经济增长的关系,并在此基础上提出相应的对策和建议。
关键词:
税收制度 收入分配 经济增长
[期刊] 商业研究
[作者]
刘志雄
我国政府非税收入不断增加,而且表现出明显的地区差异,对经济增长的作用也不相同:东部与中部地区非税收入对经济增长的作用相对较小;西部地区经济增长对非税收入的作用较大。当前我国非税收入存在较多问题,需要制定相应措施,进一步发挥非税收入对经济增长的作用。
关键词:
政府非税收入 经济增长 实证研究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熊萍萍 门可佩
本文考虑货币发行,并将政府花费引入到生产函数和效用函数中,建立了连续时间随机内生经济增长模型.通过随机最优化方法,确定了均衡状态下的消费——财富比,期望经济增长率,通货膨胀率,货币增长率以及货币资本的份额,.并讨论了政府花费、税收和随机扰动对经济增长的影响。
关键词:
政府花费 货币 税收 随机经济增长
[期刊] 税务与经济(长春税务学院学报)
[作者]
马拴友
税收对经济增长的影响必须同时考虑财政支出。事实上,所得税、农业税、包括关税的工商税与经济增长显著负相关。优化财政支出结构的基本方向是:利用所得税、农业税、工商税与其他预算收入来增加对地质勘探和工业、交通、商业部门事业费及文化教育支出的投资,这样可促进经济增长。但应减少转移支出和行政管理费等财政支出,否则会影响经济增长的速度。
关键词:
税收结构 财政支出 经济增长
[期刊] 税务与经济(长春税务学院学报)
[作者]
申嫦娥
在我国目前的经济增长中,出现了投资需求过热而消费需求不足的结构性失衡状况。为此,可以把税收结构引入汉森-萨缪尔森模型,来研究税收结构对投资和消费的影响。通过实证研究发现,在税收结构中,流转税(间接税)比重的增加对投资增长有激励作用,而对边际消费倾向没有显著影响;所得税和其他税(代表了直接税)比重的增加,有利于抑制投资和过快的经济增长,相反,可以提高边际消费倾向,从而促进消费。
关键词:
税收结构 经济增长 直接税 间接税
[期刊] 财经问题研究
[作者]
白景明
在我国经济增长率和税收增长率双双下降同时,产业结构调整步伐却在加速。2013年我国第三产业占GDP比重首超第二产业,2014年该比重达到了48%。显然,深入分析经济增长和产业结构调整与税收增长之间的关系十分必要。本文从学理角度对税收增长与经济增长的同向非固定系数性对应关系进行了分析,从结构角度对产业结构调整与税收增长的关系进行了深入探讨,并在此基础上提出协调三者关系的对策思路。
关键词:
经济增长 产业结构调整 税收增长
[期刊] 世界经济
[作者]
李学文 卢新海 张蔚文
本文在官员动机多样化的假设与官员集团集体行动逻辑分析的基础上,融合已有学者的研究成果,提出了一个包容性更强的"中国转轨经济高速增长"的解释框架,讨论中央-地方制度规则变化下地方政府行为与经济增长的逻辑关系。本文认为,由于地方政府的权力没有受到有效约束,针对自上而下的制度变化,地方政府总会做出最有利于地方利益的行为反应。而广泛存在于地方政府活动中的"预算外收入",成为地方政府集体行动的激励基础。无论是分税制前以"经营企业"为特征的地方保护主义经济增长模式,还是分税制后以"经营土地"为特征的土地发展主义经济增长模式,都产生于地方政府追求预算外收入的过程之中。尽管这种由地方政府主导的经济增长模式取得...
[期刊] 经济科学
[作者]
刘勇 滕越 邹薇
本文在内生化劳动供给决策的内生经济增长模型中引入消费者初始资本和内在能力双重异质性,构建了关于税收、经济增长和收入不平等的总量一般均衡模型。研究发现,税收通过改变总量有效劳动供给和生产性公共支出规模影响经济增长;通过直接机制、能力权重机制和转移支付机制三种方式改变初始资本和内在能力的实际回报,进而影响收入不平等。基于我国宏观经济数据校准模型的数值模拟表明,我国消费税、劳动收入税和资本收入税的经济增长效应分别为正、负、负;收入不平等效应分别为正、负、负;是否存在促进经济增长并缩小收入不平等的税率区间取决于公
[期刊] 经济研究
[作者]
何其春
企业家(通过金融中介)从家庭借贷来支撑创新。二者在企业家的努力不为外人所见的情形下双方签订信用合同分享创新带来的垄断利润(即蛋糕)。两个有代表性经济人(企业家和家庭)的存在允许人们在内生经济增长模型里研究收入不平等。本文研究发现,企业家分配份额的增加一开始会提升增长速度,但是过了一定值后会拉低增长速度;而该份额的增加一直拉大企业家和工人间的收入差距。所以降低企业家获得的蛋糕的份额的分配改革可缩小收入差距。提高企业家来自创新的收入的税率将降低他们的努力程度,从而降低增长速度,但是该税率的提高有助于降低收入不平等程度。存款收入的税率提高尽管不会改变企业家的努力程度,但是也会降低经济增长速度,而且不...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