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3612)
2023(5627)
2022(4662)
2021(4585)
2020(3781)
2019(9107)
2018(8584)
2017(16275)
2016(8669)
2015(9935)
2014(9499)
2013(9694)
2012(9260)
2011(8758)
2010(8374)
2009(7887)
2008(7566)
2007(6415)
2006(5649)
2005(5325)
作者
(23428)
(19484)
(19416)
(18827)
(12538)
(9299)
(8772)
(7759)
(7516)
(6853)
(6827)
(6443)
(6394)
(6378)
(6169)
(6152)
(5863)
(5673)
(5612)
(5144)
(4983)
(4721)
(4609)
(4459)
(4440)
(4384)
(4322)
(3953)
(3852)
(3846)
学科
(41910)
经济(41874)
管理(22163)
方法(20261)
数学(19144)
数学方法(19095)
(17681)
(15599)
贸易(15591)
(15450)
中国(14872)
(13170)
(13115)
企业(13115)
(11650)
(8944)
(8658)
出口(8649)
出口贸易(8649)
(7158)
(6847)
金融(6847)
(6815)
(6663)
银行(6653)
财政(6592)
(6556)
国家(6379)
关系(6311)
业经(6085)
机构
大学(128459)
学院(122921)
(68319)
经济(67536)
研究(50117)
管理(45501)
中国(41280)
理学(38981)
理学院(38585)
管理学(38297)
管理学院(38064)
(31487)
(27357)
科学(25398)
财经(24949)
经济学(24799)
(24788)
(23295)
经济学院(22564)
研究所(22416)
中心(21478)
财经大学(19040)
北京(18093)
(17589)
(16953)
(15441)
科学院(15211)
研究中心(14663)
(14517)
金融(14329)
基金
项目(80871)
科学(65114)
基金(64288)
研究(59012)
(56481)
国家(56169)
科学基金(47491)
社会(42429)
社会科(40616)
社会科学(40609)
基金项目(32278)
资助(28009)
自然(27996)
自然科(27434)
自然科学(27427)
自然科学基金(27015)
教育(25840)
(25344)
(23121)
(21053)
中国(20720)
国家社会(20295)
编号(20209)
教育部(18564)
重点(18320)
成果(17113)
(17080)
人文(16864)
社科(16459)
(16256)
期刊
(67954)
经济(67954)
研究(44283)
中国(24027)
(23685)
学报(17639)
科学(17319)
管理(16915)
(15794)
金融(15794)
(14923)
大学(14007)
经济研究(13796)
财经(13706)
(13190)
学学(13150)
(11950)
国际(11820)
世界(10525)
农业(10350)
问题(10065)
技术(8108)
教育(7229)
业经(6954)
(6879)
统计(6571)
技术经济(6226)
(5845)
贸易(5845)
理论(5490)
共检索到193564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经济经纬  [作者] 刘方  史倩倩  
1978年以来中国宏观经济增长强劲且波动剧烈,中国经济波动存在明显的繁荣—衰退周期。政府的凯恩斯主义宏观调控政策使得政府支出在中国繁荣—衰退周期中扮演重要角色。笔者尝试在动态随机一般均衡模型的框架下,引入政府支出的外部性、政府支出对通胀的逆向调整及政府支出的货币融资渠道,来解释中国宏观经济波动中的繁荣—衰退周期。研究表明:(1)政府支出波动是中国繁荣—衰退周期的重要诱因;(2)政府支出的外部性是中国繁荣—衰退周期形成的关键机制;(3)政府支出的货币融资渠道及对通胀的逆向调整有助于解释中国通胀波动的顺周期性
[期刊] 经济经纬  [作者] 刘方  史倩倩  
1978年以来中国宏观经济增长强劲且波动剧烈,中国经济波动存在明显的繁荣—衰退周期。政府的凯恩斯主义宏观调控政策使得政府支出在中国繁荣—衰退周期中扮演重要角色。笔者尝试在动态随机一般均衡模型的框架下,引入政府支出的外部性、政府支出对通胀的逆向调整及政府支出的货币融资渠道,来解释中国宏观经济波动中的繁荣—衰退周期。研究表明:(1)政府支出波动是中国繁荣—衰退周期的重要诱因;(2)政府支出的外部性是中国繁荣—衰退周期形成的关键机制;(3)政府支出的货币融资渠道及对通胀的逆向调整有助于解释中国通胀波动的顺周期性及滞后性。
[期刊] 财经研究  [作者] 戴国强  
自从凯恩斯的《就业、利息和货币通论》发表以来,半个多世纪中,经济学界几乎一致认为凯思斯是通货膨胀政策的倡导者,并将60年代后期资本主义世界出现的滞胀局面归咎于凯恩斯的通货膨胀理论。
[期刊] 国际金融研究  [作者] 黄海洲  
[期刊] 经济研究  [作者] 张兵  李翠莲  
本文探讨了"金砖国家"通货膨胀周期的协动性及其影响因素。通过研究认为,"金砖国家"通货膨胀周期波动存在较强的协动性。SPSS因子分析和聚类分析的结果表明,"金砖国家"通货膨胀周期协动性的出现在很大程度上是源自世界通货膨胀波动的冲击和发展中大国因素的综合作用。"金砖国家"通货膨胀周期可以分为"大起大落"型和比较稳定型。中国通货膨胀周期波动虽介于这两者之间,但更具有"大起大落"的倾向。本文的研究结论从一个侧面反映了"金砖国家"合作机制的形成原因及其在未来加强经济合作和政策协调的必要性,同时也为当前中国治理通货膨胀政策的制定提供一定的借鉴和参考。
[期刊] 价格月刊  [作者] 李润亮  
我国通货膨胀的周期性成因分析国家信息中心预测部邮编:540001李润亮我国自经济休制改革以来,经历了三次比较严重的通货膨胀.第一次是发生在1985年.当年的社会商品零售物价指数为8.8%;第二次是发生在1988~1989年,1988年的社会商品零售物...
[期刊] 广东商学院学报  [作者] 朱富强  
目前国内爆发的通货膨胀是社会经济无序发展的必然结果:一者,无序发展是粗放性的,这导致资源价格的不断上升;二者,无序发展导致社会收入分配两极化,从而人为压低了必需品的价格。如果不解决社会体制内在的缺陷,中国社会的通货膨胀问题必然会周期性地复发。
[期刊] 国际经济评论  [作者] 贺力平  马伟  
委内瑞拉经济形势近年来快速恶化,在2016年陷入超级通胀和深度衰退。流行看法是委内瑞拉遭受到"荷兰病"困扰,并受到"异常贸易"的不利冲击。本文的对比分析表明,"荷兰病"理论至多可解释委内瑞拉的经济下行,但无法说明其深度衰退和超级通胀。中美两国与委内瑞拉双边贸易的对比分析也表明,导致委内瑞拉对外贸易出现不利变化的主要因素除了国际油价的下跌外还有其国内经济问题。本文认为,委内瑞拉当前经济问题的根源在于经济政策的偏差,尤其是长期以来追求财政支出扩张和外汇管制。外汇管制导致市场汇率与官方汇率的分离,并在一定条件下
[期刊] 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石振宇  
本文在传统新凯恩斯三方程模型的基础上引入金融周期方程,尝试在一个统一的模型框架下探讨金融周期、通货膨胀与货币政策的内生时变动态关系。研究发现,金融危机时期和非危机时期金融周期与通货膨胀间的相互时变联动存在显著差异,金融周期波动对通货膨胀变动具有较好的预测能力,且基本不受危机影响;货币增速剪刀差可能通过市场流动性对货币政策调控金融周期与通货膨胀的力度起到抵消或放大作用,且具有顺周期特征,因此,货币政策当局可考虑引入逆周期调节的宏观审慎政策对金融周期、通货膨胀以及货币增速剪刀差的顺周期局限进行调控。
[期刊] 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  [作者] 陈磊  李颖  邵明振  
我国经济增长在2010年1季度创造新一轮经济周期的高点后转入下降阶段,2010年3季度至2011年1季度的经济增速均保持在9.7%左右,出现少有的平稳较快增长态势。但与此同时,物价仍处于本轮上升周期中,CPI上涨率从2010年3季度的2.9%攀升至2011年1季度的5%,通货膨胀压力继续增强,货币政策调控不断趋紧,抑制通货膨胀成为2011年宏观调控的首要任务。此外,全球经济复苏进程出现波折,各种不确定因素加大。在这些
[期刊] 经济研究  [作者] 张凌翔  张晓峒  
本文运用MRSTAR模型研究我国通货膨胀率的周期阶段划分、通胀率周期波动的非线性和非对称性动态特征,通胀率不同阶段相互转移的路径及其内在机理。实证研究表明,我国通货膨胀率波动可以划分为通货紧缩、通缩恢复、温和通胀以及严重通胀四个阶段,通胀率波动不同阶段的划分不仅依赖于通胀率的水平,也依赖于通胀率的增加量;在一个波动周期内,通胀率不同阶段的典型转移路径为:通货紧缩→温和通胀→严重通胀→温和通胀→通货紧缩;我国通货紧缩与温和通胀持续时间较长,而严重通胀持续时间很短;冲击对通胀率系统不具有持久性影响,正向冲击与负向冲击的影响具有非对称特征。
[期刊] 统计研究  [作者] 李成  王彬  马文涛  
近年来国际石油价格大幅波动,不可避免地给各国经济带来冲击和影响。本文利用小波变换频带分析方法,结合VAR和多元GARCH-BEKK模型,考察了不同经济周期下中美两国通货膨胀与国际油价间的溢出关系。结果表明,国际油价只在短周期里对中国通货膨胀有显著的单向均值溢出效应,而二者之间不存在任何方向的波动溢出效应;美国通货膨胀与国际油价则在多数周期下具有显著的均值与波动溢出效应。本文认为尽管当前中国通货膨胀与国际油价的关系并不显著,但随着石油消费对进口依赖的不断提高,能源安全问题将成为未来中国需要应对的挑战,因此相关部门应及早采取有效措施,加快完善国内石油市场化建设,增强能源意识,提高能源利用效率,以应对未来石油冲击对经济的影响。
[期刊] 亚太经济  [作者] 张成思  
本文对1978-2008年间中国的通货膨胀动态路径进行周期性划分,阐明了各个周期内通货膨胀的成因与特点,并对2008年以后中国宏观政策的取向进行评述,提出在新形势下我国宏观政策调控的策略,应该从偏重于"抑制通胀"转变为"抑制通胀与防止衰退"并重,在通货膨胀与经济增长的权重搭配上,重新探索政策调控的最优组合点,增强宏观调控的灵活性与预见性。
[期刊] 投资研究  [作者] 沙文兵  钱圆圆  程孝强  
首先运用时变状态参数模型构建中国金融状况指数(FCI),用来表征中国金融市场的周期性波动;接着运用马尔科夫区制转移模型识别金融周期的区制特征;最后讨论动态FCI与通货膨胀率的关系。研究表明:文章测算的FCI能够较好地反映中国金融市场的周期性波动;中国金融市场在适度扩张、扩张和紧缩的区制状态下周期性波动;FCI能够有效地预测通货膨胀。构建FCI可为央行健全货币政策和宏观审慎政策双支柱调控框架提供理论依据。
[期刊] 南方经济  [作者] 周建  王丽婧  
无论是从有关中国宏观经济周期性文献,或者还是从有关中国通货膨胀文献来看,它们均普遍忽略了中国通货膨胀的内在周期与外在水平波动的分析。为此,文章首先从内部时域和频域视角,通过"谷-谷"划分法和谱分析方法对1990年到2016年的CPI进行了周期划分和波动成分分解;随后从外部视角通过对驱动通货膨胀水平波动的系统因素,进行因子提取,采用FAVAR方法研究了价格变动的影响机制。主要发现:(1)中国以CPI为度量标准的通货膨胀在1990年1月到2016年12月完整经历了6轮周期。在有些轮次周期中,上升跨越度和下降跨越度有明显的不对称性。(2)内在成分中,食品项的主周期长度和次周期长度均与CPI指数保持高度一致,食品对CPI总指数的影响相对较大,长期保持同向变动。(3)外在机制中,外部冲击因素因子、通货膨胀自身惯性和预期对中国通货膨胀变动具有较为重要的驱动贡献。中国通货膨胀不仅是货币现象,而且也是外部冲击、自身惯性与预期波动的重要驱动结果。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