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6654)
2023(9869)
2022(8149)
2021(7630)
2020(6314)
2019(14320)
2018(13724)
2017(26136)
2016(13707)
2015(15289)
2014(15149)
2013(15280)
2012(14688)
2011(13707)
2010(13607)
2009(12691)
2008(12264)
2007(10796)
2006(9752)
2005(9123)
作者
(40084)
(33604)
(33205)
(32163)
(21646)
(16098)
(15125)
(13165)
(12770)
(11920)
(11903)
(10972)
(10923)
(10872)
(10794)
(10372)
(9929)
(9660)
(9553)
(9167)
(8481)
(8135)
(8053)
(7730)
(7640)
(7494)
(7357)
(6765)
(6758)
(6660)
学科
(83232)
经济(83162)
管理(37584)
(31794)
方法(30435)
数学(27744)
数学方法(27599)
(24314)
企业(24314)
中国(22067)
地方(17941)
(17802)
贸易(17795)
(17432)
(17212)
(15152)
(14562)
(13836)
业经(13245)
地方经济(12747)
(12526)
(11761)
金融(11761)
(10837)
银行(10824)
环境(10695)
(10586)
农业(10121)
(9733)
关系(9207)
机构
大学(211439)
学院(206711)
(108825)
经济(107245)
研究(81745)
管理(75274)
理学(64589)
理学院(63816)
管理学(63089)
中国(62688)
管理学院(62666)
(48616)
科学(44499)
(44338)
(41220)
财经(38702)
经济学(37890)
研究所(37310)
(35598)
中心(34749)
经济学院(34054)
(31000)
财经大学(29108)
(28841)
北京(28527)
(28489)
业大(25892)
(25094)
科学院(25086)
师范(24888)
基金
项目(134432)
科学(107825)
基金(103662)
研究(96682)
(91169)
国家(90558)
科学基金(76865)
社会(68445)
社会科(65322)
社会科学(65307)
基金项目(53003)
(46729)
自然(46475)
自然科(45492)
自然科学(45479)
自然科学基金(44742)
资助(43458)
教育(42513)
(40690)
编号(33867)
(32558)
国家社会(31350)
重点(30584)
(29956)
中国(28902)
教育部(28490)
成果(28305)
(27189)
人文(26884)
(26629)
期刊
(120094)
经济(120094)
研究(70920)
中国(39701)
(36897)
学报(31628)
科学(30221)
管理(29231)
(28217)
大学(24501)
学学(23351)
经济研究(22612)
财经(21468)
(21358)
金融(21358)
农业(19253)
(18757)
(17165)
问题(16529)
国际(15221)
技术(15215)
世界(14734)
业经(14095)
教育(13354)
技术经济(11933)
统计(11436)
(11040)
(9736)
经济问题(9688)
经济管理(8892)
共检索到322407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金融研究  [作者] 吕朝凤  黄梅波  陈燕鸿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经济周期表现出某些类似于国际经济的特征:居民消费、产出与TB/GDP之间呈明显的逆向协动性;同时,也表现出某些不同于发达国家和新兴发展中国家的特征:居民消费波动的幅度大于产出波动,就业波动较为平滑。本文试图从开放经济的角度解释我国经济周期的特征事实。又鉴于我国政府在宏观经济调控中的重要影响,为此建立了一个考虑了外生的政府支出冲击与代表流动性冲击的偏好冲击的小国开放经济三部门RBC模型来给予解释,并考察了这些机制对经济周期的影响。本文发现:上述机制对宏观经济变量波动有重要的影响;这个模型能够解释92%以上的中国经济波动特征;该模型可以合理预测各变量与TB/GDF之间的逆向协动性,...
[期刊] 浙江金融  [作者] 欧阳瑞  
自1825年英国爆发世界上第一次经济危机以来,繁荣与萧条交替的经济运行过程引起了众人的注目。19世纪至今,对于经济波动的成因的研究从未停止过。各种理论流派或从经济体系内部,或从经济体系外
[期刊] 财经问题研究  [作者] 齐鹰飞  王宪勇  
本文基于一个较为一般的动态一般均衡框架,从理论上探讨了技术冲击的长期影响。以此为基础,我们使用SVAR方法识别出导致中国经济周期波动的技术冲击,并且估计了它们对产出和通胀的动态影响,以及对二者波动的贡献率。结果发现,技术冲击虽然是中国经济周期波动的主要成因,但其贡献要远小于现有的其他实证结果。
[期刊] 财贸经济  [作者] 邹甘娜  孙睿  
预期是导致宏观经济波动的重要因素,同样的冲击,如果能让各类经济主体在冲击来临之前形成预期,那么冲击对经济的作用效果与各类经济主体没有预期相比可能会截然不同。为了更好地理解可预期的外生冲击对中国经济周期的影响,本文使用Search-Matching模型作为分析框架。相比于传统的DSGE模型,Search-Matching模型考虑了劳动市场摩擦的存在,而这恰好和我国实体经济的就业市场高度吻合。同时,为了能够更加准确地估计模型中的结构参数,本文基于1991—2017年的中国季度宏观经济数据对模型进行了贝叶斯估计,得到了比使用既有文献进行校准拟合度更高的模拟结果。通过脉冲响应分析,我们发现,可预期资本税冲击能够在长期明显缓解税收增加对实体经济的负面影响,同时,可预期资本税冲击也可以在短期缓解资本税增加对实体经济的负面影响。上述结果表明,如果中央政府能够事先促进政策预期形成,并最终实施政策,就能够很好地缓解税收冲击对于经济产生的负面作用。
[期刊] 现代财经(天津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祝梓翔  邓翔  
趋势冲击是指对于技术增长率的冲击,即技术增长率服从一个随机过程。趋势冲击在新兴市场国家经济周期波动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由于中国的经济波动特征更为接近新兴市场,因此趋势冲击可能是驱动中国周期波动的重要因素。本文首先构建了一个包含趋势性冲击和暂时性冲击的开放经济RBC模型,模型较好地拟合了中国的大部分经济波动特征;包含政府消费和趋势性冲击的开放经济模型则出现了过度拟合,拟合结果较差。这可能是因为两种冲击存在"叠加效应"。
[期刊] 中国工业经济  [作者] 邓红亮  陈乐一  
中国劳动力市场正处于转型期,由劳动力市场因素引起的宏观经济波动日益凸显,对新时期劳动生产率冲击和工资粘性影响经济周期波动问题的研究能够为中国减轻劳动生产率冲击和促进经济持续健康发展提供学理支撑。本文通过在新凯恩斯DSGE模型中引入劳动生产率冲击与工资交错议价过程,对劳动生产率冲击和工资粘性影响中国经济周期波动的作用特征、传导机制及其模拟效果进行了深入分析。研究发现:(1)中国劳动力市场存在明显的工资粘性现象和市场分离作用,且该作用主要来源于劳动生产率冲击;(2)劳动生产率冲击可以解释约15%的产出波动和50%以上的劳动力市场波动;(3)工资粘性条件下劳动生产率冲击对产出和就业的影响更大,对工资的影响更温和,工资粘性和劳动生产率冲击的同时存在能够加强外生冲击对宏观经济的影响;(4)市场中工资粘性程度越高,社会福利损失越大,而由劳动生产率冲击带来的间接福利损失远高于其带来的直接福利损失。本文从劳动力市场角度解释了中国经济周期波动现象,为设计相关的宏观经济稳定政策提供了重要的参考依据。
[期刊] 经济研究  [作者] 陈晓光  张宇麟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周期表现出某些既不同于发达国家,也不同于发展中国家和新兴市场国家的特征:一方面我国居民消费波动的幅度大于产出波动;另一方面,我国的就业波动较为平滑而投资和资本波动过大。本文试图从信贷约束的角度解释我国经济周期的特征事实。为此,本文建立了一个RBC模型。通过引入异质性消费者和异质性厂商以及部分消费者和部分厂商在金融市场上所面临的信贷约束,该模型考察了信贷约束这一传导机制对我国经济周期的影响。另外,鉴于我国政府在宏观经济调控中的重要影响力,模型还引入了政府消费,以反映政府支出对消费者和厂商的外生冲击。通过比较分析模型的多个模拟结果,本文发现:信贷约束是解释中国经济波动特征的一个...
[期刊] 财政研究  [作者] 刘桑  张鸿武  王珂英  
基于1992~2012年季度GDP数据,论文使用包含非对称性冲击且设定趋势成分、周期成分的冲击间存在相关性的未察成分模型,对中国实际产出的波动进行了分析。研究表明论文采用的模型很好地刻画了经济运行的典型特征;实际产出的周期性波动存在明显的非对称性;实际产出的周期性波动来源于趋势成分冲击和周期成分冲击的共同作用;结合经济在不同状态的持续时间、转换概率及潜在经济增长率来看,经济增长具备可持续性。
[期刊] 金融研究  [作者] 黄桂田  赵留彦  
本文研究两类基本宏观冲击——供给冲击和需求冲击——对产出和通货膨胀的动态效应,并据此分析经济周期波动。我国的经验证据表明:第一,供给冲击会引起产出增长与当期通货膨胀负相关,而需求冲击会引起产出增长与当期通货膨胀正相关。第二,需求冲击下产出缺口和通货膨胀正相关——这与菲利普斯曲线一致,不过供给冲击下产出缺口与通货膨胀间关系并不明显。第三,供给冲击对产出增长的影响力度相对更强,而需求冲击对通货膨胀的影响力度则更强。这解释了经验中经常观测到通货膨胀顺周期特征。这一结果意味着通过总需求管理政策容易调控通货膨胀,却难以调控经济增长速度。因此,政府和货币当局应慎用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刺激经济增长,谨防其通货...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杜婷  
经济周期波动的货币解释在现代经济周期理论的发展中占据着重要的地位,文章在中国经济周期波动的框架下研究货币政策的冲击效应,其结果表明:实际货币指标周期表现较为一致,而名义货币指标周期变化较大,从波动性来看,货币冲击波动强于实体经济,货币指标标准差大约是实际GDP的1.2-1.5倍,Granger因果检验显示,存款余额、贷款余额对实际GDP的波动具有显著影响;我国货币政策具有反周期操作的特征;M1的正向冲击和反向冲击的作用力度存在一定程度的非对称性,表明收缩性货币政策的作用更大。
[期刊] 经济研究  [作者] 刘金全  张鹤  
在非确定性的经济环境当中 ,我们利用经济增长率的绝对离差、条件标准差和在险增长水平等三种方法度量了经济增长风险和条件波动性 ,然后利用冲击反应函数度量了经济增长水平对于经济增长风险的动态反应 ,并检验了增长水平与波动性之间的影响关系。检验结果表明 ,经济风险性和波动性与经济增长水平之间存在显著正相关关系 ,由此可以推断经济周期波动性对于经济增长水平存在“溢出效应” ,较高的经济波动性带来了经济增长水平的“风险奖励” ;同时 ,从经济风险的传导过程中可以判断 ,非确定性因素和突发事件尚未对我国经济增长的趋势水平形成显著干预 ,我国经济增长过程抵御外部冲击的能力已经得到显著提高。
[期刊] 上海经济研究  [作者] 周炼石  
本文以真实经济周期理论和熊彼特创新周期理论等为依据,认为改革以来中国经济经历了以技术冲击和创新为基础的4个10年左右中周期,两个建筑周期。正是技术冲击和产业结构优化升级成为中国持续高速增长的主导因素。但是领先部门更替脱节导致经济波动,以及外在因素扩大波动幅度。只要加强宏观政策调节,中国经济稳定增长存在巨大空间。
[期刊] 经济学动态  [作者] 郎丽华  张连城  
2010年,中国经济和世界主要国家的经济均呈现了强劲增长的势头,步入经济扩张期;但是进入2011年以来,随着欧洲部分国家债务危机的蔓延以及美国经济的回调,世界经济呈现复苏乏力态势,中国经济增长速度也开始出现了回落。2012年以来,我国经济下行压力进一步加大,第一季度GDP增长率回落到8.1%,第二季度进一步下降到7.6%。我国经济为什么会出现二次回落?未来几年中国的经济将呈现怎样的走势?政府应该做出怎样的政策选择?这是当前人们普遍关心的问题。本文将通过分析影响中国本轮经济周期波长的政策因素,探讨中国未来几年的宏观经济走势以及政府的政策取向。
[期刊] 上海经济研究  [作者] 庞东  杨灿  
经济制度变革成为中国宏观经济经历的影响最深远的整体性、持久性的外生冲击之一,制度变动的冲击对我国经济周期的变动特征产生了深刻的影响。本文运用经济计量方法对制度冲击改变我国经济周期特征进行了检验,并通过市场化程度、非国有化水平和开放度三个制度冲击变量检验了其与我国经济周期波动的相关性,其结论证明在我国受政治背景的影响而出台的重大的经济制度改革对经济的发展影响巨大而深远,制度变动冲击对经济的周期变动的方向及程度起到了较大的决定作用。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