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5873)
- 2023(8583)
- 2022(7284)
- 2021(6599)
- 2020(5813)
- 2019(13411)
- 2018(13064)
- 2017(25756)
- 2016(14188)
- 2015(16157)
- 2014(16282)
- 2013(16220)
- 2012(15338)
- 2011(13699)
- 2010(13904)
- 2009(12834)
- 2008(12835)
- 2007(11992)
- 2006(10206)
- 2005(9265)
- 学科
- 济(62954)
- 经济(62893)
- 管理(42511)
- 业(42105)
- 企(32194)
- 企业(32194)
- 方法(32110)
- 数学(29093)
- 数学方法(28897)
- 农(18348)
- 财(17935)
- 中国(17803)
- 贸(16975)
- 贸易(16974)
- 易(16652)
- 技术(14747)
- 出(13654)
- 农业(12639)
- 学(11729)
- 业经(11566)
- 地方(11077)
- 制(10172)
- 务(8955)
- 财务(8930)
- 财务管理(8897)
- 口(8777)
- 出口(8753)
- 出口贸易(8753)
- 环境(8526)
- 融(8383)
- 机构
- 大学(211535)
- 学院(210006)
- 济(94072)
- 经济(92335)
- 管理(81537)
- 理学(70730)
- 理学院(70006)
- 研究(69998)
- 管理学(68969)
- 管理学院(68563)
- 中国(51903)
- 京(43721)
- 财(42696)
- 科学(42197)
- 农(36798)
- 所(36012)
- 财经(34318)
- 中心(32837)
- 研究所(32716)
- 业大(31899)
- 江(31648)
- 经(31356)
- 经济学(31162)
- 农业(29219)
- 经济学院(28699)
- 北京(27197)
- 范(25938)
- 师范(25671)
- 财经大学(25515)
- 院(24525)
- 基金
- 项目(140191)
- 科学(110398)
- 基金(102943)
- 研究(101736)
- 家(89654)
- 国家(88969)
- 科学基金(75757)
- 社会(66275)
- 社会科(63070)
- 社会科学(63049)
- 基金项目(54374)
- 省(54197)
- 自然(47793)
- 教育(47021)
- 自然科(46756)
- 自然科学(46742)
- 自然科学基金(45913)
- 划(45661)
- 资助(42581)
- 编号(40460)
- 部(32598)
- 成果(32496)
- 重点(31500)
- 发(29985)
- 创(29618)
- 国家社会(28265)
- 教育部(28074)
- 创新(27826)
- 课题(27425)
- 科研(27207)
共检索到305997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经济科学
[作者]
王文甫
本文把政府支出引进效用函数之中,建立一新古典增长模型来研究政府支出、技术进步对就业的影响,发现:政府支出、技术进步对劳动就业的效应主要与消费者风险规避系数有关;中国的政府支出增加促进就业,技术进步抑制就业。同时利用中国的1978-2004年政府支出、技术水平以及就业的相关数据进行计量分析,发现:就业量与政府支出、生产技术存在长期协整关系;政府支出对就业的短期效应大于长期效应。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王文甫
文章在匹配模型中,分别引进政府的教育支出和公共投资支出,讨论了它们对就业影响的两种情形。一是只考虑教育支出的情形,建立模型分析发现:政府的教育支出与就业之间是个倒"U"形的关系;二是考虑教育支出和公共投资支出的情形,由模型分析得出结论是:政府的教育支出占政府总支出的比例与就业之间也有一个倒"U"形的关系。
[期刊] 经济问题
[作者]
刘国晖 张如庆 陈清萍
技术进步对劳动就业的影响历来备受争议。利用超越对数生产函数对中国1978-2014年的数据加以检验后发现,中国的技术进步呈现为希克斯资本偏向型,并且资本偏向型技术进步能够促进中国劳动就业总量的扩大,其根本原因在于资本偏向型技术进步有利于加速资本积累。但是,在短期,资本偏向型技术进步仍然不利于低技能劳动就业,为此,宏观经济政策应该以促进劳动就业为核心,积极发挥已有劳动密集型产业的就业"稳定器"功能,在此基础上有序推进技术进步和产业升级。
关键词:
有偏技术进步 资本积累 劳动就业
[期刊] 工业技术经济
[作者]
刘徐方
本文将外商直接投资和政府支出结合起来,主要通过建立时变参数模型,利用我国2000~2014年的数据,对比分析外商直接投资、政府支出对我国技术进步的影响。根据分析结果提出对策建议,加快我国技术进步的速度必须依靠政府的力量,增加教育投入,调整政府科技投入结构和加强对科技资金的管理以及提高利用外商直接投资的质量。
[期刊] 价格理论与实践
[作者]
丁建勋 仪姗
经过改革开放四十年的发展,我国经济已成为全球第二大经济体,但劳动收入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仍不高,劳动收入份额相对较低。本文基于我国要素替代弹性的推测,资本体现式技术进步应是要素市场扭曲影响劳动收入份额的中介变量。基于中介效应模型的分析发现,资本体现式技术进步在要素市场扭曲和劳动收入份额间起完全中介效应。在要素替代弹性大于1的情况下,压低利率/工资率比率,可以促进与资本相融合的技术进步,即资本体现式技术进步,进而降低劳动收入份额。
[期刊] 经济问题
[作者]
耿宇宁 刘婧
基于我国13个粮食主产省份的面板数据,运用面板数据线性回归模型和面板门槛模型实证分析劳动力转移与技术进步对粮食产量的影响。研究发现:劳动力转移显著负向影响粮食产量,技术进步显著正向影响粮食产量,农机技术与生化技术存在相互替代关系,验证了诱致性技术创新理论在我国的适用性;劳动力转移、农机技术与生化技术对粮食产量的影响呈现出明显时间门槛效应。其中,劳动力转移对粮食产量的负向冲击力度逐渐减弱,农机技术与生化技术对粮食产量的正向影响程度逐渐提高;我国粮食生产技术总体沿着劳动节约型技术与土地节约型技术并重发展的路径演进,但在人多地少的资源禀赋约束条件下,粮食生产主要依赖生化技术,辅助依赖农机技术。
关键词:
劳动力转移 农机技术 生化技术 粮食产量
[期刊] 当代财经
[作者]
杨飞 孙文远 余泳泽
信息技术和机器人的大规模应用以及全球价值链深度参与对我国技能劳动就业产生了重要影响,为此,从全球价值链视角研究资本偏向性技术进步和全球价值链地位对我国技能劳动就业变动的影响。通过构建基于生产任务的全球价值链模型和利用世界投入产出数据库(WIOD)的研究表明,参与全球价值链显著提升了高、中、低技能劳动就业,其中,高技能劳动就业增加最快。相比高技术产品和服务品,传统制造品全球价值链对高技能劳动的需求增加更快。进一步对技能劳动就业影响因素进行的分解表明,高技能劳动就业增加的主要因素依次是全球价值链地位提升、全球总需求增加和资本偏向性技术进步。中、低技能劳动就业主要源于全球总需求增加和全球价值链地位提升,资本偏向性技术进步降低了中、低技能劳动就业。
[期刊] 中国科技论坛
[作者]
陈东强
科技进步与劳动就业问题陈东强广西大学社会科学部失业和就业难是一个世界性的问题,无论是发展中国家还是发达国家,这个问题都让政府决策者感到棘手。本文暂撇开人们常规的思路,着手从科技发展与就业之间的关系进行研究,从而提出两个新的概念,即全质性科技创新与非全...
[期刊] 华东经济管理
[作者]
邵文国
科技进步与劳动就业的关系邵文国科学技术进步必将大大提高劳动生产率,它已为近代三次技术革命的实践所证实。以蒸汽机的广泛使用为主要标志的第一次技术革命,以电的广泛使用为主要标志的第二次技术革命和以电子计算机在生产中应用为主要标志的第三次技术革命都对社会生...
[期刊] 商业时代
[作者]
刘汗青
本文通过对1998-2011年社会保障支出等相关因素对劳动力就业的影响进行分析,发现社会保障支出对劳动力就业具有正效应并且从东部向西部递减。从其他考察变量来看,东部地区的职工工资水平与劳动力就业具有负相关性;东、中部地区失业保险参保人数与促进劳动力就业间存在联动机制;中、西部地区的劳动争议案件数与就业具有显著正相关性。在此基础上,本文提出以下对策:继续推行积极就业政策,进一步健全劳动力就业传导机制,改善劳动力就业环境与就业质量。
关键词:
社会保障支出 劳动力就业 面板数据
[期刊] 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学报
[作者]
蔡碧良 韩峰 曹十芙
中国的省际劳动就业存在显著的空间溢出效应和空间依赖性,而且邻近省域就业的溢出效应和空间依赖性对本省具有正向影响,但各地区经济结构的不断趋同使得空间溢出效应远小于空间依赖性。在影响省域劳动就业的因素中,技术进步、市场化水平和政府财政支出有显著影响,工资水平、工业化和人均可支配收入的影响并不是很显著,人口城镇化水平由于中国经济、社会发展中的特殊性对就业的影响较小。
[期刊] 统计研究
[作者]
黄赜琳
The paper researches the causes of economic fluctuation of China by constructing RBC model.Firstly,technical shock can explain the main part of economic fluctuation of China.Secondly,although technical innovation causes economic growth in many aspects,it has small effects to increase employment.So they result in the problem of unemployment coexisting with economic growth.
关键词:
技术冲击 可分劳动 RBC模型 经济波动
[期刊] 财贸研究
[作者]
王燕 陈欢
以技术进步偏向影响要素收入份额为主线,在原有厂商理论基础上考虑政府税收因素,将劳动收入份额的变化率分解为乘数效应、资本深化速度、资本偏向型技术进步和税收的变化率,并选取1990—2011年数据进行实证分析,结果发现:资本深化对劳动收入份额具有正向拉动作用,但乘数效应减弱了这一作用;技术进步的资本偏向和生产税率的提高,对中国劳动收入份额产生负向作用。其中,资本偏向型技术进步是劳动收入份额下降的最主要原因。
[期刊] 经济问题
[作者]
王云珠 黄桦
在对山西与全国及部分地区的劳动就业情况进行比较分析的基础上,认为山西劳动就业存在劳动力总体素质低、劳动力供求矛盾突出、就业结构与产业结构及城镇化水平有偏差等问题。在新时期,山西要进一步完善就业政策体系,加快结构调整步伐,从单一产业就业向三产并举就业转变,努力扩大就业容量;积极创优环境,以创业带动就业;统筹城乡公共服务,创造平等就业机会;构建和谐劳动关系,提高就业质量,努力实现就业促进工作的五个转变,推动社会实现充分就业。
关键词:
劳动就业 比较分析 发展策略
[期刊] 特区经济
[作者]
张安忠
构建复合式多重中介效应模型,从政府资助传导路径的视角来实证研究高校科技创新对技术进步可能产生的中介效应。结果发现:政府对高校科技创新的资助能够对我国的技术进步起到一定程度的促进作用;政府资助高校科技创新对我国技术进步的影响机制中,科技论文和企业专利既起不到独立中介作用,也起不到链式中介作用;企业研发投入是唯一发挥中介作用的中介变量,但发挥的是独立中介作用;模型中的中介效应属于完全中介效应。本文基于实证结论,从高校科技创新体制、专利制度、高校科技创新资助方式等几个方面提出改进建议。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