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11555)
2023(16884)
2022(14147)
2021(13373)
2020(11261)
2019(25646)
2018(25053)
2017(47976)
2016(25857)
2015(28936)
2014(28552)
2013(28068)
2012(25863)
2011(23300)
2010(23060)
2009(21352)
2008(21183)
2007(18501)
2006(15922)
2005(14526)
作者
(72635)
(60630)
(60403)
(57596)
(38802)
(29109)
(27526)
(23503)
(23349)
(21746)
(20759)
(20692)
(19480)
(19304)
(19282)
(18907)
(18029)
(17691)
(17610)
(17416)
(14870)
(14781)
(14721)
(13986)
(13677)
(13657)
(13554)
(13034)
(12418)
(11948)
学科
(107282)
经济(107130)
管理(80808)
(74253)
(62468)
企业(62468)
方法(52101)
数学(46787)
数学方法(46317)
(33938)
中国(29838)
(26961)
(25960)
业经(22158)
(20887)
贸易(20871)
(20724)
财务(20676)
财务管理(20629)
(20385)
(19874)
企业财务(19804)
(19178)
金融(19175)
(18950)
银行(18914)
(18189)
(18080)
农业(17111)
地方(16122)
机构
大学(369345)
学院(364206)
(159967)
经济(157153)
管理(141947)
研究(126115)
理学(122773)
理学院(121533)
管理学(119643)
管理学院(118969)
中国(99402)
(78611)
(77067)
科学(72448)
(62481)
财经(62135)
(59355)
中心(57863)
(56896)
研究所(56295)
(52514)
业大(51965)
经济学(51362)
北京(48511)
财经大学(46815)
农业(46768)
经济学院(46295)
(45733)
(43261)
师范(42718)
基金
项目(246338)
科学(196532)
基金(185429)
研究(176926)
(162834)
国家(161616)
科学基金(139165)
社会(117207)
社会科(111371)
社会科学(111345)
基金项目(96396)
(91512)
自然(90027)
自然科(88006)
自然科学(87976)
自然科学基金(86496)
教育(81733)
(79057)
资助(76897)
编号(67502)
(57284)
重点(55847)
成果(55465)
(51649)
(51261)
国家社会(50636)
教育部(49836)
(49141)
创新(48593)
科研(47974)
期刊
(167941)
经济(167941)
研究(110006)
中国(71951)
(63606)
学报(57653)
管理(54503)
科学(54074)
(52847)
大学(45027)
学学(42828)
(39335)
金融(39335)
农业(35622)
财经(32396)
教育(32255)
技术(29726)
经济研究(28581)
(27773)
业经(24092)
问题(22243)
(20314)
(19890)
世界(18187)
国际(17923)
统计(17704)
(17378)
技术经济(17219)
理论(17190)
(15951)
共检索到544596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南开管理评论  [作者] 俞鸿琳  
本文认为,影响我国公司治理机制有效性的主要环境因素为政府控制,同时分析了政府控制对治理机制有效性的影响机理。本文利用我国上市公司的数据进行实证研究,结果表明,政府干预行为影响到了董事会、股权制衡机制、薪酬激励机制等治理机制作用的发挥。本文的研究结论主要为:公司治理的完善首先需要的是政府治理的完善。只有政府治理完善,对上市公司的干预减少,董事会、股权制衡机制、经理人市场和控制权市场才会发挥其相应的作用。
[期刊] 财会通讯(学术版)  [作者] 宋绍清  张瑶  
本文选择2006年至2007年在上海和深训证券交易所上市交易的全部A股公司作为研究样本,对上市公司治理特征与内部控制信息披露之间关系进行了验证分析,从而发现影响上市公司内部控制信息披露程度的决定性因素。研究表明:上市公司设置审计委员会、统计年度、公司规模、上市地点等因素对内部控制信息披露程度有显著影响;同时还对公司内部控制信息的提供者与监管者提出了建议。
[期刊] 财会通讯  [作者] 彭启发  钟承龙  
本文利用我国沪深A股非金融类公司2011年至2013年内部控制信息强制披露政策实施后的数据,实证检验了内部控制有效性对审计质量的影响。研究发现,对于ST公司,内部控制有效性程度不会影响审计质量,但对于非ST公司,内部控制越有效,审计质量越高。
[期刊] 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陈昆玉  王跃堂  
国有控股上市公司控制权转移是否具有改善经营绩效的功能?本文以1997~2000年在A股市场发生控制权转移的153家国有控股上市公司为样本,以净资产收益率和主营业务总资产收益率扣减行业均值后,作为绩效衡量基准,选择控制权转移前2年至后3年共6年作为时间窗进行了研究分析。结果发现,在控制权转移后的3年或4年里,样本公司的经营绩效得到了改善;有偿转让型的控制权转移绩效优于无偿划拨型;部分转移型的控制权转移绩效与全部转移型无显著差异。
[期刊] 山西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周晓苏  陈沉  吴锡皓  
基于2010~2013年的A股数据,从内部控制视角实证检验了会计稳健性对投资效率的影响。研究发现,会计稳健性能够有效抑制非效率投资,且该抑制作用在高内部控制质量组更为显著;在对非效率投资的作用上,会计稳健性与内部控制质量为互补关系;在适度稳健组中,会计稳健性与内部控制质量的互补程度要高于低稳健组,而在过度稳健组中,会计稳健性与内部控制质量呈现替代关系。
[期刊] 现代管理科学  [作者] 季侃  陈艳  
当前,我国上市公司普遍存在的会计信息质量问题已成为阻碍我国证券市场发挥合理配置资源作用的一个重要因素。引起会计信息质量问题的原因很多,从理论上讲,内部控制制度的不完善是会计信息质量问题滋生的重要起因。然而在实践中,内部控制的各个因素对会计信息质量影响又如何?文章以深交所上市公司为研究对象,从COSO报告内部控制五因素出发,实证分析了它们与会计信息质量之间的关系。研究表明,并不是所有的内部控制因素对会计信息质量都有影响。只有明确内部控制与会计信息质量之间的关系,才能对症下药,从内部控制的角度发现提高会计信息
[期刊] 中国注册会计师  [作者] 李元霞  
本研究基于2008-2011年沪深两市A股上市公司的数据,考察了我国上市公司股权制衡度、内部控制有效性对企业绩效的影响,侧重于探讨内部控制有效性在股权制衡度和企业绩效之间是否存在中介效应。结果显示:股权制衡度有利于提升内部控制有效性,显著正向影响企业绩效。进一步的检验发现,股权制衡度对企业绩效的影响完全是通过内部控制有效性得以实现的,即内部控制有效性在股权制衡度对企业绩效的影响中具有完全中介效应。
[期刊] 投资研究  [作者] 罗劲博  
本文以我国沪深A股市场上2005年第1季度到2012年第4季度的上市公司为研究样本,分析央行的货币政策是否影响上市公司的代理成本?结果表明:央行较为宽松的政策增加了上市公司的两类代理成本,对东部地区公司的第一类代理成本的影响要大于西部地区公司,而对西部地区公司的第二类代理成本的影响要大于东部地区公司,并发现公司治理机制在一定范围内能够减少货币政策带来的代理成本,然而西部地区企业和国有企业的公司治理机制不能有效地降低货币政策执行所带来的代理成本,本研究为评价和理解货币政策对微观企业的影响,认识公司治理机制的新的功能和作用提供了增量经验证据,拓展了相关领域的研究。
[期刊] 财经论丛  [作者] 雷宇  
从公司信息披露的角度,研究声誉机制的有效性,以及声誉机制有效性受公司实际控制人性质的影响。研究发现,良好的声誉会带来高质量的信息披露,但是声誉机制的这种效果受到公司实际控制人性质的影响,声誉机制对于国有企业更加有效。本文的这一发现为声誉机制的效果提供了具体的经验证据,而且证明了正式制度安排(实际控制人性质)会对非正式制度(声誉机制)的运行效果产生影响。
[期刊] 江西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孙新宪  田利军  
研究内部控制对审计收费的影响不但可以了解企业内部控制规范实施的经济后果与技术问题,还可以考察06版审计准则的实施情况。研究发现,内部控制质量与审计收费存在非显著的负相关关系,事务所在打折执行风险导向审计。培养企业对内部控制的内生性需求、建立适应中国国情的内部控制体系刻不容缓。
[期刊] 财经科学  [作者] 李志斌  
研究企业市场化进程与内部控制有效性的关系,探索企业实际控制人性质对两者关系的影响,从而发现市场化程度、实际控制人性质和内部控制有效性的相互作用机理。研究表明,市场化进程对内部控制的有效性存在显著的正向影响,国有控制企业内部控制的有效性优于非国有控制企业,相对于非国有控制企业,市场化进程对国有控制企业内部控制的有效性具有更强的提升作用。
[期刊] 中央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吴翟   王文晓  
来自中国实施“沪深港通”交易制度的经验证据证实,股票市场开放影响上市公司企业内部控制有效性且影响具有差异性。笔者以中国A股市场实施“沪深港通”这一股票市场开放政策的准自然实验,基于2013—2019年间中国A股相关上市企业研究样本的有效数据,运用双重差分模型的实证方法,实证检验了股票市场开放与企业内部控制有效性之间的关联及其变化。检验结果证实:股票市场开放与上市公司企业内部控制有效性正相关。股票市场开放通过改善外部信息环境,缓解了企业外部投资者与管理层间存在的信息不对称与代理问题,进而正向提高了上市公司企业内部控制有效性;股票市场开放正向影响企业内部控制有效性的显著差异性通过进一步的异质性分析验证。本研究通过以中国实施“沪深港通”交易制度的经验证据实证检验股票市场开放与企业内部控制有效性之间的影响机理,拓宽了公司治理和证券监管方面的学术探索边界,研究结论为保障中国股票市场的健康发展提供了理论依据和实证。
[期刊] 财会月刊  [作者] 王卫星  杜冉  
自2012年起,沪、深主板上市公司普遍推行内部控制制度,但是迄今为止学术界对内部控制制度的有效性仍存在争议。为验证内部控制中介效应的存在性,运用沪市A股871家样本公司2012~2014年的财务数据,综合考察股权集中度、内部控制影响公司应计盈余管理和真实盈余管理的作用渠道和机理。结果表明:内部控制没有消除上市公司的盈余管理行为,但改变了盈余管理行为的作用方式;内部控制可以抑制会计盈余管理行为,提高公司盈余质量,但由于内部控制与股权结构的交互效应,这种抑制作用随公司股权集中度的增加而减弱;内部控制是股权集中度影响真实盈余管理行为的唯一中介路径。
[期刊] 中央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李志斌  卢闯  
内部控制是公司治理的制度基础和实施机制,金融市场化程度、股权集中度作为决定公司治理模式和机制的决定性因素对内部控制有效性有着重要影响。本文以我国上市公司为样本,运用金融市场化指数和上市公司内部控制指数等数据实证检验了金融市场化、股权集中度对内部控制有效性的影响。研究表明,金融市场化程度和股权集中度对企业内部控制有效性存在显著的正向影响;相对于股权集中度较高的公司,金融市场化对股权集中度较低公司的内部控制有效性提升作用更强。
[期刊] 经济研究  [作者] 夏立军  方轶强  
本文承袭刘芍佳、孙霈和刘乃全( 2 0 0 3 )一文所使用的“终极产权论”,根据上市公司披露的终极控制人数据,首次将上市公司细分为非政府控制(即民营、乡镇或外资资本控制)、县级政府控制、市级政府控制、省级政府控制以及中央政府控制这五种类型。同时,我们利用樊纲和王小鲁( 2 0 0 3 )编制的中国各地区市场化进程数据及其子数据构建各地区公司治理环境指数。在此基础上,我们以2 0 0 1年至2 0 0 3年期间的上市公司为样本,对政府控制、治理环境与公司价值的关系进行了实证分析。研究发现,政府控制尤其是县级和市级政府控制对公司价值产生了负面影响,但公司所处治理环境的改善有助于减轻这种负面影响。...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