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4719)
- 2023(6730)
- 2022(5799)
- 2021(5334)
- 2020(4675)
- 2019(10251)
- 2018(10221)
- 2017(20163)
- 2016(10830)
- 2015(11854)
- 2014(11830)
- 2013(11622)
- 2012(10719)
- 2011(9664)
- 2010(9797)
- 2009(9575)
- 2008(9871)
- 2007(9007)
- 2006(8029)
- 2005(7633)
- 学科
- 管理(46130)
- 济(43593)
- 经济(43493)
- 业(38439)
- 企(35326)
- 企业(35326)
- 财(21686)
- 方法(19323)
- 数学(16923)
- 数学方法(16826)
- 制(15514)
- 务(14006)
- 财务(13986)
- 财务管理(13955)
- 企业财务(13524)
- 体(10623)
- 业经(9599)
- 中国(9592)
- 体制(9320)
- 农(9115)
- 融(8648)
- 金融(8646)
- 银(8492)
- 银行(8487)
- 行(8033)
- 划(7853)
- 家(7410)
- 技术(7181)
- 国家(7142)
- 财政(7072)
- 机构
- 大学(159158)
- 学院(156171)
- 济(69232)
- 经济(67841)
- 管理(63796)
- 理学(54361)
- 理学院(53884)
- 管理学(53329)
- 管理学院(53009)
- 研究(49027)
- 财(40751)
- 中国(40276)
- 京(32296)
- 财经(30776)
- 经(27954)
- 科学(24788)
- 所(23691)
- 江(23570)
- 财经大学(23006)
- 中心(22800)
- 经济学(21845)
- 北京(20552)
- 研究所(20379)
- 经济学院(19641)
- 农(19411)
- 业大(18513)
- 商学(18464)
- 州(18404)
- 商学院(18309)
- 院(17769)
- 基金
- 项目(97777)
- 科学(78876)
- 基金(74829)
- 研究(72875)
- 家(63355)
- 国家(62857)
- 科学基金(55637)
- 社会(49407)
- 社会科(47035)
- 社会科学(47021)
- 基金项目(39147)
- 省(35661)
- 自然(35139)
- 自然科(34323)
- 自然科学(34312)
- 自然科学基金(33765)
- 教育(33388)
- 资助(30603)
- 划(29986)
- 编号(28374)
- 制(25593)
- 成果(24210)
- 部(23572)
- 教育部(21201)
- 重点(21153)
- 国家社会(20963)
- 人文(20485)
- 创(20361)
- 性(19963)
- 大学(19282)
共检索到243777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财经研究
[作者]
刘志远 花贵如
文章从政府控制的制度层面因素出发,以大股东资金侵占为研究载体,考察中国机构投资者的股东积极主义行为。研究表明,总体而言,机构投资者已具备股东积极主义的动机和能力,能抑制大股东资金侵占行为,从而客观上保护投资者权益;然而,相对于非政府控制的上市公司来说,在政府控制的上市公司中,机构投资者采取股东积极主义行为受到更多的限制,其抑制大股东资金侵占行为,客观上保护投资者权益的效果较差;并且主要是体现在地方政府控制的上市公司中。这意味着制度层面的政府控制因素对公司层面的机构投资者的股东积极主义行为具有重要影响。
关键词:
政府控制 机构投资者持股 投资者权益保护
[期刊] 经济问题
[作者]
张婉君
研究了2003~2005年间中国证券市场中大股东控制背景下机构投资者持股与上市公司资本支出水平之间的关系。研究表明,我国机构投资者能够积极发挥监督治理作用,减少控股股东占用公司资金的行为,进而提高公司资本支出水平,保护中小股东的利益。
关键词:
大股东控制 机构投资者 投资者保护
[期刊] 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李海英 刘志远
本文在产权理论框架下,就机构持股在平衡企业所有权和控制权中的作用进行了理论分析。并从终极控制权的制度层面出发,以中国上市公司2003~2005年的数据为样本,以上市公司盈余质量为衡量指标,实证检验了在中国资本市场中机构持股对投资者保护的影响。研究发现,就全样本而言,机构持股对投资者保护产生了负面影响,但在民营控制的上市公司中,机构持股对投资者保护产生了正面影响。上述研究发现对理解机构持股的经济后果具有重要意义,也有助于更加深入地理解机构持股保护投资者权益的制度条件。
关键词:
机构持股 终极控制权 投资者保护
[期刊] 财会通讯
[作者]
任汝娟 何新
本文以2010-2015年我国沪深A股上市公司为样本,分析了机构投资者持股、投资期限与权益资本成本三者间的关系。研究表明:机构投资者的介入有利于降低上市公司的权益资本成本,机构持股比例越高,上市公司的权益资本成本越低。进一步区分投资期限后,研究结果表明短期机构投资者持股比例与权益资本成正相关,而长期机构投资者持股比例与权益资本成本负相关;短期机构占优势的上市公司,不利于降低权益资本成本;而长期机构投资者占优势的上市公司,有利于降低权益资本成本。
关键词:
机构投资者持股 投资期限 权益资本成本
[期刊] 财会通讯
[作者]
任汝娟 何新
本文以2010-2015年我国沪深A股上市公司为样本,分析了机构投资者持股、投资期限与权益资本成本三者间的关系。研究表明:机构投资者的介入有利于降低上市公司的权益资本成本,机构持股比例越高,上市公司的权益资本成本越低。进一步区分投资期限后,研究结果表明短期机构投资者持股比例与权益资本成正相关,而长期机构投资者持股比例与权益资本成本负相关;短期机构占优势的上市公司,不利于降低权益资本成本;而长期机构投资者占优势的上市公司,有利于降低权益资本成本。
关键词:
机构投资者持股 投资期限 权益资本成本
[期刊] 山西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董卉娜 何芹
以2010-2013年沪深两市主板A股上市公司为样本,检验机构投资者持股对内部控制缺陷的影响。结果表明:机构投资者总体持股比例和"压力抵制型"机构投资者持股比例都能显著降低内部控制缺陷的可能性,但它们对重大缺陷的抑制作用并没有强于非重大缺陷;机构投资者总体和"压力抵制型"机构投资者对内部控制缺陷的抑制作用仅存在于持股比例较高的情形,且仅对非重大缺陷产生显著抑制作用;当持股比例低于1%时,机构投资者持股对内部控制缺陷存在促进作用。
[期刊] 财会通讯
[作者]
李寿喜 黄攀
本文以2011~2015年A股上市公司的数据为研究样本,实证分析我国机构投资者持股、实际控制人性质与公司市值的关系。研究发现,机构投资者持股比例与上市公司市值成正相关关系,实际控制人为国家的企业较实际控制人为非国家的企业,这一关系更加明显。本文的研究结论表明,我国机构投资者持股总体上能够发挥积极股东治理的作用,但是这种作用的发挥在不同制度环境中存在显著差异。
关键词:
机构投资者持股 实际控制人性质 公司市值
[期刊] 财会通讯
[作者]
冯少勤 任汝娟 曹丹婷
以2010-2014年我国沪深A股上市公司为样本,实证检验了环境不确定性、机构投资者持股与权益资本成本的关系。研究发现:环境不确定性与公司权益资本成本显著正相关,这一效应在非国有上市公司中表现的更加明显。进一步研究发现,机构投资者的介入及其持股比例提升均可以缓解环境不确定性与权益资本成本之间的正向关系,这一效应在国有上市公司中表现的更加明显。
[期刊] 财会通讯
[作者]
冯少勤 任汝娟 曹丹婷
以2010-2014年我国沪深A股上市公司为样本,实证检验了环境不确定性、机构投资者持股与权益资本成本的关系。研究发现:环境不确定性与公司权益资本成本显著正相关,这一效应在非国有上市公司中表现的更加明显。进一步研究发现,机构投资者的介入及其持股比例提升均可以缓解环境不确定性与权益资本成本之间的正向关系,这一效应在国有上市公司中表现的更加明显。
[期刊] 会计之友
[作者]
霍晓萍
文章以沪深证券市场2007—2009年A股上市公司为研究样本,研究机构投资者持股对我国上市公司权益资本成本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机构投资者持股比例与权益资本成本呈负相关关系,机构投资者持股比例越大,权益资本成本越小。机构投资者能够发挥积极的公司治理效应,改善公司治理水平。同时还发现,BETA系数和公司财务风险水平与权益资本成本呈正相关关系,公司规模、盈利水平和独立董事占比与权益资本成本呈负相关关系。
关键词:
机构投资者 权益资本成本 持股比例
[期刊] 上海金融
[作者]
刘志远 李海英
信息不对称是导致中小投资者在资本市场遭受利益损失的重要原因,本文以会计盈余质量作为衡量中小投资者保护水平的指标,以2003-2005年沪、深两市A股为样本,实证检验了中国机构持股对中小投资者保护的影响。结果发现,机构持股降低了会计盈余质量,没有发挥保护中小投资者的利益的作用。上述研究发现,对理解机构持股的经济后果具有重要意义,有助于更加深入地理解机构持股影响中小投资者利益保护的制度条件,也为投资者保护研究提供了一个有益的视角。
关键词:
机构持股 投资者保护 会计盈余质量
[期刊] 南开管理评论
[作者]
宋玉
上市公司所有权与控制权的严重分离会影响其公司价值,进而会影响投资者的投资决策。本文以2004-2007年我国A股上市公司为研究样本,考察了上市公司两权分离状况对机构投资者总体和各类机构投资者持股决策的影响。研究发现,最终控制人所有权比例越高,两权分离度越小时,机构投资者(主要是证券投资基金)持股比例越高;而且两权分离度指标对机构投资者持股决策的影响在最终控制人为非国有性质的企业中表现更为明显。本文的研究结论表明,我国机构投资者总体上能够做到自我利益保护,在投资者保护方面发挥积极的作用,但是这种作用的发挥在各个类型机构投资者中存在显著差异。
[期刊] 商业经济与管理
[作者]
王彩萍 李善民
文章以2001-2007年我国上市公司为样本检验机构投资者对上市公司股利分配影响。实证表明,机构持股总体上提高上市公司股利分配的概率和水平,对公司治理起积极作用。但这种作用因终极控制人性质不同而存在显著差异,在非国有控股公司中机构投资者积极治理作用显著,而在国有控股公司中机构投资者治理作用难以充分发挥。因此,管理层应在促进机构投资者发展同时,加强制度建设,克服国有企业固有制度缺陷,为机构投资者积极治理作用发挥提供制度保障。
[期刊] 商业研究
[作者]
李传宪 黄雅宁
基于我国沪深A股上市公司2008-2014年的数据,本文运用Logistic回归方法分析我国机构投资者持股与上市公司被出具持续经营审计意见之间的关系,并依据我国上市公司大股东控制和国有控股的现状,分组检验大股东控制与国有控股对这两者之间关系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机构投资者持股比例越高,上市公司被出具持续经营审计意见的概率越小。这种现象只在大股东非绝对控制和非国有控股的上市公司中存在,这表明大股东控制和国有控股抑制了机构投资者对公司持续经营能力的治理作用。
[期刊] 南开管理评论
[作者]
孙光国 刘爽 赵健宇
本文利用我国A股上市公司2009-2012年的数据,从应计项目盈余管理和真实活动盈余管理两个方面分析机构投资者持股对盈余管理的影响,并结合我国上市公司“一股独大”的实际情况,采用分组检验方法进一步验证了大股东控制对二者作用机制的影响。研究发现,上市公司机构投资者持股比例同盈余管理程度呈显著的负相关性;在将样本依据控股股东持股比例分组后,这种负相关性在大股东非绝对控制组中仍然成立,而在绝对控制组中则不成立;进一步检验发现,机构投资者持股对真实活动盈余管理的抑制作用在非国有上市公司中更为显著。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