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8688)
- 2023(12430)
- 2022(10984)
- 2021(10287)
- 2020(8752)
- 2019(20186)
- 2018(20082)
- 2017(39116)
- 2016(21316)
- 2015(23767)
- 2014(23900)
- 2013(23483)
- 2012(21426)
- 2011(18964)
- 2010(19379)
- 2009(18239)
- 2008(17556)
- 2007(15338)
- 2006(13443)
- 2005(12109)
- 学科
- 济(81822)
- 经济(81699)
- 管理(69273)
- 业(62017)
- 企(53944)
- 企业(53944)
- 方法(38275)
- 数学(32464)
- 数学方法(32132)
- 财(27941)
- 中国(20971)
- 农(20165)
- 制(19672)
- 业经(18513)
- 务(17376)
- 财务(17306)
- 财务管理(17233)
- 学(16908)
- 企业财务(16475)
- 地方(15548)
- 技术(14030)
- 理论(13564)
- 体(13499)
- 贸(13344)
- 贸易(13333)
- 环境(13312)
- 农业(13215)
- 和(13107)
- 易(12956)
- 银(12816)
- 机构
- 大学(301857)
- 学院(297863)
- 管理(121952)
- 济(118553)
- 经济(115916)
- 理学(105929)
- 理学院(104823)
- 管理学(103277)
- 管理学院(102718)
- 研究(95672)
- 中国(71415)
- 京(64228)
- 财(60523)
- 科学(57209)
- 财经(47648)
- 所(47177)
- 经(43236)
- 江(43213)
- 中心(43116)
- 农(42172)
- 研究所(42129)
- 业大(41931)
- 北京(40251)
- 范(37356)
- 师范(37049)
- 财经大学(35575)
- 经济学(35300)
- 院(34965)
- 州(34879)
- 农业(32722)
- 基金
- 项目(203125)
- 科学(160370)
- 研究(151094)
- 基金(148630)
- 家(127910)
- 国家(126865)
- 科学基金(110085)
- 社会(95490)
- 社会科(90560)
- 社会科学(90536)
- 基金项目(79522)
- 省(78105)
- 自然(71286)
- 自然科(69560)
- 自然科学(69547)
- 教育(68936)
- 自然科学基金(68285)
- 划(65526)
- 编号(61884)
- 资助(60885)
- 成果(51014)
- 部(45663)
- 重点(44716)
- 创(42353)
- 课题(41978)
- 发(41555)
- 制(41029)
- 教育部(39823)
- 创新(39520)
- 项目编号(39342)
- 期刊
- 济(130127)
- 经济(130127)
- 研究(91572)
- 中国(58880)
- 财(49163)
- 管理(44781)
- 学报(44066)
- 科学(40605)
- 农(37906)
- 大学(34159)
- 学学(32098)
- 教育(31337)
- 农业(26136)
- 融(25177)
- 金融(25177)
- 技术(24534)
- 财经(23375)
- 经济研究(20455)
- 业经(19820)
- 经(19763)
- 问题(16874)
- 理论(15458)
- 图书(14873)
- 财会(14519)
- 实践(14173)
- 践(14173)
- 科技(14126)
- 技术经济(14009)
- 现代(13624)
- 会计(13481)
共检索到437528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审计研究
[作者]
吴仲兵 姚兵 刘伊生
政府投资审计声誉机制是当前政府投资审计任务量大、审计力量不足状况下充分发挥政府投资审计"免疫系统"功能的重要手段。声誉机制能够有效地约束和防范被审计单位的机会主义行为,提高政府投资审计的监督效率。本文利用KMRW声誉模型研究审计机关与被审计单位的多阶段动态博弈关系,提出维护审计机关声誉的重要条件是保持适当的审计奖罚。针对不同审计奖罚力度对审计机关声誉的不同影响,本文还提出建立和强化政府投资审计声誉机制的若干政策建议。
关键词:
政府投资 审计 声誉机制
[期刊] 审计研究
[作者]
查道林 费娟英
独立审计声誉并不完全等同于审计的独立性与信任度 ,它是由卓异的审计服务品质、足够的综合能力、适度的事务所规模、较高的品牌专用性和悠久的历史沉淀等因素互动而成的 ;独立审计声誉机制的功能集中表现在信号传递、质量担保和节约社会成本等方面。我国事务所创建独立审计声誉机制的主要困难在于 ,创建环境与创建主体自身所存在的障碍。解决审计声誉机制创建中的困难 ,应主要从培养高质量审计服务的自愿需求、建立审计服务质量的识别和控制系统、适当运用惩戒机制与放开审计收费管制 ,以及完善促进审计市场合理竞争的相关制度安排等方面着手。
[期刊] 中国注册会计师
[作者]
方军雄
审计服务具有异质性和信任品的特征使得职业声誉成为审计市场一种经济有效的保障机制,长期投资的特征又使得职业声誉的产生和维持是审计市场供给和需求共同作用的结果。本文借鉴信息经济学理论,采用供给需求模式分析了独立审计职业声誉产生的内在机制,并具体分析了职业声誉对审计服务的激励和约束功能。
[期刊] 财会月刊
[作者]
李义贝 刘长青
声誉机制作为维持审计市场运行的重要制度,一直是学术界的关注点。早期学者提出了标准声誉理论、声誉交易理论和声誉信息理论等,为审计声誉研究提供了理论基础。后来学者结合审计产品和市场特征,具体分析了审计声誉机制的内涵、特殊性、运行机理等问题。在上述理论指导下,学者们对审计声誉与IPO抑价关系、审计声誉与收费溢价关系、审计声誉受损的市场反应等问题进行了实证分析。
关键词:
审计市场 声誉机制 实证
[期刊] 财会月刊
[作者]
李义贝 钟希余
本文基于声誉交易理论分析审计声誉机制的运行机理和影响因素。在分析审计市场和审计产品特征基础上,将审计声誉视为审计主体特殊资产。审计声誉资产的多阶段成本和收益比较是审计主体决定是否进行声誉投资的基本原则。从审计声誉机制运行情况来看,审计主体规模、审计需求方特征、声誉信息传递效率和失信处罚程度是影响其运行效率的重要因素。
[期刊] 中国注册会计师
[作者]
王兵 陈武明
自从2002年安达信倒塌以来,审计质量的声誉机制成为西方学者较为关注的话题。本文分析了审计师声誉机制的作用原理,评述了审计师声誉的国内外研究现状,探讨了声誉机制和诉讼机制在决定审计质量方面的差异,最后提出了研究启示和未来研究之方向。
关键词:
审计师声誉 审计质量 法律诉讼 研究述评
[期刊] 中国内部审计
[作者]
彭巨水
国家审计是国家治理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推动国家治理现代化的重要力量。审计结果公告作为传递审计信息的重要载体,是国家审计发挥作用的重要途径。研究表明,将审计结果公告制度与声誉机制有效结合,可以提升信息透明度进而提升问责概率,促使公权力部门更好地履行公共受托责任,实现审计监督与其他监督方式的协同治理,更好发挥推进国家治理能力现代化的作用。
关键词:
审计结果公告 声誉机制 国家治理
[期刊] 中国内部审计
[作者]
彭巨水
国家审计是国家治理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推动国家治理现代化的重要力量。审计结果公告作为传递审计信息的重要载体,是国家审计发挥作用的重要途径。研究表明,将审计结果公告制度与声誉机制有效结合,可以提升信息透明度进而提升问责概率,促使公权力部门更好地履行公共受托责任,实现审计监督与其他监督方式的协同治理,更好发挥推进国家治理能力现代化的作用。
关键词:
审计结果公告 声誉机制 国家治理
[期刊] 武汉金融
[作者]
毛育晖
本文从IPO信息披露角度分析了我国新股发行制度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指出过度管制和中介机构市场"劣币驱逐良币"是导致证券市场信息披露质量低下的重要原因。我国新股发行实行注册制改革,在放松管制的同时,需重视培育中介机构声誉机制建立的外部环境。在中国证券市场的现实条件下,通过建立中介机构信用信息的强制性披露制度,将中介机构及个人的信用信息纳入招股说明书的强制性披露内容,形成市场对发行人选择良好信用中介机构的倒逼机制。这既是完善以信息披露为中心的发行制度改革的现实选择,也是解决监管机构在注册制下审核边界问题的可行思路。
关键词:
政府管制 声誉机制 信用强制性披露
[期刊] 征信
[作者]
张晓冉
声誉机制对自然人的管理范畴包含且广于信誉机制。笼统地将公民违反公德的行为认定为失信并执行失信惩罚,不仅偏离了信誉机制主要规范经济活动的特性,也忽略了声誉机制维护公共秩序的功能。通过研究声誉和信誉的区别,明晰我国多部委对个人违反社会秩序行为实施的"联合惩戒"系对自然人的"声誉惩罚",而非失信惩罚。研究如何构建完善我国的个人声誉机制,将自然人实施的影响医疗秩序、扰乱公共秩序等,并不影响个人信誉却违反社会公德的行为纳入声誉惩罚体系,既能实现对公共秩序的有效管理,又能缓解我国当前的部分社会问题。
[期刊] 财会月刊
[作者]
李小金
前几年全球金融危机的阴影犹在,信用评级机构面临严重的"声誉危机"。本文通过借鉴声誉溢价模型,分析不同收费模式下声誉如何影响评级机构行为,认为现有的收费模式并不是导致"声誉失效"的原因,而是我国信用评级行业应建立起声誉机制并实施有效的监督。
关键词:
信用评级机构 声誉机制 收费模式
[期刊] 审计与经济研究
[作者]
王兵 尤广辉 宋戈
基于中国弱法律风险环境,从会计师事务所合并提升审计师声誉的视角检验审计师的声誉效应。研究结果表明,我国资本市场普通投资者已经关注审计师声誉,会计师事务所合并在公司股价上得到了正面反应。在具体合并形式上,总部设在非北京地区的会计师事务所间合并以及合并一方为非国内"十大"所的,更能得到市场认同。但没有发现会计师事务所合并能显著提高审计收费。
[期刊] 财经研究
[作者]
方军雄
声誉机制是维系市场经济有序运作最为基础的机制之一。文章以审计市场作为切入点系统检验了声誉机制在中国市场的有效性。研究发现,声誉受损之后注册会计师显著提高了其审计质量,市场也作出了恰当的反应,即审计质量改善的注册会计师其客户流失率明显较低、而审计收费明显较高。职业声誉的约束作用在中国再次得到验证,这进一步说明了独立审计职业声誉机制在新兴市场依然具有治理价值。
关键词:
声誉机制 声誉损害 声誉重塑 审计质量
[期刊] 经济管理
[作者]
缪荣 茅宁
公司声誉作为一种重要的无形资产,在市场中发挥“信号”作用,是解决信息不对称的良方。本文研究认为,公司声誉的形成在利益相关者信息空间中表现为一个信息收敛的过程,作为一种市场信号,公司声誉在信息收敛的过程中会逐渐变得清晰和强烈。
[期刊] 审计研究
[作者]
郑莉莉 郑建明
有效的审计声誉机制体现为会计师事务所审计质量、行业专长和声誉受损对审计收费的影响,同时,声誉机制作用的发挥受到制度环境的影响。本文选用20012014年我国上市公司和会计师事务所的数据,采用两阶段模型和分组检验实证考察制度环境、审计声誉机制和收费溢价的关系。研究结果表明:制度环境影响声誉机制功能的发挥,较好的制度环境下,会计师事务所声誉机制发挥作用产生的收费溢价为20.8%,而较差的制度环境下,会计师事务所的收费溢价仅为7.8%。对会计师事务所进行分类检验与股份制改革和新会计准则前后模型结构稳定性的检验结
关键词:
制度环境 审计声誉机制 收费溢价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