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7698)
- 2023(10213)
- 2022(8402)
- 2021(7568)
- 2020(6504)
- 2019(13988)
- 2018(13781)
- 2017(26790)
- 2016(14019)
- 2015(15436)
- 2014(14687)
- 2013(14654)
- 2012(13223)
- 2011(11383)
- 2010(11763)
- 2009(11237)
- 2008(11414)
- 2007(10663)
- 2006(9494)
- 2005(8927)
- 学科
- 业(79696)
- 企(75690)
- 企业(75690)
- 管理(64676)
- 济(60954)
- 经济(60884)
- 财(28642)
- 业经(27023)
- 方法(23698)
- 技术(22287)
- 税(21979)
- 农(21290)
- 税收(20524)
- 收(20343)
- 务(19269)
- 财务(19258)
- 财务管理(19240)
- 企业财务(18241)
- 农业(16132)
- 数学(15748)
- 数学方法(15664)
- 中国(14856)
- 技术管理(14248)
- 策(13845)
- 制(13755)
- 划(13679)
- 和(12927)
- 理论(12853)
- 企业经济(12200)
- 经营(11448)
- 机构
- 学院(198803)
- 大学(190744)
- 济(88737)
- 经济(87284)
- 管理(85403)
- 理学(72698)
- 理学院(72136)
- 管理学(71614)
- 管理学院(71216)
- 研究(58818)
- 财(49567)
- 中国(48600)
- 京(39083)
- 财经(36472)
- 经(33006)
- 江(32492)
- 科学(31787)
- 农(28628)
- 所(28379)
- 中心(26776)
- 财经大学(26475)
- 经济学(26241)
- 商学(25099)
- 州(24934)
- 商学院(24890)
- 业大(24594)
- 北京(24534)
- 研究所(24506)
- 经济学院(23767)
- 经济管理(22852)
- 基金
- 项目(123179)
- 科学(100131)
- 研究(96137)
- 基金(90597)
- 家(76591)
- 国家(75870)
- 科学基金(68226)
- 社会(64181)
- 社会科(61124)
- 社会科学(61110)
- 省(49961)
- 基金项目(47820)
- 教育(41567)
- 自然(41184)
- 自然科(40346)
- 自然科学(40339)
- 自然科学基金(39740)
- 划(39253)
- 编号(38208)
- 资助(34796)
- 创(33736)
- 业(32708)
- 创新(30390)
- 成果(29967)
- 制(27815)
- 发(27376)
- 国家社会(27238)
- 部(27129)
- 重点(26932)
- 性(25497)
- 期刊
- 济(105127)
- 经济(105127)
- 研究(65768)
- 财(43645)
- 中国(41869)
- 管理(39639)
- 农(27575)
- 科学(23199)
- 技术(22070)
- 学报(21613)
- 农业(19267)
- 业经(18742)
- 财经(18192)
- 大学(17654)
- 务(17352)
- 融(17297)
- 金融(17297)
- 教育(17219)
- 经济研究(17112)
- 学学(16948)
- 经(15759)
- 税(15739)
- 技术经济(14428)
- 税务(13978)
- 业(13370)
- 财会(12855)
- 问题(12697)
- 科技(11794)
- 会计(11158)
- 现代(11040)
共检索到314961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浙江社会科学
[作者]
胡善成 靳来群 魏晨雨
本文在理论上分析了政府税收减免能否促进企业创新以及在这一过程中企业规模的作用,并证明了小型企业具有潜在的“研发操纵”动机。另外,政府的最低研发投入门槛会影响大企业的最优研发投入规模和小企业的“研发操纵”动机。同时本文还利用2015—2018年高新技术企业的微观数据实证发现:(1)所得税减免显著地促进了研发投入和新产品产值的增长。(2)分企业规模发现,所得税减免对大型企业新产品产值增长的促进作用更加明显。考虑可能的内生性问题以后也得到一致结论。(3)研发强度对企业技术创新的影响存在双门槛效应,政府可以适当调节不同规模下的最低研发投入强度来激励企业将研发维持在最佳区间。
关键词:
所得税减免 研发操纵 技术创新
[期刊] 河北经贸大学学报
[作者]
张凯 林小玲 吴松彬
采用2011—2015年企业样本数据对企业所得税减免促进企业创新投入的机理进行分析,得出以下结论:首先,企业所得税费用太重,减免企业所得税有利于提高全国企业研发投入;第二,中部、东部地区企业所得税费用过重,减免中部、东部企业所得税有利于提高企业研发投入,而所得税政策对西部企业没有显著的作用;第三,私有企业所得税费用比较重,减免私有企业所得税有利于激发其创新潜力,但是企业所得税政策对涉外企业、国有企业没有显著的作用;第四,企业所得减免税政策主要针对大型企业,对中小型企业没有显著的影响。基于结论,应该实施更多的企业所得减免税政策,为中小私有企业减负,激发东部中部企业创新活力,并且为西部地区营造有利于创新投资的经济环境,减少地区创新发展差距。
[期刊] 河北经贸大学学报
[作者]
张凯 林小玲 吴松彬
采用2011—2015年企业样本数据对企业所得税减免促进企业创新投入的机理进行分析,得出以下结论:首先,企业所得税费用太重,减免企业所得税有利于提高全国企业研发投入;第二,中部、东部地区企业所得税费用过重,减免中部、东部企业所得税有利于提高企业研发投入,而所得税政策对西部企业没有显著的作用;第三,私有企业所得税费用比较重,减免私有企业所得税有利于激发其创新潜力,但是企业所得税政策对涉外企业、国有企业没有显著的作用;第四,企业所得减免税政策主要针对大型企业,对中小型企业没有显著的影响。基于结论,应该实施更多
[期刊] 财会月刊
[作者]
葛淳棉 郭皑馨 雷倩华 姜军辉
基于1998~2013年中国工业企业数据库和中国专利数据库,采用倾向得分匹配与双重差分(PSM-DID)方法,实证分析制造业中高新技术企业上市对企业持续创新的影响及其潜在机理。研究发现,上市能够显著促进高新技术企业持续创新,且这一重要促进作用在知识产权保护相对完善的地区表现得更为显著。此外,相关分析也显示,缓解融资约束和提升企业声誉是上市影响企业持续创新的重要途径。这一结论深化了对企业持续创新前因与企业上市综合效应的理解,并为正确评估上市实践对企业未来创新表现的积极影响提供了经验证据。
[期刊] 金融研究
[作者]
章元 程郁 佘国满
中国政府对高新技术企业投入了大量补贴以激励它们创新,但是对补贴效果的研究并未达成一致结论。基于中关村3万多个高新技术企业2001-2012年的观察值,本文同时采用PSM与DID法对政府补贴的效果进行了研究,结果发现:第一,整体而言,政府补贴显著提高了创新经费支出、新产品销售收入和专利申请数量;第二,进一步将创新细分为自主创新和购买引进新技术之后发现,政府补贴存在"挤出效应":被补贴企业的自主创新明显下降,而购买引进新技术显著增加;第三,政府补贴对企业的短期创新激励有显著的促进作用,但是对长期创新激励的促进作用不显著。本文对高新技术企业的补贴效果提供了实证绩效评估,所得出的结论有助于政府优化和调整激励创新政策。
关键词:
政府补贴 自主创新 长期激励 中关村
[期刊] 经济问题
[作者]
郑春荣
通过两地区税收减免的博弈分析,认为企业所得税的减免,虽然违反了现行税法,但在客观上有利于效率的提高,因此,可将企业所得税分为中央税与地方税两部分,授予地方政府对地方企业所得税税率进行调整的权力。
关键词:
企业所得税 税收博弈 税收竞争 均衡
[期刊] 经济理论与经济管理
[作者]
孙文浩 张杰
研究政府减税如何影响企业创新,对中国经济高质量发展意义重大。本文使用2008—2014年国家统计局全国创新调查企业数据库数据,运用动态面板门限模型并结合有效工具变量,研究高新技术企业减税对企业创新是否存在门限影响。研究发现:第一,高新技术企业减税对企业创新存在一个大小约为6.500的"规模阈值",15%的所得税优惠政策会促使高新技术企业的减税规模超过"规模阈值",导致企业创新水平内卷化;第二,在同等条件下,相对于低研发强度的高新技术企业,高新技术企业减税对高研发强度企业创新的促进效应更强,尤其对员工物质激励水平和技术改造能力较高的高新技术企业,其减税规模对企业创新的促进效应更加突出;第三,在同等条件下,相对于欠发达地区的高新技术企业,高新技术企业减税对经济发达地区企业创新的促进效应更大。政府应对高新技术企业的减税规模设置一个上限,且所得税优惠税率应结合企业研发强度和地区经济发展水平进行浮动管理。
[期刊] 财政研究
[作者]
甘行琼 尹磊 薛佳
一、支持高新技术企业自主创新的财税政策现状分析我国已进入必须更多依靠科技进步和科技创新推动经济社会持续发展的历史阶段。去年,中央提出了增强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创新型国家的战略目标,并制订了一
[期刊] 财经问题研究
[作者]
谢贞发 杨健鹏 梅思雨
税收管辖权制度是影响跨国公司对外投资决策的关键性因素。在中国实施“一带一路”倡议和企业“走出去”战略的背景下,是否有必要将税收管辖权制度从抵免制转变为免税制成为学术界和管理层关注的焦点。本文利用2003—2013年BvD全球上市公司数据,运用双重差分模型实证检验了2008年企业所得税改革导致的境外所得税减免对中国境外子公司对外投资和股利分配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境外所得税减免显著提升了中国境外子公司在东道国的投资增长率,但对其股利分配率并无显著影响。拓展性分析表明,境外所得税减免提升了中国境外子公司在东道国的税收遵从度。异质性分析发现,境外所得税减免优化了中国对外投资的行业结构及区位选择,对提高制度环境好的国家和发展中国家投资增长率的影响更明显。在扩大高水平对外开放的时代背景下,本文的研究对加快国内制度规则与国际接轨、完善高水平对外开放政策保障机制具有重要启示。
关键词:
境外所得税 对外投资 抵免制 免税制
[期刊]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学报
[作者]
潘孝珍
基于倾向得分匹配法,使用我国20082015年沪深A股上市公司数据,对高新技术企业所得税名义税率优惠政策的科技创新激励效应进行评估。研究结果表明:我国当前实施的高新技术企业享受企业所得税15%的名义税率优惠政策,在激励企业科技创新上发挥了积极作用,能促进上市公司的开发支出和研发支出占营业收入的比重分别提高0.263%和0.399%。传统的回归分析方法可能存在样本选择偏差的内生性问题,将导致高估税收优惠政策的激励效应。因此,我国政府在税收优惠政策执行过程中,应强化税收优惠政策实施的绩效导向,将税收优惠作为税
[期刊] 审计研究
[作者]
姚立杰 朱孟杰 邹婧鑫
高新技术企业作为未来科技创新的风向标,对提升国家自主创新能力具有重要作用。本文以我国A股高新技术企业为研究样本,深入探究了内部控制对企业创新的影响。研究发现,高新技术企业内部控制与企业创新投入和创新效率均呈现“倒U型”关系,即内部控制并非总能促进企业创新,超过一定程度的内部控制非但不会促进反而会抑制企业创新。此外,本文还发现内部控制与企业创新的“倒U型”关系在核心技术人员密集度高或者外部监督较为完善的企业中尤为显著。本研究不仅丰富了内部控制与企业创新的理论研究,更为有针对性地完善内部控制建设以促进我国经济高质量发展提供了新的思路。
[期刊] 财会月刊
[作者]
国家税务总局公告2013年第62号为加强技术转让所得减免企业所得税的征收管理,现将《国家税务总局关于技术转让所得减免企业所得税有关问题的通知》(国税函[2009]212号)中技术转让收入计算的有关问题,公告如下:一、可以计入技术转让收入的技术咨询、技术服务、技术培训收入,是指转让方为使受让方掌握所转让的技术投入使用、实现产业化而提供的必要的技术咨询、技术服务、技术培训所产生的收
[期刊] 税务与经济
[作者]
陈亚平
将企业技术创新分为策略性创新和实质性创新两大类,同时将这两大类创新置于企业技术创新决策、被市场认可和竞争力提升三个不同的创新阶段。问卷调查结果发现:税收优惠只提升了企业开展策略性创新的积极性,并没有提升企业开展实质性创新的积极性,且这一结果在不同的创新阶段有不同的表现形式。在不同的所有制、不同资本市场、不同地区、不同规模和不同政府补助力度下效果也不相同。
[期刊] 统计研究
[作者]
孙文浩 张杰 康茜
研究政府减税何以提升高新技术"僵尸企业"的创新能力,对推动我国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和落实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具有重大的理论与现实意义。本文使用2008-2014年全国创新调查企业数据库,借鉴ABBGH(2005)的一般均衡模型,界定了高新技术"僵尸企业"的概念与识别方法。主要发现:第一,给高新技术"僵尸企业"减税对企业创新存在显著促进效应,尤其对创新型"僵尸企业"减税存在较强的"杠杆效应";第二,给高新技术"僵尸企业"减税对企业创新的促进效应显著高于非高新技术"僵尸企业";第三,政府对偏向科研固定资产投资的创新型"僵尸企业"和倾向基础科学研究的效率型"僵尸企业"增加减税额度更有利于激发企业的创新活力,是促使高新技术"僵尸企业"起死回生的重要途径。政府可利用创新型"僵尸企业""重资产、轻科研"与效率型"僵尸企业""重科研、轻资产"的创新策略优化税收优惠政策,为平稳、持续、高效推动我国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和创新驱动发展提供新的治理框架。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