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8166)
- 2023(12202)
- 2022(10140)
- 2021(9961)
- 2020(8312)
- 2019(19125)
- 2018(18387)
- 2017(35202)
- 2016(18597)
- 2015(20858)
- 2014(20487)
- 2013(20164)
- 2012(18508)
- 2011(16100)
- 2010(15569)
- 2009(14122)
- 2008(13699)
- 2007(11244)
- 2006(9041)
- 2005(7850)
- 学科
- 济(74568)
- 经济(74487)
- 管理(57218)
- 业(51367)
- 企(42250)
- 企业(42250)
- 方法(38136)
- 数学(34913)
- 数学方法(34530)
- 财(33625)
- 中国(23250)
- 农(18817)
- 务(16953)
- 财务(16918)
- 财务管理(16858)
- 企业财务(16150)
- 制(15281)
- 贸(15184)
- 贸易(15178)
- 易(14920)
- 财政(14703)
- 业经(14104)
- 学(12812)
- 地方(12549)
- 政(12166)
- 农业(11998)
- 银(11906)
- 银行(11897)
- 融(11386)
- 金融(11385)
- 机构
- 大学(252319)
- 学院(248896)
- 济(112959)
- 经济(111254)
- 管理(99521)
- 理学(87273)
- 理学院(86399)
- 管理学(85168)
- 管理学院(84675)
- 研究(83692)
- 中国(65057)
- 财(60390)
- 京(51229)
- 科学(47619)
- 财经(44842)
- 经(41369)
- 所(39828)
- 中心(38510)
- 经济学(37193)
- 研究所(36133)
- 农(35777)
- 财经大学(33922)
- 经济学院(33697)
- 业大(33640)
- 江(33114)
- 北京(31833)
- 院(30461)
- 范(29303)
- 师范(29016)
- 农业(27994)
- 基金
- 项目(175567)
- 科学(140983)
- 基金(133739)
- 研究(127917)
- 家(116488)
- 国家(115626)
- 科学基金(100613)
- 社会(85896)
- 社会科(81796)
- 社会科学(81779)
- 基金项目(70222)
- 自然(64147)
- 省(64012)
- 自然科(62793)
- 自然科学(62777)
- 自然科学基金(61699)
- 教育(58744)
- 划(55093)
- 资助(54730)
- 编号(48331)
- 部(41440)
- 重点(39338)
- 成果(38624)
- 国家社会(37876)
- 创(37169)
- 发(36696)
- 教育部(36455)
- 创新(34952)
- 人文(34785)
- 科研(34552)
- 期刊
- 济(110648)
- 经济(110648)
- 研究(75098)
- 财(52239)
- 中国(46072)
- 学报(36626)
- 管理(35587)
- 科学(34772)
- 农(30731)
- 大学(29327)
- 学学(27961)
- 财经(23009)
- 融(21440)
- 金融(21440)
- 农业(21434)
- 经济研究(20695)
- 技术(20351)
- 教育(19939)
- 经(19839)
- 业经(15061)
- 问题(15005)
- 贸(14025)
- 财会(12678)
- 世界(12594)
- 会计(12309)
- 业(12264)
- 统计(12015)
- 技术经济(11679)
- 版(11673)
- 国际(11638)
共检索到358342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财政研究
[作者]
邓秋云 邓力平
政府性基金预算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财政在现阶段的重要载体,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预算体系的组成部分。本文首先分析了政府性基金预算存在之现状,接着在中国特色财政理论体系中阐述了政府性基金存在之基础,进而再从预算管理的角度解读了政府性基金预算存在之必须,最后展望了政府性基金预算存在之未来,并提出相应政策建议。
[期刊] 财政研究
[作者]
邓力平
2014年8月31日,第十二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十次会议通过关于修改《中华人民共和国预算法》的决定,修订后的《预算法》于2015年1月1日起施行。作为全国人大常委会组成人员,笔者有幸参加了新预算法的修订、审议与通过进程。作为财政理论工作者,笔者始终关注在该法中体现的我国财政理论与实践的发展。总体上看,新预算法的实施,体现了党的十八大、十八届三中、四中全会精神的要求,是对改革开放以
[期刊] 中央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张敏 马万里
分税制改革以来,中国的财政体制呈现出财政纵向失衡的典型特征。国家治理现代化的实现依赖中央政府自上而下的体制安排与激励设计,既要保证中央权威又需充分调动地方政府的积极性。财政纵向失衡的体制安排表明,中央政府在“赋权-控权”的过程中主导着财政体制改革方向,同时注重充分发挥地方政府的发展积极性,寻求调动地方经济积极性与维护中央权威的动态平衡,在实践中形成了中国特色的财政激励制度。然而,财政纵向失衡在激励地方政府经济竞争行为的同时,也会诱发地方政府的偏离行为,此时需要中央政府的干预和纠偏。合理解释财政纵向失衡安排对地方政府经济行为的约束,深入刻画中央财政控权与地方自主理性行为之间的动态博弈,是深刻理解中国式财政改革逻辑的关键。由此,未来推动现代化财政体制改革应延伸至对地方政府行为的引导和重塑,由激励机制的单向逻辑走向治理权力的综合逻辑,更好地推进国家治理现代化。
[期刊] 价格理论与实践
[作者]
董黎明 王利君
在当前公共财政日益向民生财政倾斜的大背景下,如何通过优化财税体制医疗卫生领域中财政投入不足、不公平的问题,推进基本公共医疗卫生服务的均等化建设,构建有中国特色医疗卫生体制这一终级目标,是本文的研究重点。
关键词:
中国特色医疗卫生体制 政府责任 财政投入
[期刊] 会计研究
[作者]
1999年 12月 7日— 9日 ,中国会计学会“中国特色的会计理论与方法体系”专业委员会在长沙召开专题研讨会 ,来自全国的会计理论与实务工作者 5 0多人参加了会议。与会代表结合当前我国会计改革与发展中面临的实际问题进行了讨论。现将会议主要观点摘登如下。
[期刊] 经济研究参考
[作者]
许安拓
(一)核心教材的理论创新从财政学理论创新上讲,必须要在当前财政学科建设和财政学理论研究上做出两个重要创新:一是指导思想要创新;二是财政理论架构要拓展。1.指导思想必须坚持马克思主义以及将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实际相结合的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以及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由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特征就是中国共产党领导,而中国共产党的指导思想就是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以及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坚持它们
[期刊] 地方财政研究
[作者]
张晋武
构建中国特色财政学是当代中国财政理论和学科体系建设的方向。构建中国特色财政学首先必须厘清中国特色与财政科学一般的关系及财政学的研究对象、核心范畴、研究范式、学科属性等基本问题。本文旨在通过对这些问题的学理分析,为构建中国特色财政学勾勒一个简要的框架。本文认为,中国特色财政学须立足于服务国家治理现代化和建立与之相匹配的现代财政制度,既具有解释和解决中国财政问题的特殊针对性,又具有反映财政运行一般规律的高度科学性。由此考虑,其应以财政关系为基本研究对象,以社会公共需要、公共物品和公共利益为核心概念,并在研究范
[期刊] 管理现代化
[作者]
曹斯蔚 王小龙
财政作为我国教育体系内的一个学科门类,源自西方公共经济学的本土化引入,我国的不同特征决定了理论创新需要中国特色。遵循目的性与规律性要求,财政科学有理论输入与理论输出两大任务,也需中国特色的实现路径。
关键词:
财政 中国特色 理论创新
[期刊] 财政研究
[作者]
李庆霞
温格斯特(Weingast)及其合作者开创性提出"市场维护型联邦制",其在很大程度上解开了中国增长之谜,但同时该理论也带来诸多的困惑,继而引发不少学者的质疑与批评。文章首先梳理市场维护型联邦制的五点基本要件,继而探讨该理论所带来的困惑与批判,如模型难以检验等,最后提出自己的反思。
[期刊] 地方财政研究
[作者]
张晋武
构建中国特色财政学是当代中国财政理论和学科体系建设的方向。构建中国特色财政学首先必须厘清中国特色与财政科学一般的关系及财政学的研究对象、核心范畴、研究范式、学科属性等基本问题。本文旨在通过对这些问题的学理分析,为构建中国特色财政学勾勒一个简要的框架。本文认为,中国特色财政学须立足于服务国家治理现代化和建立与之相匹配的现代财政制度,既具有解释和解决中国财政问题的特殊针对性,又具有反映财政运行一般规律的高度科学性。由此考虑,其应以财政关系为基本研究对象,以社会公共需要、公共物品和公共利益为核心概念,并在研究范式上重树分配范式的地位,将其学科属性定位于政治经济学。
[期刊] 财政研究
[作者]
姜其温
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财政,是今后相当长时期内财政工作中最重大的课题,是一项开拓未来的伟大事业.作者认为,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财政应具有人民型、建设型、经营型、调控型、开放型、活力型、法制型、勤俭型八个特征.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财政是一项艰巨的事业,需要统筹规划,分步实施.作者提出,"八五"期末,要实现财政收支基本平衡,建立起较强的财政支持经济建设的功能;"九五"期末,初步形成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财政的雏型.
[期刊] 中国财政
[作者]
郭上 聂登俊
为有效防控地方政府隐性债务风险,充分发挥PPP模式积极作用,有必要对PPP项目财政支出列支政府性基金预算的风险防范问题加以研究。本文梳理了PPP项目财政支出列支政府性基金预算的政策背景,分析了可能存在的风险,并在此基础上提出相应的政策建议。
关键词:
PPP 政府性基金预算 风险防范
[期刊] 河北经贸大学学报
[作者]
王瑶 郭冠清
当今世界的经济发展主要存在两种制度类型:一是受新古典自由主义经济学影响并以“大市场+小政府”为特征的西方制度,二是以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经济学为指导并将有效市场和有为政府有机结合的中国制度。西方社会的市场失灵和政府失灵根源于资本主义市场经济与政党政治相结合的资本主义制度弊端。相比之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和民主集中制相结合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优势是实现有效市场和有为政府有机结合的体制根源。
[期刊]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郑家昊
20世纪后期以来,"全球风险社会"不期而至,向世界各国提出了社会治理变革的诉求。正值西方发达国家疲于应对这一诉求而陷入发展的困境时,中国不仅有效化解了危机而且实现了经济与社会的快速发展。于是,国内外学者开始关注中国崛起并尝试性地发现中国道路的奥秘,以求为全球经济复苏与社会进步提供一剂良方。遗憾的是,传统的中国道路研究因缺失了"立足中国""学科融合"的政府职能视角,直接影响了人们对这一问题的深入理解。在政府职能视阈下解读中国道路,可以发现:中国道路的奥秘就是中国政府创造性地使用了引导型政府职能模式;引导型模式不同于主导型模式,在主体上归属于服务型政府且具有全球性价值。
[期刊] 财政研究
[作者]
邓力平 陈丽
新时代以来,我国财政既伴随着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取得了更大突破,又在解决发展新问题中为发展大局贡献了重要力量。面对新阶段新征程的期待,本文在习近平经济思想指导下,将时代要求和事实上已在运用的或逐步推进的财政工作实践加以梳理,提炼出新时代我国财政发展的指导思想、根本遵循、时代特征、体系支撑、战略要求与工作方法,并在此基础上将笔者长期以来坚持的发展财政理论加以拓展和提升,突出新时代新阶段新征程之中国特色财政的新定位和新站位。
关键词:
新时代 中国特色 财政发展 发展财政理论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