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9776)
- 2023(13697)
- 2022(11997)
- 2021(11303)
- 2020(9611)
- 2019(21983)
- 2018(21852)
- 2017(41759)
- 2016(23125)
- 2015(25734)
- 2014(25385)
- 2013(25085)
- 2012(23075)
- 2011(20523)
- 2010(20038)
- 2009(18297)
- 2008(17381)
- 2007(15036)
- 2006(12957)
- 2005(10966)
- 学科
- 济(86104)
- 经济(86010)
- 管理(64156)
- 业(59931)
- 企(49109)
- 企业(49109)
- 方法(40278)
- 数学(35001)
- 数学方法(34652)
- 农(24562)
- 财(22457)
- 中国(21830)
- 学(20733)
- 地方(20571)
- 业经(19524)
- 农业(16664)
- 贸(16481)
- 贸易(16470)
- 易(15939)
- 制(14456)
- 环境(14426)
- 技术(14189)
- 理论(13821)
- 和(13707)
- 务(13040)
- 财务(12980)
- 财务管理(12958)
- 划(12404)
- 企业财务(12190)
- 银(11474)
- 机构
- 大学(316967)
- 学院(315168)
- 管理(125942)
- 济(119015)
- 经济(116386)
- 理学(110424)
- 理学院(109124)
- 管理学(107197)
- 管理学院(106631)
- 研究(105665)
- 中国(76156)
- 科学(70480)
- 京(67774)
- 农(59260)
- 业大(53870)
- 所(53510)
- 财(53248)
- 研究所(49551)
- 中心(48376)
- 农业(46922)
- 江(45094)
- 财经(43132)
- 北京(42247)
- 范(41618)
- 师范(41091)
- 经(39345)
- 院(38714)
- 州(38442)
- 经济学(34856)
- 技术(33531)
- 基金
- 项目(228816)
- 科学(177479)
- 基金(164790)
- 研究(161084)
- 家(146245)
- 国家(145040)
- 科学基金(123277)
- 社会(99893)
- 社会科(94508)
- 社会科学(94482)
- 省(90225)
- 基金项目(89378)
- 自然(83298)
- 自然科(81313)
- 自然科学(81285)
- 自然科学基金(79807)
- 划(76627)
- 教育(72901)
- 资助(66963)
- 编号(65269)
- 成果(51206)
- 重点(51101)
- 部(48968)
- 发(48541)
- 创(47608)
- 课题(44548)
- 科研(44417)
- 创新(44387)
- 计划(43680)
- 大学(41795)
- 期刊
- 济(125333)
- 经济(125333)
- 研究(87254)
- 学报(58531)
- 中国(57258)
- 农(52615)
- 科学(50875)
- 管理(42854)
- 大学(42716)
- 学学(40479)
- 财(39511)
- 农业(36423)
- 教育(32122)
- 技术(25224)
- 融(23147)
- 金融(23147)
- 业经(21600)
- 经济研究(19930)
- 财经(19715)
- 业(18876)
- 科技(17290)
- 图书(17217)
- 问题(16990)
- 经(16684)
- 版(16250)
- 业大(15858)
- 资源(15529)
- 理论(15049)
- 技术经济(14181)
- 实践(13951)
共检索到443587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长江大学学报(社科版)
[作者]
陈诚 卢嘉华
随着微博在"两会"中发挥其重大作用,微博从一个新兴事物逐渐成为各级政府部门的"新宠"。它以其便捷的使用方式、瞬息的传播速度以及广泛的网络群体,吸引着政府官员及其公职人员入驻。根据微博影响力评价指标对福州政府微博进行分析,结合其在日常重大事情之中的表现,突出说明政府微博的影响力和作用力,并对其进行权重评价,以期探索出政府机构通过政府微博这一公众平台建立亲民政府和良好城市形象的有效方案。
关键词:
政府微博 影响力 评价体系
[期刊] 调研世界
[作者]
国家统计局福州调查队课题组
十八大报告提出要建设人民满意的服务型政府,公众满意成为服务型政府建设的主要价值取向。本文参考国内外有关研究成果,结合福州市实际情况,构建公共服务公众满意度,将公共服务的研究范围界定为能使公民的某种具体的直接需求得到满足的公共服务项目,包括基础设施、教育、文化、卫生、社会保障等与民生息息相关的公共事业。评价指标体系,依托计算机辅助电话调查系统(CATI)开展公共服务满意度问卷调查,分析不同群体、不同区域居民对政府公共服务的评价与需求,并采用SPSS17.0统计分析软件,探讨影响政府公共服务公众满意度的因素,探索提升公众满意度的途径,为建设人民满意的服务型政府提供参考。
关键词:
福州市 公共服务 公众满意度
[期刊] 浙江金融
[作者]
林炳华 赵鸿程 吴月芳
随着生态文明建设的推进,餐厨垃圾处理项目逐渐成为PPP模式的新宠儿。本文以福建省福州红庙岭项目为例,设计了最小餐厨垃圾处理量、价格调整和超额处理量收益共享三种政府保障方式,采用灰色预测和系统动力学方法进行建模与仿真。研究发现:最小处理量保障能在项目初期减少收运量不足所造成的收益损失;价格调整对社会资本能起到良好的激励作用;超额收益共享作用的发挥与政府股权占比有关;三种方式的搭配使用不仅能提高项目收益,还能有效缓解财政压力。
[期刊] 林业经济
[作者]
刘凡 傅伟聪 洪邵平 董建文 王敏华
游憩者的环境责任行为对于公园的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文章基于刺激-有机体-反应理论,创新性地从景观感知以及地方依恋的视角出发,构建游憩者景观感知、地方依恋及环境责任行为三者的影响关系模型,选取福州市四个城市山地公园(乌山公园、金鸡山公园、于山公园以及金牛山公园)为案例研究样地,收集有效问卷408份,运用结构方程模型法进行验证。研究结果表明:(1)游憩者景观感知可划分为景观自然性感知、景观庇护性感知、景观空间性感知、景观文化性感知以及景观视野性感知五个维度;(2)景观感知能够直接影响环境责任行为,也可以通过地方依恋间接影响环境责任行为,而景观感知维度中对于环境责任行为的影响程度从高到低依次为景观文化性感知(0.656)、景观庇护性感知(0.392)、景观空间性感知(0.377)、景观视野性感知(0.273)、景观自然性感知(0.224);(3)地方依恋的二维度均具有中介效应,其中地方依赖的效能大于地方认同。据此,通过解析游憩者的景观感知,营造良好景观感知体验的环境,能有效地激发游憩者对公园的地方依恋情感,进而激发游憩者的环境责任行为,为游憩者提供高品质的认知与情感体验是催动其环境责任行为的核心要点,这对推动绿色旅行、创建生态文明及可持续发展的公园具有实际意义。
[期刊] 资源科学
[作者]
石洪景
由城市居民消费产生的碳排放量问题日益突出,并对空气质量及生态环境构成一定的威胁。本文通过对福州市城区的实地问卷调查,运用描述统计、单因素方差模型和多元线性回归模型实证分析了城市居民的低碳消费行为问题。研究结果显示:当前城市居民实施低碳消费的行为倾向处于中等略偏上的水平,反映出调控城市居民低碳消费行为的重要性;人口统计学变量对于城市居民低碳消费行为的影响并无显著差异,反映出低碳消费并没有"专属区",具有明显的社会共性特征;而"价值观"、"关注度"、"行政性政策"、"操作能力"、"社会规范"5个变量对城市居民低碳消费行为产生了显著的正向影响作用,反映出心理因素、法规政策及外部因素等会对低碳消费行为...
[期刊] 旅游科学
[作者]
于苏建 袁书琪
本文以福州市主要的几个城市公园为研究样本,运用SD法,将声、味环境因素纳入公园景观的感知研究中,就声、味环境因素对评价者公园景观视觉感知的影响进行定量分析,揭示影响规律;并结合因子分析法,进行主要影响因子提取,为人性化的公园景观研究与设计提供参考。结果表明:声、味环境对评价者公园景观的视觉感知产生了明显的影响,且负面因素产生的影响比正面因素更为显著;声、味环境因素对于不同的公园景观视觉效果评价要素和因子的影响有所不同,心理要素和整体要素受影响程度最为显著,其次为环境要素;声、味环境因素影响下的公园景观视觉
[期刊] 城市发展研究
[作者]
陈郁青 朱高龙 王旭东 涂锦
在新型城镇化和国土空间存量规划的时代背景下,城镇低效用地再开发已成为节约集约利用土地、优化用地布局、促进产业升级、实现城市更新的必由之路。基于福州市旧城镇、旧厂矿、旧村庄三类城镇低效用地的调查数据,利用GIS空间分析方法,在街道和镇域尺度上定量分析福州市城镇低效用地的空间格局特征,结果表明:城镇低效用地表现出面状集聚、多核心的空间分布特点,形成盖山镇、鼓山镇、新店镇三大分布热点区,在鼓山镇西部和盖山镇西南部出现两个高密度区,由城市开发边界自外往内呈现出串珠状链接的圈层分布形态;整体看来具有和福州城区河口盆地延伸方向基本一致的北北西—南南东向分布趋势;空间分布在街道、镇域水平上显著正相关,空间关联性强,为典型集聚,有利于连片再开发。据此分布格局,提出老城抽疏、新城整合、边缘集聚的低效用地再开发模式,以期为全国同类地区低效用地的理论研究和实践应用提供参考。
关键词:
城镇低效用地 空间格局 再开发 福州市
[期刊] 现代城市研究
[作者]
陈鹏 元丽娇 孙滢悦
文章基于城市兴趣点(POI)与夜间灯光对城市空间结构反映的真实性、直观性的优势特征,以福州市2018年、2020年、2021年的POI数据和夜间灯光数据对城市空间结构在空间和时间上的变化进行探讨,并分析影响其变化的原因。结果表明:(1)福州市总体的城市结构为单中心结构,向东部沿海地区发展,发展特征为中部强、西部弱、东部增强趋势明显。(2)耦合区关系和地区的经济发展水平、土地利用类型密切相关,其中高—高、高—中、中—高耦合区主要分布在城市中心,高—低耦合区分布在机场、港口、工业园区等地,中—中耦合区分布在城市向郊区过渡的地区,而中—低、低—中、低—低耦合区则分布在城市外围郊区经济欠发达地带。(3)2018—2021年夜间灯光与POI核密度耦合相同区域面积总体在增加,即高—高耦合与低—低耦合区;2018—2020年,高—高、高—中、高—低耦合区面积大幅度增加,中—高耦合区减少;2020—2021年高—高、高—中、高—低耦合区则有所减少,中—高耦合区增加。(4)福州市城市空间结构变化是经济、政治、人口和城市规划共同作用的结果。
[期刊] 城市问题
[作者]
王朝春
近年来,我国许多城市夏季伏天日气温在35℃以上的天数增多,对城市环境质量产生了负面影响,给市民的工作和生活带来了诸多问题。以福州市为例,就城市夏季气候高温化现象及其产生的原因进行分析,并就如何加强城市生态环境建设,防止城区气候高温化提出了对策措施。
[期刊] 图书馆论坛
[作者]
王丽娜
以福州市为例,对该市各社区的受众构成及信息需求特点进行分析,提出构建社区图书馆应坚持"以人为本",结合当地社区的民情、民风、民俗、民意,因地制宜地开展社区图书馆服务。
[期刊] 城市发展研究
[作者]
施生旭 陈浩
老旧小区加装电梯是城市社区治理的难题之一。在对多源流理论框架进行修正基础上,构建一个适配中国社区语境下的"两阶段多源流"社区政策议程设置的解释性框架,即按居民需求偏好强弱与行政任务的紧迫程度,可将问题流分为"强需求-强紧迫、强需求—弱紧迫、弱需求—强紧迫、弱需求—弱紧迫"四种类型;政治流主要来自于政府文件塑造的社会环境以及公众的情绪变化,作为关键变量的"政策活动家"社区能人则是发挥了耦合源流与软化矛盾的积极作用。以福州市H老旧小区加装电梯项目为例进行阐释论证,案例表明:加装电梯的落地是多条源流汇聚的结果,共经历了两次机会之窗的开启,最终在社区能人的作用下成功破窗。
[期刊] 福建农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张转转 范胜龙 唐南奇 林晓丹
在构建后备宜建设用地分步式算法的基础上,借助GIS技术,利用1∶25万DEM数据、1∶1万土地利用现状数据库和1∶20万重要地质灾害点分布图等,测算和评价了福州市后备宜建设用地的数量、空间分布特征及利用潜力.结果表明:研究区后备宜建设用地面积为1 983.80 kM~2,占土地总面积的28.20%,利用潜力总体较高;空间分布的基本特点是高值区集中于周边4个县,低值区集中于中心5个区,因此周边邻县可作为未来建设用地拓展的主后备区,中心城区的建设用地拓展规模应适当控制;后备宜建设用地在不同高度、坡度及坡向空间上分布差异性较大,主要集中于海拔500 M以下、坡度6°~15°地区及阴坡面.
关键词:
GIS技术 后备宜建设用地 福州市
[期刊] 城市发展研究
[作者]
张延吉 胡思聪 陈小辉 赵立珍
汽车依赖已成为交通拥堵、空气污染和慢性疾病的重要诱因。为此,整合福州中心城区的社会调查、兴趣点、道路网、公交线路等数据,探究各类城市建成环境特征对居民通勤方式的影响机制。研究表明:①土地利用密度与绿色通勤的概率呈倒U型关系,道路的安全性、舒适性和小尺度街区对步行、骑行或公交出行具有显著正面作用,反映出适度集约利用土地和保障非机动化路权的重要性。②居住地与就业地的建成环境影响不尽相同。住所周边多样化的城市功能将促进居民选择步行通勤;加密单位附近的公交线路不仅会提高公交出行比例,也能为慢性系统改善创造积极条件。③除纳入态度偏好变量外,对单位大院、房改房、保障房住户另行分析可规避居住自选择的干扰。经检验,上述建成环境特征的影响是独立且稳健的。
[期刊] 现代情报
[作者]
杨长春 王睿
政务微博日益重要的同时,如何提升其影响力是关键。本文通过对政务微博影响力的影响因素进行分析、挖掘和归纳,构建了具有4项一级指标、10项二级指标的政务微博影响力评价指标体系,采用层次分析法确定指标权重,引进信息计量学中的h指数对所选政务微博用户进行筛选,并将筛选后的政务微博数据用于实证研究。研究结果可为政务微博的发展提供一些参考建议。
[期刊] 会计之友
[作者]
郑小荣 阎星池 曹新芳 姜南
微博传播速度快、信息量大、互动性强,是审计机关审计信息公开与传播的重要平台。通过对我国省级审计机关官方微博的调查发现,我国地方审计机关的微博开通率和利用率低,传播内容广泛,侧重于政府审计宣传,信息公开功能发挥不足,传播影响力低。审计机关应该充分认识微博在审计信息传播中的独特作用,开通微博并提高微博利用率,坚持公众导向、优化文章内容、激发粉丝活跃度、选择合适的推送时机、实行微博实名制,以提高审计机关微博传播影响力。研究结论对更好地认识新媒体时代下的审计机关信息传播行为具有一定的启发作用。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
推荐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