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7253)
- 2023(9247)
- 2022(7394)
- 2021(6457)
- 2020(5539)
- 2019(12223)
- 2018(11817)
- 2017(23087)
- 2016(12427)
- 2015(13666)
- 2014(13299)
- 2013(13288)
- 2012(12114)
- 2011(10479)
- 2010(10752)
- 2009(10178)
- 2008(10334)
- 2007(9568)
- 2006(8306)
- 2005(7939)
- 学科
- 业(74014)
- 企(69489)
- 企业(69489)
- 济(59975)
- 经济(59891)
- 管理(57149)
- 方法(26415)
- 业经(26182)
- 财(24381)
- 农(21954)
- 数学(19008)
- 数学方法(18906)
- 务(18230)
- 财务(18225)
- 财务管理(18207)
- 企业财务(17278)
- 农业(16698)
- 技术(15845)
- 划(12979)
- 策(12885)
- 中国(12586)
- 制(12438)
- 企业经济(11939)
- 和(11159)
- 理论(11142)
- 经营(11075)
- 体(10549)
- 技术管理(10477)
- 体制(9202)
- 贸(8872)
- 机构
- 学院(185927)
- 大学(179215)
- 济(83842)
- 经济(82575)
- 管理(80183)
- 理学(69069)
- 理学院(68503)
- 管理学(67900)
- 管理学院(67549)
- 研究(55045)
- 中国(45199)
- 财(41541)
- 京(36536)
- 农(34058)
- 财经(32310)
- 科学(30954)
- 经(29484)
- 江(29159)
- 业大(27255)
- 所(27051)
- 农业(26799)
- 中心(25421)
- 经济学(25155)
- 研究所(23993)
- 财经大学(23800)
- 商学(23442)
- 商学院(23246)
- 经济学院(22953)
- 经济管理(22684)
- 北京(22337)
- 基金
- 项目(119897)
- 科学(97555)
- 基金(90274)
- 研究(89091)
- 家(77466)
- 国家(76720)
- 科学基金(68626)
- 社会(60309)
- 社会科(57400)
- 社会科学(57384)
- 基金项目(47817)
- 省(47784)
- 自然(43411)
- 自然科(42525)
- 自然科学(42516)
- 自然科学基金(41922)
- 教育(39354)
- 划(38261)
- 资助(35769)
- 编号(34436)
- 业(32415)
- 创(29097)
- 部(26867)
- 重点(26237)
- 创新(26201)
- 成果(26060)
- 发(26018)
- 国家社会(25752)
- 制(25196)
- 人文(23765)
共检索到277892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中国流通经济
[作者]
程于思 张慧雪 黄波
经济高质量发展需立足实体经济,以微观企业全要素生产率提高为支撑。政府引导基金是我国政府利用金融工具促进企业全要素生产率提高的重要抓手。以2009—2019年创业板上市企业数据为样本,研究政府引导基金对企业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以及区域创投环境在其中发挥的作用。研究发现,政府引导基金投资促进了企业全要素生产率的提高;创投环境越发达的地区,政府引导基金对企业全要素生产率的促进作用越明显;异质性分析发现,政府引导基金对民营企业全要素生产率的促进作用更强,对企业是否处于高科技行业则无显著差异性影响。上述结论在更换变量测量、排除逆向因果等检验后依然稳健。为促进实体经济的发展,国家应该积极设立政府引导基金,并制定良好的激励政策吸引社会资本参与投资,增强风险资本投资活力,共同推进我国国有风险资本的混合所有制改革;政府引导基金应更多投资到创投发达地区,促进区域经济高质量发展,同时重视区域创投环境的建设,逐渐减小东西部地区之间的差距;政府引导基金应该更多投资民营企业,充分发挥政府的认证作用,促进企业开展创新活动。
[期刊] 当代经济研究
[作者]
胡浩然
目前我国内陆与东部地区的经济发展水平差距越来越明显,促进区域的协调发展是当前中国面临的重要任务之一。通过"中部崛起"和"东北振兴"等战略举措将更加有利于促进内陆地区的经济发展,在微观层面体现为促进企业全要素生产率的提高。研究表明,区域振兴战略有利于提高政策实施地区企业的全要素生产率,并且积极的政策效应在非外资、资本密集型、出口和临近东部地区的企业中表现更为突出。与此同时,区域振兴战略可以提高行业层面的资源配置效率。从传导机制角度看,促进地区的产业集聚和提高企业的创新水平是区域振兴战略提升企业生产率的重要途径,因而需要受到各地政府的高度重视。
[期刊] 证券市场导报
[作者]
杨秀云 韩奇
数据要素开放是数字时代促进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方式。本文从企业层面考察了公共数据开放对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发现公共数据开放能够促进企业全要素生产率增长,城市的公共数据开放水平每提高1%,当地企业全要素生产率平均提升约0.18%。异质性分析发现,公共数据开放对民营企业、服务业企业全要素生产率提升最为明显,并且更高水平的公共数据开放能够更有效地提升企业全要素生产率。机制分析显示,公共数据开放有利于改善区域营商环境,盘活企业资产流转,提升资源配置效率,以及降低企业销售、管理成本,促进企业全要素生产率的提升。地方政府应创造良好的数据要素开放环境,进一步提升公共数据开放水平,发挥数据要素赋能作用,促进经济高质量发展。
[期刊] 科技进步与对策
[作者]
张峰 宋晓娜
促进高端制造业绿色发展是新时期推动国内工业转型升级的关键。基于环境规制作用机理研究视角,通过分析其对高端制造业绿色全要素生产率的理论影响机制,引入松弛因子的方向性距离函数测度2006—2017年高端制造业绿色全要素生产率,分别就命令-控制型、市场激励型和公众参与型环境规制对高端制造业绿色全要素生产率的作用进行检验。结果表明,在高端制造业绿色全要素生产率整体上呈现稳定提升趋势的背景下,环境规制对其直接效应存在一定的差异性。其中,命令-控制型环境规制为非显著正向促进作用,而市场激励型与公众参与型环境规制则分别表现为"U"型和倒"U"型显著性直接影响;间接效应检验中,环境规制能够引发技术创新、产业集聚和外商直接投资对高端制造业绿色全要素生产率的正向效应。其中,市场激励型和公众参与型环境规制的创新补偿效应更为显著。
关键词:
环境规制 高端制造业 绿色全要素生产率
[期刊] 经济评论
[作者]
徐保昌 谢建国
本文采用2005-2007年中国制造业企业微观数据和世界银行(2006)中国120个城市调查数据构建的政府质量指标的匹配数据,检验了政府质量与政府补贴对企业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1)政府补贴不利于企业全要素生产率的提升;(2)较高的政府质量可以有效提升政府补贴对企业全要素生产率的促进作用;(3)随着企业全要素生产率水平的提高,政府补贴对企业全要素生产率的阻碍作用逐渐降低。本文研究结果显示,相对于外资企业,国内企业主动提升企业全要素生产率的意愿相对缺乏。本文研究结论证明,政府质量的提升可以使得政府以较小的补贴强度实现企业全要素生产率提升的目标。
关键词:
政府质量 政府补贴 企业全要素生产率
[期刊] 世界经济文汇
[作者]
赵建春 许家云 毛其淋
CEO在不同企业之间的交流是否能促进企业的全要素生产率提升?其作用机制如何?目前国内还尚未有文献专门对此进行研究。本文基于2000—2007年《中国工业企业数据库》和《中国上市公司治理结构研究数据库》的匹配样本,采用双重差分模型系统地评估CEO交流对流入企业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结果表明:(1)CEO交流显著地提高了流入企业的全要素生产率,并且这种正向的"生产率溢出"效应在样本期内具有持续性而且是逐年递增的;(2)CEO交流对企业生产率的影响,因CEO是否具有海外留学及工作经历、性别差异、学历差异以及企业所有制的不同而具有显著的异质性;(3)进一步的机制分析表明,CEO交流通过企业出口拉动效应和...
[期刊] 管理评论
[作者]
黄嵩 倪宣明 张俊超 赵慧敏
政府引导基金作为我国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重要帮手,是否通过不同方式帮助了科技型初创企业的发展,提升了企业的技术创新水平,从而推动了国家技术进步?本文通过对2010-2017年间各类创业投资基金对科技型初创企业的投资数据进行实证分析,验证了政府引导基金对企业技术创新水平的促进作用,并探究了不同情况下促进作用的差异。实证结果显示:政府引导基金能够促进科技型初创企业进行技术创新,且效果优于独立型创业投资基金;采用间接投资方式设立的政府引导基金效果好于采用直接投资的方式;政府引导基金与其他基金联合投资效果好于各基金单独投资;政府引导基金作为领投方的效果好于作为跟投方的情形。因此,我国政府引导基金可采用间接投资的方式,以领投方的身份与其他基金联合投资,更好地支持科技型初创企业进行技术研发与创新。
关键词:
政府引导基金 技术创新 创业投资
[期刊] 宏观经济研究
[作者]
曹亮 王书飞 徐万枝
本文基于2000—2005年中国工业企业数据库和海关数据库的匹配数据,使用倾向评分匹配的方法分析了进口中间品对企业全要素生产率的因果效应。研究结果表明,总体而言,进口中间品促进了企业全要素生产率的提高。进一步的研究显示这一因果效应在不同规模的企业中表现不同,其中对中大型企业的因果效应要高于全样本企业,而对小企业的因果效应则不显著。这说明在当今形势下,"十二五"规划提出的"扩进口"的基本政策的正确性。本文的结论也说明了在坚持这一政策的同时,应把"扩进口"的对象进一步向中大型企业倾斜。
[期刊] 统计研究
[作者]
周冬华 万贻健
数字经济发展促进经济结构优化升级,数字化转型已成为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新动力。本文基于文本分析法构建企业层面的数字化指标,并以2000—2022年非金融类A股上市公司为研究对象,探究企业实施数字化转型战略与全要素生产率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企业每提高数字化程度一个标准差,能促进全要素生产率提高3.73%,且该促进作用存在一定持续性。在采用倾向得分匹配法(PSM)、双重差分(DID)、替换生产率和企业数字化指标等方法进行稳健性检验后,该结论仍然成立。实施数字化转型可有效缓解企业融资约束,提高企业创新水平,进而提升企业全要素生产率。进一步研究企业截面差异发现,在规模较大、管理效率较高、资产流动性较低以及竞争力较弱的组别中,数字化转型对全要素生产率的提升效果更强。本文不仅补充了微观企业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因素研究,为提升企业生产效率提供经验证据,还为地方政府制定差异化数字政策提供参考。
[期刊] 南开经济研究
[作者]
席强敏
本文利用1998—2007年中国工业企业微观数据,结合双重差分倾向评分法,在克服自选择性和异质性偏差的基础上实证探究了城市内部制造业企业的迁移对企业全要素生产率(TFP)的提升是否有促进效应,并基于比较优势理论和"新"新经济地理学理论,验证了比较优势、企业异质性对该效应发挥的影响。研究发现,整体而言,城市内部企业迁移行为对其TFP提升有显著的促进效应,且从时序上看促进效应呈现逐渐增强趋势。进一步的分样本研究表明,企业迁移前后地区产业比较优势的提升有助于促进企业效率改进;企业迁移对效率不同的企业影响程度不同,对低效率企业TFP提升的促进效应更显著。上述结论在考虑了不同时间段、不同企业类型和不同的TFP估计方法后结果仍稳健。
[期刊] 改革
[作者]
金绍荣 唐诗语 任赞杰
基于2007—2020年我国A股上市农业企业的微观数据,实证分析数字化转型对农业企业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及其机制。研究表明,数字化转型有利于提升农业企业的全要素生产率。机制检验表明,数字化转型通过提高资金利用率、降低超额雇员率、增大研发投入来提高农业企业全要素生产率。调节效应检验表明,营商环境不确定性、行业竞争强度加剧将削减数字化转型对农业企业全要素生产率的提升效果。异质性检验表明,数字化转型对小规模农业企业、处于成长期和成熟期的农业企业、国有农业企业、两职分离的农业企业全要素生产率的提升作用更为显著。为此,政府等治理主体应完善数字基础设施,营造良好营商环境和市场竞争秩序,优化农业企业数字化转型的外部环境;同时农业企业也要根据自身发展实际,科学配置资金、技术、劳动力等资源,选择适宜的数字化转型路径。
[期刊] 财经问题研究
[作者]
卜君 朱悦
我国正处在转变发展方式、转换增长动力的攻关期,发展供应链金融成为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增强金融服务实体经济能力的重要抓手。本文以2007—2021年中国沪深A股上市公司为研究样本,运用双向固定效应模型实证检验了供应链金融对企业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基准分析结果表明,供应链金融有助于提高企业全要素生产率,且这一关系在经过内生性处理和一系列稳健性检验后仍然成立。机制分析结果表明,供应链金融通过优化信贷资源配置和提高资源整合效率两个机制提高企业全要素生产率。异质性分析结果表明,当市场环境较差、行业竞争程度较小、融资约束程度较高、信息披露质量较低、供应链集中度较高、供应链整合度较强、供应链专业化分工程度较高时,供应链金融对企业全要素生产率的提升效应更加明显。本文的研究不仅拓展了企业全要素生产率驱动因素的相关研究,也为践行供应链金融助力经济高质量发展提供了新的证据。
[期刊] 国际经贸探索
[作者]
李计广 李冬晴 张华
沿边地区在“双循环”新发展格局中具有重要地位,发展新质生产力是推动沿边地区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动力。文章使用2012~2020年上市公司样本,构建双重差分模型,探讨沿边开发开放政策对沿边企业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研究发现:沿边开发开放政策显著促进了沿边企业的全要素生产率,主要通过扩大外商直接投资规模、增强基础设施建设以及提升人力资本水平等渠道提升企业全要素生产率。异质性检验进一步发现,沿边开发开放政策在市场分割程度高、地方保护水平较低的企业样本中其提升效应更为明显,并对市场竞争力较高的企业以及国有企业的提升作用更为显著。
[期刊] 现代管理科学
[作者]
李蕊 周平
科技创新是我国当前经济发展的主题。文章从政府和企业R&D投入的角度,首先统计描述了我国改革开放以来政府和企业R&D投入结构的变化,然后实证分析了政府和企业科技投入对全要素生产率产生的影响。实证结果表明:政府和企业的R&D投入均对我国全要素生产率产生正面影响,且企业具有较高的溢出效应。因此,我们在加大政府科技投入的同时,应更注重企业科技投入以及其创新能力的培育。
关键词:
科技投入 TFP 协整
[期刊] 产业经济研究
[作者]
张中华 刘泽圻
企业提高全要素生产率是推进中国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关键,而政府创新补助是引导和保障企业开展改善生产效率的创新活动、助力实体经济可持续增长最直接的方式。利用2008—2019年中国A股上市公司数据,比较分析政府创新补助和非创新补助对企业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及作用机制。研究发现,创新补助对企业全要素生产率具有负面影响,非创新补助则对企业全要素生产率具有倒U型影响,在进行一系列稳健性检验后结论依然成立。机制分析表明,寻租的遮掩效应和超额雇员工对研发资源的挤占以及创新补助释放的高风险消极信号,造成企业内部资源错配和外部资金减少,是创新补助产生负面效应的重要原因。进一步研究发现,两类补助对企业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在不同融资约束水平、市场竞争程度、所有制、地区知识产权保护力度等异质性企业间呈现显著差异。研究结论既有助于深化理解政府补助和企业生产效率间的内在联系,也为政府完善补助政策顶层设计、激活创新补助引导效应提供政策参考。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