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2676)
2023(3804)
2022(3027)
2021(2977)
2020(2176)
2019(5145)
2018(5169)
2017(9209)
2016(5075)
2015(5267)
2014(5260)
2013(4655)
2012(4129)
2011(3714)
2010(3861)
2009(3725)
2008(3640)
2007(3116)
2006(2922)
2005(2790)
作者
(11807)
(9891)
(9769)
(9740)
(6318)
(4552)
(4483)
(3804)
(3758)
(3484)
(3435)
(3350)
(3192)
(3177)
(3145)
(3011)
(2873)
(2807)
(2790)
(2683)
(2494)
(2392)
(2305)
(2264)
(2254)
(2243)
(2240)
(2091)
(1955)
(1926)
学科
(15958)
经济(15922)
管理(13733)
(9016)
(7783)
企业(7783)
(7689)
(7215)
中国(6383)
(6268)
国家(6203)
(5981)
(5829)
财政(5464)
体制(5223)
业经(5160)
(4285)
(4116)
金融(4115)
地方(3990)
(3844)
银行(3844)
工作(3759)
(3747)
国家机关(3668)
机关(3668)
农业(3664)
教育(3573)
(3486)
方法(3477)
机构
学院(61701)
大学(60849)
(25397)
经济(24817)
研究(23493)
管理(21849)
中国(18123)
理学(17902)
理学院(17714)
管理学(17557)
管理学院(17401)
(16887)
(12950)
科学(12261)
财经(11476)
(11357)
(10500)
(10187)
中心(10168)
研究所(9885)
(9121)
师范(9061)
(8826)
北京(8632)
财经大学(8452)
经济学(8084)
(7882)
(7730)
(7404)
师范大学(7299)
基金
项目(37702)
研究(32551)
科学(29758)
基金(25885)
(21699)
国家(21469)
社会(20447)
社会科(19247)
社会科学(19241)
科学基金(18187)
教育(15399)
(14993)
编号(14144)
基金项目(12936)
成果(12866)
(12447)
课题(10747)
资助(9562)
(9309)
(9307)
(9279)
自然(9227)
(8982)
自然科(8973)
自然科学(8972)
自然科学基金(8797)
项目编号(8784)
重点(8720)
国家社会(8532)
(8507)
期刊
(34601)
经济(34601)
研究(24810)
中国(17324)
(13824)
教育(13203)
管理(8923)
(8596)
金融(8596)
(8282)
学报(6986)
科学(6761)
大学(6134)
财经(5950)
经济研究(5750)
业经(5654)
学学(5481)
技术(5303)
(5164)
农业(5061)
改革(4189)
(4189)
职业(4150)
问题(4124)
(3720)
财政(3720)
(3098)
(2989)
论坛(2989)
理论(2967)
共检索到106336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经济研究参考  [作者] 陈少强  郭骊  郏紫卉  
一、建立健全政府引导基金的要素匹配机制。(1)事权方面。当务之急是合理、明晰地界定政府的支出责任范围,从而才能明确政府引导基金真正用在哪里。综合考虑国家战略、政府目标、政府职能定位,通过中期财政规划等途径,进一步明确政府事权,让政府引导基金有的放矢。再者,应当重新划分政府在引导基金中的事权范围,明确政府的职责在于引导,而非主导和指导。
[期刊] 经济研究参考  [作者] 陈少强  郭骊  郏紫卉  
一、建立健全政府引导基金的要素匹配机制。(1)事权方面。当务之急是合理、明晰地界定政府的支出责任范围,从而才能明确政府引导基金真正用在哪里。综合考虑国家战略、政府目标、政府职能定位,通过中期财政规划等途径,进一步明确政府事权,让政府引导基金有的放矢。再者,应当重新划分政府在引导基金中的事权范围,明确政府的职责在于引导,而非主导和指导。
[期刊] 中国财政  [作者] 张小莉  
1月5日,中国财政学会投融资专业委员会年会暨政府引导基金发展研讨会在京召开。中国财政学会秘书长、财科所所长刘尚希致辞,指出在结构性改革过程中要更好地发挥政府作用,设立政府引导基金是一个重要的途径和手段,而如何建立、管理政府引导基金以及如何规范其发展,是当前亟待探讨的重要问题。重庆、山东、河南等省市分别介绍了当地政府引导基金发展运行情况,与会专家进行了深度点评,认为地方创新先行、设立各有特点的政府
[期刊] 上海金融  [作者] 倪宣明  黄嵩  石思睿  
政府通过创业投资基金对高新技术企业进行投资,可以增加技术进步率提高的可能性,使得经济系统会在更高的平衡增长路径中运行。微观层面中,采用直接干预方式的难点在于无法有效识别融资企业的信息,而间接引导方式的难点在于在民间资本追求其利益最大化的基础上,如何借助机制设计实现政府的战略目标。政府可以通过税收优惠、监管、拓宽融资渠道等政策工具在宏观层面引导创业投资基金发展。
[期刊] 经济研究参考  [作者] 朱建程  
本文梳理了国外产业投资基金的历史和发展状况,同时介绍了国内产业投资基金的发展现状及面临的问题,指出在经济新常态、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新要求下,由产业发展投资基金代替政府直接投资,将有力地衔接国家发展战略:促进我国产业结构的调整升级;扶持高科技创业中小型企业发展;推动国有企业改革;整合区域经济。
[期刊] 财会月刊  [作者] 程敏  
在我国经济向市场经济转型过程中,公共管理、政府治理、预算和财政等公共领域发生的改革对政府会计系统造成倒逼压力,并使其产生改革需求。怎样进行政府会计改革以适应新形势下的需求,成为学者们研究的热点问题。本文在回顾以往研究文献的基础上,对我国政府会计改革路径进行归纳研究,以明确未来的政府会计改革方向和发展路径,为改革决策部门提供建议和指导。本文研究结果表明,我国政府会计改革应走有中国特色的渐进式改革道路,并从构建统一准则制度、引入权责发生制、建立"双轨制"会计体系、编制政府整体财务报告等路径方向上取得突破。
[期刊] 中国内部审计  [作者] 邱艳玮  
本文从政府引导基金的概念和特点入手,通过深入分析政府引导基金的特点,提出相应的审计建议,为审计工作实践提供参考。
[期刊] 中国金融  [作者] 廖福辉  
随着监管政策收紧,政府兜底行为受限,银行投资成本上升,银行参与积极性受到抑制,影响政府引导基金的起步和发展近年来,在国家系列相关文件的引导和推动下,各地政府引导基金(以下简称引导基金)迅速发展,成为部分地区财政支持当地发展的重要手段,在推进地方产业转型升级和优化资源配置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但同时也出现了商业银行利用理财资金池参与引导基金、政府兜底加剧债务风险等问题。因此近期政府又相继出台相关政策对政府及金融机构参与行为进行了规范和约
[期刊] 中国金融  [作者] 安国俊  李皓  
近年来,政府引导基金的快速发展成为国内金融市场的一大热点。当前,在地方债务进入偿债高峰、PPP项目因操作中严重异化而被迫大量停滞、民间资本投资意愿不强以及外部贸易争端不断的背景下,如何更好发挥政府引导基金的作用,合理撬动民间资本支持创新创业,为经济转型、中小微企业发展、制造业升级和基础设施建设注入新活力,显得尤为重要。
[期刊] 财务与会计  [作者] 宋伟官  
随着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深化,现行预算会计制度已不能适应政府职能转变和公共财政建设的要求,改革呼声日渐高涨。以制度经济学的观点看,预算会计改革是一项会计制度的变迁。分析会计制度变迁过程中的交易费用,有助于寻求降低改革成本的路径,顺利推进改革。(一)制度转变费用——政府会计制度变迁的关键成本张五常将广义的交易费用分为两类,一是制度运作费用,二是转变现存制度的费用。新政府会计制度运行需要在人员培训、账务重置、新的会计信息系统构建等方面投入成本,但是从动态角度分
[期刊] 财政研究  [作者] 宋文昌  
1.政府收费制度改革原则。 我国政府收费制度的改革应借鉴国际收费管理经验,使其更为公平,更富有效率。应当遵循以下三个原则:其一,收费制度应符合公平原则,使公共产品受益人的付费与提供产品和服务的成本结合起来;其二,收费制度应符合效率原则,有助于改进资源配置效率,收费体系具有投资导向作用,完善的收费制度应保障政府能够把需求者所需项目和筹资方式结合起来;其三,收费制度应该合理规范,使公共产品与服务需求者产品和服务的需求限制在合理并符合效率的水平上,也有助于需求者了解产品与服务的成本。
[期刊] 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张占斌  
近年来,我国的浙江、江苏、广东等十多个省将一部分归属于地级市的经济管理权和社会管理权直接赋予县,这种“强县扩权”和“省直管县”之举,直指20世纪80年代兴起继而约定俗成的“市管县”体制,而且目前还有扩大之势。笔者认为,从财政体制过渡到行政体制的省直管县,对城乡统筹、发展县域经济、提高行政绩效均有益处,应是中国地方政府层级改革的前进方向。改革的路径可考虑渐进式分类展开,并通过行政区划的改革配合,用约20年的时间调整到位。
[期刊] 地方财政研究  [作者] 陈工  
本文认为我国政府预算改革目前正处于向完善权力制约机制的传统预算和提高财政预算资金效率及有效性的新绩效预算同时演进的双进程之中。双进程演进同时追求双重改革目标是我国政府预算改革的必然选择,但也面临着许多矛盾和冲突。为确保我国政府预算改革双进程路径顺利演进的关键在于加强对政府预算的政治控制,健全政府预算体系,积极推进预算透明度的建设,实施"全口径"预算管理,真正建立起公开、民主的政府预算管理制度。
[期刊] 财经问题研究  [作者] 靳继东  
治理变革是席卷全球的政府改革问题,其核心是提高政府有效性,从而增强政府施政的合法性。本文从比较分析的角度出发,选择英国、芬兰、瑞典、荷兰等OECD主要国家20世纪80年代以来的政府改革作为个案,分析财政因素在上述各国政府改革中的地位和作用,总结财政改革推进政府治理创新、提升政府有效性的基本经验,强调这些经验对于寻找我国政府改革突破口、推进政府管理体制改革具有的重要启示和参考价值。
[期刊] 财务与会计  [作者] 王椿元  杨心葵  
我国的政府会计以预算会计制度体系的形式存在,包括财政总预算会计、行政单位会计、事业单位会计、基本建设单位会计,以及参与预算执行的国库会计和收入征解会计等。现行的预算会计制度为财政资金的运行管理发挥了重要的基础性作用。然而,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公共财政体制逐步建立和完善,政府会计的环境已经发生了深刻的变化。在公共财政体制下,要更好地满足各方对于政府会计信息的需求,我国的政府会计制度亟需改革。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