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10297)
- 2023(14284)
- 2022(11624)
- 2021(10505)
- 2020(8727)
- 2019(19663)
- 2018(19261)
- 2017(37196)
- 2016(20249)
- 2015(22711)
- 2014(22813)
- 2013(22474)
- 2012(21301)
- 2011(19205)
- 2010(19793)
- 2009(18449)
- 2008(18474)
- 2007(16808)
- 2006(14976)
- 2005(13934)
- 学科
- 济(99622)
- 经济(99502)
- 业(85848)
- 企(77391)
- 企业(77391)
- 管理(74568)
- 方法(39592)
- 业经(31775)
- 财(31720)
- 数学(30982)
- 数学方法(30842)
- 农(29863)
- 中国(27466)
- 地方(23603)
- 务(21509)
- 农业(21504)
- 财务(21467)
- 财务管理(21431)
- 制(21189)
- 企业财务(20402)
- 技术(19120)
- 体(16850)
- 策(16378)
- 和(16375)
- 理论(16221)
- 融(16186)
- 金融(16179)
- 贸(15864)
- 贸易(15850)
- 划(15724)
- 机构
- 学院(297303)
- 大学(290526)
- 济(129330)
- 经济(126870)
- 管理(117707)
- 理学(99686)
- 理学院(98698)
- 研究(98625)
- 管理学(97588)
- 管理学院(97003)
- 中国(79052)
- 财(64651)
- 京(61790)
- 科学(55287)
- 财经(49610)
- 所(49384)
- 农(49132)
- 江(47924)
- 中心(45191)
- 经(44976)
- 研究所(43654)
- 业大(39613)
- 经济学(39488)
- 北京(39182)
- 农业(38154)
- 州(37812)
- 财经大学(36349)
- 范(36183)
- 师范(35797)
- 经济学院(35708)
- 基金
- 项目(185521)
- 科学(148078)
- 研究(141556)
- 基金(134691)
- 家(114649)
- 国家(113521)
- 科学基金(99274)
- 社会(92262)
- 社会科(87503)
- 社会科学(87481)
- 省(74346)
- 基金项目(70180)
- 教育(64520)
- 自然(60684)
- 划(60510)
- 自然科(59307)
- 自然科学(59294)
- 自然科学基金(58313)
- 编号(57348)
- 资助(54854)
- 成果(46929)
- 发(44718)
- 创(41708)
- 部(41653)
- 重点(41233)
- 课题(40539)
- 业(39784)
- 国家社会(38190)
- 创新(38160)
- 发展(37031)
- 期刊
- 济(155512)
- 经济(155512)
- 研究(92980)
- 中国(64816)
- 财(54472)
- 管理(49916)
- 农(46803)
- 学报(39453)
- 科学(38638)
- 融(33674)
- 金融(33674)
- 教育(32270)
- 农业(31709)
- 大学(31376)
- 学学(29676)
- 技术(28206)
- 业经(27721)
- 财经(26102)
- 经济研究(24542)
- 经(22532)
- 问题(20106)
- 业(18618)
- 技术经济(16837)
- 贸(16066)
- 世界(15518)
- 商业(15291)
- 现代(14777)
- 财会(14266)
- 经济管理(14052)
- 国际(13782)
共检索到469753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经济管理
[作者]
蒋亚含 李晓慧 许诺
政府引导基金规模大、投资范围广,是我国引导社会资本服务实体企业的重要手段,然而政府引导基金能否以及如何影响实体企业发展尚未有一致结论。本文以2009—2020年新三板企业为样本,实证检验了政府引导基金能否以及如何通过投后赋能促进被投企业发展。研究发现,政府引导基金显著提升了被投企业的全要素生产率,这种提升主要通过投后赋能中的信号和资源机制,而非治理机制。拓展性分析发现,政府引导基金投资后,被投企业加大了人力和资本投入,但并未增加创新投入;政府引导基金的直接投资比间接投资更能提高被投企业全要素生产率,异地投资比本地投资更能提高被投企业全要素生产率,但单独投资和共同投资无显著差异。本文的研究为政府引导基金如何加强投后管理、提高资金在被投企业中的使用效率、改善投资方式等重要问题提供了思路,有助于提升政府引导基金运行效果,更好地服务实体经济发展。
[期刊] 软科学
[作者]
张月 王凤
“上云用数赋智”作为推动企业数字化转型的重要引擎,是实现国有企业高发展质量的关键。文章遵循新发展理念的战略指引构建国有企业高质量发展评价指标体系,利用2010-2021年中国上市公司面板数据,基于测算的国有企业高质量发展水平,从“上云用数赋智”视角实证检验了数智赋能对国有企业高质量发展的影响。研究表明:一是数智赋能对国有企业高质量发展具有显著的促进效应,这一促进效应主要体现于创新发展、经营绩效和共享发展三个层面。进一步地发现基础数智赋能和深度数智赋能均在不同程度提升了国有企业高质量发展水平。最后,与公益类国有企业相比,数智赋能的质量提升效应主要体现于商业类国有企业。依据研究结果,国有企业仍需加强数智赋能与绿色低碳发展的深度融合,提高公益类国有企业数字化转型程度。
[期刊] 软科学
[作者]
张月 王凤
“上云用数赋智”作为推动企业数字化转型的重要引擎,是实现国有企业高发展质量的关键。文章遵循新发展理念的战略指引构建国有企业高质量发展评价指标体系,利用2010-2021年中国上市公司面板数据,基于测算的国有企业高质量发展水平,从“上云用数赋智”视角实证检验了数智赋能对国有企业高质量发展的影响。研究表明:一是数智赋能对国有企业高质量发展具有显著的促进效应,这一促进效应主要体现于创新发展、经营绩效和共享发展三个层面。进一步地发现基础数智赋能和深度数智赋能均在不同程度提升了国有企业高质量发展水平。最后,与公益类国有企业相比,数智赋能的质量提升效应主要体现于商业类国有企业。依据研究结果,国有企业仍需加强数智赋能与绿色低碳发展的深度融合,提高公益类国有企业数字化转型程度。
[期刊] 南开经济研究
[作者]
付辉 周方召 范允奇 王雷
本文关注到风投机构与创业企业之间存在两阶段选择效应,提出在创业企业成长过程中存在着复合嵌套式样本选择问题,利用1999—2014年风投机构投资中国创业企业的数据样本,着重分析和检验风投机构和创业企业自身分别对企业成长速度是否发挥加速效应的问题。研究结果表明:"好风投"能使得中国创业企业更快成功IPO,这种加速效应是风投机构对创业企业价值增值服务的一种体现形式;而创业企业自身的"好坏"也会影响其成功IPO的速度,一方面发展潜力较好的企业,会更快成功IPO,另一方面发展潜力较差的企业也会更快成功IPO。本文的研究拓展了现有文献对于风险投资价值增值效应的认识,有助于理解风投机构对创业企业发展成长的作用机理。
[期刊] 南方金融
[作者]
黄伟亚 张肖飞
从企业短贷长投与高管权力能力错配并存的现象出发,以2008-2023年沪深A股上市公司为样本,探究高管权力能力错配对企业短贷长投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第一,高管权力大于能力的错配程度越严重,企业短贷长投也越严重,主要作用路径为高管权力能力错配增加了委托代理成本、降低了企业的社会责任意识;第二,企业所在区域的社会信任度和企业家信心指数较高,则高管权力能力错配对企业短贷长投的影响较弱;第三,实现高管权力与能力在更高层次的匹配比低层次的匹配更有利于缓解企业短贷长投。为此,国内企业治理需要统筹考虑高管权力能力错配与资金期限结构错配的关系,针对高管权力能力匹配的具体情况,对高管进行适当放权或限权,实现高管权力能力在更高层次上的匹配,为财务风险管控提供保障。
[期刊] 当代经济科学
[作者]
张国胜 杜鹏飞 陈明明
通过数字赋能促进企业技术创新已成为主要发达国家的共同选择,也是中国促进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依托。基于2012年世界银行中国企业调查数据,从微观企业视角实证检验数字赋能对企业技术创新的影响及其作用路径。研究发现:数字赋能对企业技术创新产生了显著的促进效应,且内生性及稳健性检验后结论依然成立;相较于大规模、资本充足和东部地区企业而言,数字赋能对中小型、有融资约束和西部地区企业技术创新的影响相对较弱。机制检验发现,数字赋能可以通过促进企业间研发协作、降低企业创新成本和赋能人力资本三种中介渠道影响企业技术创新。政府部门应制定支持数字化发展的政策,加快数字技术基础设施建设,增强企业利用数字化基础设施的可得性;企业应高度重视数字赋能对技术创新的影响,加快推进企业数字化建设。
[期刊] 金融发展研究
[作者]
乔贵涛 杜英巧
以2015—2021年沪深A股非金融类上市公司为样本,基于金融化视角考察“国家队”持股对实体企业高质量发展的影响及作用机制。研究发现:“国家队”持股能够有效抑制企业金融化。机制检验表明,缓解融资约束和改善信息环境是“国家队”持股抑制企业金融化的重要路径。进一步分析发现,对于投机动机下的金融资产持有以及“国家队”持股比例较高时,其抑制作用越强;在抑制金融化趋势后,企业的研发投入显著提高。研究结论既丰富了“国家队”持股经济后果领域的研究,亦为实体企业“脱虚向实”和实现高质量发展提供了政策启示。
[期刊] 现代财经(天津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江红莉 侯燕 蒋鹏程
数字经济与实体经济融合发展是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动力。本文基于2011-2019年非金融类上市公司数据研究了数字经济发展对企业实体投资的影响,及其内在作用机制和潜在的异质性。研究发现,数字经济发展显著促进了企业实体投资,采用工具变量法和多期DID方法处理可能的内生性问题后,这一结论依然成立。数字经济发展能够缓解企业融资约束、提升企业内部治理质量、提供更多的投资机会,进而提升企业实体投资规模。异质性分析表明,数字经济发展的实体投资扩张效应仅存在于国有企业、大规模企业、成熟期企业、创新水平高以及外部监督强的企业。进一步研究发现,数字经济发展的实体投资扩张效应最终能够提高企业绩效。
[期刊] 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学报
[作者]
卢馨 何小华 戴歆婷 丁艳平
利用战略性新兴产业上市公司2012—2014年的经验数据,实证检验金融发展、政府补贴对企业研发投入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地区金融发展水平的提高,企业会加大研发投入力度;政府补贴不仅能够提高企业进行研发活动的积极性,而且会向外界传递出积极的信号,最终会促使企业加大研发投入力度;金融发展和政府补贴的交互作用会显著促进企业加大研发投入力度。另外,研究还发现东部地区金融发展水平、政府补助对企业研发投入的促进作用更明显。
[期刊] 武汉金融
[作者]
李春涛 王立威 周鹏
在公平竞争机制缺失的转型经济中,良好的政企关系能够帮助企业获取更多额度的短期债务融资。本文使用世界银行2005年中国企业的微观调查数据,并与中国工业企业数据进行合并,实证考察政企关系对企业负债比率的影响。结果表明:良好的政企关系对企业获取短期债务融资有显著的促进作用,而对企业长期债务融资的获取存在一定的阻碍作用。进一步研究发现,在民营企业和金融市场化程度低的地区,政企关系对企业获取短期负债的促进作用表现得尤为明显。弱化了内生性问题后,以上结果依旧稳健。因此,地区间金融市场的均衡发展、公平竞争市场环境的构建是缓解企业融资约束的关键。
关键词:
政企关系 企业融资 金融发展
[期刊] 财经研究
[作者]
付辉 周方召
风险投资的增值职能对创业企业至关重要,是风险投资领域最重要的研究问题之一。现有文献侧重于风险投资增值职能与单边选择效应的分离识别。文章提出双边选择效应与风险投资增值职能的区分,研究了风险投资增值职能对企业IPO结果的作用机制。文章利用1999-2009年风险投资机构投资中国创业企业的1 623个样本,以及截至2016年6月30日被投资企业IPO成功与否的数据,考察了风险投资机构是否发挥了增值职能。文章在充分考虑"好风投"与"好企业"更容易结合的双边选择效应基础上,同时考察了风险投资机构和创业企业自身在IP
[期刊] 财经研究
[作者]
付辉 周方召
风险投资的增值职能对创业企业至关重要,是风险投资领域最重要的研究问题之一。现有文献侧重于风险投资增值职能与单边选择效应的分离识别。文章提出双边选择效应与风险投资增值职能的区分,研究了风险投资增值职能对企业IPO结果的作用机制。文章利用1999-2009年风险投资机构投资中国创业企业的1 623个样本,以及截至2016年6月30日被投资企业IPO成功与否的数据,考察了风险投资机构是否发挥了增值职能。文章在充分考虑"好风投"与"好企业"更容易结合的双边选择效应基础上,同时考察了风险投资机构和创业企业自身在IPO过程中可能存在的"增值效应"。实证分析和稳健性检验均表明,"好风投"未能充分发挥对创业企业的增值效应,在推动IPO方面的影响并不显著,而创业企业的自身优势才是其更容易成功IPO的主要决定因素。文章的研究为理解风险投资机构的增值职能提供了新的视角,有助于正确认识风险投资机构和创业企业的行为特征及其经济效率。
[期刊] 中国金融
[作者]
李峰
银行应转变传统信贷思维,以更广阔、更开放的投行思维解决民营企业的融资难、融资贵问题,为民营经济提供"融资+融智"的综合金融服务民营企业是推动经济增长、创造市场活力不可或缺的力量,是吸纳劳动力、创新技术、增加税收来源的重要载体,在国民经济发展和国际市场开拓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但民营企业自身也存在公司治理不完善、内控财税机制不健全、抗风险能力弱、债务违约率高等问题,通过传统信贷难以有效满足其融资需求。银行如何转变传统信贷思维,以更广阔、
[期刊] 企业经济
[作者]
史洁琼
创新产出是衡量政府研发补贴有效性的重要指标。本文以2014—2019年中国沪、深A股上市企业为研究样本,利用倾向得分匹配模型考察了政府研发补贴对企业创新产出的影响。研究发现:政府研发补贴推动了企业创新产出量质齐升,但其质量提升效应不及数量推动效应;政府研发补贴一定程度上诱发了民营企业、高竞争程度行业和市场化环境较差地区企业的策略性创新行为;政府研发补贴的持续性是提升企业创新质量的关键路径。据此,本文提出:政府要进一步优化研发补贴政策设计,重视知识产权保护,深入推进营商环境优化,为企业高质量发展构筑良好的创新生态环境。
[期刊] 财经论丛
[作者]
周升师
本文基于权衡理论,探讨数字金融发展与企业现金持有间的关系,并再次剖析数字金融的“校正错配”功能。在此基础上,选取2012—2019年中国非金融类上市企业为样本进行实证检验。结果表明,数字金融发展显著加速企业现金持有调整速度,并降低了企业现金持有水平,这与其覆盖广度、使用深度和数字化程度的协同发展紧密相关。高科技企业、非国有企业以及中西部地区企业的现金持有行为,对数字金融发展表现出更强的敏感性,再度证实了数字金融对于缓解传统金融“领域错配”“属性错配”与“区域错配”所具备的积极效应。进一步分析发现,数字金融发展能够有效缓释企业因融资约束及代理成本而增持现金的行为。研究结论对于引导数字金融发展方向,指导企业现金持有动态调整具有启示意义。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
推荐搜索
有为政府、金融引导与碳减排——来自绿色政府引导基金的经验证据
制度压力、合法性选择与民营企业发展:基于温氏的经验证据
外部性、市场潜能与旅游业发展——来自中国的经验证据
制造企业人工智能创新如何赋能高质量发展——来自中国上市公司的经验证据
数字普惠金融赋能企业高质量发展:理论机制与经验证据
被列入美国“实体清单”对企业创新能力的影响——来自中国A股上市公司的经验证据
政府行为规范、政策供给水平与私营企业发展——来自中国省级面板数据的证据
企业寻租与政府补助利用效率——来自企业投资活动的经验证据
高新企业自主创新与政府科技投入的关系研究——来自深市高新上市企业的经验证据
实体经济和虚拟经济失衡发展微观机制研究——基于长三角上市企业的经验证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