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11023)
- 2023(15653)
- 2022(12853)
- 2021(11355)
- 2020(9418)
- 2019(21461)
- 2018(21069)
- 2017(40940)
- 2016(22106)
- 2015(24942)
- 2014(25228)
- 2013(25168)
- 2012(24089)
- 2011(22051)
- 2010(22393)
- 2009(21069)
- 2008(21144)
- 2007(19385)
- 2006(17114)
- 2005(16051)
- 学科
- 济(105668)
- 经济(105536)
- 管理(67479)
- 业(63650)
- 企(50667)
- 企业(50667)
- 方法(39624)
- 数学(34359)
- 数学方法(34090)
- 中国(30025)
- 农(29131)
- 财(27556)
- 业经(26894)
- 地方(26693)
- 制(23367)
- 农业(19388)
- 学(18436)
- 贸(18416)
- 贸易(18404)
- 银(18150)
- 银行(18117)
- 融(18002)
- 金融(17998)
- 易(17781)
- 行(17443)
- 产业(17335)
- 环境(15938)
- 技术(15904)
- 体(15802)
- 务(14942)
- 机构
- 学院(331970)
- 大学(331628)
- 济(143471)
- 经济(140485)
- 管理(124787)
- 研究(116797)
- 理学(105882)
- 理学院(104650)
- 管理学(103137)
- 管理学院(102461)
- 中国(88950)
- 京(70708)
- 财(70127)
- 科学(69030)
- 所(59799)
- 农(56619)
- 财经(53921)
- 中心(53555)
- 研究所(53477)
- 江(52755)
- 经(48720)
- 业大(47025)
- 经济学(45144)
- 北京(44990)
- 农业(44132)
- 范(43436)
- 师范(43008)
- 院(41800)
- 州(41510)
- 经济学院(40822)
- 基金
- 项目(213250)
- 科学(167841)
- 研究(158373)
- 基金(153702)
- 家(132919)
- 国家(131798)
- 科学基金(112603)
- 社会(102622)
- 社会科(97503)
- 社会科学(97479)
- 省(84398)
- 基金项目(80573)
- 教育(71432)
- 划(70122)
- 自然(69083)
- 自然科(67446)
- 自然科学(67428)
- 自然科学基金(66239)
- 编号(64359)
- 资助(62216)
- 成果(53368)
- 发(51029)
- 重点(48212)
- 部(47484)
- 课题(44999)
- 创(44676)
- 制(43142)
- 国家社会(43126)
- 创新(41933)
- 发展(41409)
- 期刊
- 济(166990)
- 经济(166990)
- 研究(103179)
- 中国(71607)
- 财(55433)
- 农(53432)
- 学报(50177)
- 管理(46787)
- 科学(45946)
- 大学(38226)
- 农业(35732)
- 学学(35696)
- 融(34925)
- 金融(34925)
- 教育(34545)
- 技术(28762)
- 业经(28119)
- 财经(27374)
- 经济研究(27069)
- 经(23633)
- 问题(22296)
- 业(18783)
- 贸(17491)
- 技术经济(17271)
- 图书(16818)
- 商业(16059)
- 理论(15971)
- 统计(15884)
- 世界(15321)
- 版(15215)
共检索到516308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现代财经(天津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毛丰付 魏亚飞 胡承晨
本文以2006—2018年273个城市为样本,运用双向固定效应模型,实证分析政府引导作用基金对数字产业创新的影响。政府引导基金显著提升了数字产业创新水平,在经过一系列稳健性检验之后结论仍然成立。在机制方面,政府引导基金通过数字人力资本效应和数字物质资本效应间接促进数字产业创新;在异质性分析方面,政府引导基金提升了ICT企业匮乏型和三四五线城市的数字产业创新水平,但抑制了ICT企业密集型和一二线城市数字产业创新能力的提升。将风险投资基金和政府引导基金的交乘项引入模型发现,风险投资基金削弱了政府引导基金对数字产业创新的促进效应;并且在ICT企业匮乏型和三四五线城市,政府引导基金发挥了引导效应,在ICT企业密集型和一二线城市,风险投资基金发挥了引导效应。
[期刊] 软科学
[作者]
任缙 高婷婷 石鑫 史乐峰
从数字普惠金融产品作用效力视角,即从人力资源、市场化程度、基础设施建设、外部环境等4个角度,探讨了数字普惠金融产品如何高效促进中小企业专精特新发展的机制;并在建立综合评价指标体系和测度中小企业专精特新发展指数、要素市场化指数、信息基础设施建设水平等基础上,以2011—2020年999家中小企业板上市企业为研究样本实证检验了上述作用机制,及其在行业、规模和区位差异等方面的异质性影响。这为解决当前中小企业专精特新发展中面临的融资约束、创新型人才缺乏、数字化转型等问题提供了富有实践意义的切入点。
[期刊] 金融理论与实践
[作者]
刘廷华 刘伟亚 胡孟元
快速发展的数字金融在冲击传统金融的同时,对企业决策也产生着重要影响。商业信用作为企业决策的重要方面,是否会受到数字金融发展的影响?这个问题值得探讨,对此,以2011—2021年中国上市公司为研究样本,实证检验了数字金融发展对企业商业信用使用的影响及内在机理。研究发现:数字金融发展降低了企业的商业信用融资需求和商业信用供给,该作用主要体现在数字金融覆盖广度上。进一步研究发现,数字金融具有“普惠性”特征,显著影响了中西部地区企业和民营企业的商业信用决策。机制分析结果表明,数字金融发展通过降低信息不对称和缓解融资约束分别影响商业信用的供给与融资需求。研究结论对进行商业信用决策管理具有借鉴意义。
[期刊] 财经理论与实践
[作者]
成程 李惟韬 阳世辉
依据中国282个城市2006-2018年政府引导基金、风险投资、发明专利以及城市经济的相关数据进行匹配,运用空间杜宾模型(SDM),实证检验政府引导基金对地区经济增长、风险投资活动以及创新产出的影响。结果表明:政府引导基金可以显著促进本地经济增长、风险投资以及创新活动的发展;但周边地区政府引导基金的成立与增加会对本地经济增长和风险投资活动产生挤出效应;周边地区政府引导基金负向的间接效应削弱了本地政府引导基金正向的直接效应,造成政府引导基金对地区经济增长和风险投资活动总效应的显著性下降。结论对平衡地区间政府引导基金的竞争关系,加强国家对政府引导基金的监管与协调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期刊] 中央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杨宝剑
通过构建地方政府间投资竞争策略性行为模型,本文分析了完全信息条件下与不完全信息条件下我国地方政府投资竞争行为的博弈表现与纳什均衡,并对比了各种博弈均衡的社会收益问题。在理论分析之后,以我国迅速发展的交通运输事业为例,实证检验了地方政府投资竞争对"硬件"基础设施的改善效应,最后自然得出结论。
关键词:
地方政府 投资竞争 纳什均衡 交通运输业
[期刊] 经济研究参考
[作者]
李燕 陈金皇
政府引导基金近年来在我国发展迅速,中央及地方政府均大力出资设立各类引导基金,以期发挥财政资金的杠杆作用并借市场力量促进地方经济发展。但之前我国政府引导基金发展呈现出众多问题,从财政运行方面来看,引导基金的快速发展同时带来了资金利用低效、形成新的资金沉淀、预算监督困难、权力寻租等问题。为了使政府引导基金健康发展和我国财政改革的顺利推进,目前应加强从资金监管、地域分布等几个方面对政府引导基金发展过程中的问题进行治理。
[期刊] 经济管理
[作者]
徐明
创业投资引导基金旨在借助政府资本早期介入的认证效应引导社会资本后续跟进投资,是政府应对中小科技企业和初创企业融资市场失灵和缓解融资约束的重要举措。政府引导基金具有良好的政策初衷,其在实践执行中是否真的发挥了对社会资本的引导作用,这值得学界关注。本文基于2008—2017年中国A股上市公司和手工整理的投资事件匹配微观数据,考察了政府引导基金对社会资本的引导作用及其制约条件。实证检验发现:(1)引导基金规避风险的投资特征,导致其没有介入企业早期阶段,引导基金在实践执行中偏离了政策初衷,出现"投资期限错配"现象。(2)引导基金晚期介入严重限制了其对社会资本的引导作用。在投资序列层面,不存在显著的引导基金和社会资本的"先行—跟进"关系;在社会资本投资规模层面,引导基金并没有成功引导更多的社会资本进入企业,因而无法缓解企业融资约束以及促进研发投入。进一步分析显示,引导基金并没有在实质上显著提升社会资本跟进介入企业的概率。本文研究表明,引导基金晚期介入的投资风格特征是制约其引导效应发挥的重要原因。因此,建议在制度设计上优化和完善引导基金的激励和约束机制,使其真正介入科技企业和初创企业成长的早期阶段,这是保障其政策执行与政策意图相一致的关键。本研究丰富了关于引导基金引导效应的认识,对于其政策后期优化调整乃至中国创新发展战略的推进具有现实意义。
[期刊] 商业研究
[作者]
王磊 罗玉辉 李鲁
改革开放以来,国有部门渐进式改革带来所有制结构显著变化,使得市场经济体制不断完善。其中,通过减少偏向国有部门的政策扭曲和制度壁垒,要素资源在不同行业间的配置效率和产出水平明显提升,促进了产业结构的优化。本文利用1985-2015年省级层面的工业分行业数据,以产业结构合理化度量工业部门结构变迁,并检验国有部门改革的结构变迁效应,结果表明:国有部门改革通过要素配置、生产效率、所有制结构三个方面的结构效应作用机制促进产业结构不断优化,而且在经济衰退期对产业结构的影响要高于经济繁荣期。因此,应充分认识和释放国有部门改革的结构效应红利,并积极稳妥推进股权多元化和混合所有制改革,激发国有部门改革的内生动力,带动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和结构调整。
关键词:
国有部门改革 产业结构升级 结构变迁
[期刊] 软科学
[作者]
张德涛 张景静
基于中国2006-2019年地级市及以上城市数据,计算财富指数和绿色发展效率,实证检验财富对绿色发展的影响。结果显示:(1)财富水平的提高显著提升了绿色发展,此结论在解决内生性偏误及系列稳健性检验后依旧成立。(2)财富的绿色发展提升效应只存在于财富水平较高的地区。(3)以污染行业或资源产业为经济支柱的地区,财富的污染属性侵蚀了绿色发展。(4)政府明确设定绿色发展目标会强化财富对绿色发展的作用。(5)高财富水平缔造的公众环境偏好效应和技术革新的资金条件是财富诱导绿色发展的形成逻辑。据此,为助力中国实现经济和生态的高阶次共同富裕提出相关建议。
关键词:
财富 绿色发展 绿色偏好 共同富裕
[期刊] 企业经济
[作者]
贺硕怡
房地产经济的“虚拟属性”是否会通过影响技术创新阻碍产业结构调整从而抑制实体经济高质量发展?基于固定效应及面板中介效应模型,采用2005—2020年我国31个省(区、市,未包括港澳台)数据,检验房地产经济通过科技创新对产业结构调整的影响,并分析其作用途径。研究结果表明:房地产经济会通过成本效应及财富效应直接影响产业结构合理化及高级化;加入科技创新作为中介变量后,房地产经济会通过要素成本挤出及要素配置挤出效应阻碍科技创新,从而影响产业结构调整。基于此,应多措并举推动实现房地产市场“平稳、健康”发展,提升金融服务实体经济效能,发挥房地产经济产业联动效应。
[期刊] 管理评论
[作者]
李晓伟 李传明 管彩峰 罗均梅
利用2008—2018年地方政府实施引导基金的政策事件与所属地域内企业创新的大样本数据,构建准自然实验的双重差分模型,检验政府引导基金政策对创新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研究发现,政府引导基金政策整体上发挥了创新驱动效应,支持了政府“扶持之手”假说。通过改善当地企业创新的制度环境,政府引导基金政策与税收优惠和政府补贴政策相辅相成,形成了政策协同;通过提升企业资产周转效率与缓解企业融资约束,政府引导基金政策为驱动企业创新提供了资源保障。在非国有产权、制造业和低市场化等异质性情境,政府引导基金政策的创新驱动效应更具统计显著性。
关键词:
政府引导基金政策 企业创新 双重差分模型
[期刊] 中国财政
[作者]
汪恭礼
产业投资引导基金是政府以参股等市场化运作方式而设立的产业融资平台,是优化产业结构和促进产业转型升级的一种新的战略性工具。笔者以安徽省宣城市、芜湖市、合肥市及淮北市为例,分析了地方产业投资引导基金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关建议。宣城等四市政府产业投资引导基金存在的问题(一)基金投向重叠,造成重复建设。从宣城等四市来看,产业投资引导基金主要投向战略性新兴产业和主导产业,但主要集中在成熟项目和大企业
关键词:
引导基金
[期刊] 南方经济
[作者]
王海燕 岳华 李韫琪
随着我国家庭部门杠杆率的快速攀升,家庭部门"加杠杆"成为学术界和业界共同关注的焦点之一。文章将中国数字普惠金融指数与中国家庭追踪调查(CFPS)数据相结合,从数字金融发展的角度,给出了一个近年来家庭杠杆率上升的解释,并探讨了其中的作用机制以及潜在影响。研究发现,数字金融发展能够显著推动家庭杠杆率的攀升,并对家庭杠杆率的攀升具有长期影响。从数量上看,数字金融发展每增加1%,相应杠杆率将上升0.0058%。在考虑了潜在的内生性后,文章所得结论依然成立。对该影响在不同群体中可能存在的异质性进行分析,结果发现,数字金融发展对家庭杠杆率的提升在有房贷、消费贷和经营贷家庭、中西部地区家庭、25-55岁家庭、农村地区家庭更为明显。机制分析表明,数字金融发展通过提高金融可得性、强化支付便利性和降低家庭面临的不确定性而对家庭杠杆率产生积极影响。文章研究结论对制定"数字中国"战略、理解结构性去杠杆中"守住不发生系统性金融风险的底线"等方面提供了有益思考。
[期刊] 软科学
[作者]
聂永有 姚清宇 刘一凡
基于长三角41个地级及以上城市面板数据,运用固定效应模型、空间杜宾模型、中介效应模型、面板门槛模型实证检验数字经济对高质量发展的时空效应及作用机制。研究发现:数字经济对本地及邻地高质量发展具有促进作用,且长期影响大于短期;伴随地理距离增加,数字经济对高质量发展的空间溢出呈现“由正转负”的阶段性变化,485千米为其有效溢出边界。机制分析表明,绿色创新、产业集聚与外资流入均可正向中介数字经济与高质量发展的内在联系,并且在机制变量的调节下,数字经济的高质量发展效应还存在梯度增强过程。异质性分析显示,数字经济对高质量发展的影响在城市区位、城市规模和城市性质层面表现出显著的结构性差异。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杨雪 王永平 王静
文章基于中国31个省份2011—2020年的面板数据,在运用纵横向拉开档次法测度数字乡村发展水平的基础上,通过双向固定效应模型考察数字乡村发展对农业碳排放强度的影响效应及作用机制,并利用分组回归模型从地理区位、农业生产功能和农业生产对象三个维度进行异质性分析。研究发现,数字乡村发展通过规模经营效应、结构优化效应和技术进步效应三种渠道显著降低了农业碳排放强度。数字乡村发展对农业碳排放强度的抑制作用在中西部地区、粮食主产区和平衡区以及种植业区和畜牧业区尤为显著。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