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5364)
2023(7605)
2022(6456)
2021(5993)
2020(4971)
2019(11135)
2018(10726)
2017(21231)
2016(10987)
2015(11917)
2014(11722)
2013(11763)
2012(11291)
2011(10537)
2010(10907)
2009(10310)
2008(9693)
2007(9104)
2006(8618)
2005(7793)
作者
(30675)
(26735)
(25984)
(24819)
(16346)
(12468)
(11522)
(10274)
(9958)
(9276)
(9186)
(8453)
(8261)
(8181)
(8090)
(7815)
(7545)
(7417)
(7271)
(7238)
(6630)
(6417)
(6359)
(6304)
(6038)
(5995)
(5567)
(5509)
(5293)
(5182)
学科
(73170)
经济(73101)
(46897)
(37689)
农业(32036)
管理(28718)
地方(19781)
方法(18749)
业经(17218)
数学(16971)
数学方法(16899)
(15307)
企业(15307)
中国(14708)
(12122)
地方经济(11941)
(11528)
(11018)
(10787)
农业经济(10167)
收入(10119)
(9348)
环境(9255)
(9123)
农村(9116)
及其(8866)
发展(8767)
(8758)
(8606)
经济学(8339)
机构
学院(166698)
大学(161416)
(87047)
经济(85735)
管理(65538)
研究(59377)
理学(56768)
理学院(56268)
管理学(55659)
管理学院(55365)
中国(47342)
(45017)
(36188)
农业(33729)
科学(31879)
(31730)
(29382)
中心(28037)
财经(28008)
业大(27893)
经济学(27194)
研究所(26165)
(25479)
(25236)
经济学院(24209)
经济管理(21708)
农业大学(20619)
(20130)
财经大学(20032)
师范(20023)
基金
项目(105820)
科学(84845)
研究(81907)
基金(79032)
(67153)
国家(66488)
科学基金(57538)
社会(57224)
社会科(53812)
社会科学(53799)
基金项目(41855)
(41050)
教育(34069)
编号(34038)
自然(32722)
(32230)
自然科(31956)
自然科学(31952)
自然科学基金(31397)
资助(30585)
(27582)
成果(27235)
(25439)
国家社会(24748)
(24387)
重点(22687)
(21976)
发展(21705)
人文(21504)
(21402)
期刊
(111127)
经济(111127)
研究(52280)
(51231)
农业(34343)
中国(34003)
(25795)
科学(22437)
业经(21933)
学报(21642)
管理(20578)
(19784)
金融(19784)
大学(18283)
学学(17914)
经济研究(16510)
问题(15288)
(15008)
财经(14578)
农村(14111)
(14111)
农业经济(13991)
技术(13111)
世界(12909)
(12656)
经济问题(11397)
技术经济(10399)
农村经济(9293)
(9004)
教育(8983)
共检索到261194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钱力  彭瑞峰  
文章基于2014年、2016年、2018年中国家庭追踪调查数据,通过贫困测算指数识别相对贫困农户群体,分解政府引导的外部环境对农户脱离相对贫困的影响程度,使用二元选择模型测算政府引导的外部环境与农户经济行为选择的脱贫效应,并运用结构方程模型进一步分析二者之间的相关性。结果显示:当农户处于弱相对贫困状态时,政府引导能够有效带动农户脱离相对贫困;农户经济行为选择是相对贫困减缓的关键因素;政府营造的外部环境改善可以有效引导农户经济行为选择。
[期刊] 财贸研究  [作者] 单德朋  余港  
基于中国家庭追踪调查数据,研究农户创业与农村贫困减缓的关系,通过实证检验农户创业减贫效应的短期和长期表现,识别不同行为主体创业行为的减贫效果差异,并给出了农户创业实现贫困减缓的前置条件。研究表明:农户创业与贫困减缓的关系存在时间不一致性,农户创业的减贫效应集中于短期,但由于贫困主体禀赋难以与创业的要素和技能需求形成有效匹配,由之带来的贫困农户创业风险增强了贫困脆弱性;农户创业的减贫效应存在显著的组间异质性,非贫困户创业行为创业绩效更好,减贫溢出效应显著,该结论解释了针对建档立卡贫困户无差别授信信贷政策的户贷企用和套利现象,鼓励创业扶贫的政策措施应思考扶持谁创业更有助于长期减贫的问题。此外,受教育程度、信贷支持和家庭结构是实现创业减贫的重要前置条件。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游士兵  刘多晨曦  覃文  姜娇阳  
文章基于2010—2018年中国家庭追踪调查数据和北京大学数字金融研究中心调查数据,实证分析了数字普惠金融发展对相对贫困的减缓效应、异质性及其作用机制。研究结果表明:首先,数字普惠金融发展能够显著减缓家庭相对贫困。这一结论在内生性处理和稳健性检验后依旧成立。其次,数字普惠金融发展对家庭相对贫困的减缓效应存在异质性,减缓效应在中部地区和教育水平相对较低的地区更为突出。最后,居民金融市场参与意愿的提升是数字普惠金融减缓家庭相对贫困的重要机制。
[期刊] 华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张莎莎  郑循刚  
基于农户相对贫困缓解的内生动力视角,引入非认知能力和生计策略选择构建理论分析框架,利用Ivprobit模型和中介效应模型对2018年中国家庭追踪调查数据(CFPS)进行实证分析,结果表明:非认知能力的增强对农户相对贫困的缓解具有显著的促进作用,且在所有解释变量中影响系数最大,各维度按照影响程度高低依次为积极自我、情绪稳定和社交能力;与纯粹农业策略相比,选择非农就业策略或农工兼业策略的农户陷入相对贫困的概率显著降低;分析影响机制发现,非认知能力通过非农就业策略和农工兼业策略影响农户相对贫困。因此,政府应加强对农户非认知能力的宣传教育和培训,增加其脱贫的内生动力和发展能力,同时通过发展当地特色产业,引导农户优化生计策略,最终实现相对贫困的缓解。
[期刊] 农村经济  [作者] 王静  魏晓博  
相对贫困具有主客观双重属性,既是个体与参照群体相比较确实存在的客观差距,也是心理层面与参照群体相比产生的主观被剥夺感。本文基于CFPS2014~2018年的面板数据,结合A-F指数测度了农户相对贫困,并分析了互联网使用的减贫效应,得到如下结论:(1)样本农户2014~2018年客观相对贫困和主观相对贫困情况有所缓解,但面临的客观剥夺和主观剥夺均比较严峻,尤其是客观剥夺,改善民生、缩小差距仍是现阶段的重中之重。(2)从区域分布情况来看,不管是客观相对贫困还是主观相对贫困,西部地区均高于样本平均水平,贫困叠加,反贫困任务艰巨,仍然是治理相对贫困的重点区域。(3)互联网的减贫效应结果显示,使用互联网有利于缓解农户相对贫困,且对客观相对贫困的影响效应大于主观相对贫困,互联网发展行为的减贫效应大于互联网生活行为,其结果具有稳健性。
[期刊] 财经理论与实践  [作者] 蔡宏宇  阳超  
基于中小微企业和低收入人群等信贷可得性视角,实证分析数字普惠金融对相对贫困减缓的影响路径与影响程度,以期强化欠发达地区和农村低收入人口的社会资金捕获能力,助力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研究发现:数字普惠金融通过提升客户触达能力,促使城乡之间金融服务的机会均等化,降低融资交易成本,破解金融排斥,缩小城乡差距,降低农村地区的相对贫困水平。但现阶段数字普惠金融只能够有效地降低东部地区的农村相对贫困水平,而在中西部地区,这种效应并不明显。中国应因地适宜改进和提升数字普惠金融服务、提高各类微弱经济体信贷可得性、增强金融赋能的精准性和有效性。
[期刊] 中国农村观察  [作者] 李周  乔召旗  
本文在对改革初期中国西部农村贫困特点回顾的基础上,综述了改革开放以来西部地区的反贫困措施。经过30年的扶贫发展,西部地区的贫困人口不断减少,贫困发生率大幅降低;贫困深度逐渐减弱;基础设施供给均等化程度不断提高;区域差异有所改善。最后,本文总结了西部地区在减缓贫困过程中创造的公示制度、参与式方法、小额信贷和社区主导发展等扶贫经验。
[期刊] 金融发展研究  [作者] 王陶涛  周梅  
本文从农业社会资本投入视角研究了其对农村减贫的影响,利用面板数据模型进行实证分析,通过分析得出农业社会资本投入与农村贫困发生率呈负相关,同时产业结构优化、农村经济发展、城镇化等因素在很大程度上也作用于减贫。最后提出鼓励农业社会资本投入、减少我国农村贫困发生率的方法和途径。
[期刊] 林业经济问题  [作者] 高雪萍  王璐  廖文梅  
基于1273户农户调研数据,通过Logistic回归模型厘清政策引导因素和贫困程度对农户林业规模经营意愿、行为及其偏差的影响,并构建"无意愿无行为""有意愿有行为"和"有意愿无行为""有意愿有行为"这2个模型分析林业规模经营从意愿向行为转化的制约因素。研究结果表明:林业政策对农户林业规模经营行为的影响程度更显著,贫困程度只在区域宏观层面对农户林业规模经营行为有影响。其中,是否获得森林抚育补贴、林业收入所占比例和地区经济发展水平等因素均能显著促使农户林业规模经营意愿向行为转化。因此,建议优化采伐限额制度,加大对林农的资金补贴力度,特别是经济欠发达地区;提供非农就业的安置和引导,为农民提供就业指导和帮扶;加强林业经营体系建设,推进林业适度规模经营。
[期刊] 开发研究  [作者] 邓一鸣  
扶正贫困地区农户经济行为对策邓一鸣一、校正贫困地区农户生产行为偏差农户生产行为是经济行为结构的主体,消费和积累行为都以生产行为为基础。因此,农户生产行为是否合理,对农户经济乃至宏观经济发展都具有重要意义。(一)校正贫困地区农户封闭性自给半自给经济行为...
[期刊] 中国农村经济  [作者] 丁士军  陈传波  
[期刊]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钟漪萍  唐林仁  
在构建农旅融合减缓农村贫困理论框架的基础上,匹配CFPS微观数据和全国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示范县数据,测算农村收入贫困和多维贫困,进而采用包含交互效应和中介效应的Probit、Tobit模型,从收入贫困和多维贫困两个层面验证农旅融合对农村贫困的影响、经济发展水平的调节作用及内在传导机制。结果表明:农旅融合能够减缓农村收入贫困,但其减缓农村多维贫困效果不显著;经济发展水平对农旅融合减缓农村收入贫困起正向调节作用,但其对农旅融合减缓农村多维贫困的调节作用不显著;农村居民工资收入水平和人均资本是减缓农村收入贫困的重要传导机制,但其对农村多维贫困的传导作用不显著。因此,在深入发展农旅融合时,"因症施策""多措并举"方可有效减缓农村收入贫困和多维贫困。
[期刊] 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刘金全  毕振豫  
本文首先合成中国各省普惠金融指数,随后在经济增长与贫困减缓的双重视角下,通过系统GMM方法逐步考察了普惠金融对城乡收入差距的直接效应和间接影响。研究结果表明,普惠金融发展不仅能够直接遏制城乡收入差距的扩大,同时也会通过经济增长和贫困减缓两个渠道对城乡收入差距带来间接的减小效应。为此,政府不仅要关注金融发展的深度,更要注重金融发展的广度,进一步打造更具普惠性与包容性的金融服务体系,从而促进全社会共享经济金融发展的成果。
[期刊] 经济问题探索  [作者] 单德朋  郑长德  
经济发展方式能够改变贫困陷阱存在的理性预期,为可持续贫困减缓提供结构性动力来源。越来越多的国内外学者将经济发展方式作为研究贫困减缓问题的重要解释变量。通过对该领域的相关文献进行了系统梳理,发现对于两者关系的结论并不统一。基于此,构建了经济发展方式贫困减贫效应的微观机制,并分析了能够对该效应产生影响的主要控制变量。发现从微观层次的理论分析来看,经济发展方式能够通过产业构成和经济增长的劳动力密集程度对贫困减缓产生影响。之所以出现实证结果的多样性,原因在于研究对象背景条件的异质性和测度指标选择的差异。最后,审视了经济发展方式贫困减缓效应对中国现阶段贫困减缓实践的启示,并对未来进一步研究方向进行了展望...
[期刊] 旅游科学  [作者] 赵磊  张晨  
自20世纪50年代起,旅游业与贫困减缓之间的关系逐渐引发广泛的学术探索与理论争辩。本文基于国外经济学相关文献,对旅游业与贫困关系的理论演进、旅游减贫机制、旅游减贫效应检验方法和旅游减贫研究内容分别进行了相应综述。首先,以"旅游业和贫困"为主题,回顾了该领域的理论逻辑进路;其次,对旅游业减缓贫困的直接效应、次级效应和动态效应进行了梳理分析;再次,对旅游减贫效应检验方法进行了相应说明;另外,分别基于"绝对性""相对性"和"经济发展"3个分析视角,对旅游业与贫困减缓的相关研究内容进行了系统地文献梳理与归纳。最后,在总结既有研究文献的基础上,提出了对中国旅游业与贫困减缓关系的经济学研究的启示。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