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8117)
2023(11979)
2022(10683)
2021(10286)
2020(8742)
2019(19678)
2018(19588)
2017(38483)
2016(20995)
2015(23576)
2014(23492)
2013(23033)
2012(21240)
2011(19136)
2010(19249)
2009(17598)
2008(17039)
2007(15032)
2006(13317)
2005(11730)
作者
(59183)
(48800)
(48425)
(46454)
(31347)
(23269)
(22122)
(19221)
(18465)
(17670)
(16635)
(16340)
(15507)
(15411)
(15093)
(15056)
(14674)
(14566)
(13934)
(13906)
(12036)
(12030)
(11779)
(11101)
(10973)
(10855)
(10838)
(10830)
(9783)
(9598)
学科
(80070)
经济(79977)
管理(64260)
(59541)
(50737)
企业(50737)
方法(35851)
数学(30511)
数学方法(30110)
(22519)
(22127)
中国(21110)
业经(18602)
地方(17503)
(16823)
(15523)
贸易(15516)
(15109)
(14992)
(14585)
农业(14540)
理论(14219)
(13784)
技术(13782)
(13061)
财务(12992)
财务管理(12965)
(12862)
环境(12710)
企业财务(12261)
机构
大学(294259)
学院(293140)
管理(121666)
(115974)
经济(113278)
理学(105370)
理学院(104231)
管理学(102642)
管理学院(102067)
研究(96942)
中国(71652)
(62686)
科学(59073)
(55144)
(47526)
中心(43857)
财经(43488)
研究所(43139)
(42570)
(42513)
业大(41442)
北京(39937)
(39563)
(39179)
师范(38899)
(35644)
(34877)
经济学(33046)
农业(32961)
财经大学(32290)
基金
项目(199646)
科学(157410)
研究(149584)
基金(144661)
(124345)
国家(123289)
科学基金(106678)
社会(92779)
社会科(87840)
社会科学(87819)
(77191)
基金项目(76820)
自然(69436)
教育(68313)
自然科(67788)
自然科学(67776)
自然科学基金(66535)
(64949)
编号(62445)
资助(59759)
成果(51551)
(44261)
重点(43848)
课题(42488)
(42288)
(41432)
项目编号(38963)
创新(38470)
教育部(38231)
人文(37627)
期刊
(128689)
经济(128689)
研究(88120)
中国(53392)
管理(45255)
学报(42148)
(40665)
科学(40229)
(38477)
教育(34260)
大学(32220)
学学(30021)
农业(27041)
(25403)
金融(25403)
技术(25187)
业经(21318)
财经(20181)
经济研究(19895)
图书(17965)
(17044)
问题(16435)
理论(15476)
科技(14475)
实践(14343)
(14343)
技术经济(14238)
现代(14138)
(13367)
情报(12793)
共检索到428439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经济师  [作者] 宋楠楠  
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互联网的普及,煤矿事故得到众多网络社交媒体与网民的关注。为了有效应对煤矿事故网络舆情并进一步解决煤矿事故,通过阐述煤矿事故网络舆情的特点,并经过对煤矿事故及其网络舆情的数据分析研究当前政府应对煤矿事故网络舆情的现状,如煤矿安全网站管理不当、与网络媒体缺乏合作等。运用文献分析法得出解决问题的思路,并提出政府、网络媒体与网民三位一体的应对策略,对有效解决煤矿事故网络舆情具有借鉴意义。
[期刊] 广东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赵冰心  
根据中国互联网信息中心发布的最新数据显示,目前我国网民数量达到10.11亿,网民数量的增加,网络速度的通畅对我国数字经济的发展起到关键作用。事实上,不仅是经济领域,互联网对我国舆论宣传领域也产生了深刻影响。近年来,随着互联网和新媒体的快速发展,新闻发布渠道开始呈现典型的去中心化特征,个人意见领袖的出现又对我国传统媒体的影响力产生了较大冲击,新媒体时代我国舆论宣传阵地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面对新媒体的快速崛起,我国中央层面主流媒体开始积极转型,相继在抖音、微博、微信公众号、今日头条等自媒体平台开设账号,并通过图文、视频等多种方式与社会公众展开积极交流,发布权威信息,努力回应社会关切,起到了积极的社会效应。但在地方政府层面,不少决策者仍然对新媒体缺乏充分认识,没有发挥其应有的信息发布、沟通上下和形象塑造功能。这客观上增加了政府政策的宣传难度,为政策谣言的产生提供了温床,甚至还直接影响和破坏了政府公信力、权威性和正面形象。
[期刊] 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祁晓霞  
群体性事件近年来的扩大趋势已成为不争的事实,这与中国当前正在经历的深层次全方位社会变迁有关。在有关群体性事件"新特点"的研究中,以网络为代表的新技术在群体性事件的诱发、促进、形成、激化抑或化解的过程中,开始扮演令人侧目的角色和作用。在一个信息化程度不断加深的中国,在一个网络社会,如果要想深化对群体性事件的进一步认识,如果要想实现更多群体性事件由"危"到"机"的转变,决不能忽略对群体性事件网络舆情的深入分析。本文在转型社会的历史场景下,通过对群体性事件中角色冲突的深入分析,从体制层面探求其产生和发展的社会根
[期刊] 情报理论与实践  [作者] 毛秀梅  田辛玲  
文章对政府应对网络舆情的动态能力进行了界定,分析了其改变政府应对能力的作用机理,并基于动态能力,从应对网络舆情的知识吸收、应对网络舆情的知识集成、应对网络舆情的知识学习、应对网络舆情的知识创新4个维度提出了应对网络舆情能力提升的策略,为政府提供新的工作思路参考。
[期刊] 中国软科学  [作者] 胡珑瑛  董靖巍  
依据WD模型和SIR病毒传播模型构建SNO网络舆情动态演进模型,提出模型假设,设计SNO模型的主体属性和主体交互规则,并以"瓮安事件"为例,运用Netlogo仿真软件进行模拟仿真,通过调整网络主体属性以及政府、媒体、网民等网络主体之间的关系强度,考察政府、媒体、网民之间网络关系的变化对网络舆情动态演进整体趋势的影响,并对仿真结果进行分析,为政府等相关部门制定应对网络舆情引导策略提供科学依据。
[期刊] 情报理论与实践  [作者] 史波  
公共危机事件网络舆情研究是公共危机管理研究中一个新的和重要的组成部分。在对网络舆情演变机理进行归纳总结的基础上,分析了应对机制与演变机理之间的内在关系,并提出了"四位一体"的应对机制体系框架。从管理运行机制、预警机制、处置机制和善后机制4个方面,系统地提出了公共危机事件网络舆情的应对策略。
[期刊] 现代情报  [作者] 李昊青  兰月新  张鹏  夏一雪  
网络舆情生态系统是大数据环境下网络舆情生态治理的核心内容,其平衡与稳定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网络舆情生态的建设质量和可持续发展。在分析网络舆情生态系统的结构机理和演化特点的基础上,探讨了网络舆情生态系统的平衡理论与失衡成因,继而,从整体、系统、层级、生态链以及场域等维度提出网络舆情生态系统优化策略,以期为我国网络舆情生态治理提供理论参考。
[期刊] 现代情报  [作者] 崔鹏  张巍  何毅  齐婧  
借助危机管理中的生命周期阶段论,研究了突发公共事件的网络舆情演化规律,构建了由酝酿阶段、爆发阶段、扩散阶段、反复阶段、消退阶段、长尾阶段构成的突发公共事件网络舆情发展生命周期"六阶段"模型。基于该模型,通过对突发公共事件典型案例分析,探究了政府应对能力指标在突发公共事件网络舆情生命周期中的演化态势,为政府提升应对网络舆情的能力提供了理论借鉴和指导。
[期刊] 中国成人教育  [作者] 贾国强  
为了实现高校网络舆情的有效管理与引导,防范不良舆情的扩散和演化,牢牢把握网络舆情工作的领导权、管理权和话语权,需要把握网络舆情的形成要素、生成模式与变动规律,实现高校网络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双重提升,必须完善舆情应对机制,打造网络专业队伍,构筑网络舆论阵地,强化主流价值观念,培育网络"意见领袖",塑造网络传播精神,才能切实维护好高校网络的安全稳定和谐。
[期刊] 管理评论  [作者] 余乐安  李玲  戴伟  汤铃  
本文基于多主体模型构建了危险化学品泄漏所造成的水污染事件中网络舆情扩散机制的仿真模型,以探讨不同的政府信息发布策略对网络舆情演化的影响,并探索有效的公众恐慌应急策略。特别的,该模型根据真实性,将危机信息分为真实信息和虚假信息;并根据不同的态度,将危机信息分为中性、有利和不利信息。其次,模型涵盖了主要的参与主体:网民、政府和媒体,并以两个典型的危化品泄漏事件为研究案例,检验模型的可行性与有效性。
[期刊] 图书情报工作  [作者] 陈福集  郑小雪  
从统计数据出发对网络舆情与政府的密切相关性进行论证,围绕网络舆情的特性,提出知识本体、知识需求本体和知识节点的相关概念,并依据知识场原理构造网络舆情的需求空间模型和政府知识本体的空间模型。基于知识网格和知识地图的技术,建立政府应对网络舆情的知识节点层次模型和政府知识服务网络的物理拓扑图,解决网络舆情知识供需之间匹配与互联的结构性问题,提高政府应对网络舆情的能力。
[期刊] 财经问题研究  [作者] 赵晶  
互联网信息瞬息万变,网络舆情包罗万象,如何正确应对网络舆情,提高地方政府社会管理水平,不断增强政府公信力,成为摆在各地方政府面前的重大课题。本文从国内外网络舆情的现状,对地方政府应对网络舆情的监控进行探析,以便使地方政府能有效提升处理网络舆情的能力。
[期刊] 经济师  [作者] 冯爱惠   李范坤  
新时代下,由于网络的高速发展和信息媒介的广泛应用,大学生越来越喜欢在互联网上展现自身的感受与看法,高校网络舆情呈现越来越多元化和不易防范的特征,加大了高校不安定因素以及对日常管理工作的难度。大学生即将步入社会,是社会发展和前进的主要动力之一,加强对大学生网络舆情行为的引导,培养正确的价值观,对于未来融入社会有着积极的影响。
[期刊] 现代情报  [作者] 潘芳  胡彬  夏颖  朱晓峰  
网络这一载体加速了舆情的传播,网民现实生活中产生的压抑情绪或需发泄的心理诉求,往往因某个热点事件一触即发,容易被放大和极化。采用科学方式管控网络舆情,是目前党和政府急待解决的问题之一。从组织结构升级和外向管理升级两个方面研究网络舆情传播管理驱动策略。设计问卷调查网民对组织结构升级影响因素的重视度,采用模糊群体决策的评分法分析调研结果。建立博弈模型辅助政府在网络舆情传播管理中的策略制定。研究成果可为相关职能部门进行网络舆情管控提供科学、有效的理论和技术支持。
[期刊] 教育与职业  [作者] 刘晶  吴国毅  黄艳兰  
文章分析了高职院校网络舆情治理的内涵,对湖北地区600名高职院校学生进行了问卷调查及访谈。结合文献和调研资料分析发现,高职院校网络舆情治理存在治理理念亟待更新、治理信息化技术匮乏、治理组织管理落后等问题。针对以上问题,从"理念—方法—模型"维度系统地提出了高职院校网络舆情治理策略:以观念建设为引领,更新网络舆情治理理念;以主体培育为起点,打造网络舆情治理队伍;以客体教育为中心,培养学生网络自律行为;以环体优化为保障,营造网络舆情治理生态;以介体开发为落脚点,掌控网络舆情治理格局。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