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13380)
2023(18897)
2022(15649)
2021(14430)
2020(12112)
2019(27555)
2018(26877)
2017(51088)
2016(27975)
2015(31218)
2014(31077)
2013(30957)
2012(28537)
2011(25714)
2010(25784)
2009(24538)
2008(24817)
2007(22574)
2006(19772)
2005(18281)
作者
(82576)
(69096)
(69095)
(65627)
(43964)
(33046)
(31235)
(26988)
(26113)
(24655)
(23670)
(23012)
(22138)
(21991)
(21823)
(21206)
(20714)
(20485)
(20007)
(19886)
(17300)
(16946)
(16853)
(15700)
(15694)
(15398)
(15357)
(15313)
(13883)
(13773)
学科
(120708)
经济(120539)
(101552)
管理(95430)
(89168)
企业(89168)
方法(52971)
数学(43500)
数学方法(43184)
(40410)
(37418)
业经(34554)
中国(33220)
(28934)
(26038)
财务(26005)
财务管理(25951)
(25949)
贸易(25933)
农业(25435)
(25308)
企业财务(24625)
技术(20958)
(20874)
(20324)
(20100)
银行(20046)
(19822)
地方(19596)
(19484)
机构
学院(410839)
大学(408968)
(178412)
经济(175094)
管理(158635)
研究(140550)
理学(135710)
理学院(134259)
管理学(132482)
管理学院(131695)
中国(111458)
(86826)
(85908)
科学(83140)
(75863)
(72019)
财经(67905)
研究所(64685)
中心(63887)
(62716)
(61769)
业大(61496)
农业(59885)
经济学(55528)
北京(54238)
财经大学(50213)
经济学院(50194)
(49916)
(48601)
(48232)
基金
项目(266322)
科学(210359)
基金(196358)
研究(192070)
(172318)
国家(170839)
科学基金(145937)
社会(125559)
社会科(119081)
社会科学(119046)
基金项目(103323)
(102749)
自然(93579)
自然科(91435)
自然科学(91402)
自然科学基金(89893)
教育(86898)
(86710)
资助(79658)
编号(75312)
成果(61101)
重点(60218)
(59997)
(57860)
(57257)
创新(53558)
国家社会(53110)
(52535)
(52513)
课题(52232)
期刊
(201781)
经济(201781)
研究(123123)
中国(82726)
(72118)
(70646)
学报(66093)
管理(62015)
科学(60830)
大学(49924)
学学(47635)
农业(47265)
(42195)
金融(42195)
财经(35313)
教育(35041)
技术(34048)
业经(33051)
经济研究(32838)
(30441)
(27718)
问题(26849)
(24393)
技术经济(22085)
国际(21226)
世界(20965)
(20316)
商业(19076)
现代(18899)
财会(18660)
共检索到625172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经济学动态  [作者] 王明益  石丽静  
在完备的市场经济环境下,企业市场退出是"优胜劣汰"的结果。存在政府干预情况下,企业的市场退出是否依然遵循上述规律?本文尝试从政府干预的视角切入分析中国制造业企业的市场退出行为。通过构造劳动力流动管制、金融抑制、政府补贴、减少政府干预指数等政府干预指标,并运用1999-2007年的工业企业数据库进行经验考察,研究发现:地区劳动力流动管制越严格,金融抑制程度越高,企业市场退出的风险越大;政府补贴强度较高时,会显著增加企业市场退出风险;企业负责人与政府打交道时间占比越长,企业市场退出风险越大。此外,我们还尝试使用企业层面的劳动力价格扭曲及资本价格扭曲刻画政府对企业的干预。研究表明:劳动力价格扭曲不会显著影响国有企业市场退出,但会增加其他类型企业市场退出风险;资本价格扭曲度越大,国有与外资企业市场退出风险越小,其他类型企业则相反;劳动力价格扭曲对劳动密集型企业市场退出影响最大,资本价格扭曲会增加劳动密集型企业市场退出概率,提高资本技术密集型企业市场存活概率。
[期刊] 管理世界  [作者] 杨天宇  张蕾  
本文利用我国2004年全国经济普查中153个制造业行业的横截面数据,对中国制造业企业进入和退出的决定因素进行了实证分析。实证结果表明:(1)企业的进入和退出之间有显著的正相关关系,这说明新进入的高效率企业引起在位企业退出的"替代效应",和在位企业的退出导致新企业进入增加的"真空效应"在我国都是存在的。(2)国有经济比重对企业进入有显著的阻碍作用,同时国有经济比重对企业退出有显著正效应。(3)资本密度、集中度和研发密度这些一般性壁垒因素对企业的退出有明显的阻碍作用,但集中度和研发密度对企业进入却有显著的正向效应,而资本密度对企业进入的阻碍作用也不显著。这说明进入壁垒和退出壁垒之间的对称关系假说在...
[期刊] 商业研究  [作者] 邓芳芳  李鲁  
现有文献关于企业进入退出的度量主要基于产业层面数据,这样只能度量产业的净进入企业数量,而无法区分进入企业和退出企业。本文利用中国工业企业数据库高度细化的微观数据,根据企业的法人代码、地址等指标来界定企业进入退出状态,实证分析进入壁垒对企业进入退出的影响。研究发现沉没成本和规模经济显著阻碍企业进入,广告则与进入显著正相关,同时沉没成本、规模经济和广告会构成退出壁垒,并且满足对称性壁垒假说。在此基础之上,本文进一步比较了高新技术、劳动密集型和资源密集型产业的企业进入退出影响因素。
[期刊] 产业经济研究  [作者] 吴利华  申振佳  
本文以1999~2007年装备制造业规模以上企业为样本,研究我国国有企业改制阶段进入退出对产业生产率的影响。研究发现:(1)装备制造业进入退出频繁,国有控股企业占比不断减少,非国有控股企业占比大幅增加,呈现出"国退民进"态势;(2)随着高生产率企业的进入和低生产率企业的退出,装备制造业生产率水平逐年提高,产业结构不断优化,国有控股和非国有控股企业生产率差距逐步缩小;(3)政府对国有企业存在"父爱主义"情结,政府更倾向于补贴在市场竞争中处于弱势、生产率低的国有控股小型企业;(4)装备制造业小型企业大量进入和退出,其进入退出容易,但生存不易。非国有控股小企业在竞争中存活源于较高的生产率,而国有控股...
[期刊]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学报  [作者] 赵霞  徐永锋  
流通服务业的发展对制造业效率的提升具有重要作用。本文通过构建含有中介变量的调节变量模型,以16个制造业子行业为样本,利用2000~2007年的面板数据实证检验流通服务业对制造业效率的影响路径,研究结果显示:流通服务业的发展有力地促进了制造业效率的提升,并且这种作用是部分通过降低交易成本来实现的,制造业自身的技术创新能力对流通服务业与制造业效率之间的关系起到显著的调节作用,即技术创新能力越强的制造业行业,越有可能通过流通服务业来降低交易成本,从而提升自身效率。
[期刊] 管理世界  [作者] 詹宇波  张军  
本文运用Hirschman(1970)提出的"退出—声张"机制来解释中国制造业企业工人的工资形成。我们将工人通过集体议价来提高工资的行为定义为"声张",而将市场保留工资水平作为工人据以选择是否"退出"的信号,并以现有工资议价理论为基础建立"退出—声张"模型。本文使用中国12个省市制造业企业的调查数据实证后发现,一旦考虑保留工资的作用,已签订集体协议的企业工人工资并不显著高于无集体协议的企业工人工资。但是,保留工资水平越高的企业受到工人可能"退出"的影响,给予了本企业工人更高的工资。
[期刊] 经济研究  [作者] 毛其淋  盛斌  
本文采用1998—2007年中国制造业企业的微观数据对企业进入与退出的特征及其与全要素生产率动态演化的关系进行了系统性的实证研究。研究发现:中国制造业企业具有很高的进入率与退出率,并且均随着企业规模的增大而下降;新进入企业是各年份企业的主要构成来源,但新进入企业的持续期较短,同时进入与退出企业的规模均相对较小。在平均生产率的排序关系上,进入企业明显高于退出企业,但两者的生产率均低于存活企业;同时,新进入企业的存活概率随着进入年限的增长而下降,初始生产率水平越高的企业越不容易退出市场。实证研究还表明,存在显著的市场选择效应促使生产率较低的企业退出市场,新企业在进入之后通过学习效应实现了自身生产率...
[期刊] 产业经济研究  [作者] 岳文  
利用中国制造业企业层面的微观数据,基于最新的MP分解方法,从企业进入退出视角探讨了中国制造业总体加成率的动态演化,详细分析了存续企业、新进入企业和退出企业对总体加成率变动的影响。总体来看,样本期内除个别年份外我国制造业总体加成率基本呈上升趋势,这主要源于存续企业的贡献,退出企业对总体加成率的提升贡献为负,新进入企业对总体加成率变动的贡献则有正有负。进一步分行业、分地区、分所有制类型来考察总体加成率的变动时发现,存续企业、新进入企业和退出企业对不同行业、不同地区、不同所有制类型总体加成率变动的影响存在较大差
[期刊] 宏观经济研究  [作者] 张静  胡倩  谭桑  王晓伟  
大量新企业的建立对市场绩效造成了巨大影响,但已有文献较少关注新建企业存活问题。基于1999—2007年中国制造业企业微观数据,本文刻画了新建企业进入、退出的特征事实,同时采用Cox比例风险模型考察企业生存的影响因素。研究表明:虽然大量新企业进入增强了市场竞争,但这些企业也面临高退出率;初始规模较大、短期负债较多及生产率较高的新建企业生存率也较高;相较资源性产业,高新技术行业更易凭借其技术和方法上的创新提高劳动生产率,从而降低企业失败风险;同时,与国有企业相比,劳动生产率的提高更能显著地改善民营企业的存活状况。因此,在鼓励新企业进入的同时,更需要重视企业生存时间,推动产业结构优化。
[期刊] 企业经济  [作者] 张瑾华  陈强远  
中国制造业是国民经济的主体,是立国之本、兴国之器、强国之基。制造业的绿色转型事关经济高质量发展和生态文明建设,是实现碳中和目标的必由之路。绿色转型研究由"增长的极限"转向"经济增长与环境质量双赢"的可持续发展,从转型过程与转型绩效视角界定绿色转型内涵,并探究主动转型和被动转型两种方式对绿色转型的影响。本文基于利益相关者理论,从政府、企业和消费者三大视角梳理了体制机制障碍、意识障碍、技术障碍、资源障碍四重挑战,并阐述了碳中和目标下中国制造业绿色转型的四大路径:因地制宜、分类施策制定环境规制措施;加快建立多效环境制度与工具体系;加快建立绿色制造管理体系;持续推动形成绿色消费体系。
[期刊] 产业经济研究  [作者] 邹涛  李沙沙  
要素价格市场化是有效发挥市场竞争选择机制、实现企业优胜劣汰和优化资源配置的重要前提。基于中国经济转型时期要素价格扭曲和企业剧烈更替并存的特征事实,利用1998—2007年中国制造业企业数据实证研究了要素价格扭曲对企业有效市场退出的影响效应及其内在机制。研究发现,要素价格扭曲显著阻碍了企业有效市场退出,在考虑内生性问题和进行稳健性检验后研究结论依然成立。异质性检验结果显示,要素价格扭曲对企业有效市场退出的阻碍效应在所有制、规模、行业、地区和生产率等异质性企业间呈现出显著差异。基于中介效应模型的影响机制检验结果进一步表明,要素价格扭曲主要通过资本偏向效应、收益扭曲效应、融资约束缓解效应和寻租激励效应等途径显著阻碍了企业有效市场退出。研究结论不仅有助于深化理解要素价格扭曲和企业市场退出之间的内在关系,而且为加快推进要素市场化改革、矫正要素价格扭曲、完善市场退出机制提供了有益的政策参考。
[期刊] 经济研究  [作者] 张军  
一、引言 任何二个或二个以上的经济主体之间可能发生的关系大都可以用一个(显明的或隐含的)合约(contract)来刻划。合约就是承诺(commitment),而承诺也是一种权利的交易。而且,从合约的角度看,效率问题不仅是权利界定的问题,而且也是合约能被有效执行的问题,后一问题被称为“履约问题”(enforceability problem)。
[期刊] 工业工程与管理  [作者] 潘见独  顾锋  张涛  
碳排放权的限额-贸易机制是人类为解决温室气体排放问题提出的一项重要政策措施。在二氧化碳排放的配额交易市场中,碳排放权的交易价格是市场体系的核心要素之一,起到核定成本调整供求的作用,影响企业的最优化行为结果。通过建立二阶随机模型,研究了制造业企业面对碳排放权交易价格不确定性时的减排科技最优投资路径和最优碳排放权交易量,并利用伽马分布生成碳排放权交易价格的预测情景,使用SAA方法对二阶随机模型进行近似解求解,得到排放权交易机制下减排科技的最优投资路径。
[期刊] 技术经济  [作者] 毕云平  
20世纪90年代以来,我国制造业发展迅速。制造业不仅是我国国民经济的主体和支柱,而且也是经济增长的“发动机”。但自2001年12月我国加入WTO后,在经济全球化大趋势下,中国制造业不仅要在本土开展国际竞争,还应在国家“走出去”战略的指导下,借鉴发达国家制造业发展的实践经验,发挥后发优势,大力开展跨国经营,以促进中国制造业的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分享世界各国的比较优势利益,创造国际竞争优势,实现跨越式发展。
[期刊] 地方财政研究  [作者] 杜传忠  杨志坤  宁朝山  
互联网革命对新一代信息技术与制造业的深度融合产生极大而深入的推动作用,并且对我国制造业生产方式、商业模式、价值链和管理方式等产生巨大而深刻的影响,最终促进我国制造业转型升级。研究发现,在生产方式方面,互联网推动制造业大规模个性化定制,促使制造业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发展;在商业模式方面,互联网平台创新传统原材料采购方式,形成线上线下市场营销新模式,促进制造业服务化更普遍;在价值链方面,互联网优化制造业价值链结构、提升运行效率以及促进各环节融合发展;在管理方式方面,互联网更新传统制造企业管理理念,完善制造企业信息化管理系统,形成制造企业扁平化管理组织。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