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10519)
2023(15409)
2022(13337)
2021(12575)
2020(10441)
2019(23954)
2018(24080)
2017(46773)
2016(25503)
2015(28632)
2014(28676)
2013(28472)
2012(26738)
2011(24269)
2010(24623)
2009(22655)
2008(22046)
2007(19615)
2006(17578)
2005(15811)
作者
(73684)
(60761)
(60394)
(57526)
(38602)
(28960)
(27586)
(23855)
(23114)
(21949)
(20692)
(20365)
(19366)
(19287)
(18693)
(18542)
(17960)
(17909)
(17370)
(17300)
(15175)
(14976)
(14707)
(13852)
(13638)
(13601)
(13540)
(13523)
(12293)
(12018)
学科
(108161)
经济(108047)
管理(71772)
(67452)
(53865)
企业(53865)
方法(42738)
数学(36502)
数学方法(36154)
中国(32494)
(31090)
地方(28369)
(25488)
业经(25419)
(21368)
(21264)
农业(20473)
(19032)
贸易(19015)
(18384)
(17810)
银行(17769)
环境(17345)
(17134)
技术(17089)
(16852)
(16759)
金融(16756)
理论(16261)
地方经济(15274)
机构
大学(363442)
学院(362407)
(146083)
经济(142766)
管理(142234)
研究(124536)
理学(121901)
理学院(120494)
管理学(118708)
管理学院(118035)
中国(93818)
(79375)
科学(75475)
(69435)
(62320)
(56816)
研究所(56147)
中心(55954)
财经(54363)
(54028)
业大(51858)
北京(51040)
(50016)
师范(49605)
(49149)
(45411)
(44423)
农业(44036)
经济学(43270)
财经大学(40129)
基金
项目(239180)
科学(187408)
研究(179694)
基金(170856)
(147258)
国家(145956)
科学基金(124896)
社会(112257)
社会科(106233)
社会科学(106207)
(93861)
基金项目(91347)
教育(81522)
自然(78930)
(78619)
自然科(76969)
自然科学(76952)
自然科学基金(75546)
编号(75052)
资助(69550)
成果(62024)
(54762)
重点(53147)
(52634)
课题(52073)
(49492)
创新(46125)
项目编号(45856)
国家社会(45256)
教育部(45113)
期刊
(169663)
经济(169663)
研究(113213)
中国(72306)
学报(53242)
管理(53184)
(52964)
(50811)
科学(50738)
教育(43620)
大学(40582)
学学(37755)
农业(36926)
(34291)
金融(34291)
技术(31690)
业经(29334)
经济研究(26380)
财经(25917)
问题(23100)
(22148)
图书(20552)
理论(18449)
(18302)
技术经济(17599)
科技(17423)
现代(17392)
商业(16818)
实践(16815)
(16815)
共检索到548728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当代经济研究  [作者] 尹明  
我国汽车产业的产能过剩问题已经由是否过剩演变成为确定性的过剩,并且从结构性过剩发展为全局性过剩,其中既有市场经济带来的发展惯性问题,又不乏存在受到中国特有的政治体制因素的影响。中国汽车产业产能过剩的形成,既有市场机制自发作用所导致的内在原因,也有政府产业政策失灵的外在原因。解决我国汽车产业的产能过剩,需要在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的决定性作用基础上,更好地构建更为精准和有效的产业政策。
[期刊] 会计之友  [作者] 晏维龙  丁雨豪  林欣  
近年来,我国新能源汽车产业产能过剩已现端倪,限制了我国新能源汽车产业健康发展。为帮助企业缓解产能过剩,文章基于现实形势,着重探究政府补贴对新能源汽车产业产能过剩的影响。通过选取沪深两市数百家新能源汽车产业上市公司2010—2021年的面板数据,利用生产函数法求得企业产能利用率并采用Tobit模型分析政府补贴对该产业产能过剩的影响及机制。结果表明,近年来政府补贴的存在客观上催生了新能源汽车产业的产能过剩现象,且进一步研究发现政府补贴对不同股权性质与不同规模企业的影响存在差异,表现为政府补贴对民营企业及规模较小企业的产能过剩影响更加显著。该研究为未来我国新能源汽车产业政府补贴政策的调整提供了可行建议。
[期刊] 税务与经济  [作者] 尹明  李春艳  
我国汽车产业的产能过剩问题受到政府和学术界的高度重视。产能过剩的原因中究竟有无经济类型的影响,经济类型对产能过剩是如何影响的,影响有多大,是可以用定量的方法测度的。在内资企业、港澳台商投资企业和外商投资企业三种经济类型中,内资企业和外商投资企业出现产能过剩的次数最少,港澳台商投资企业出现产能过剩的次数最多,但内资企业发生产能过剩的程度最为严重。不可忽视政府在产业发展中的积极作用,但是也要约束政府的盲目扩张行为。治理产能过剩要从政府、企业和市场三个方面同时并进。
[期刊] 经济纵横  [作者] 李何  
本文对我国汽车产业过剩生产能力策略的运用进行了实证分析,结果表明,在中国汽车市场中,过剩生产能力策略是一种瞬时、不连续的策略性行为,厂商持有过剩生产能力以提高市场垄断程度是一种在短期意义上有效的竞争策略。
[期刊] 华东经济管理  [作者] 孙璞  尹小平  
传统产业和新兴产业的产能过剩都会带来国民经济的生产危机。文章以汽车产业作为传统产业的代表、以新能源产业作为新兴产业的代表,将研究重点聚焦于政府科技补贴对产能过剩的改善作用,并分析企业研发的中介效应,结果显示:新能源产业的研发投入强度中介作用明显;汽车产业因其异质性而使研发投入强度的作用存在差异。
[期刊] 科技管理研究  [作者] 赵福全  刘宗巍  程翔  
研究并划分出中国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的三大阶段,指出当前已由政策主导阶段进入到关键性的"准市场"阶段,政府必须重新定义和转变自身角色,逐步以市场调节手段取代补贴等直接激励手段,方能确保产业顺利向市场主导阶段成功过渡。在此基础上,对政府如何实现角色转变,从战略思考与顶层设计、政策体系、产品技术、商业模式和文化环境等5个方面提出具体建议。
[期刊] 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韦铁  
运用层次加权模型方法,构建了一个包括5个一级指标、10个二级指标及22个三级指标的评价体系和方法,从投入能力、研发能力、产出能力、市场能力、管理能力等方面对广西汽车产业技术创新能力进行系统分析和评价,研究发现广西汽车产业技术创新总体能力一般,基本与全国平均水平持平。其中的优势包括:具有较强的制造生产能力、新产品营销能力和科技经费投入能力。而存在的制约因素包括:一是R&D经费缺乏导致产品技术含量低,盈利能力差,自主创新能力薄弱,缺乏核心专利;二是缺乏高质量的技术创新人才,科技队伍不稳定;三是缺乏自主创新意识
[期刊] 财政研究  [作者] 欧阳铭珂  张亚斌  
本文基于宏微观机制联动作用的逻辑思路,从财政补贴视角对我国汽车产业产能过剩的诱因进行了理论分析和模型演绎。研究表明:较高的市场进入和退出壁垒是我国汽车产业的显著特征,也是汽车产业寡头垄断竞争模式的成因。宏微观机制联动作用是财政补贴引致汽车产业产能过剩的逻辑链条。宏观方面,直接性和间接性的财政补贴引致汽车企业的过度产能投资,而同行的"跟进"策略使之演化为扭曲的产能竞争;微观方面,扭曲竞争使得汽车企业无法对同行产量决策做出合理判断,汽车企业为规避生产潜力可能存在的不足积极加强产能投资,进而导致偏离产量均衡状态的产能过剩。基于此,本文提出了"基于技术创新目标导向构建财政补贴机制"、"基于政府和市场双重视角构建汽车产业进出机制"的相关建议。
[期刊] 现代经济探讨  [作者] 张平  胡安荣  
目前,我国已经确定新能源汽车以纯电驱动为汽车工业转型为主要战略方向。基于这样的愿景,该文在对相关产业政策进行梳理的基础上,设计我国电动汽车发展路线图和政策路线图,探讨我国电动汽车产业化有序发展以及相关政策支持。
[期刊] 中国流通经济  [作者] 李齐  白熹  
在全球经济一体化的背景下,碳排放已经通过供应链的传导机制转移到中下游企业。因此,碳排放考察角度应该是全路径的,即测算供应链碳足迹。对广东汽车供应链碳足迹的测算显示,广东汽车产业碳排放的分布极不均匀,其中核心企业的设计研发已经达到国际低碳标准,其生产制造环节的碳排放接近先进制造业的碳排放水平。但是,供应链中下游企业的碳排放却居高不下,其中配套企业的零部件提供、物流企业的运输配送、销售企业的使用维护,构成了广东汽车产业的三大碳排放源。此外,汽车报废产生的碳排放极易被人们所忽视,但其危害性特别值得关注。测算结果还表明,由于存在碳排放转移现象,广东汽车产业局部节能减排措施并没有带来供应链整体环境的改善...
[期刊] 管理评论  [作者] 曹霞  邢泽宇  张路蓬  
为应对节能减排的重大挑战,发展新能源汽车产业已成为国家重大需求与战略决策,而政策支持是促进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的必要手段。运用演化博弈理论和matlab软件仿真分析政府规制对新能源汽车产业的影响。研究发现:(1)中强度的监管力度可以促进新能源汽车产业健康有序的发展,低强度的监管力度会打乱市场秩序,而高强度的监管力度则会抑制新能源汽车产业的发展。(2)政府对于汽车制造企业排放污染物的惩罚力度越大,越有利于企业向着生产新能源汽车的方向演化。(3)政府对企业生产新能源汽车予以技术和研发的资助,资助力度越大越有利于汽车制造企业克服技术壁垒、进行原创性突破,实现新能源汽车产业的规模化,并促进消费者积极购买。(4)政府基础设施建设投入力度较低时,消费者会选择不购买新能源汽车。当投入力度为适度和较高时,消费者会积极地购买新能源汽车,企业也会在政府规制和消费者购买行为的影响下,最终向选择生产新能源汽车的方向演化。
[期刊] 上海经济研究  [作者] 马亮  仲伟俊  梅姝娥  
该文建立了新能源汽车绿色度、政府补贴和准入限制的三阶段博弈模型,分析了补贴和准入限制双重影响下的新能源汽车生产问题,解答补贴"退坡"的替代机制,为政府制定新能源汽车产业政策提供决策借鉴。
[期刊] 上海经济研究  [作者] 马亮  仲伟俊  梅姝娥  
该文建立了新能源汽车绿色度、政府补贴和准入限制的三阶段博弈模型,分析了补贴和准入限制双重影响下的新能源汽车生产问题,解答补贴"退坡"的替代机制,为政府制定新能源汽车产业政策提供决策借鉴。
[期刊] 中国工业经济  [作者] 余东华  吕逸楠  
本文在"市场失灵论"和"体制扭曲论"的基础上提出"政府不当干预论",以解释中国战略性新兴产业出现产能过剩的原因,并以光伏产业为例,将光伏产业划分为上、中、下游三个环节,从政府行为、产业内部环节和供给视角分析了战略性新兴产业产能过剩的形成机制。在实证分析中,本文利用生产函数法测度了光伏产业及其三个环节的产能利用率,量化测算了政府补贴、土地价格扭曲程度和金融支持水平及其对产能过剩的影响程度。研究结果显示,光伏产业不仅呈现出结构性产能过剩,还出现体制性产能过剩;近年来,政府偏好于对战略性新兴产业进行不当干预,引致和加剧了光伏产业的产能过剩,但对其内部各环节产能过剩的影响程度存在明显差异;总体而言,光...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