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9959)
2023(14596)
2022(12445)
2021(11557)
2020(9832)
2019(22977)
2018(22733)
2017(44383)
2016(23945)
2015(27008)
2014(27295)
2013(27071)
2012(25221)
2011(22830)
2010(22796)
2009(21255)
2008(21026)
2007(18931)
2006(16505)
2005(14922)
作者
(68953)
(57674)
(57504)
(54638)
(36787)
(27705)
(26471)
(22558)
(21964)
(20670)
(19544)
(19456)
(18250)
(18218)
(17989)
(17872)
(17426)
(17099)
(16720)
(16487)
(14324)
(14204)
(14078)
(13177)
(13023)
(12969)
(12837)
(12800)
(11672)
(11402)
学科
(107909)
经济(107806)
管理(72678)
(70604)
(57291)
企业(57291)
方法(47821)
数学(42532)
数学方法(42065)
(30750)
中国(29004)
(28898)
地方(26557)
业经(22699)
农业(19929)
(19606)
财务(19545)
财务管理(19495)
(19488)
(19428)
企业财务(18626)
(18207)
贸易(18194)
(17596)
(16326)
银行(16293)
(16173)
(15962)
金融(15959)
环境(15927)
机构
学院(343098)
大学(341717)
(144849)
经济(141907)
管理(134510)
理学(115490)
研究(114899)
理学院(114241)
管理学(112388)
管理学院(111725)
中国(88879)
(72385)
科学(69282)
(68721)
(58120)
(56509)
中心(54195)
财经(53872)
研究所(52358)
(52019)
业大(49505)
(48934)
北京(45655)
经济学(44376)
(44174)
农业(44138)
师范(43725)
(41613)
(41116)
经济学院(40151)
基金
项目(225508)
科学(177759)
研究(164406)
基金(163699)
(142012)
国家(140823)
科学基金(121364)
社会(104967)
社会科(99684)
社会科学(99657)
(88697)
基金项目(86534)
自然(78311)
自然科(76416)
自然科学(76394)
教育(75869)
自然科学基金(75030)
(74329)
资助(68000)
编号(67026)
成果(54235)
(52313)
重点(50892)
(50520)
(46541)
课题(45810)
科研(43610)
创新(43564)
教育部(43401)
国家社会(43368)
期刊
(160332)
经济(160332)
研究(99008)
中国(68560)
(56233)
学报(51152)
(51013)
管理(49844)
科学(47515)
大学(38811)
学学(36491)
农业(34794)
教育(33887)
(32909)
金融(32909)
技术(31264)
财经(26874)
业经(26837)
经济研究(25943)
(23041)
问题(21358)
(18935)
技术经济(17684)
统计(17120)
图书(16842)
资源(16460)
(16211)
理论(16079)
商业(15885)
财会(15578)
共检索到514760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企业经济  [作者] 潘宁宁  朱宏泉  
本文以公告了公开增发预案的A股上市公司为样本,实证检验了政府干预行为的有效性。研究发现:在公告了公开增发预案的公司中,增发后3年,成功增发公司的经营业绩总体上显著高于未成功增发的公司,但股票的市场表现没有显著差异;但在证监会增发条件更严格的阶段,成功增发公司的经营业绩、股票市场表现均显著高于未成功增发公司。这表明,证监会对公司增发新股的干预,特别是实施更严格的增发条件要求,在一定程度上起到了筛选优质上市公司、促进资源有效配置和保护投资者的作用。
[期刊] 金融论坛  [作者] 胡李鹏  张韵  
本文研究1998~2013年A股上市公司公开增发和定向增发的公告效应,考察公告效应的影响因素。结果表明,市场对于不同事件日的反应是不同的,首次披露增发信息时市场的反应最大;市场对于公开增发的反应为负,对于定向增发的反应为正。进一步研究公告效应的影响因素时发现,市值账面比(MB)对公开增发的影响为负,对定向增发的影响为正,且市场状况越好,公开增发的累计超额收益率越高;信息不对称假说能够解释中国A股市场上公开增发和定向增发的公告效应。
[期刊] 会计与经济研究  [作者] 徐虹  
本文以2004-2005年沪深A股上市公司资产剥离事件为研究对象,基于同属管辖交易的视角,研究地方政府如何借助产权的配置(不同的产权属性与层级),影响上市公司资产剥离的交易行为以及这种交易行为的财富效应。研究发现,财政分权导致的地方政府干预是形成上市公司资产剥离同属管辖交易行为的一个主要因素,不同产权下资产剥离的同属管辖交易行为呈现显著差异,相对于中央政府控制和非政府控制的上市公司而言,地方政府控制的上市公司更倾向于进行资产剥离同属管辖交易;市场给予上市公司资产剥离的整体反应是消极的,且同属交易与非同属交
[期刊] 财会月刊  [作者] 袁克丽  翟淑萍  
以2000~2015年沪深两市公开增发的178家上市公司为研究样本,对公开增发定价的锚定效应及其影响因素进行分析与检验。研究发现:上市公司公开增发折扣率的确定并不是一种完全理性的经济决策行为,而是存在明显的锚定效应。进一步分析发现:国有企业销售收入增长率与公开增发折扣率存在非常显著的正相关关系,即公司未来增长机会与资金需求越大,公开增发折扣率越高;在中小板市场中,上市公司公开增发折扣率与超额认购倍数、大盘走势显著正相关,即在投资者情绪高涨或大盘强劲走高时,绝大部分股价会被看高,企业公开增发折扣率越高。
[期刊] 管理科学  [作者] 孙烨  罗党论  
地方政府间的晋升锦标赛迫使政府官员寻求一切可能的方式完成政绩、争夺和保护地区的优势资源,人为地干预资本资源配置。以2000年至2006年地方上市国有企业被民营企业并购、控制权发生转移的公司作为样本,以是否为辖区内并购作为因变量,以行业调整的绩效指标和企业规模作为自变量,建立Logit回归模型,探讨稀缺的"壳资源"在辖区内外转让是否因其质量的不同而具有差异性。在控制公司特征、治理因素和年份固定效应等因素后,发现在卖方主导的国有上市公司"壳资源"转让过程中,地方政府倾向于将绩效好、影响力大的国有企业转让给本地民营企业,而将绩效差、影响力小的国有企业转让给外地民营企业。根据地区竞争力水平对样本进行分...
[期刊] 华东经济管理  [作者] 魏琪  曾胜  周后红  
文章以1999—2002年在深、沪两市进行增发再融资的部分上市公司为样本,从增发后各年较增发前一年企业总资产盈利能力的变化情况和增发新增资金的使用效率两个角度进行分析,以从总体上考察我国上市公司增发再融资资金的使用效率。分析得出我国上市公司增发后总资产盈利能力较增发前显著下降,增发再融资资金的使用效率低下。
[期刊] 华东经济管理  [作者] 李献刚  
定向增发为什么一度备受上市公司的关注?上市公司选择定向增发的动因是什么?文章从上市公司资产增值、减少关联交易、公司控制权、管理成本、企业并购等五个方面给与详细分析,为我国上市公司进行定向增发寻求一定的理论依据。
[期刊] 财经理论与实践  [作者] 郭巧莉  张心灵  杨艳艳  
股权分置改革以来,定向增发成为我国资本市场的一种主流融资方式。我国宽松的政策条件及上市公司自身的利益驱动使上市公司对定向增发方式比较青睐。针对此现象,分析定向增发偏好的外在、内在原因,采取相应措施,规范制度变迁中定向增发融资。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秦楠  
系统地研究了股票增发对股价变动的影响因素和影响动因。分析了2001年我国公布股票增发信息的一些公司的股价变动和影响股价效应的相关因素,计算出了我国股价变动的主要影响因素对股价变动的相关系数。对我国上市公司增发新股提出了合理的政策建议。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苏灵  王永海  
文章在信息不对称理论基础上,推导出公司自有资本对公司股权再融资决策的理论模型。进一步,以2004-2009年在中国沪深两市进行公开增发和定向增发的上市公司为样本,实证检验了自有资本对上市公司的融资方式选择影响。我们得出主要结论:自有资本的大小会影响公司股权再融资的选择,当自有资本越大时,公司越倾向于选择公开增发,而自有资本越低时,公司倾向于选择定向增发。
[期刊] 武汉金融  [作者] 张竞丹  
定向增发降低了上市公司再融资的门槛,也是兼并收购及反向并购的有效工具。定向增发中会出现融资权力过于集中于董事会、定向增发管理过于宽松、认购资产质量良莠不齐、增发价格易被操控等问题。为此,提出约束规范董事会在定向增发中的作用及行为,严格管控定向增发,把握好增发中资产质量问题等建议。
[期刊] 金融与经济  [作者] 周革平  
一、我国上市公司增发新股历史的简单回顾上市公司以增发方式进行再融资是国际证券市场的通行做法。在我国,上市公司增发的历史相对较短。1997年7月,上菱电器的成功增发标志着我国上市公司单一的再融资格局被打破。2000年4月证监会发布了《上市公
[期刊] 武汉金融  [作者] 张竞丹  
定向增发降低了上市公司再融资的门槛,也是兼并收购及反向并购的有效工具。定向增发中会出现融资权力过于集中于董事会、定向增发管理过于宽松、认购资产质量良莠不齐、增发价格易被操控等问题。为此,提出约束规范董事会在定向增发中的作用及行为,严格管控定向增发,把握好增发中资产质量问题等建议。
[期刊] 国际商务(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学报)  [作者] 王立  董青马  
我国证券市场增发新股的总体容量一再攀升,而另一方面增发新股所筹资金的使用效率不高,并存在大量变更资金使用用途的行为。本文通过行为金融学的市场时机理论等来分析这一矛盾,认为上市公司非理性增发行为的深层次原因是:由公司治理结构和股市发展程度决定的公司经理和投资者行为的非理性。因此建议在完善上市公司法人治理结构的同时,注意对公司经理的监督并健全激励机制,最终使公司经理行为理性化。
[期刊] 财会月刊  [作者] 梁尔昂  
本文以2007年大股东参与定向增发的66家上市公司为研究样本,采用因子分析研究方法,通过分析66家样本公司在定向增发新股前后的因子分析综合得分在1 353家A股上市公司中的排名变化情况,研究探讨了大股东参与上市公司定向增发的效率性。实证研究结果表明,在我国资本市场上,控股大股东参与上市公司的定向增发并没有对公司业绩的改善产生积极的推动作用,总体而言效率低下。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