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6276)
2023(8719)
2022(7264)
2021(6720)
2020(5522)
2019(12378)
2018(12011)
2017(23339)
2016(12806)
2015(13759)
2014(13233)
2013(13010)
2012(11856)
2011(10693)
2010(10750)
2009(9851)
2008(9470)
2007(8657)
2006(7620)
2005(6560)
作者
(36499)
(31026)
(30444)
(28866)
(19057)
(14976)
(13634)
(12218)
(11595)
(10650)
(10557)
(9911)
(9554)
(9449)
(9442)
(9393)
(9151)
(8910)
(8891)
(8448)
(7816)
(7484)
(7272)
(7177)
(7114)
(6817)
(6809)
(6538)
(6169)
(6152)
学科
(52677)
经济(52599)
(44811)
(41446)
管理(31759)
农业(29591)
(20337)
企业(20337)
方法(19928)
数学(18509)
数学方法(18419)
业经(15999)
(15934)
贸易(15932)
(15728)
中国(14594)
(14449)
(13135)
(10992)
地方(10338)
农业经济(9884)
(9241)
(8956)
农村(8950)
技术(8721)
(8693)
(8550)
出口(8549)
出口贸易(8549)
收入(8455)
机构
学院(178544)
大学(174179)
(80381)
经济(79163)
管理(70063)
理学(62097)
理学院(61499)
管理学(60676)
管理学院(60373)
研究(59739)
(56721)
中国(46412)
农业(43863)
科学(37307)
业大(37175)
(34500)
(33997)
(30575)
中心(28758)
研究所(27952)
农业大学(27741)
财经(27093)
(25780)
(25076)
经济学(24843)
经济学院(22917)
经济管理(22513)
(21727)
(21151)
(20478)
基金
项目(127170)
科学(100124)
基金(94600)
研究(90310)
(84212)
国家(83403)
科学基金(70808)
社会(61252)
社会科(57802)
社会科学(57787)
基金项目(50988)
(50181)
自然(44943)
自然科(43961)
自然科学(43946)
自然科学基金(43194)
(40970)
教育(38446)
资助(36487)
编号(35972)
(32821)
(28697)
(28289)
重点(27744)
成果(27198)
(26886)
国家社会(26542)
(26101)
创新(25081)
科研(24513)
期刊
(88200)
经济(88200)
(61107)
研究(46753)
农业(41139)
中国(34394)
学报(33595)
科学(28985)
大学(25742)
学学(25028)
(23882)
业经(21558)
(19169)
管理(18764)
(18275)
金融(18275)
问题(13969)
农村(13370)
(13370)
农业经济(13324)
经济研究(13145)
财经(12688)
世界(11561)
技术(11489)
(11279)
(10835)
业大(10604)
教育(10221)
(9719)
农业大学(9689)
共检索到256063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自然资源学报  [作者] 张振宇   范颖   尤亮  
政府干预和非农就业会对农地转出户福利不平等产生重要影响。基于山西553户农地转出户调研数据,测度政府干预农地流转下农地转出户福利水平,分析不同政府干预类型下农地转出户的福利不平等,采用Kakwani指数、IV法和分位数回归分析政府干预类型及农户非农就业对农地转出户福利不平等的影响。研究发现:农地转出户总体福利有所改善,但健康、社保和环境福利有所下降;政府主导型农地转出户福利不平等的增幅大于政府服务型;政府主导型农地流转扩大农地转出户福利不平等,非农就业缓解农地转出户福利不平等,非农就业在政府干预类型与农地转出户福利不平等之间有负向调节效应;政府主导型农地流转扩大福利差距较大的农地转出户的福利不平等,非农就业缓解福利差距较小的农地转出户的福利不平等。政府干预农地流转应构建农地转出户福利水平与福利不平等的监测和预警机制,谨慎推进政府主导型农地流转,合理运用非农就业的调节作用,加强福利差距较大的农地转出户的福利保障。
[期刊] 农业经济问题  [作者] 游和远  吴次芳  鲍海君  
本研究选择Sen的"可行能力"框架下的福利理论,构建了农地流转后农地转出户福利的测度指标,采用结构方程模型研究农地转出户福利。研究结果支持了农户的农地流转可能无法给农户带来全部福利改善的担忧,现实中农地流转对农户福利的效应集中在收入增加,而对成员健康和保障的改善却没有带来应有的正面效应,对农户的社会联系影响则同时存在着正负两种效应。因此,对于农地转出户来说,在获得收入提高的同时失去了部分与收入同等重要的可行能力,而这将最终影响到农地流转状态改变后或家庭现状变化后的农户生存。
[期刊] 财经科学  [作者] 孙小龙  郭沛  
本文基于2013年吉林、山东和陕西3省429个农户的实地调查数据,就非农就业对农户土地转出行为的影响进行实证分析。研究结果显示,非农就业对农户土地转出行为有重要影响。Logit和Tobit模型计量分析结果表明,家庭非农就业人员越多,农户发生土地转出行为的概率越高,土地转出的面积越大。基于以上研究结论,本文提出大力发展农村工业企业和服务业,加强对农村劳动力的职业培训以吸纳更多农村劳动力,以及建立健全基层土地流转服务组织的政策含义。
[期刊] 农业现代化研究  [作者] 徐晶  张正峰  
农村非农创业的稳步发展在提高农户家庭收入和生活水平的同时,也推动了农户对土地资源的配置与利用,进而对农地转出产生影响。基于中国家庭金融调查(CHFS)2015年的微观农户数据,运用Probit模型和Tobit模型分析家庭非农创业对农地转出的影响,通过构建中介效应模型探讨农户家庭保险所发挥的中介作用。结果表明,农户家庭非农创业的比例不高,仅为14.6%,农地转出行为参与率和转出规模平均比重均呈现出较低水平,分别为17.4%和14.4%。非农创业对农户的农地转出行为和转出规模均产生了显著的促进作用,非农创业在青壮年农户中的影响强度要显著高于老年农户。非农创业通过促进农户家庭参与保险,进一步推动了农户的农地转出行为和转出规模,家庭保险参与在非农创业对农地转出的影响过程中发挥了部分中介效应。因此,提出有序推动农业劳动力向非农部门转移,基于农户发展特征实施差异化的政策扶持和就业引导,通过完善农村保障制度提高农户保险参与率等政策建议。
[期刊] 资源科学  [作者] 廖沛玲  赵健  夏显力  
为推动农地适度规模经营、促进农村经济发展,政府主导型农地流转逐渐成为土地流转的重要模式之一。农地作为农户最为重要的生计资产,其转出将对农户福利变化及差异产生深刻影响。本文以关天经济区659户政府主导型农地流转为例,从阿马蒂亚·森福利经济学理论出发,运用模糊评价法、博弈论组合赋权法与福利差异指数探究农地转出前后农户福利变化及差异。研究结果表明:①农地转出后,农户福利模糊指数从0.432提升到0.467,但提升幅度不大,仍低于0.5的中等福利水平。其中,经济状况隶属度、社会保障隶属度、居住条件隶属度与就业及发展隶属度均有所提升,心理与健康隶属度出现略微下降。②农地转出后,农户福利总差距与区内福利差距均有不同程度的缩小,区间福利差距变化不明显。③较关中区域而言,政府主导型农地流转对天水区域农户福利平等分配的作用更大。这与两区域的政府主导型农地流转在角色定位、过程管理、监管保障方面存在差异有关。为此,政府主导型农地流转应围绕全面提升农户福利、进一步缩小区内差异、继续保持区间同步发展三方面进行完善及改进。
[期刊] 林业经济问题  [作者] 徐堇寒  徐秀英  
基于浙江省382户农户的调查数据,描述了农户生计非农化、林地转出意愿状况及两者之间的关系,并使用Ologit模型对农户生计非农化对林地转出意愿的影响进行实证分析。结果表明:非农收入所占比例和非农就业时间所占比例对农户林地转出意愿均有显著正向影响;非农收入所占比例每提高1%,农户不愿意转出林地的概率降低20.63%,愿意转出部分林地的概率提高4.30%,愿意转出全部林地的概率提高16.34%;非农就业时间所占比例每提高1%,农户不愿意转出林地的概率降低18.40%,愿意转出部分林地的概率提高3.87%,愿意转出全部林地的概率提高14.53%;户主是否为村干部、家庭总收入及荒山面积所占比例对林地转出意愿有显著正向影响;家庭劳动力数量、林地总面积对林地转出意愿有显著负向影响。
[期刊] 经济理论与经济管理  [作者] 毛学峰  刘靖  
随着巨大的经济和社会变革,中国的收入不平等程度发生了巨大变化。依据CHIP家庭微观调查1988—2007年的数据,使用基尼系数分解以及非参数分解等多种方法,本文试图对本地非农就业、外出务工等不同类型的家庭从业模式与农村收入不平等的关系进行较为全面的探讨。研究得出了一些有价值的结论:首先,从整体的收入分布来看,早期的农村地区的发展更多伴随着不平等程度提高,而后期经济增长则带来更多福利改善;其次,家庭主要非农收入来源是本地非农就业,外出务工所得具有缩小收入差距的作用,而本地非农就业则具有扩大作用,随着时间推移其作用程度也有所改变;最后,经济增长成果惠及不同群体,但并非平均分配,不同群体获益情况不同...
[期刊] 农村经济  [作者] 黄佩红  李琴  李大胜  
基于农地流转市场是情感市场和要素市场的特征,结合集成行为理论和交易成本理论,构建"农地确权→心理认知+交易成本→农地流转"的分析框架。利用广东省9个市的农户调查数据,采用倾向得分匹配和中介效应检验方法实证研究得出:确权使农户农地转出的参与性提高15%,户均转出面积增加0.34亩,转出年租金率每亩提高230元,转出签订书面合约的可能性提高52.9%;确权通过转出态度、社会规范、控制认知、交易成本四个中间机制对农户农地转出的参与性产生影响,其中,转出态度的传导效果最大,交易成本的传导效果最小;心理认知机制和交易成本机制具有交互效应,确权后,交易成本的降低能够提高农户农地转出态度的积极性、增强社会规范的影响力、加强农户农地转出的认知控制,从而促进农户农地转出。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陈振  欧名豪  郭杰  鲁帆  张雪微  
基于安徽省5县(市、区)574份农户调查数据,分析农户农地转出满意度影响因素,为引导农地有序流转,提高农地流转效率提供参考。研究发现:农户对农地流转过程中各类风险的预期、农地流转政策执行过程及效果是影响其农地转出满意度的决定性因素;农户应对农地流转表现出较为显著的经济理性;农户性别、受教育程度及家庭年收入对其满意度具有显著正向作用。因此,农地流转过程中应慎重对待各类隐性风险,建立严格的风险监管机制;充分尊重农户意愿,保证农民参与权,同时积极引导农业规模经营;完善利益分配机制,强化流转租金管理;为受教育程度较低及女性农民提供就业培训,进一步完善农村社会养老保障体系。
[期刊] 农业经济问题  [作者] 孙小龙  郜亮亮  郭沛  
激励农户转出农地是增加农地流转市场供给活力的重要保证,对转出行为的影响因素进行分析具有理论和现实意义。现实中,村集体对农地进行调整或对农地流转进行管制是常见的产权干预,本文利用山东、河南、湖南和四川4省566个农户的调查数据实证分析了这种村级产权干预对农户农地转出行为的影响。研究表明,存在村级农地调整与流转管制使得农户转出农地的概率分别下降了8.4个百分点和9.0个百分点,同时只要存在农地调整与流转管制会使得农户农地转出的面积分别平均减少0.287亩和0.378亩,这是因为村级产权干预会造成农地产权的不完整,增加流转的交易费用,对农户的农地转出行为具有抑制作用。因此,为促进农地流转健康有序进行,应继续严格落实中央限制农地调整的政策,减少村级对农地流转行为的管制,进一步提高农地使用权、收益权和交易权的稳定性。
[期刊]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全磊  陈玉萍  
基于可持续生计分析框架和有序Logit模型,利用2016年湖北新洲区和襄州区225个农地转出户的调查数据,考察农地转出户的生计资本流动及其影响因素。研究发现:土地流转前,各类农地转出户生计资本的位序差异已经存在,土地流转使自然资本和金融资本的位序差异发生改变,其他资本的位序差异保持不变;土地流转后,农地转出户的生计总资本流动性表现出明显的组间差异,低生计资本组的生计总资本倾向于向上流动,而高生计资本组的生计总资本倾向于向下流动;带动生计总资本向上流动的因素包括打工型生计策略、兼业型生计策略及位于省会近郊的
[期刊] 湖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聂江美  杨璇  
基于四川和重庆878份农户问卷调查数据,从农户家庭特征和农地资源禀赋、流转条件、收益方面选取变量,采用Heckman两阶段行为决策模型和多元线性回归模型对不同类型农户的农地转出规模及其影响因素进行分析。结果表明:纯农、兼业、非农三类农户中农地转出发生率分别为34.23%、56.32%和100%,平均转出规模分别为2.04、2.08、3.36亩。纯农户农地转出规模受到家庭社保参与人数、耕地破碎程度、耕作基础条件和农地流转组织方式的正向影响,兼业户农地转出规模受到家庭社保和农保参与人数、农地流转价格的正向影响和耕地破碎程度的负向影响,非农户农地转出规模受到家庭抚养比例、常年务工人数、非农收入比重等因素的正向影响和耕地破碎程度的负向影响。
[期刊] 资源科学  [作者] 司瑞石  周石磊  刘明月  
【目的】促进转出户农地流转续约是增强地权期限稳定性、发展适度规模经营和加快农业强国建设的根本前提。新就业形态下转出户非农就业稳定性受到严峻挑战,进而影响其农地流转续约达成。然而,现有研究尚未关注非农就业稳定性与农地流转续约之间的因果效应及其影响机制。【方法】本文基于陕西和甘肃2省516户农地转出户数据,从非农就业时间、非农收入占比、非农就业满意度3个层面刻画并测度非农就业稳定性,并采用Ⅳ-Heckman模型和中介效应法实证分析非农就业稳定性对转出户农地流转续约的影响及作用机理。【结果】(1)样本区农地转出户非农就业稳定性均值为3.016,58.72%的转出户愿意流转续约,平均流转续约期限为3.752年。(2)在克服非农就业稳定性测量误差和双向因果关系导致的内生问题以及续约意愿产生的样本选择问题后,非农就业稳定性对转出户流转续约意愿和续约期限均具有正向显著影响,并且这一结果具有良好稳健性。(3)机制分析表明,非农就业稳定性通过人口吸附效应和生计风险感知同时影响农地流转续约意愿和续约期限,通过转出收益预期仅影响农地流转续约意愿。【结论】本文提出了增强企业非农就业吸纳能力、提高转出户非农就业技能、加强非农就业地基本公共服务供给、加强农地流转续约全链条管理等政策建议。
[期刊]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李博伟   薛增鑫   程晋亮   孔凡斌  
为厘清非农就业质量对山区农户土地转出稳定性的影响机制,基于2021年浙江省山区4县480户农户调查数据,采取OLS、Heckman两阶段以及2SLS等模型开展实证研究,同时采取Probit模型检验作用机制并结合案例加以佐证。结果表明:1)非农就业质量的改善激励山区农户提高土地转出的稳定性。2)非农就业质量显著影响老一代农户和“体制外”农户土地转出的稳定性,但是对新生代农户和“体制内”农户的影响不显著,同时,非农就业质量对土地转出稳定性的影响并不因为就业距离的远近而产生差异;3)非农就业质量影响土地转出稳定性的作用机制在于强化农户的城市融入意愿、弱化农户对地租的偏好以及弱化土地的社会保障功能。相关政策需要致力于提升山区农户的非农就业质量,提升和完善非农就业的稳定性、收入和保障制度。
[期刊]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蔡洁  夏显力  王婷  
文章利用六盘山集中连片特困区752户农户调研数据,构建农地转出行为的微观经济模型,运用Double Hurdle模型分析农户农地转出决策和转出规模两个阶段的影响因素,在测算农户生计能力五个维度各指标组合权重的基础上进一步分析农户农地转出决策、转出规模对其生计能力的影响。结果表明:显著影响农户农地转出决策和转出规模的因素具有一定的差异。农业生产能力、土地投资意愿、农地流转价格了解程度、谈判时间、有无固定期限合约、流转纠纷和地区虚拟变量显著影响农户农地转出决策;农业生产能力、土地投资意愿、谈判时间、流转纠纷和地区虚拟变量显著影响农户农地转出规模。农户农地转出决策对农户的自然资本、物质资本产生显著的影响;而农户农地转出规模对农户的物质资本、金融资本和社会资本有显著的影响。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