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11731)
2023(16884)
2022(13890)
2021(12772)
2020(10462)
2019(23525)
2018(22836)
2017(44274)
2016(23662)
2015(25949)
2014(25837)
2013(25485)
2012(24084)
2011(22073)
2010(22564)
2009(21423)
2008(20579)
2007(18427)
2006(17163)
2005(16285)
作者
(69492)
(57441)
(57387)
(54829)
(36560)
(27389)
(26148)
(22180)
(22066)
(20528)
(20007)
(19099)
(18588)
(18425)
(18188)
(17813)
(16904)
(16715)
(16512)
(16506)
(14693)
(14248)
(13929)
(13262)
(13225)
(13056)
(12845)
(12644)
(11595)
(11371)
学科
(114249)
经济(114134)
管理(63252)
(59910)
(45578)
企业(45578)
中国(38400)
方法(37293)
(35120)
银行(34974)
(33429)
数学(33095)
数学方法(32913)
(31654)
金融(31653)
地方(31276)
(29921)
(29609)
(27388)
业经(25031)
农业(20516)
(20389)
(19639)
贸易(19620)
(19012)
(18052)
地方经济(17431)
环境(16756)
(16465)
制度(16457)
机构
学院(337923)
大学(336970)
(154575)
经济(151524)
研究(126443)
管理(122549)
中国(106236)
理学(103047)
理学院(101791)
管理学(100454)
管理学院(99791)
(75139)
科学(72668)
(72347)
(64823)
(59500)
研究所(58113)
中心(57926)
财经(57458)
(52747)
(52117)
经济学(49741)
北京(46767)
业大(46718)
农业(46303)
(44711)
经济学院(44650)
(44411)
师范(43904)
财经大学(42526)
基金
项目(211795)
科学(166111)
研究(155805)
基金(153010)
(133943)
国家(132779)
科学基金(112004)
社会(102490)
社会科(97374)
社会科学(97349)
(82415)
基金项目(80036)
教育(69590)
(69580)
自然(68446)
自然科(66749)
自然科学(66730)
自然科学基金(65541)
资助(61765)
编号(61441)
(52002)
成果(51018)
重点(48656)
(46942)
(44314)
课题(43982)
国家社会(43388)
发展(42033)
创新(41690)
(41421)
期刊
(182863)
经济(182863)
研究(115830)
中国(75403)
(59056)
金融(59056)
(56337)
(54859)
学报(51208)
科学(47288)
管理(46653)
大学(38881)
学学(36857)
农业(34931)
教育(34602)
经济研究(31188)
财经(29995)
业经(28162)
技术(27221)
(25882)
问题(24035)
(19580)
国际(18436)
(17777)
技术经济(17410)
理论(17166)
商业(16465)
世界(16425)
现代(15268)
统计(15172)
共检索到550759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武汉金融  [作者] 黎欢  
以我国省级面板数据为样本,本文考察了中国经济转型时期在地方政府干预和银行自身改革两种力量的作用下,金融发展对我国经济增长方式变迁的影响,相较以往文献对金融发展、地方政府干预两个关键指标的刻画做出显著改进。研究发现,一方面地方政府在财政分权造成的"弱财政"背景下对地方银行信贷进行干预,会固化资本积累的"粗放型"增长方式;另一方面金融系统的市场化改革有利于经济增长方式向提高劳动生产率的"集约型"转变,从而有力地促进了中国经济的增长。
[期刊] 财经问题研究  [作者] 姚耀军  
国有银行贷款长期以来一直被当作准财政工具,为国有企业提供资金。1994年的分税制改革在改变中央与地方政府财政收支格局的同时也使得地方政府面临较沉重的财政收支压力,这增强了地方政府干预银行信贷决策的动机。政府干预降低了银行信贷的配置效率。以国有化比率及其财政支出收入比为政府干预的代理变量,基于中国大陆1997—2006年省际面板数据,采用一阶差分GMM估计技术,本文发现,政府干预对银行中介发展的经济增长效应具有显著的负面影响。
[期刊] 金融发展研究  [作者] 赵丹妮  许珊珊  吴非  
本文采用1978—2013年广东省的时间序列数据,探讨财政分权背景下地方政府干预和金融发展对经济增长产生的影响。研究发现:三者之间存在着长期均衡关系,金融进程的推进有利于提高地区的全要素生产率。但在财政分权的框架内,"锦标赛"式的区际竞争会促使地方政府对金融机构的微观资源配置进行干预,这种干预脱离了市场形成的内在机理,降低了金融资源的配置效率,加之金融结构较大的波动性,对经济增长而言,损害颇多。这些论据都隐含了合理框定政府的金融控制边界有利于促进经济增长,但这种金融体系革新应和财税体系及政府体制变革协同进
[期刊] 经济问题  [作者] 徐建波  夏海勇  
在金融市场不完善的情况下,政府通常通过金融规模和金融效率两个渠道,影响金融的资源配置功能,进而影响经济增长。基于1992~2010年中国分省面板数据,运用系统GMM方法实证检验政府干预下的金融对经济增长的影响。研究发现,金融规模不断扩张对经济增长具有不利影响,政府干预可以减少这种不利影响,金融效率的提高能促进经济增长,政府干预则阻碍了金融效率对经济的促进作用。
[期刊] 金融论坛  [作者] 陈刚  尹希果  陈华智  
本文利用1979~2003年的省级面板数据,将我国分为东、中、西三大区域,考察了金融发展对经济增长的影响,结果表明:把国有商业银行贷款占GDP的比例作为金融发展的衡量指标对三大地区人均GDP均具有显著的正相关性,金融发展促进经济增长的理论在我国同样成立;但金融发展与实体经济部门之间均不存在良性互动的关系,其对经济增长的贡献仅仅停留在增加资本积累上,对资本配置效率的改善作用不大;1994年的分税制改革对金融发展促进经济增长的作用造成了显著的负面影响。因此,我国的金融体制改革需要将金融体制改革、国有企业改革、财税体制改革和政府体制改革纳入同一个分析框架中进行。
[期刊] 经济学家  [作者] 刘文革  周文召  仲深  李峰  
理论和经验研究都说明金融发展对于经济增长具有重要的促进作用,良好的金融发展程度可以有效提高一国的全要素生产率。然而市场并不是无摩擦的完美世界,作为一个从计划经济向市场体制转型的发展中国家,中国正经历着一个资产价格快速上涨的资本化过程;而财政压力下政府又有很强的干预金融的动机和行为。基于动态面板数据计量模型的结果显示:政府干预、实物资产和金融资产价格的上升对金融发展促进经济增长质量提高作用有一定的抑制,当前经济资本化和虚拟经济的发展出现偏移,引起金融资源向投机领域过快集中,而政府的干预也影响了金融资源的有效配置;只有进一步明确政府边界、实行激励实体经济发展和技术创新的政策,才能更好发挥金融发展促...
[期刊] 南开经济研究  [作者] 张璟  沈坤荣  
本文运用中国1991—2005年的省际面板数据,研究了财政分权背景下地方政府干预和区域金融发展对经济增长方式转型产生的影响。研究发现,区域金融发展有助于促进省际TFP增长率的提高,并有效抑制了资本的"粗放式"积累,这有助于经济增长方式从"粗放型"向"集约型"转变。但在财政分权的背景下,出于自身财政压力和政治晋升压力等原因,地方政府会直接或间接干预金融机构的资金运用,这会固化中国目前依靠资本投入和积累速度提高的"粗放型"经济增长方式,因而对经济增长方式转型产生极为不利的影响。同时,金融发展和财政压力的地区差异,也会造成落后地区以更为"粗放"的方式实现增长。这会加剧落后地区金融风险的积累,不利于我...
[期刊] 财经科学  [作者] 马勇  
虽然关于金融发展与经济增长关系的研究已经著作颇丰,但金融结构和长期的经济增长之间是否存在相关关系,以及这种关系是通过何种机制实现的,却一直缺乏深入研究。通过实证分析,我们发现,金融结构的差异并不能有效地解释不同国家之间的经济增长差异。而进一步的分解分析还表明,在金融体系的内部,银行信贷对经济增长的作用要明显强于市场渠道,其基本的实现机制是:银行的发展增强了私人部门信贷的可获得性,同时银行具有事实上比股市更为重要的融资地位,从而在长期的经济增长中扮演了更为重要的角色。
[期刊] 现代经济探讨  [作者] 张富田  
政府和市场是动员经济剩余投入生产再循环的两种手段,但是不同的经济发展阶段,政府和市场在配置资源中所起的主导作用不同。该文通过对1997-2010年各省区市面板数据的实证研究表明,区域短期的经济增长主要依靠政府规模扩张增强了政府配置资源的能力,长期的经济增长则要依靠区域内金融深化程度提高。东部地区应当扩大政府规模和提升金融深化程度,中西部地区应当抑制政府规模、适度提升区域金融深化水平。地方政府依然能够通过各种渠道控制经济剩余的投向,个体人力资本的提升日渐在区域经济增长中发挥重要作用。
[期刊] 商业经济研究  [作者] 彭寿文  
本文利用我国31个省1997-2015年的面板数据,基于面板广义矩估计(PGLS)的方法处理了自相关和异方差问题,检验了金融发展是如何受到政府干预和市场化水平的作用来影响经济增长的。结果表明,提升市场化水平对金融发展刺激经济增长有正向作用,而加大政府干预对金融发展促进经济增长有负向作用;市场化水平提升了金融资源配置效率,从而使金融发展促进了经济增长,而政府干预削弱了金融资源配置效率,抑制了金融发展刺激经济增长。本文为提升市场化水平,减少政府干预金融市场,进一步发挥资源配置在金融发展影响经济增长中的基础作用提供了直接证据。
[期刊] 金融理论与实践  [作者] 豆晓利  
利用河南1990—2009年的时间序列数据,考察河南的金融发展及其对经济增长的影响,结果表明,分权改革给河南地方政府带来了极大的财政压力,导致其对金融信贷过多地强制性干预,从而阻碍了金融部门资源配置效率,使得河南金融发展呈现量性扩张、质性不足的特点,总体滞后于全国平均水平,且对经济增长的贡献为负。因此,在今后改革中,河南省应减少政府的干预行为,发挥其服务性功能,从而使金融回归其本职功能,并发挥其对经济增长的支持作用。
[期刊] 国际金融研究  [作者] 李强  李书舒  
本文基于我国1990-2014年的分省面板数据,采用系统GMM估计方法对政府支出、金融发展和经济增长之间的关系进行了实证分析。实证结果表明:(1)政府支出和经济增长存在显著的倒U型关系,在拐点出现之前,政府支出增加能显著促进经济增长,但当越过拐点之后,政府支出继续扩大则会对经济增长产生不利影响;(2)金融发展和经济增长之间存在显著的正相关关系,且政府支出和金融发展的交叉项系数显著为正,这说明现阶段的金融发展依然能够有效地发挥资源配置功能,同时完善的金融市场能够显著增强政府支出对经济增长的促进作用;(3)在经济发达地区,金融发展能够对经济增长产生正面影响,同时政府对市场的干预作用趋于弱化,而在经济欠发达地区,金融发展对经济发展存在抑制效应,这说明在经济欠发达地区,金融发展滞后使其难以充分发挥有效配置资源的作用,而经济发展则在很大程度上依赖于政府支出的调节。
[期刊] 西南金融  [作者] 潘林伟  熊韦  
本文总结了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的阶段性表现及经济运行效果,从经济发展的阶段性、区域金融差异和城乡差异角度考察政府作用。作为金融制度供给和执行的内在参与者,政府需要考虑经济发展的禀赋差异和阶段性特征,采取适宜的政策和措施;与市场机制形成互补和结合,在微观层面不干预金融机构和企业经营,在宏观层面建立和维护良好的市场环境,以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作为主要工具,协调市场机制实现金融资源优化配置;兼顾区域发展,统筹城乡差异,促进经济长期增长。
[期刊] 国际金融研究  [作者] 李强  李书舒  
本文基于我国1990-2014年的分省面板数据,采用系统GMM估计方法对政府支出、金融发展和经济增长之间的关系进行了实证分析。实证结果表明:(1)政府支出和经济增长存在显著的倒U型关系,在拐点出现之前,政府支出增加能显著促进经济增长,但当越过拐点之后,政府支出继续扩大则会对经济增长产生不利影响;(2)金融发展和经济增长之间存在显著的正相关关系,且政府支出和金融发展的交叉项系数显著为正,这说明现阶段的金融发展依然能够有效地发挥资源配置功能,同时完善的金融市场能够显著增强政府支出对经济增长的促进作用;(3)在
[期刊] 西南金融  [作者] 潘林伟  熊韦  
本文总结了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的阶段性表现及经济运行效果,从经济发展的阶段性、区域金融差异和城乡差异角度考察政府作用。作为金融制度供给和执行的内在参与者,政府需要考虑经济发展的禀赋差异和阶段性特征,采取适宜的政策和措施;与市场机制形成互补和结合,在微观层面不干预金融机构和企业经营,在宏观层面建立和维护良好的市场环境,以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作为主要工具,协调市场机制实现金融资源优化配置;兼顾区域发展,统筹城乡差异,促进经济长期增长。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