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9241)
2023(13565)
2022(11086)
2021(10108)
2020(8596)
2019(19473)
2018(18723)
2017(36809)
2016(19140)
2015(21118)
2014(20739)
2013(20281)
2012(18588)
2011(16588)
2010(16833)
2009(15798)
2008(14118)
2007(12269)
2006(10946)
2005(9987)
作者
(50547)
(42108)
(41767)
(40384)
(26749)
(20030)
(19181)
(16318)
(16314)
(14825)
(14412)
(14171)
(13370)
(13227)
(13117)
(12926)
(12471)
(12160)
(12087)
(11797)
(10633)
(10143)
(9901)
(9828)
(9740)
(9538)
(9130)
(8752)
(8380)
(8181)
学科
(99496)
经济(99408)
管理(57073)
(51729)
(43707)
企业(43707)
方法(38023)
数学(34367)
数学方法(33972)
中国(28219)
(27031)
金融(27029)
(25195)
银行(25182)
地方(24919)
(24827)
(24330)
(20454)
业经(20108)
(19914)
(16062)
(14808)
财务(14760)
财务管理(14728)
地方经济(14564)
(14307)
企业财务(14132)
农业(14073)
(13574)
贸易(13559)
机构
学院(262256)
大学(261947)
(124925)
经济(122703)
管理(103842)
理学(89357)
理学院(88489)
管理学(87213)
管理学院(86697)
研究(86633)
中国(72420)
(58503)
(52119)
科学(46436)
财经(46215)
中心(42818)
(42024)
经济学(41193)
(40262)
(39023)
经济学院(36939)
研究所(36103)
财经大学(34513)
(34071)
业大(32555)
北京(32355)
(31797)
师范(31493)
(31491)
(30887)
基金
项目(174847)
科学(140521)
研究(130883)
基金(130458)
(110990)
国家(110121)
科学基金(97315)
社会(88477)
社会科(84345)
社会科学(84327)
基金项目(68351)
(67333)
教育(59816)
自然(59807)
自然科(58507)
自然科学(58497)
自然科学基金(57484)
(55472)
资助(53300)
编号(51272)
成果(40901)
(39710)
重点(39228)
(38918)
国家社会(37933)
(37009)
教育部(35497)
课题(34930)
人文(34823)
创新(34738)
期刊
(138040)
经济(138040)
研究(83205)
中国(48615)
(46500)
管理(40173)
(39707)
金融(39707)
学报(32471)
科学(32050)
(29932)
大学(26889)
学学(25565)
技术(24480)
财经(24231)
经济研究(23882)
教育(21707)
(20967)
业经(19797)
农业(18960)
问题(17645)
技术经济(14573)
统计(13792)
理论(13337)
(13006)
(12344)
世界(11928)
商业(11842)
实践(11623)
(11623)
共检索到400416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中国软科学  [作者] 褚敏  踪家峰  
[期刊] 财经问题研究  [作者] 窦晴身  
20年来中国金融取得了巨大的量性发展 ,但并没有取得质性的深化 ,原因在哪里 ?本文从政府与金融的关系视角展开分析 ,认为中国金融发展是从一种制度剔除状态下由中央政府推动的制度创设 ,但这种创设只是政府汲取收益的计划手段的替代和扩展 ,并不是真正意义上的“深化”。这种状况决定 ,中国金融发展是原有制度框架下的量性扩张 ,是产权形式的变化 ,但并不是产权内容的变革。这是中国金融问题的“根”。
[期刊] 金融发展研究  [作者] 张靓  王定祥  
本文对二元经济结构、政府行为与城乡金融结构演化关系进行了理论分析,并对改革开放以来经济结构、政府行为对我国城乡二元金融结构演化的影响进行了实证研究。研究发现:无论是在长期还是短期,城乡二元经济结构强度和政府行为始终是我国城乡金融结构增强的主导因素;城乡投资差异对城乡二元金融结构的增强在长期内有显著影响、短期内影响不明显。因此,要促进我国城乡金融协调发展,需要减少政府干预、推动农村金融深化。
[期刊] 开放导报  [作者] 白战伟  李树培  
经济结构失衡和政府行为失当是美国金融危机形成和爆发的主要根源。经济结构失衡为金融危机的产生提供了温床,政府行为失当则过度地干扰了市场经济的正常运行:过度宽松的货币政策和"公允价值"的会计准则提高了银行的放贷能力和激励;金融监管的放松为金融创新提供了空间;政府的住房政策则为金融创新提供了方向。这些政策的合力最终促成了次级抵押贷款证券化机制的形成和蓬勃发展,紧缩的货币政策则直接引发了金融危机。金融危机给我们的重要启示是,为保证经济的正常运行,必须注意经济结构的平衡,提高宏观经济政策的长期性、稳定性。
[期刊] 经济研究  [作者] 王勋  Anders Johansson  
结构转型是当前世界经济面临的主要问题之一。本文在经济结构转型的模型中,研究了金融抑制对产业结构变化的影响。模型表明经济资源会随着经济增长从工业部门不断流入服务业部门,从而使得服务业的比重不断上升。而政府可以采取金融抑制政策阻碍结构转型过程。通过抑制服务业,保护和促进工业部门的发展,从而造成服务业占比偏低,导致国内产业结构失衡。跨国面板数据的实证结果表明,金融抑制显著阻碍了结构转型。金融抑制程度越高,经济中服务业相对于制造业的比例会越低。基于不同收入水平的国家分组数据、不同的结构变量衡量以及不同的金融抑制指标的稳健性检验支持了这一结论。文章结果表明,在有政府干预和偏好工业部门发展的国家,金融抑制...
[期刊] 北京工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夏耕  
中国城乡二元经济结构的形成可追溯到一百多年以前。中国传统上一直是个农业国家,十九世纪四、五十年代的“洋务运动”局部引进西方现代大工业,经济二元性特征开始显现雏形。到1949年,国内工业总产值占到工农业总产值的30%,其中重工业比重为7.9%。而当时工业主要集中于城市,在广大的乡村封闭落后的传统经济仍占主导地位,由此初步形成了城乡二元经济结构的格局。新中国成立后,由于特殊的历史、体制原因,中国城乡二元经济结构又经历了一个动态演化过程,本文通过构造一系列指标对此做一详细考察。
[期刊] 管理世界  [作者] 邵帅  范美婷  杨莉莉  
党的十九大报告进一步明确了推进绿色发展、加强生态文明建设、实现美丽中国的伟大发展目标,低碳转型发展无疑是实现这一伟大目标的必由之路。而通过经济结构调整和绿色技术进步这对"双引擎"有效驱动碳排放绩效改善,已经成为实现中国经济低碳转型发展的必然选择。本文首先针对现有文献在碳排放绩效测算上存在的有偏测度问题,将总体技术前沿的概念与非角度、非径向方向性距离函数相结合,提出基于数据包络分析(DEA)方法的新型效率测算模型,对1996~2018年我国30个省份的碳排放绩效进行了更加准确的测度及分解;进而,采用空间杜宾模型,全面考察了反映经济结构调整和绿色技术进步的多维因素对碳排放绩效的直接效应和间接效应。结果表明:我国的碳排放绩效在"九五"期间处于较高水平,随后出现较大幅度的下滑,进入"十一五"时期后又开始回升;在各投入和产出要素中,碳减排效应和要素节约效应对碳排放绩效的改善发挥了关键作用;由于省份间竞争效应、示范效应及经济关联效应的存在,碳排放绩效表现出显著的正向空间溢出效应,即本地碳排放绩效的提高会对空间关联地区的碳排放绩效产生积极影响;包括产业结构、要素结构和能源结构在内的经济结构优化调整对本地及空间关联地区的碳排放绩效总体上产生了"结构红利";城市化与本地和空间关联地区的碳排放绩效则分别呈"U型"和"倒U型"曲线关系;归咎于市场失灵和命令控制型政策工具的缺陷,所有制结构的调整并未对碳排放绩效产生积极影响;以绿色技术创新能力和能源效率表征的绿色技术进步表现出"技术红利"效应,促进了本地和空间关联地区碳排放绩效的改善,但其间接效应的稳健性较弱。最后,本文指出我国需要在产业结构升级、能源结构优化、要素市场完善、绿色创新突破、城市化集约推进、区域间协调合作等经济结构、技术和政策领域做出协同努力,才可能有效推动低碳转型发展这一世纪工程的最终实现。
[期刊] 经济问题探索  [作者] 邓金钱  李雪娇  
经济结构转型是新常态下中国经济增长动力稳态转换的核心,基于中国经济增长中"地方政府竞争"的特征事实,构建一个包含工业和服务业的两部门非平衡经济增长模型分析地方政府竞争对经济结构转型的影响,地方政府竞争通过支持和保护具有政治明星效应的工业部门的发展,阻滞了经济结构的"服务型"变迁。采用中国1997-2014年省际面板数据从地方政府财政型竞争、投资型竞争和增长型竞争三个维度进行实证检验,发现地方政府通过投资型竞争、增长型竞争可以把更多的公共财政资源投向具有政治明星效应的工业,服务业的发展因地方政府竞争而受到阻滞,经济结构的服务型转变被抑制;而地方政府财政竞争对经济结构转型的影响则表现出非一致性,另外地方政府竞争对经济结构转型的影响也存在显著的区域异质性,稳健性检验也支持这一结论。
[期刊] 国际经济合作  [作者] 孙燕铭  
本文通过对东北亚经济发展中政府作用的理论回顾,以韩国的政府主导型经济为例,分析了政府干预在韩国经济高速发展阶段和亚洲金融危机时期的功过得失,以及进入新世纪后其政府干预作用的重新定位,从而尝试得到一些关于政府在经济发展中职能定位的启示。
[期刊] 经济学动态  [作者] 董志凯  陈瑞铭  陈晓旭  武力  
1994年12月1日至15日,中国社会科学院经济研究所赴俄罗斯学术交流团在俄进行学术交流考察,受到俄罗斯科学院经济研究所政治经济学研究中心主任尼基夫洛夫L.B.等同行的热情接待。下面分四个方面介绍这次访俄情况:(1)俄罗斯的经济改革战略与策略;(2)关于俄罗斯私有化的内涵,进程和某些具体措施;(3)俄罗斯联邦的农业改革;(4)俄罗斯的投资和经济结构调整。
[期刊] 经济学动态  [作者] 董志凯  陈瑞铭  陈晓旭  武力  
俄罗斯联邦的农业改革 1992年由盖达尔领导的改革通过一个决议,要求改革一切国营和集体农场,使它们处于另外一种地位或者变成私营农场。但建立起来的新的私营农场由于种种困难而垮台。这与整个国民经济的恶化、财政困难有关。在价格自由化时,受害最重的就是农业。因为农产品收购价比农业生产资料供应价上升慢。价格的剪刀差扩大,工农业发展不平衡。这种价格对大的农业企业也不利,但是受
[期刊] 财贸经济  [作者] 王玺  
当前资本存量估算的一个重要不足是假定资本和折旧变化平稳,这无法反映中国经济发展过程中巨大的结构变迁。本文引入状态空间方程,采用将资本存量和折旧定义为观测信号的方式,使之可以反映中国经济结构性变迁的影响,从而改变了以往的投资和折旧平稳性假定。研究结果表明,中国持续的制度变革和国有企业改革、乃至经济波动等均对经济结构产生重要影响,导致中国资本存量和折旧并不像西方成熟市场经济体系下那样平稳,而是随着经济结构变革出现剧烈波动。空间状态方程估算的信号序列很好地反映了这种波动。因此,基于卡尔曼滤波对中国经济结构变革中资本存量和折旧的估算,更加符合中国现实经济发展状况,同时也充分表明,伴随着经济结构的变革,...
[期刊] 改革与战略  [作者] 陈喜强  
广西经济结构的调整与就业结构之间存在密切的联系,经济结构形成就业结构的物质基础。经济结构的调整会带来就业结构的调整,从而影响就业渠道的拓展。文章在考察广西就业渠道拓展现状的基础上,分析其受经济结构调整的影响和制约,提出了通过发展多元所有制经济,调整经济结构,改善产业结构,完善公共就业服务体系等方面来促进广西就业渠道的拓展。
[期刊] 经济研究参考  [作者] 杨晓猛  
进入经济新常态,东北经济下行的压力尤其大——增长速度垫底、经济转型举步维艰、传统产业产能过剩严重、新业态与新产业发展迟缓。东北怎么了?东北怎么办?从文化的视角,论述了思维模式是影响和制约东北经济的重要因素,而重塑创业创新文化,将是振兴东北最好的机会,也是最后的机会。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