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5280)
2023(7277)
2022(6167)
2021(5439)
2020(4258)
2019(9772)
2018(9321)
2017(17482)
2016(9678)
2015(10527)
2014(10510)
2013(10382)
2012(10123)
2011(9411)
2010(9615)
2009(8710)
2008(8491)
2007(7778)
2006(7103)
2005(6777)
作者
(28382)
(23527)
(23354)
(22198)
(15054)
(11204)
(10587)
(9096)
(8989)
(8453)
(8180)
(7774)
(7624)
(7602)
(7517)
(7349)
(6991)
(6768)
(6747)
(6727)
(6031)
(5827)
(5815)
(5402)
(5390)
(5289)
(5282)
(5259)
(4806)
(4726)
学科
(47732)
经济(47692)
管理(27080)
(24914)
地方(17862)
中国(17239)
(16784)
企业(16784)
(14645)
方法(13146)
业经(11651)
数学(11359)
数学方法(11278)
农业(10573)
(10436)
地方经济(10061)
(9845)
(8525)
金融(8525)
(8191)
银行(8179)
环境(8110)
(8065)
(7786)
贸易(7775)
(7724)
(7634)
技术(7508)
(7442)
发展(7373)
机构
学院(137829)
大学(135333)
(60993)
经济(59751)
研究(54274)
管理(49976)
理学(41636)
中国(41332)
理学院(41106)
管理学(40574)
管理学院(40299)
科学(31537)
(30524)
(28945)
(27988)
(25067)
研究所(24940)
中心(24169)
(22490)
财经(21548)
北京(19994)
(19900)
师范(19708)
(19674)
(19495)
农业(19271)
业大(19231)
经济学(18901)
(18297)
(17460)
基金
项目(86857)
科学(68563)
研究(66303)
基金(61128)
(53232)
国家(52753)
科学基金(44645)
社会(42888)
社会科(40802)
社会科学(40796)
(35042)
基金项目(31206)
教育(29507)
(28978)
编号(26865)
自然(26329)
(25735)
自然科(25714)
自然科学(25711)
自然科学基金(25234)
资助(25160)
成果(22185)
发展(21121)
(20761)
重点(20109)
课题(19978)
(18988)
国家社会(18002)
(17948)
创新(16896)
期刊
(76529)
经济(76529)
研究(47790)
中国(35308)
(24626)
(21373)
管理(19901)
学报(19241)
教育(18967)
科学(18910)
农业(17349)
(15751)
金融(15751)
大学(15048)
学学(14000)
业经(13632)
技术(13085)
经济研究(12786)
财经(10589)
问题(9783)
(9376)
(9202)
世界(7714)
技术经济(7426)
(7159)
商业(6846)
(6657)
论坛(6657)
现代(6542)
经济问题(6479)
共检索到229159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闫雨  李成明  孙博文  李浩民  
既有文献对全要素生产率的决定因素讨论较多,但鲜有直接探讨地方政府干预的生产率效应。文章采用1999—2016年省级面板数据,使用DEA-Malmquist指数方法来测度省级全要素生产率,并进一步探讨了地方政府干预对省级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结果显示,地方政府干预显著抑制了省际全要素生产率的提升,在考虑内生性的条件下,采用LIML、2SLS和GMM等方法实证结果仍然稳健,也就是说,地方政府干预程度越强,对全要素生产率的抑制越明显,这一定程度上解释了近年来全要素生产率持续走低的现象。文章的政策启示是,在由高速发展转向高质量发展过程中,应当进一步简政放权,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发挥决定性作用,尽可能减少有形之手干预。
[期刊] 经济问题  [作者] 吴刚  魏修建  解芳  
准确评估区域对外开放、全要素生产率与经济高质量发展之间的关系,对于制定推进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政策举措具有重要意义。首先,基于面板数据熵权法以及表征经济高质量发展供给侧和需求侧的44个指标,测度了中国30个省(自治区、直辖市)2004—2018年的经济高质量发展水平;其次,从理论和实证两个视角考察了区域对外开放、全要素生产率与经济高质量发展之间的内在关系,研究显示,中国经济高质量发展呈现出明显的空间自相关性和较低水平的空间集聚特征,区域对外开放将对经济高质量发展产生显著的直接和间接影响效应,全要素生产率提升对经济高质量发展产生了显著的正向影响效应;最后,提出推进自主创新和技术进步、加快打造高水平开放体系、持续提升产业链供应链的稳定性和竞争力、加强区域之间的交通网络设施联通对接等建议,为促进经济高质量发展提供借鉴。
[期刊] 管理现代化  [作者] 马兆良  张玉芹  
基于2009-2019年中国276个城市面板数据,在采用EBM模型测度全要素生产率的基础上,探究财政科技支出在助力效率和创新驱动的高质量发展中所发挥的作用。研究发现:财政科技支出能显著促进高质量发展水平;机制分析表明,财政科技支出通过促进全要素生产率增长,尤其是促进技术进步而非改善技术效率,来推动高质量发展;空间效应分析表明,财政科技支出对高质量发展具有显著的正向空间溢出效应,但全要素生产率在其中的机制作用不显著。研究结论可为完善科技创新体系、深化科技评价改革提供实证依据。
[期刊] 经济体制改革  [作者] 徐鹏杰  杨萍  
从产业和社会两个层面构建指标体系,测算2006~2016年我国30个省份的高质量发展水平,构建空间计量模型实证检验扩大开放、全要素生产率对我国高质量发展的影响。结果表明:以扩大进口和引进外资为衡量指标的扩大开放对我国产业和社会高质量发展产生显著促进作用;提高全要素生产率有效推动了我国高质量发展,且引进外资还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全要素生产率提升;金融业扩张和地方政府宏观调控也是高质量发展的显著影响因素。
[期刊] 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孙素侠  
文章以金融创新风险为核心,构建了包含金融科技企业和政府干预的动态博弈模型。博弈结论表明:政府对金融科技企业干预的实质是风险分担问题,政府有意愿将金融创新风险转嫁给金融科技企业;政府对金融科技企业的干预意愿取决于金融科技企业初始发展策略。在不完全信息下,政府干预和金融科技创新发展之间存在两个均衡:低效均衡和帕累托均衡。对此,减少政府干预、加速金融科技创新、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存在两条路径:一是提升政府治理能力,为金融科技企业承担更多金融创新风险;二是增强政府对金融科技企业的知识认知,为金融科技创新制定更好的政策。
[期刊] 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孙素侠  
文章以金融创新风险为核心,构建了包含金融科技企业和政府干预的动态博弈模型。博弈结论表明:政府对金融科技企业干预的实质是风险分担问题,政府有意愿将金融创新风险转嫁给金融科技企业;政府对金融科技企业的干预意愿取决于金融科技企业初始发展策略。在不完全信息下,政府干预和金融科技创新发展之间存在两个均衡:低效均衡和帕累托均衡。对此,减少政府干预、加速金融科技创新、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存在两条路径:一是提升政府治理能力,为金融科技企业承担更多金融创新风险;二是增强政府对金融科技企业的知识认知,为金融科技创新制定更好的政策。
[期刊] 上海经济研究  [作者] 贺晓宇  沈坤荣  
中国经济已由高速增长阶段向高质量发展阶段转变,经济的高质量发展需要以现代化的经济体系为支撑,并以全要素生产率的提升为关键。该文在对现代化经济体系进行内涵阐述的基础上,对现代化经济体系如何通过全要素生产率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进行了理论分析。随后构建了现代化经济体系的评价指标,并运用省际数据,选择空间杜宾模型的估计方法,论证了现代化经济体系完善对全要素生产率提升、经济发展质量提高的推动作用;该文的研究还发现,现代化经济体系对全要素生产率提升的促进作用具有区域差异性。基于此,该文从加强创新引领、坚持市场化改革、推进产业结构升级、加快高水平开放以及完善现代化经济体系需针对不同区域有所侧重等五个方面,提出了政策建议。
[期刊] 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  [作者] 高静  周吉  
[目的]合作社的高质量发展给农业绿色发展提供了重要支撑,基于农业绿色生产率的增长源泉,探究合作社影响农业绿色生产率的作用机理与实效。[方法]从“规范化水平、服务功能、示范带动效应”三个方面建构合作社高质量发展的指标体系,利用2010—2020年我国30个省份的面板数据,建立系统GMM模型实证检验合作社如何促进农业绿色发展。[结果]研究表明:在作用效果上,合作社高质量发展通过农业绿色技术进步和绿色技术效率提升双轮驱动农业绿色生产率提高,边际弹性为0.179,且随时间推进,“十三五”时期增至0.309;从作用机理看,合作社规范化水平主要通过推动农业绿色技术进步提高农业绿色生产率,示范带动效应通过农业绿色技术效率提升和农业绿色技术进步来提高农业绿色生产率,服务功能则无明显影响。[结论]要推动农业绿色发展转型,各省应积极支持合作社发展,拓展合作社的绿色生产服务功能,并进一步出台绿色技术规范,对符合规范的合作社给予绿色补贴支持;同时,借助农产品消费市场的力量,完善农产品溢价识别机制,激励合作社用绿增效。
[期刊] 财会通讯  [作者] 杜宝苍  毛华  
文章选取2007—2020年我国沪深A股上市公司为样本,探究区域一体化对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尝试回答区域一体化在我国高质量发展中的作用。研究发现,区域一体化显著提高了企业的全要素生产率。进一步探讨其中的影响机制,研究发现融资效率在区域一体化和全要素生产率的关系中起到中介作用,即区域一体化提高了企业的融资效率,进而促进了全要素生产率的提高。最后,文章从企业内部产权性质和外部经济政策不确定性出发,发现对于非国有企业和经济政策不确定性更高时,区域一体化对全要素生产率的提升作用更显著。
[期刊] 自然资源学报  [作者] 史常亮  
中国农业正在从要素投入型向效率增进型转变,土地流转能否推动农业步入高质量发展轨道,其效果机制尚未被有效证实。使用SBM-GML指数构造绿色全要素生产率指标对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农业高质量发展水平进行测度,然后基于2005—2022年省级面板数据,应用面板交互固定效应模型实证检验土地流转对农业高质量发展的影响,并重点分析该影响的异质性和相关机制。结果发现:(1)土地流转显著促进了农业高质量发展,该结论在控制区域遗漏变量、系统GMM估计、工具变量估计和外生冲击检验之后依然成立。(2)土地流转主要通过提高农业合意产出进而推动农业高质量发展,而对降低农业面源污染的作用不明确;土地流转尽管并未显著促进规模化经营,但有效提高了土地和劳动力资源的利用效率,从而有助于促进农业高质量发展。(3)不同土地流转形式对农业高质量发展具有差异化影响,相较于互换、转让等自发流转形式,出租、入股等市场化流转形式对农业高质量发展的影响更显著。(4)不同土地流转对象对农业高质量发展的影响存在异质性,相较于流转给普通农户,将土地流转给家庭农场、专业合作社、企业等新型经营主体更能显著促进农业高质量发展。
[期刊] 贵州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姜竹  马天  王轶  
中国速度向中国质量转变,高质量发展需要解决束缚我国全要素生产率提高的核心问题。基于1996—2015的年度数据,选取经济制度改革、技术进步、对外开放、基础设施四个一级指标和细化的24个二级指标,通过建立因子增强型向量自回归模型(FAVAR),对作用我国全要素生产率的因素进行了分析,探究影响的核心要素、方向和贡献度。研究发现:(1)短期来看,经济制度改革、技术引进和对外开放因素能有效带动我国全要素生产率的增长;(2)长期来看,自主创新、基础设施建设因素对全要素生产率的推动效力具有较强持续性;(3)从对作用于我国全要素生产率的贡献度排序角度来看,依次是经济制度改革、技术引进、对外开放、自主创新和基础设施。由此,建议政府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更加注重自主科技创新,强化基础设施建设的实用性,释放关键性制度改革红利,增强对外开放和技术引进。
[期刊] 国际贸易  [作者] 洪俊杰  芈斐斐  杨志浩  
提升全要素生产率有利于推动贸易高质量发展。通过对我国2000—2018年全要素生产率的考察,我们发现近年来全要素生产率水平处于下降趋势。使用DEA-Malmquist方法对全要素生产率增长率进行分解后发现,技术效率恶化是我国全要素生产率下降的主要表现形式。进一步分析表明,资源配置失衡、产业结构调整、基础研发较弱以及技术引进受阻,是全要素生产率下降的主要原因。本文认为应当通过充分发挥市场的资源配置作用、促进高端制造业与生产性服务业发展、加强创新以及深化对外开放等策略,尽快提高我国全要素生产率水平,推进贸易高质量发展。
[期刊] 软科学  [作者] 王琴梅  罗瑞  
在准确界定核心概念、深入分析物流业高质量发展影响区域全要素生产率机理的基础上,从物流业技术创新、结构优化、绿色高效、开放合作和环境共享五个方面构建评价指标体系,测度中国264个地级及以上城市2003~2019年物流业高质量发展水平,并实证分析物流业高质量发展对区域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程度。结果显示:(1)我国264个城市的物流业高质量发展水平总体呈现逐年上升趋势,东部最高,中西部次之,东北最低且增长较慢。(2)用面板固定效应模型回归及一系列稳健性检验和内生性分析后,发现物流业高质量发展能显著提升区域全要素生产率。(3)进一步检验,发现物流业高质量发展可以通过技术进步和要素配置效率来提升区域全要素生产率。据此,提出进一步促进物流业高质量发展以提升区域全要素生产率、助力“双循环”新发展格局形成的对策建议。
[期刊] 财经问题研究  [作者] 龙少波  张梦雪  
中国农业生产进入高质量发展阶段,传统依靠要素驱动农业发展的方式已无法完全满足新时代人们对农产品质量的需求。本文根据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的"绿色兴农""质量兴农"要求,利用清单分析法核算农业排污量,将环境污染看做非合意产出并纳入农业全要素生产率核算框架中。同时,考虑农产品质量提升对农业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将非径向非角度方向性距离函数引入DEA模型,采用Malmquist-Luenberger生产率指数对高质量发展下农业全要素生产率增长率进行再测算,并进一步分析其主要影响因素。结果表明,与传统情景相比,高质量发展下农业全要素生产率增速有所下降;技术进步是驱动农业全要素生产率增长的源泉,技术效率对农业全要素生产率有抑制作用。城市化水平的推进、农业生产结构的优化、农业税负的减免、农业受灾状况的缓解和农业机械化水平的提升对农业全要素生产率有显著促进作用,但人力资本对农业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尚不显著。
[期刊] 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  [作者] 李冬  杨万平  
从要素投入和产出结构的互动视角来剖析全要素生产率演变,有利于促进要素投入集约和产出结构优化的有机协同,加快释放全要素生产率的“结构红利”和“技术动力”,促进经济高质量发展。为此,本文考虑经济增长、结构优化、社会公平和环境协调等多重诉求,尝试构建面向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全要素生产率研究框架,提出两期修正混合距离Luenberger生产率指数,从要素投入集约和产出结构优化的双重效应分解视角来揭示中国全要素生产率演变来源和协同差异。研究发现:中国全要素生产率增长通过技术进步单轮驱动,其中产出优化效应贡献较大,以“发展平衡—产出增长—污染治理”的贡献依次递减,而投入集约效应以“环境建设—能源—劳动—数据—资本”的贡献依次递减。2013年和2016年是南北全要素生产率差距由扩大到小幅缩小的重要节点,北方投入集约效应较大,南方则以产出优化效应为主,且其数据要素贡献更大。中国全要素生产率协同差异不断缩小,来自投入集约效应的差异贡献较大,且环境建设和数据的差异贡献不断上升。南北方协同差异相近,但北方主要来自能源集约效应和污染治理效应的差异贡献,而南方则以环境建设、劳动和数据要素等投入集约效应和发展平衡效应的差异贡献为主。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