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9737)
- 2023(13128)
- 2022(11170)
- 2021(10314)
- 2020(8764)
- 2019(20275)
- 2018(19718)
- 2017(37739)
- 2016(20568)
- 2015(23181)
- 2014(22717)
- 2013(22748)
- 2012(21601)
- 2011(19640)
- 2010(19571)
- 2009(18382)
- 2008(18218)
- 2007(15917)
- 2006(14204)
- 2005(13001)
- 学科
- 济(93989)
- 经济(93867)
- 管理(62797)
- 业(56012)
- 企(43181)
- 企业(43181)
- 方法(41669)
- 数学(37789)
- 数学方法(37548)
- 农(26737)
- 中国(26154)
- 财(25346)
- 地方(20853)
- 制(20541)
- 环境(19365)
- 业经(18825)
- 贸(17965)
- 贸易(17950)
- 农业(17704)
- 易(17464)
- 学(16925)
- 融(14979)
- 金融(14975)
- 体(14355)
- 银(14257)
- 划(14232)
- 银行(14228)
- 行(13694)
- 务(13349)
- 财务(13329)
- 机构
- 大学(300138)
- 学院(296774)
- 济(135268)
- 经济(132884)
- 管理(113423)
- 研究(107855)
- 理学(97706)
- 理学院(96600)
- 管理学(95278)
- 管理学院(94717)
- 中国(83382)
- 财(64072)
- 京(63956)
- 科学(62366)
- 所(53927)
- 农(51262)
- 财经(50334)
- 中心(49202)
- 研究所(48681)
- 经(45992)
- 江(44594)
- 经济学(43883)
- 业大(43240)
- 北京(40519)
- 农业(39781)
- 经济学院(39707)
- 院(38618)
- 范(37598)
- 财经大学(37553)
- 师范(37270)
- 基金
- 项目(200834)
- 科学(160063)
- 基金(150094)
- 研究(146022)
- 家(131217)
- 国家(130192)
- 科学基金(111604)
- 社会(98396)
- 社会科(93507)
- 社会科学(93479)
- 基金项目(78917)
- 省(76145)
- 自然(70026)
- 自然科(68312)
- 自然科学(68289)
- 自然科学基金(67124)
- 教育(65504)
- 划(64433)
- 资助(62006)
- 编号(55046)
- 部(46793)
- 重点(45634)
- 成果(45207)
- 发(43774)
- 国家社会(42561)
- 制(41683)
- 创(41487)
- 教育部(40402)
- 创新(39124)
- 课题(39121)
共检索到452762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商业研究
[作者]
张建华 李先枝
本文基于非径向、非角度的SBM方向性距离函数和Malmquist-Luenberger生产率指数,运用Max DEA软件测算包含工业废水排放量、工业废气排放量两种非期望产出在内的中国30个省、市、自治区的绿色全要素生产率(GTFP),并运用面板数据回归分析政府干预、环境规制以及二者之间的交互作用对绿色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在一定范围内,环境规制水平的提高能有效地促进绿色全要素生产率的提升,但这种正向促进作用一旦超过某个临界值就会减弱,即验证了"强波特假说"。在政府干预程度越强的地区,当地政府可能越倾向于采用行政性环境规制手段迫使企业进行污染治理,造成了资源的扭曲,不利于绿色全要素生产率的提高;在政府干预程度较弱的地区,当地政府会
关键词:
政府干预 环境规制 绿色全要素生产率
[期刊] 商业研究
[作者]
张建华 李先枝
本文基于非径向、非角度的SBM方向性距离函数和Malmquist-Luenberger生产率指数,运用Max DEA软件测算包含工业废水排放量、工业废气排放量两种非期望产出在内的中国30个省、市、自治区的绿色全要素生产率(GTFP),并运用面板数据回归分析政府干预、环境规制以及二者之间的交互作用对绿色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在一定范围内,环境规制水平的提高能有效地促进绿色全要素生产率的提升,但这种正向促进作用一旦超过某个临界值就会减弱,即验证了"强波特假说"。在政府干预程度越强的地区,当地政府可
关键词:
政府干预 环境规制 绿色全要素生产率
[期刊] 南方金融
[作者]
胡玉凤 丁友强 陈晓燕
本文基于中国省域数据及A股上市公司2006-2017年数据,实证分析低碳规制工具对不同行业绿色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第一,低碳规制工具的影响具有差异性,高碳行业对低碳规制工具的敏感性较强,碳税的影响比碳补贴和碳投资的影响更加显著。第二,低碳规制工具的影响呈阶段性特征,在行业从高碳阶段转向低碳阶段过程中,碳税、碳投资及碳补贴依次表现出正向作用,碳投资和碳补贴在碳低位的影响更持久。第三,绿色全要素生产率随着碳减排增加呈现出先降后升的趋势,充分发挥低碳规制工具差异性效力要选择合适的工具组合策略,有助于推动绿色全要素生产率加快靠近并跨越拐点,是有效控制碳排放达峰的重要实现路径。构建有利于实现企业效益与绿色效率双赢的低碳规制框架,应实施有重点、分阶段、差别化的低碳规制工具组合政策,对高碳行业进行重点调控,并根据不同行业特征实施差别化调控,根据碳排放所处水平实施分阶段调控。
[期刊] 科技进步与对策
[作者]
胡绪华 陈默
以2004—2017年中国内地261个城市数据为例,运用非线性门槛模型与动态空间效应分解模型,分别基于协调、非协调与空间溢出情境,对制造业集聚布局与城市化发展协同驱动绿色全要素生产率提升进行机制分析与实证检验。结果发现:虽然制造业集聚与城市化双轮驱动更能助推城市绿色全要素生产率提升,但当城市化水平超过0.424 1、制造业集聚度小于0.706 7或超过1.291 1时,非协调协同驱动下绿色全要素生产率激励机制便会失灵。全样本动态空间效应分解表明,短期内制造业集聚与城市化互动能够为整体地区间绿色全要素生产率提升创造机遇。但长期来看,地区间要素流动和重组将引致绿色先行城市制造业集聚与城市化协同稳态微妙失衡,从而导致期望的绿色全要素生产率增长路径中断。异质性城市动态空间效应分解表明,当前绿色极点仍集中在新一线、一线与二线城市,三线、四线与五线城市的绿色极化效应尚不显著,区域间绿色回流与溢出效应尚不明显。
[期刊] 经济评论
[作者]
庞瑞芝 杨慧
经济增长中很重要的一个方面是生产力的成长。由于中国省际之间差异巨大,各地区生产力成长模式各不相同。借助数据包络分析法对各地区生产力成长进行实证分析,研究表明,中国30个省(市、自治区)生产力成长分属不同类型,有悲惨增长型、低增长型、中等增长型和高增长型。影响各地区生产力成长的因素很多,其中主要因素有:各地区市场化程度、创新能力和人力资本、政府作用和对外开放程度。由于各地区生产力成长的主导因素不同,各地区增长模式不尽相同,有市场导向模式、内涵增长主导模式、政府主导模式以及综合发展模式。针对不同增长模式,各地区在提升生产力、改进增长模式方面需要不同的优化路径。
[期刊] 云南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彭书舟
推进银行业市场化改革,提供更加优质高效的信贷服务,是实现中国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有力支撑。手工整理得到2005—2018年264个中国地级市能源消费数据,运用SBM距离函数和全域Malmquist-Luenberger指数对地级市绿色全要素生产率进行测算,重点考察了银行业竞争对绿色全要素生产率增长的影响效应。研究显示:银行业竞争加剧显著促进了当地绿色全要素生产率增长;基于结构方程模型的中介效应分析发现,产业结构高度化是银行业竞争加剧情况下促进绿色全要素生产率增长的主要途径,而研发创新因受制于绿色创新专利数量占比较低的缘故,未能在其中发挥中介作用。进一步分析表明,银行业竞争加剧对绿色全要素生产率增长的促进效应会随着当地信息不对称程度的降低而有所增强。
[期刊] 科技进步与对策
[作者]
张峰 宋晓娜
促进高端制造业绿色发展是新时期推动国内工业转型升级的关键。基于环境规制作用机理研究视角,通过分析其对高端制造业绿色全要素生产率的理论影响机制,引入松弛因子的方向性距离函数测度2006—2017年高端制造业绿色全要素生产率,分别就命令-控制型、市场激励型和公众参与型环境规制对高端制造业绿色全要素生产率的作用进行检验。结果表明,在高端制造业绿色全要素生产率整体上呈现稳定提升趋势的背景下,环境规制对其直接效应存在一定的差异性。其中,命令-控制型环境规制为非显著正向促进作用,而市场激励型与公众参与型环境规制则分别表现为"U"型和倒"U"型显著性直接影响;间接效应检验中,环境规制能够引发技术创新、产业集聚和外商直接投资对高端制造业绿色全要素生产率的正向效应。其中,市场激励型和公众参与型环境规制的创新补偿效应更为显著。
关键词:
环境规制 高端制造业 绿色全要素生产率
[期刊] 统计研究
[作者]
戴魁早 骆莙函
本文采用基于SBM方向性距离函数的Malmquist-Luenberger(ML)指数,对2009—2017年我国284个地级市工业绿色全要素生产率进行测算,并运用SYS-GMM和工具变量法等多种方法考察了环境规制与政府科技支持对地方工业绿色发展的影响。研究发现:环境规制和政府科技支持的联合实施具有促进地方工业绿色全要素生产率增长的长效机制,既增强了环境规制的作用效果,又显著提升了政府科技支持的影响。该结论在经过内生性问题处理以及替换核心变量衡量指标等多种检验后,仍具有较好的稳健性。两者的协同效应主要通过节能、减排和提高产品技术含量等途径与机制实现。进一步异质性分析表明,两者对沿海地区、省会城市、非资源型城市的协同效应更为明显;两者的协同效应在2012—2016年期间及之后有所增强;在工业绿色全要素生产率低分位点和高分位点的地级市,两者的协同效应相对较弱。本文验证了环境规制与政府科技支持这一激励约束机制对地方工业绿色全要素生产率增长的重要影响,为促进我国工业绿色发展提供了有益的参考依据。
[期刊] 南方金融
[作者]
惠献波
本文基于2011-2018年中国278个地级市数据,从数字金融发展视角,实证分析数字普惠金融对城市绿色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及其作用机理,研究结果表明:第一,数字普惠金融对中国城市绿色全要素生产率增长具有显著的正向促进效应。第二,数字普惠金融能够通过提升技术创新水平、优化产业结构及缓解资源错配等途径,间接促进城市绿色全要素生产率提升。第三,数字普惠金融对城市绿色全要素生产率的带动作用在中西部地区、欠发达地区效果更为显著。基于上述研究结论,提出如下对策建议:第一,要因地制宜、因时制宜制定数字普惠金融政策;第二,要加快数字普惠金融发展,优化产业结构;第三,要推动金融业回归本源,进一步深化金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期刊] 商业经济研究
[作者]
刘鸿雁 李林波
随着经济绿色低碳转型的深入推进,如何构建协调的区域竞争关系及完善的市场经济制度,俨然已成为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时代课题。为此,本文基于2008-2021年我国地级市层面的数据,采用空间计量模型,从产业集聚的角度探究了区域竞争与流通产业绿色全要素生产率的因果联系。研究结果表明,产业集聚对流通产业绿色全要素生产率的提升具有显著的促进作用,但是区域竞争显著抑制了流通产业绿色全要素生产率的提升。专业化集聚与区域政府税收竞争相互作用所产生的拥挤效应会对流通产业绿色全要素生产率产生负外部性,而多元化集聚与地方政府投资竞争相互作用所导致的集中排放效应会对流通产业绿色全要素生产率产生不利影响,且两者都具有显著的空间溢出效应。此外,区域异质性的结果表明,中小城市和中西部地区的这种不利影响更为显著。据此,本文提出了各级政府应建立以经济高质量发展为导向的区域竞争体系以及优化营商环境等相关政策建议。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蔡玲 汪萍
文章利用2011—2018年城市面板数据测算了中国282个地级及以上城市的数字经济发展指数与绿色全要素生产率指数,实证分析了数字经济发展水平对城市绿色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效应及作用机制。结果表明,数字经济发展显著促进了中国城市绿色全要素生产率提升,这一结论在选取历史数据作为工具变量进行相关检验后依然成立。进一步的机制分析结果表明,城市绿色创新能力和城市生产效率是数字经济促进城市绿色全要素生产率提升的两个重要渠道;但城市的地理区位、行政级别、科教资源禀赋以及环境规制强度等异质性因素,使得数字经济发展对城市绿色全要素生产率的提升效果差异明显。
关键词:
数字经济 绿色全要素生产率 绿色创新
[期刊] 经济学家
[作者]
蔡乌赶 周小亮
环境规制是否以及如何影响绿色全要素生产率,目前学术界尚未形成共识。本文分析了环境规制对绿色全要素生产率的双重作用机理,运用非期望产出的EBM-DDF模型测度了中国30个省域2003—2014年的绿色全要素生产率,并检验了三种环境规制对绿色全要素生产率的直接和间接影响效应。实证表明:命令控制型环境规制尚未直接影响绿色全要素生产率;市场激励型环境规制对绿色全要素生产率的直接影响符合倒"U"型关系,当前市场激励型环境规制促进绿色全要素生产率的增长,支持了"波特假说";自愿协议型环境规制对绿色全要素生产率的直接影响呈"U"型关系。就中国的具体实践而言,环境规制对绿色全要素生产率的间接作用受地区技术创新、要素结构和FDI水平的异质性影响,影响效应最大的路径是要素结构。
[期刊] 国际商务研究
[作者]
龚新蜀 李梦洁
本文选用方向距离函数和ML生产率指数,测算了能源环境约束下2003~2015年我国省际层面工业绿色全要素生产率及其分解项,并借助面板模型分析OFDI、环境规制及两者合力作用对工业绿色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及其传导机制。研究发现:绿色全要素生产率增长主要来源于绿色技术进步,环境规制力度较高的地区对应较高的绿色全要素生产率增长率;OFDI和环境规制均有利于绿色全要素生产率的提升,符合"波特假说",同时环境规制能够促使OFDI发挥技术溢出与结构优化效应来改善绿色全要素生产率;区域间OFDI、环境规制及两者合力作用效应存在明显的"两极分化"现象,政府应合理把握环境规制力度并向中等标准组看齐;门槛检验显示,OFDI的作用效应存在显著的环境规制、经济发展、对外开放和人力资本门槛。
[期刊] 经济学家
[作者]
蔡乌赶 周小亮
环境规制是否以及如何影响绿色全要素生产率,目前学术界尚未形成共识。本文分析了环境规制对绿色全要素生产率的双重作用机理,运用非期望产出的EBM-DDF模型测度了中国30个省域2003—2014年的绿色全要素生产率,并检验了三种环境规制对绿色全要素生产率的直接和间接影响效应。实证表明:命令控制型环境规制尚未直接影响绿色全要素生产率;市场激励型环境规制对绿色全要素生产率的直接影响符合倒"U"型关系,当前市场激励型环境规制促进绿色全要素生产率的增长,支持了"波特假说";自愿协议型环境规制对绿色全要素生产率的直接影
[期刊] 软科学
[作者]
邹静 王强 鄢慧丽 邓晓军
基于2011—2020年中国地级市面板数据,运用多种计量方法探究了数字经济对绿色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及作用机制。研究发现,数字经济对绿色全要素生产率有显著正向影响,主要推动绿色技术进步。产业结构升级和要素配置扭曲缓解在其中起到了中介作用。数字经济是资源型城市打破“资源诅咒”的关键因素,但数字经济发展不均衡会导致中心城市与外围城市存在“数字鸿沟”。从时间效应来看,产业数字化和数字产业化等数字经济细分维度的发展是绿色全要素生产率提升的持久动力。最后,基于DID模型评估政策效应表明,数字化经济政策也有利于提升绿色全要素生产率。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
推荐搜索
政府环境审计对绿色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研究
生产性服务业集聚、空间溢出与城市绿色全要素生产率——来自长三角城市群的经验证据
财政纵向失衡、要素价格扭曲与绿色全要素生产率——来自266个地级市的证据
国家优先支持政策促进绿色全要素生产率的效应评估——来自革命老区的经验证据
金融发展、创新异质性与绿色全要素生产率提升——来自“一带一路”的经验证据
绿色金融政策与绿色企业全要素生产率——基于《绿色信贷指引》实施的经验证据
数字经济如何赋能城市绿色全要素生产率——基于国家大数据综合试验区建设的经验证据
环境规制对我国省际绿色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
绿色全要素生产率下的环境规制选择问题研究
环境规制对农业绿色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