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9168)
- 2023(12862)
- 2022(10342)
- 2021(9452)
- 2020(7773)
- 2019(17536)
- 2018(16849)
- 2017(33130)
- 2016(17502)
- 2015(19399)
- 2014(19290)
- 2013(19065)
- 2012(17796)
- 2011(15904)
- 2010(16689)
- 2009(16276)
- 2008(15822)
- 2007(14622)
- 2006(13324)
- 2005(12919)
- 学科
- 济(83739)
- 经济(83652)
- 业(79632)
- 企(73491)
- 企业(73491)
- 管理(64960)
- 银(34320)
- 银行(34175)
- 行(32620)
- 业经(31070)
- 融(30874)
- 金融(30874)
- 方法(28756)
- 中国(28658)
- 财(28106)
- 制(26945)
- 农(25752)
- 地方(22712)
- 数学(20612)
- 数学方法(20530)
- 务(20122)
- 财务(20095)
- 财务管理(20069)
- 农业(19476)
- 企业财务(19071)
- 技术(17770)
- 体(16428)
- 策(15322)
- 理论(14889)
- 和(14313)
- 机构
- 学院(250067)
- 大学(241968)
- 济(113103)
- 经济(110896)
- 管理(99991)
- 理学(83085)
- 理学院(82300)
- 管理学(81570)
- 研究(81513)
- 管理学院(81083)
- 中国(79398)
- 财(58103)
- 京(51522)
- 财经(44112)
- 科学(43181)
- 江(41283)
- 中心(40655)
- 所(40352)
- 农(39913)
- 经(39866)
- 银(37013)
- 银行(35571)
- 研究所(35363)
- 经济学(34804)
- 州(34055)
- 行(33354)
- 北京(33124)
- 财经大学(32444)
- 经济学院(31401)
- 农业(30549)
- 基金
- 项目(148878)
- 科学(119389)
- 研究(115659)
- 基金(108280)
- 家(90814)
- 国家(89852)
- 科学基金(79555)
- 社会(76283)
- 社会科(72629)
- 社会科学(72609)
- 省(60149)
- 基金项目(56513)
- 教育(50918)
- 划(47835)
- 自然(47548)
- 编号(46871)
- 自然科(46473)
- 自然科学(46466)
- 自然科学基金(45717)
- 资助(43888)
- 成果(37734)
- 发(37726)
- 创(34989)
- 业(34589)
- 重点(33078)
- 部(32814)
- 课题(32520)
- 创新(31757)
- 发展(31638)
- 国家社会(31620)
- 期刊
- 济(138306)
- 经济(138306)
- 研究(84483)
- 中国(56244)
- 融(56223)
- 金融(56223)
- 财(49524)
- 管理(43963)
- 农(39027)
- 科学(29805)
- 学报(27693)
- 业经(24691)
- 农业(24505)
- 财经(23419)
- 技术(23370)
- 大学(22823)
- 教育(22536)
- 学学(21825)
- 经济研究(21299)
- 经(20083)
- 问题(17290)
- 技术经济(14817)
- 业(14721)
- 贸(13815)
- 现代(13689)
- 国际(13448)
- 财会(13376)
- 世界(13318)
- 商业(12973)
- 理论(12706)
共检索到419113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金融研究
[作者]
余明桂 潘红波
本文分析我国各地区的政府干预、法治和金融发展对地方政府控制的国有企业的银行贷款的影响。研究结果发现,地区的法治水平和金融发展水平越高,企业获得的银行贷款越少,贷款期限越短。这个结果与"法与金融"文献的理论预期和实证结果相反。本文的证据表明,产生这种差异的主要原因是地方政府有很强的动机通过干预银行的信贷决策给国有企业提供贷款支持,而法治和金融发展可以减少地方政府干预给国有企业带来的贷款支持效应。我们还发现,地方政府通过干预银行的信贷决策给国有企业提供的贷款支持是低效率的。
关键词:
政府干预 法与金融 国有企业 银行贷款
[期刊] 世界经济文汇
[作者]
邵明波
20世纪90年代末兴起的"法与金融"研究,虽然成果卓著,但极少有涉及中国的文献。本文分析中国各地区法治水平的差异对金融发展和银行贷款期限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法治是影响中国金融发展和银行贷款长期化的重要因素,即法治水平比较高的地区,金融发展水平较高、中长期贷款比重较大。这些结论为"法与金融"领域的研究提供了来自中国的证据。
关键词:
法治 金融发展 银行贷款
[期刊] 财会通讯
[作者]
屈蕊勃
本文以2012—2017年A股上市公司为研究对象,分析了基金持股与企业银行贷款水平之间的关系;并进一步检验了金融发展水平对基金持股与企业银行贷款的调节作用。研究表明:基金持股对企业银行贷款持有水平具有显著影响,具体而言,基金持股比例越大,企业的银行贷款持有率越高;同时,本文的研究结果还表明金融发展可进一步提升基金持股对企业银行贷款的积极作用。
关键词:
金融发展 基金持股 企业银行贷款
[期刊] 金融研究
[作者]
江伟
本文从公司投资的角度,考察了我国银行贷款的控制效应,结果表明,我国的银行贷款对于上市公司的过度投资行为具有控制效应,但是这一控制效应并没有随着我国地区金融发展水平的逐渐提高而有所增强;进一步的研究发现,银行贷款对于民营上市公司的控制效应要强于国有上市公司,而且前者的控制效应会随着地区金融发展水平的提高而有所增强,始于2003年的银行业第三阶段的改革,对于两类公司中银行贷款的控制效应都没有起到加强的作用。
关键词:
金融发展 银行业改革 控制效应
[期刊] 当代财经
[作者]
王海军
基于政府、银行与国有企业三者关系角度对商业银行不良贷款内生机制和周期性规律进行的系统研究,发现政府对国有企业和商业银行的控制是不良贷款内生性的根源;结合财政分权体制下中央与地方政府的政绩考核导向,进一步揭示了不良贷款周期性爆发的循环轨迹。因此,要坚定地推动国有企业和银行业的改革进程,尤其是强化国有企业市场化改革力度,同时逐步探索和完善地方政府绩效考核与评估方式,这些将是化解不良贷款内生性和周期性问题的治本之策。
[期刊] 当代财经
[作者]
王海军
基于政府、银行与国有企业三者关系角度对商业银行不良贷款内生机制和周期性规律进行的系统研究,发现政府对国有企业和商业银行的控制是不良贷款内生性的根源;结合财政分权体制下中央与地方政府的政绩考核导向,进一步揭示了不良贷款周期性爆发的循环轨迹。因此,要坚定地推动国有企业和银行业的改革进程,尤其是强化国有企业市场化改革力度,同时逐步探索和完善地方政府绩效考核与评估方式,这些将是化解不良贷款内生性和周期性问题的治本之策。
[期刊] 经济经纬
[作者]
赵卿
笔者分析了我国各地区的政府干预、法治和金融发展对地方政府控制的国有上市公司过度投资的影响。研究结果发现,地区的政府干预越多,国有上市公司过度投资问题越严重,而地区的法治和金融发展水平越高,国有上市公司过度投资问题会得到缓解。进一步研究表明,与法治和金融发展相比,政府干预是影响国有上市公司投资行为的更为基本的因素。这里的研究结果为正在兴起的"法与金融"文献提供了新的证据。
关键词:
政府干预 法治 金融发展 过度投资
[期刊] 财经问题研究
[作者]
新夫 宋玉
本文以我国民营上市公司为样本,考察民营上市公司政治联系对银行贷款行为的影响。实证研究结果发现,有政治联系的民营企业比无政治联系的民营企业具有更高的财务杠杆,能获得更长期且条件更优惠的银行贷款。而且,在金融危机时期,有政治联系的民营企业更有可能因为承担了政策性负担而使得这种贷款效应更为显著。本文研究结果从银行信贷决策的角度为民营企业建立政治联系提供了一种解释。
关键词:
民营企业 政治联系 金融危机 银行贷款
[期刊] 财经理论与实践
[作者]
陈共荣 谢佩君
依据2010~2012年957个民营上市公司的面板数据,考量金融发展、银行关联与民营企业贷款之间的关系。结果发现,在金融发展不均衡的背景下,民营企业会通过银行关联来获得更多的贷款数额,特别是在金融发展水平相对较低的地区,银行关联对民营企业贷款的影响更加显著。因此,金融市场监管者应进一步深化金融体制改革,加快落后地区金融市场化的进程,拓宽民营企业融资渠道,降低民营企业融资成本。
关键词:
金融发展 银行关联 银行贷款
[期刊] 金融理论与实践
[作者]
陈东晖
2023年中央金融工作会议指出,做好科技金融、绿色金融、普惠金融、养老金融、数字金融五篇大文章,以加快建设金融强国为目标,坚持把金融服务实体经济作为根本宗旨。在此背景下,以2014—2023年我国商业银行和上市企业为研究对象,基于机器学习算法构建了银行金融科技指数和企业可持续发展指标。实证检验发现:(1)贷款银行金融科技显著提升了借款企业的可持续发展能力,该结论经工具变量法、PSM处理、动态广义矩估计和双重机器学习检验后仍然成立;(2)机制分析表明,银行金融科技通过融资效应和治理效应来促进企业可持续发展,即金融科技既能够通过抑制银行流动性囤积、缓解企业融资约束来释放企业可持续发展潜力,还可以通过强化银行监督效率、改善企业绿色管理水平来提升企业可持续发展能力;(3)进一步分析显示,银企关系存在空间聚集特征和信贷契约特性,即银企距离递进和银企信贷连续能够显著增强银行金融科技对企业可持续发展的促进作用;(4)异质性分析发现,金融科技对企业可持续发展的赋能作用在环境规制力度低的地区和分析师关注度低的企业中,以及西部地区和非资源型城市中更明显。研究结论对于提高金融服务实体经济效率、促进实体经济高质量发展具有一定现实意义。
关键词:
金融科技 可持续发展 融资效应 治理效应
[期刊] 上海金融
[作者]
彭文平 谢理德 刘健强
避税可以给企业带来价值增值,但也给债权人带来了风险,因而债权人如何看待企业避税是一个值得研究的问题。本文利用2008-2016年我国企业的银行贷款数据研究了银行对企业避税的态度。研究发现,企业避税会使银行提高贷款利率和贷款条件,避税程度与贷款政策的正相关关系在那些信息质量低和代理问题高的企业贷款中更为显著。我们还研究了企业避税影响银行贷款政策的渠道,发现避税不能带来现金流增量但是会增加未来现金流的波动性,本文的研究揭示了银行消极看待企业避税的原因,拓展了债权人治理的相关研究,并对"低避税之谜"提供了一个解释。
关键词:
避税 银行贷款 债权人监督
[期刊] 商业研究
[作者]
陈晨
通过检验我国上市公司贷款利率与企业财务风险、公司治理状况等因素间的关系,发现我国商业银行已具有根据企业风险进行差别化贷款定价的能力,但影响短期贷款和中长期贷款定价的因素差异较大。研究还发现货币政策对短期贷款和中长期贷款定价都具有显著影响,而企业资产规模、银行类型只对中长期贷款定价有显著影响。
关键词:
贷款定价 财务风险 公司治理 货币政策
[期刊] 财贸经济
[作者]
李小荣 董红晔 张瑞君
企业高管权力尤其是CEO权力的经济后果已经成为财务学研究的重点和热点问题。本文主要研究银行信贷决策是否考虑企业CEO权力大小和企业产权性质对CEO权力与银行贷款关系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1)CEO权力的增大会显著降低银行贷款规模;(2)将银行贷款分为短期贷款和长期贷款,相较于长期贷款,银行更愿意给CEO权力大的企业短期贷款;(3)企业的国有属性显著降低了CEO权力大小与银行贷款规模的负相关关系。进一步的研究还显示,CEO权力大小与银行贷款规模的负相关关系在经济下行期存在;当企业同时在香港上市时,CEO权力与银行贷款规模的负相关关系不再存在。以上结论说明,CEO权力是影响银行贷款契约的重要因素...
关键词:
CEO权力 银行贷款 企业产权
[期刊] 会计之友
[作者]
郭祥
僵尸企业的负外部性是文献研究的核心内容,但有关僵尸企业微观效应的研究成果较少。文章基于2012—2018年中国上市僵尸企业样本,通过构建面板数据固定效应模型,从预算软约束视角实证探讨了僵尸企业银行贷款和投资行为的特征。研究发现僵尸企业新增银行贷款与抵押率的关系不显著,僵尸企业资本投资与新增银行贷款显著正相关,但与投资收益率的关系不显著。实证结果表明:僵尸企业银行贷款对抵押物价值不敏感,存在预算软约束问题;僵尸企业新增银行贷款促进了资本投资水平的提高,但并未带来有利的投资收益,僵尸企业并未进行高效投资。研究结论为中国僵尸企业对银行贷款和投资行为的影响提供了经验证据,政策启示意义在于硬化约束、提高投融资效率是治理僵尸企业的重要措施。
关键词:
僵尸企业 预算软约束 银行贷款 投资行为
[期刊] 经济管理
[作者]
俞小江
一、信息因素尽管总的说来金融市场普遍存在信息问题,但对中国的民营企业而言,这一问题尤为严重。在银行看来,大多数民营企业比国有企业规模小、经营时间短、贷款风险高。此外,民营企业是在政治和经营环境都不利的情况下发展起来的,它们在有些情况下会故意加强企业的非透明度,并且在向外报露信息时特别谨慎。缺乏清晰的所有权和管理结构,这明显制约了企业借款的能力。最后,银行在收集和处理相关信息方面缺乏能力和动力也加重了信息问题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