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4453)
2023(6551)
2022(4906)
2021(4540)
2020(3651)
2019(8380)
2018(8081)
2017(16811)
2016(9149)
2015(10418)
2014(10402)
2013(9881)
2012(8805)
2011(7758)
2010(7904)
2009(7636)
2008(7789)
2007(7436)
2006(6656)
2005(6445)
作者
(25187)
(20876)
(20653)
(19947)
(13567)
(9769)
(9510)
(7922)
(7885)
(7585)
(7065)
(7049)
(6738)
(6701)
(6610)
(6391)
(6327)
(6204)
(6183)
(5894)
(5141)
(5109)
(4969)
(4827)
(4777)
(4715)
(4626)
(4551)
(4221)
(4102)
学科
(40264)
经济(40207)
管理(36924)
(35991)
(32968)
企业(32968)
(19266)
方法(18133)
数学(16062)
数学方法(16009)
(14070)
财务(14055)
财务管理(14033)
企业财务(13696)
中国(10973)
(10684)
(9854)
业经(9851)
(8671)
体制(7374)
(6832)
金融(6832)
(6556)
国家(6313)
农业(6236)
(6218)
银行(6206)
人事(6119)
人事管理(6119)
地方(6050)
机构
大学(134695)
学院(133313)
(58618)
经济(57554)
管理(54625)
理学(46783)
理学院(46403)
管理学(45889)
管理学院(45626)
研究(40773)
中国(34758)
(33517)
(27487)
财经(26117)
(23911)
科学(20810)
(19913)
财经大学(19762)
(19553)
中心(18962)
经济学(18606)
北京(17376)
(17155)
研究所(17024)
经济学院(16745)
商学(16431)
商学院(16282)
(15628)
业大(15514)
(14721)
基金
项目(81098)
科学(65542)
基金(62422)
研究(59695)
(52885)
国家(52483)
科学基金(46813)
社会(40727)
社会科(38802)
社会科学(38790)
基金项目(32783)
自然(29710)
(29342)
自然科(29099)
自然科学(29095)
自然科学基金(28647)
教育(27188)
资助(25624)
(24540)
编号(23543)
成果(19772)
(19067)
重点(17570)
国家社会(17316)
教育部(17192)
人文(16727)
(16521)
(16518)
(16511)
(15887)
期刊
(66952)
经济(66952)
研究(42021)
(31067)
中国(25047)
管理(22502)
(18731)
金融(18731)
学报(17355)
科学(16868)
(16224)
财经(14752)
大学(14185)
学学(13568)
(12428)
经济研究(10941)
业经(10431)
农业(10324)
技术(9305)
财会(8951)
问题(8945)
教育(8858)
会计(8269)
(7089)
理论(7048)
现代(6621)
国际(6571)
世界(6366)
技术经济(6241)
商业(6121)
共检索到205850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会计之友  [作者] 王传彬  朱亮峰  朱学义  
文章基于政府干预视角,实证分析了我国上市公司管理层股权激励强度的影响因素。研究结果表明,政府为了确保上市公司管理层社会性任务的顺利完成,降低了管理层的股权激励强度,与只承担单项盈利任务的民营上市公司相比,国有上市公司的股权激励强度明显要小。上市公司所在地的市场化程度对上市公司管理层的股权激励强度有显著的正向作用。市场化程度越高的地区,政府对企业的干预越少,地方政府更多地利用市场机制来管理企业,上市公司实施股权激励的强度就越大。文章还发现,公司规模越大,实施股权激励强度越大,公司治理因素并没有显著地影响股权激励的强度。
[期刊] 会计之友  [作者] 许楠  王策  牛晓蒙  
文章基于宏观市场经济背景和我国企业股权性质类别,运用SPSS 19.0对2009—2017年沪深市场类全部A股1 106个样本数据进行处理,实证检验了市场化进程、股权性质是否影响以及如何影响上市公司的股权激励强度。分析结果发现:上市公司所在地区的市场化进程对公司股权激励强度存在明显的负向影响;相对于国有上市公司,非国有上市公司所在地区的市场化进程对股权激励强度的负向影响更为明显。进一步的,非国有企业中市场化进程与股权激励强度分布图支持了上述结论,清晰地显示了二者的关系。文章采用不同于以往的研究视角,丰富了市场化进程、股权性质和股权激励强度三者之间关系的经验数据。
[期刊] 财会通讯  [作者] 张岗  陈旭东  
本文以我国2006年至2010年通过股票期权股权激励计划的上市公司为研究样本,研究了市场化进程、股权激励与真实、应计盈余管理的关系。结果发现:通过股权激励计划当年股权激励程度与真实盈余管理正相关,与应计盈余管理负相关;股权激励计划的激励有效期与真实、应计盈余管理均负相关;较高市场化进程对真实、应计盈余管理均有抑制作用。
[期刊] 财会月刊  [作者] 李春玲  孙秀杰  
本文以2006~2011年沪深主板和中小板市场上宣告实施股权激励计划的公司为研究对象,使用多元线性回归分析,考察了控股股东特征与股权激励强度之间的关系。研究结果表明:控股股东具有民营性质的企业股权激励强度强于非民营企业;股权集中度越高股权激励强度越弱;控股股东持有股份为流通股的企业股权激励强度较弱;但是控股股东的控制力对股权激励强度没有显著影响。
[期刊] 财会通讯  [作者] 王玲  
本文选取29家实施股权激励的中小上市公司作为研究样本,对股权激励的市场效应进行实证研究。结果表明:公司首次宣布实施股权激励方案公告日前后的[-2,2]、[-7,7]、[-14,-1]、[1,14]四个不同观测期间都显著存在累计超额收益率;在首次宣布公告日前股权激励正向市场效应已经显现,存在消息提前暴露现象。此外,本文发现市场效应的产生与股权集中度和控股股东性质有一定相关性。
[期刊] 金融理论与实践  [作者] 赵华伟  
对上市公司高管股权激励市场反应的研究就是要探讨实施高管股权激励对投资者投资收益率的影响。选取2006年1月1日—2014年12月31日公布实施股权激励方案的上市公司为样本,实证分析我国上市公司高管股权激励的市场反应。结果表明,市场对于股权激励的反应是积极的,实施股权激励有助于上市公司价值和投资者利益的提升,市场反应显著。
[期刊] 企业管理  [作者] 郭胜波  
建立与世界一流企业发展目标相匹配的中长期激励体系,对企业核心人才价值给予合理回报。随着行业竞争加剧和企业高质量发展需要,越来越多的上市公司通过实施股权激励来激发员工的积极性。由于国有控股上市公司的特殊定位,其实施股权激励计划具有更高的目标要求,存在不同的激励导向和制度规制差异。
[期刊] 财会通讯  [作者] 周晓东  赵欣  
本文运用事件研究法,对75家A股上市公司进行实证研究,计算股权激励预案公告前后的超额收益,找出其变化趋势,并检验其显著性,来度量公告股权激励预案对公司股价波动的短期影响,并研究了以不同激励标的物的股权激励公告效应之间的异同。结果表明:A股市场对股权激励预案的公告做出了显著为正的反应,以期权为标的物的股权激励的公告效应比以股票为标的物的更大,A股市场尚未满足半强式有效市场的标准并且存在较为严重的内幕交易。
[期刊] 财会通讯  [作者] 鲍盛祥  张情  
股权激励与公司价值的关系至今尚未有定论,目前研究股权激励绝对数量的文献较多,而对于股权激励在激励对象间形成的分布结构却鲜有涉及。本文利用2010年我国的上市公司中实施股权激励的数据,分析了上市公司的高管层实施股权激励与公司价值的关系。结果表明:高管层持股比例与公司价值呈显著的负相关关系。在一定的范围内,不均匀的股权激励分布结构与公司价值呈显著的正相关关系。
[期刊] 商业研究  [作者] 唐现杰  王怀庭  
建立健全经营者股权激励机制是深化国有企业改革和增强企业活力的重要途径之一,经营者持股、国家股股东(国有资本注资持股)和流通股股东(中小股东持股)具有不同的股权激励效果。其中经营者持股具有最强的激励功能,有利于改善公司绩效和提升公司价值;委托代理关系下的国有资本容易出现投资者主体缺乏保护机制的问题,进而扩大委托代理关系的距离以及信息的不对称程度,引发企业效率低下;在流通股股东的激励环境下,股权流动性分裂从根本上损害了上市公司股东之间利益的一致性,可能导致经营者持股和国家股的激励减弱。在总结前人研究成果的基础上,选择制造业机械、设备、仪表次类上市公司为研究样本,从实证的角度对上述问题进行了探索。
[期刊] 商业研究  [作者] 董斌  陈婕  
股权激励制度可以有效解决现代公司制中委托代理问题,本文运用Rosenbaum边界估计方法考察处理组平均处理效应的稳健性检验,尝试利用倾向得分匹配模型(PSM)来解决股权激励内生性问题。研究发现我国上市公司股权激励的实施显著提升了公司绩效,但国有上市公司实施股权激励对公司绩效提升作用不显著,成长性较高的上市公司实施股权激励的效果优于成长性较低的上市公司。
[期刊] 管理世界  [作者] 吕长江  郑慧莲  严明珠  许静静  
本文以2005年1月1日~2008年12月31日公布股权激励计划草案的公司为样本,研究我国上市公司设计的股权激励方案的特征及其激励效应。我们发现,上市公司设计的股权激励方案既存在激励效应又存在福利效应。我们认为,上市公司可以通过激励条件和激励有效期的改善,来增加股权激励方案的激励效果。激励型公司和福利型公司存在差异的原因在于公司治理结构安排。本文以泸州老窖的股权激励方案为例,提出了如何设计合理股权激励方案的建议。本研究的贡献在于首次系统地总结我国上市公司股权激励方案的总体特征,并根据标准区分激励型和福利型公司,为监管层的进一步监管和上市公司推出股权激励方案提供参考。
[期刊] 南开管理评论  [作者] 肖星  陈婵  
本文从激励水平和约束机制两个方面研究了上市公司推行股权激励计划意愿的影响因素。研究发现,虽然无论是国有企业还是民营企业,率先实施股权激励计划的企业都比同类的其它企业具有显著更高的已有激励水平,但是国有企业实施股权激励计划的意愿与管理层约束机制显著负相关,而民营企业的情况则恰好相反。本文的研究表明,国有企业的股权激励计划符合"管理层权力论",是管理层利用自身权利寻租的表现,而民营企业的股权激励计划则符合"最优契约论",是对管理层的有效激励。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唐英凯  周静  杨安华  
薪酬激励与股权激励是中国上市公司中最主要的两种管理层激励方式,而能否为股东创创造价值则是判断管理层激励是否有效的一般标准。文章以2006年沪、深两市所有上市公司为研究对象,采用修正后的托宾Q值作为衡量企业价值的指标,着重考察了薪酬激励和股权激励对企业价值的贡献。结果发现:前者对提升企业价值能够起到明显的促进作用,而后者则无益于公司市场价值的增加。这意味着中国上市公司当前的管理层激励主要依靠提高管理层的薪酬而得以实现,而管理层持股需要继续得到监管政策的支持。
[期刊] 会计之友  [作者] 王巧霞  李胜鹏  熊英  
上市公司股权激励机制,作为一种新的对上市公司经营者的激励方式,日益成为解决委托代理问题的重要手段。文章选取上市公司中的伊利与万科为实例,分析经济时期和自身条件这两大因素对股权激励效果的影响,并尝试建立影响股权激励效果因素的坐标模型,进而归纳出我国上市公司实施股权激励所存在的普遍问题,最后就上市公司如何实施股权激励提出相关建议。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